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紀綱”與“召和氣”(2)

部級領(lǐng)導(dǎo)干部歷史文化講座:傳統(tǒng)文化中的治國理政智慧 作者:國家圖書館


“事為之防”,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預(yù)先做出防范;“曲為之制”,就是說要委曲周全地進行制約?!笆聻橹溃鸀橹啤边@八個字,是宋太宗及其智囊人物對于太祖朝所作所為進行的高度提煉,體現(xiàn)出所謂“祖宗之法”的核心原則,是以防微杜漸、防范弊端為基本精神。宋代政治傾向比較因循保守,謹慎小心而瞻前顧后,與這種基本原則是有一定關(guān)系的。

防微杜漸的基本原則,通過一些具體的措置貫徹到方方面面。一方面有紀綱制度的建設(shè),另一方面也有仁義和氣的貫徹。兩端并行并舉,相輔相成。南宋后期人呂中在講到國家的“治體”時說,仁義、紀綱這兩端其實是融會一體,不能分開的。仁義和氣的精神滲透在紀綱之中,通過制度的運行得到貫徹;而紀綱制度的原則也在仁義和氣流布之處體現(xiàn)出來。

我們試以科舉制度為例,看看宋代的“立紀綱”與“召和氣”相輔而行的具體做法??婆e(貢舉)制度隋唐時期就有了,但是考試分為三級的方式是宋代確立的。第一層考試叫解試,考生的目標是獲取過關(guān)的證明,也就是“解”,以便去京城參加高一級的考試;第二層考試叫省試,由中央有關(guān)部門負責。這兩層都通過之后,還有皇帝主持的殿試。解試第一,是解元;省試第一,是省元;殿試第一名就是狀元。如果都是第一名,就叫連中三元。北宋像王曾、馮京等,曾經(jīng)連中三元,先聲奪人,后來做到宰相、副宰相。

宋代的考試,還發(fā)展出彌封(糊名)、謄錄等技術(shù)操作辦法。彌封是把舉子考卷上填寫的姓名、籍貫等糊封起來,決定錄取名次之后,才能拆封,查對姓名、公布成績,借以杜絕考官營私舞弊。后來更進而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考官閱卷時只看副本。為避免謄錄有誤,還要找一些人專門去核對。這種糊名、謄錄,無疑是制度嚴密化的具體體現(xiàn),讓我們看到當時不惜工本的做法;另外,制度設(shè)計如此嚴密,是以一定程度的公正開放為目標的。

這種做法,是不是能夠?qū)е驴婆e制度更加開放,使出身于庶民的青年學(xué)子有更多的晉身機會呢?我們在這里可以舉一些例子,并且與唐代的科舉制度做個簡單的比較。

唐代后期,朱慶馀有一首詩叫做《近試上張水部》。詩的內(nèi)容是:“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表面看來,這是一首閨情詩??墒窃姷念}目提醒我們,當時快要科舉考試了;詩是寫給“張水部”張籍的,隱喻在詩作表面之后的真實意思,是探問張籍對其作品的評價,看是否合于當今的時尚。唐代的考生,考前通常把自己的作品送給社會上的達官貴人乃至主考官員去看,以獲得賞識與推薦。科舉試卷不糊名,也使那些得到推薦、受到賞識的考生有更多被錄取的機會。所以晚唐詩人杜荀鶴才抱怨說,“空有篇章傳海內(nèi),更無親族在朝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