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啞姐錯裁了衣料,被人找上門來,要求賠償。這對窮困潦倒的趙家,無異雪上加霜。父親大聲地責(zé)怪,母親氣憤地用掃帚打她,可憐啞姐只能哽咽,無法辯解。這時,大姐在四川,弟弟在上海,雖知家人困難,卻自顧不暇。
趙鳴初在《追哭亡妹》長詩里,記載了這辛酸的一幕:
錯裁逢父怒,母亦不恕憐。
鞭撻加汝身,哽咽不能言。
啞姐患的是傷寒病,這種病易發(fā)在春秋兩季。一般消毒劑就可以殺死傷寒桿菌,但當(dāng)時鄉(xiāng)間少醫(yī)缺藥,生活困難,未及時治療。啞姐說不來話,最初發(fā)熱,以為和平常一樣,扛一扛就過去了。后來啞姐高燒攝氏40度,持續(xù)不退。啞姐痛苦萬狀,口干舌燥。毒血癥后期,啞姐狂噪,哭聲摧斷肝腸。
趙默初去世后,家人在老屋后的虎形山下,選地造墳,墓碑上眉刻一“福”字,橫書“癸丁”,兩邊對聯(lián)“孝思不匱”“靈爽式慿”,中間刻:
中華民國卅四年乙酉春二月廿三日榖旦
顯姑妣趙氏默初女士 之墓
姪錫厚奉祀
趙樸初的弟弟趙旭初生四子,二男二女,在此之前,將長子趙錫厚過繼給姐姐趙默初。默初去世這一年,錫厚6歲。入殮時,啞姐的脖子上系了一塊很小的翡翠,這是啞姐生前唯一的裝飾物。
遠(yuǎn)隔山水,啞姐生病,趙樸初一無所知。忽來一信,聞啞姐已離人間,趙樸初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兄弟六人中,啞姐最苦,而待他最好。他原想等自己生活稍安,一定接啞姐到上海,照顧她的起居。哪里知道,姐姐的壽命這么短呢?
45年后,樸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在啞姐的墳前,只有老人自己知道,他內(nèi)心的傷疤是多么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