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面對事業(yè)中的困難和挫折?
盧梭說:成功的秘訣,在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
在追求事業(yè)成功的道路上,人們畢竟是聰明的、理性的,一般很少為自己選擇某個不切實際的目標。許多人的毛病是沒有目標,只要選定了目標,這個目標通常符合自身狀況,經(jīng)過一定努力便有成功的可能,而且可能性比較高。
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許多人的苦惱在于,一個很有可能成功的目標,卻遲遲達不到,反倒弄得一身疲憊、滿腹傷悲。原因何在?因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世上沒有一條成功的高速公路,前進的道路上一定有一個個“攔路虎”等著你去克服,成敗的關鍵在于你選擇放棄還是堅持到底。正如盧梭所說:“成功的秘訣,在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狈较蛘_,道路可行,成功的方法也很簡單: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堅持走下去。
幾乎每一位成功人士都遭遇過這樣那樣的挫折,有些人的經(jīng)歷甚至特別坎坷,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jīng)濟學家大衛(wèi)·休謨即是其中之一。
休謨的父親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律師,不幸的是,當休謨幼年時,父親便英年早逝,由母親獨自撫養(yǎng)他和他的哥哥、妹妹。
休謨的母親是一位堅強的女性,雖然家境并不富裕,她還是讓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休謨酷愛學習,成績優(yōu)異,12歲就進入愛丁堡大學就讀,起初他打算學習法律,但很快發(fā)現(xiàn)哲學才是他的最愛。從愛丁堡大學畢業(yè)時,休謨才18歲,他將哲學研究確定為自己的終生目標,并且決心“拋棄其他所有快樂和事業(yè),完全奉獻在這個領域里”。
但是,他的決心雖然足夠大,經(jīng)濟狀況卻不允許他全身心投入其中,當時英國還流行由長子繼承家業(yè)的風俗,休謨的哥哥繼承了大部分家產(chǎn),休謨只分到很少的一部分,無法支持他長期進行研究工作。因此,他決定先賺錢,再做學問。做生意比較容易賺大錢,因此,他只身前往外地經(jīng)商,不料,初入此行,他并沒有表現(xiàn)出很高的“財商”,非但沒有賺到錢,反倒虧了一大筆。
賺錢不易,休謨想到了一個變通的方法,他來到法國,隱居在鄉(xiāng)下,并制定了一生的計劃。按照計劃,他將過一種極其簡樸的生活,以彌補財產(chǎn)的不足。
在3年的隱居生活中,休謨幾乎杜絕了一切社交,全身心投入哲學研究中,終于完成了《人性論》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休謨極其用心,幾乎到了神經(jīng)錯亂的地步。他對這本書很滿意,并抱有很高的期望,可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人性論》發(fā)表后,幾乎無人問津,用休謨自己的話說,“媒體對這本書的反應是一片死寂,甚至沒有激起任何狂熱者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