正文

開元、天寶時期的失誤

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傳統(tǒng)文化中的治國理政智慧 作者:國家圖書館


五、開元、天寶時期的失誤

開元、天寶時期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時期,也是一個有不平凡結尾的時期,“安史之亂”暴露了開元、天寶時期的很多失誤。

(一)政治體制變革中的失誤

在從三省體制轉變?yōu)橹袝T下體制的政治體制變革的過程中,改變了過去政事堂——皇帝的決策機制,行政權集中于作為宰相的中書令,決策權集中到皇帝,群臣聽命而已。到天寶末年,皇帝和宰相集中了越來越多的權力,達到除了皇帝和宰相誰也不能作出決定,離開了他們政務就很難運轉的程度,遇到突發(fā)事件就不能及時迅速地作出有效的應對。

(二)政治制度變革中的失誤

政治制度變革中最重要的一條失誤就是邊防制度的失誤。唐朝在邊疆設立了很多節(jié)度使,同時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天寶年間,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周邊形勢,不斷加強節(jié)度使的權力,地方兵力超過了中央兵力,為地方節(jié)度使反叛中央提供了可能。

(三)教育、人才培養(yǎng)和官員任用上的失誤

科舉考試中明經科務為其難,走上死記硬背的路子;進士科以詩賦作為錄取主要標準,走上文學之科的道路,都嚴重影響了治國人才的培養(yǎng)。開元年間唐玄宗沒有注意通過科舉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經世治國的人才。他在提拔和重用一些開元年間科舉出身的官員時,主要是根據(jù)他們的文學才能,讓他們擔任的也多是文學之職如中書舍人。他們多缺乏實際政治經驗和解決當時面臨的各種問題的能力。開元二十年以后,武則天為唐玄宗所準備的治國人才一個個都退出歷史舞臺后,出現(xiàn)了在開元年間科舉出身官員中無人可用的嚴重情況,這樣就導致了吏治派官吏李林甫的上臺。但是由于他缺少經史知識,不能從理論、歷史和現(xiàn)實結合的基礎上來進行改革,制定政策措施,因此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失誤,造成了“安史之亂”這樣嚴重的后果。

(四)思想的失衡,道德的缺失

從武則天去世前后起,短短八年半的時間發(fā)生了七次政變,在頻繁的政變中,一部分高級官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說明一部分士人和官僚為了追求個人的發(fā)展,保持和發(fā)展自己的權力地位,已經喪失了信仰,陷入了道德危機,并且已經影響到政局安定和社會穩(wěn)定。安祿山進入長安后,留在長安的高級官吏屈服于安祿山的淫威,臣附于他,完全是一種喪失氣節(jié)的從逆行為。盡管牽涉其中的只是少數(shù)高級官僚,但也說明,盡管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倫理道德的缺失,卻已經成為當時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嚴重問題。

思想的失衡、道德的缺失引發(fā)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更深層的思考,并著力探討如何建立一個保護現(xiàn)存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體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