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情療法”:理性地面對情緒的困擾

心理學(xué)是什么玩意兒 作者:龐曉東


人不是受到事情的困擾,而是受到他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的困擾。人們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信念、期待、價值觀去評價他所遇到的事件。因此,即使面臨同樣的事件,其感受也是大不相同的。

“理情療法”是20世紀(jì)50年代心理學(xué)家艾爾伯特-艾利斯創(chuàng)造的一種心理療法。該療法認(rèn)為,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導(dǎo)致我們心煩意亂。困擾我們的信念都源自三種一般的非理性的信念,每一個非理性的信念都包含一個要求。

1. 我必須要做好并且獲得別人對我表現(xiàn)的稱贊,不然我就毫無用處。

2. 其他人必須對我體諒、公平、友好,并且要像我期望中那樣,否則他們就應(yīng)該受到譴責(zé)和懲罰。

3. 我必須得到我想要的,我不想要的不能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我不能容忍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第一種信念常常會導(dǎo)致焦慮、抑郁、羞恥和愧疚。第二種信念往往帶來暴怒、消極的攻擊和暴力行為。第三種信念通常會導(dǎo)致自怨自艾和拖拉。

兩個口渴的人走了很遠(yuǎn)的路,終于找到半碗水,一個人很高興:“太好了,感謝上帝讓我有這么多水喝!”另一個人則抱怨:“天哪,只有這么一點(diǎn)水,太不公平了。”感恩的人,得到水,也得到了快樂;而抱怨的人,得到水,卻得到了憤恨。如果是你,會選擇做什么樣的人呢?“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的煩惱不是起于事,而是起于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一位男士敘述了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在我的朋友遇到困難時,我主動幫助他了,而當(dāng)我遇到困難時,他卻視而不見,為此我感到被欺騙了,于是非常憤怒?!蓖ㄟ^對該男士認(rèn)識的分析,找出了其不合理的觀念是“我?guī)椭怂?,他就?yīng)該幫助我”。通過討論,該男士將“應(yīng)該”換成了“希望”,對事件的認(rèn)識變成了:“我的朋友遇到困難時,我主動且愿意幫助他,并且我也希望當(dāng)我遇到困難時,他同樣會幫助我;但當(dāng)我真的遇到了困難時,他卻沒幫我,我為此感到遺憾,我雖然不很高興,但我不會感到生氣?!?/p>

例如,有人認(rèn)為,只有得到周圍人所有的愛,生活才是幸福的。那么如果有人不喜歡他,他就會感到非常痛苦。反過來,如果有人認(rèn)為沒有得到所有人的愛,生活也可以幸福,這樣,即便同樣有人不喜歡他,對于他來說也不構(gòu)成壓力了。因此,如果我們能找出那些給我們帶來消極感受的不合理的信念,對它們加以批判,并以更加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就可以改變我們那些消極的感受。

可見“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改變我們對事件的看法,是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好方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