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先生溫和地招呼賓客,大部分時間都握著攝影機,讓大家對著鏡頭說話。他很安靜,并不只是悲傷,而是個性上的體貼。
是她會嫁的男人。我這么想。
也是她會舍不得離開的男人吧。
以往朝夕相處的時候,偶爾聊過對愛情的憧憬。像她這樣心細的女孩,是否也受過愛情的傷?如果當(dāng)年不曾斷了聯(lián)系,后來的她會怎么說呢?
之前在另一個朋友的追悼會上,也有類似的感覺。一起工作多年、非常熟稔的朋友,在眾人的追悼中卻變成一個陌生的人。愈多人講話,就愈陌生。最后像是多重分割的影像,彼此的描述充滿裂痕,根本無法兜攏。
或許每個人都有只讓某個人看到的某個部分吧。并不是虛假或隱藏,有些面向只能在適當(dāng)?shù)臋C緣和頻道上被認識。
家人、感情、自我……生命中最深刻的歷程,我想我只要聽見這些面向的任何片段,就能把記憶中的少女和后來的她連接起來,但我們沒有機會聽見。最重要的個人歷史,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追悼會上對著老公手中的鏡頭說話的人,不會是我們過去的愛人,愈是刻骨銘心的愈不可能出現(xiàn),而愈是私密的事,愈不適合公開陳述。
于是,一個人最深刻的部分注定只存在于相應(yīng)關(guān)系人的心中,那是一種專屬的、無法分享的歷史。一個人最讓我們懷念的部分,是只與我們共同經(jīng)歷的部分,別人無緣認識這一個她,如此專屬的感覺形成彼此之間獨特的聯(lián)結(jié)。
追悼會那天晚上,一個愛情觸礁的女孩告訴我,自從她看見男友過去的情書,始終耿耿于懷,無法理解男友為什么有她不認識的一面。她覺得男友內(nèi)心留有某些部分,只與前女友共享,自己被排除于外,她分不清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所以非常難過,不斷地挑釁爭執(zhí)。我靜靜聽著,不想搬弄任何哲理,只把追悼會上的感受與她分享。她沉默片刻,接著談起她祖母的喪禮,然后她說:“我想我懂了。”
人當(dāng)然有某種真實,但并不等同被任何人認識的真實,因為其中還牽涉彼此的投射與互動。如果能體會如此流動的人性,容許伴侶有自己無法觸及的部分,感情的空間應(yīng)該會寬廣許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