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南京的天空陰云低垂,刮著北風,天氣特別冷。
一輛掛有美國星條小旗的福特車行駛至新街口鬧市旁就停下了,一個鬢發(fā)雪白、慈眉善目的美國老人正從小車里下來,緩步走在街上的人群中。從他已經佝僂的身子與緩行的步態(tài),可看出他至少是七十歲出頭的年紀了。
這個老人就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這天,司徒雷登一早就離開使館外出辦事,辦完事就煞有介事地讓小車在新街口鬧市停下,自己有意識地在大街上兜了一圈,以體察民國首都街頭的民心。
這天,南京的報紙已經詳加報道淮海戰(zhàn)場“本月十六日國軍在天津狠殲共‘匪’軍隊后進行戰(zhàn)略轉移”、“華北國軍固守北平、重創(chuàng)自東北流竄入關之林彪‘匪’部”之類的消息。據司徒雷登了解,南京市民已經看懂了這些報道的涵義,就是說:東北的解放軍主力已經入關進入華北,天津失守,北平將告失守,隨著華北兩個最大的城市被共軍占領,再加上一個多星期前剛剛結束的淮海戰(zhàn)役中,蔣介石的嫡系主力杜聿明集團在淮河流域已被全殲,那么,長江以北包括南京在內很快就是共產黨的天下了。
他在街頭感覺到,一般市民情緒很平靜,在沉默中蘊含著期望,而南京政府的官員卻面露倉皇之色,熟人之間見面問起的已經是怎么安排后事了。他的消息是很靈通的,這幾天他了解到:南京政府已經在考慮遷往廣州,蔣介石也有可能在近幾天宣告下野。鑒于解放軍在淮海戰(zhàn)役后已經迫近南京,國民黨政府的目的是想阻止解放軍渡江,爭取形成與中共隔江而治的局面。
他外出剛回到美國駐華使館,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已經派官員送來函件,照會美國駐南京大使館:國民政府將遷至廣州辦公,要求美國使館與其他各國使館隨同搬遷。不一會兒,電話鈴聲就連續(xù)地響起,司徒雷登接到了英國大使、法國大使先后打來的電話,次日要來與他商議對策。
第二天,1月19日,英、法等北大西洋公約國家駐南京大使匆匆來到美國使館司徒雷登的辦公室。他們對蔣家王朝風雨飄搖之中的中國當前局勢及對策、對中共政府的承認等問題進行了緊急磋商。
當時,司徒雷登已經得到華盛頓指示,美國政府決策部門正在醞釀重新調整對華政策,準備拋棄蔣介石。
這年新年一過,國民政府吁請美、蘇、英、法四大國出面調停國共內戰(zhàn)。美國已經決定要調整對華政策,因此,對國民黨政府要求出面調停反應極其冷淡。1月13日,司徒雷登向南京政府轉達了美國國務院的正式答復:“在目前形勢下,試圖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不會取得任何有意義的結果?!?/p>
英、法兩國也與美國采取了一致的拒絕出面調停的態(tài)度。這頗使蘇聯感到意外,因為蘇聯原以為這次國民黨政府要求外國調停進行新的國共和談,是美國人策動玩的花招。蘇聯是在1月17日,才由外交部告訴國民黨政府駐莫斯科大使:蘇聯政府無意接受南京政府的調停請求。
19日這天,英、法等國大使坐下,在寒暄幾句之后,早已經有所準備的司徒雷登就對英、法等國同行說:“國民黨要和是投降,要戰(zhàn)亦無法,我們美國只好暫時觀變,留在南京觀察形勢的進一步發(fā)展變化,以后再作決定。”
法國大使麥里耶不無擔心地問:“共軍攻入南京后,會不會對我們這些帝國主義的代表采取過激行動?”
司徒雷登說:“人家肯定不會將我們當做高貴的客人而給予隆重的款待了,但我想,他們對我們這些外交官也不至于采取太過分的行動?!?/p>
英國大使斯蒂文說:“我看沒有什么可怕的,中共政府從農村進入大城市以后,也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