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人容易失去自我的心理因素 4

愛他,也要愛自己 作者:恩格爾(Engel, B.)


失去父親對女孩的影響

女孩子難以個體化的另一個原因則是,許多女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由于美國離婚率很高,許多孩子(男女都有),從小就沒有父親,但女孩子所受影響的層面似乎和男孩子不一樣。

維多利亞·塞昆妲女士在她的《女人與父親》一書中談到:與單親媽媽一起生活的男孩子固然較具侵略性,也比較會惹麻煩,但有些權(quán)威人士相信,離婚對女兒的傷害更大。這是因為女孩從小就比男孩更多地被教導要關注人際關系,她們似乎承受了更多失去父親的痛苦。此外,沒有父親可能導致女孩過度依賴、黏膩母親,以至于阻撓她真正獨立所需要的自然個體化進程。

也許父親在子女生命中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幫助子女跳脫強有力的親密母子關系,而發(fā)展出自己的能力和獨立性。借由提供不同于母親的觀點、作風和氣質(zhì),父親可以協(xié)助子女在情感上脫離母親。

當女兒從母親那里歷經(jīng)個體化過程時,如果父親不在身邊給予幫助,有些女孩就會變得過度依賴母親。尤其當母親讓孩子獨自去處理失去父親和被拋棄的感覺,且向孩子尋求感情支持,把孩子當心腹甚至家長時,女孩就會更加依賴母親。

男女身份的認知差異

女人要開發(fā)自己是個獨特個體的認知,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與眾不同。

傳統(tǒng)上,青春期男孩都被鼓勵要確認并增進技能,厘清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做重大抉擇以為將來做準備;青春期女孩則被鼓勵將注意力放在吸引別人、適應環(huán)境、和別人和睦相處,并受眾人喜愛。換句話說,男性被鼓勵問道:“我的需要是什么?如何滿足這些需要?”而女性則被鼓勵問道:“別人的需要是什么?我如何滿足這些需要?”同樣地,女人似乎不該問:“我的愿望是什么?”而應該問:“我令人滿意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