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男性在進化中積淀而成的擇偶偏好就是:選擇年輕貌美的女性。
這就是普天下男性在見到貌美如花的年輕女性時,情難自禁的真正原因。范蠡又何嘗能夠例外?
西施不施粉黛,清麗脫俗,明眸善睞,身形輕盈,舉手投足間充滿了生物性的本原魅力,頓時激發(fā)了范蠡內(nèi)心中生物性的本能沖動!就在這一瞬間,范蠡如狂飲醇酒般深深地陶醉在西施的絕代風華之中。
此時此刻,范蠡的心情就像西施的美貌一樣,很難用言語描述。但我們還是勉強用后世晚唐詞人張泌所寫的一首《江城子·浣花溪上見卿卿》來比擬揣摩一番。
張泌的這首詞寫的是男女間一次難忘的相見。人類的情感世界之所以豐富多彩,正是因為人類的認知機制中具備了“共情”的能力,能夠在思維中以身相代,深入他人所處的情境,細細體味他人的內(nèi)心感受。所以,我們就通過這首《江城子·浣花溪上見卿卿》來“共情”體會范蠡初見西施的心情。
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黛眉輕。綠云高綰,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將這首詞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在浣花溪上見到了你啊,我的卿卿。你的眼睛像秋水那樣明媚,你的眉毛淡淡描了粉黛。你高聳的發(fā)髻上,綰著小蜻蜓狀的金釵。問問能常來見你嗎?你笑著說:可不要自作多情!
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青年男性與他的心上人在溪邊相見的情形。這個年輕人顯然已經(jīng)贏得了佳人的芳心。女孩子笑著對他說的“可不要自作多情”其實是一句情侶間慣見的反話。但范蠡大夫可還沒有這么幸運。
雖然這一刻,范蠡大夫滿心滿腦充溢的都是愛與激情的荷爾蒙,渾然忘了自己遠大的抱負,肩負的重任。這個曾經(jīng)放浪形骸的楚國狂人,只想對著這個美麗的姑娘,訴說情衷,然后拋下一切塵世的牽絆約束,牽著她的纖纖玉手,遠走高飛,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是,西施姑娘會不會也對他一見鐘情呢?
況且,范蠡真的能放下他的光榮與夢想,責任與擔當嗎?
心理感悟:所謂人性,很大一部分就是指人對性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