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的傳統(tǒng)是思想表達十分抽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概念的使用缺少必要的和明確的分析。這與現(xiàn)代英美分析哲學、語言哲學相比,尤其明顯。從古典哲學的康德、費希特、謝林到黑格爾,到現(xiàn)代哲學的尼采、狄爾泰、胡塞爾,再到海德格爾,大體都是如此。這既包含了德國哲學的優(yōu)勢,因為哲學離不開抽象,能夠以抽象的概念和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體現(xiàn)了哲學的特點,但與此同時,也包含了德國哲學的不足,這就是使得思想表達晦澀深奧,很不清楚,造成了人們理解上的巨大困難。
本章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對海德格爾哲學的主要概念做出分析,對它們的含義做出明確界定,對它們之間的關系做出明確闡明,并力求指出它們的思想來源。這對于把握海德格爾哲學的原貌,對于解除其文本的抽象晦澀,是十分必要的。應該指出的是,這樣一種工作,可以說在本質上是分析哲學式的;由于海德格爾哲學本質上不是分析哲學,由于其多數(shù)核心概念又來源于對古希臘哲學概念的獨特理解和重新闡釋,特別是,由于他的哲學思想內容的艱深,所以,我們這樣做就很有可能出錯;但考慮到在學術上,出錯不僅是研究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現(xiàn)象,而且本身就可能是對所研究問題的一種推進,所以,我們這里愿意冒險做出嘗試。
應該指出,就我們目前所掌握的國內外對海德格爾的研究成果來看,雖然絕大多數(shù)成果對海德格爾哲學的相關概念的含義甚至特點進行了說明,并且富有啟發(fā)性和探索意義,例如,僅就國外來說,科克爾曼斯在《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一書中,專門指出了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諸多詞匯術語的來源、特點、特殊用法等
參見(美)約瑟夫·科克爾曼斯:《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41~48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波爾特在關于“Ereignis”的論文中探討了Ereignis在海德格爾的早期、中期、后期思想中的含義的變化和所起的作用
巴姆巴赫在《海德格爾的根》一書中,分析了本原、無蔽等概念在希臘語中的意思
參見(美)查爾斯·巴姆巴赫:《海德格爾的根——尼采、國家社會主義和希臘人》,290~296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這些探討都很有見地和學術價值,但是,對海德格爾哲學的主要概念進行專門分析式的探討,目前還比較少見。同時,學術是無止境的,已有的探討有著他們的角度、視野和方法,有著他們的理解,我們這里進行的分析,有我們的角度、視野和方法,有我們的理解。所以,這應是本章的意義所在。
我們將要分析的主要概念,按照內容的直接相關性,一共分為三組。第一組包括存在、存在的真理、存在的命運。第二組包括存在者、整體存在者、同一事情。第三組包括遮蔽與去蔽、遮蔽狀態(tài)與去蔽狀態(tài)、遮蔽者與去蔽者。同時,在有必要的地方,我們也將指出某些概念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