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短篇小說《祝?!反蠹叶甲x過,講一個很可憐的寡婦祥林嫂,被婆婆逼著再嫁后,丈夫病死了,兒子給狼吃了,家破人亡,從此瘋瘋癲癲,淪為乞丐,逢人就哭訴,最后死在風(fēng)雪里。
當(dāng)時我們語文老師說,這篇文章表達(dá)了魯迅對封建禮教的無情鞭撻。要改變個人命運,就要推翻封建制度。祥林嫂是典型的勞動婦女形象,勤勞、善良,但在無情的舊社會,只能被踐踏、被迫害。
我非常認(rèn)真地記筆記,早讀課拿出來背:《祝?!纷髡唪斞?,原名周樹人,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中心思想是……揭露了……表達(dá)了……
現(xiàn)在我不這么認(rèn)為了。
2009年的有段時間,我非常喜歡跟人抱怨,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唉,我爸身體不好,血液病,看病把家里錢都花光了,我上大學(xué)都是借的錢,以后學(xué)費怎么辦啊!唉,外婆最近過世了,舅舅身體也不好!我壓力好大!我該怎么辦!”
就跟祥林嫂一樣:“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清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p>
一開始,朋友們都很同情我,安慰我,鼓勵我。
就像祥林嫂,一開始,大家都同情她,安慰她,鼓勵她。
魯迅對于人性的刻畫是非常深入的:
“這故事倒頗有效,男人聽到這里,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
男人們收起笑容,沒趣地走開,女人們陪出眼淚來!這不就是所謂的“男默女淚”嗎?敢情魯迅這篇《祝福》才是“男默女淚文”的鼻祖!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大家渴望悲劇性的故事,需要借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悲劇情感。抒發(fā)過了,就神清氣爽。對講故事的人來說,也許是血淋淋的生活,每天都要面對,觸目驚心,別人不能感同身受,但對聽故事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故事,下酒菜,稍微感動一下,扔兩滴眼淚,過兩天就忘了。只是單純的娛樂功能。
聽故事的人,都喜歡聽新鮮的、剛出爐的故事,就跟看新聞一樣。要是同一個故事,你翻來覆去講很多遍,那就沒勁了,都知道后面發(fā)生了什么,哪還能情緒激動、萬分感慨?雖然你每天都在過這種日子,但那是你的事,跟人家沒關(guān)系,人家只想嗑瓜子聽新鮮故事。
那時候我還年輕,不懂這些。以為大家都是老好人,閑著沒事做,會來安慰我,鼓勵我。我上了癮,像個怨婦,逢人就抱怨自己的生活悲苦,說自己有多不容易,也跟祥林嫂一樣哭哭啼啼。
終于有一天,一個朋友說:“徐滬生!你能不能別說了!煩死了!你說的那些東西我都會背了!大男人的,哭個屁??!能不能堅強一點?像個爺兒們!”
就像魯迅寫的(魯迅的文筆真是毒辣):
“她就只是反復(fù)的向人說她悲慘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個人來聽她。但不久,大家也都聽得純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里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后來,全鎮(zhèn)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
漸漸地,我的朋友們一個個都對我的生活麻木了,包括最有同情心的女孩子,也不再同情我、安慰我、鼓勵我,也不想再跟我聊天,通通在線對我隱身,甚至背地里拉了個討論組,說我全身散發(fā)負(fù)能量、負(fù)面情緒,叫人頭疼,不想接近。有什么好玩的,就他們單獨玩,不帶我。徹底把我劃出朋友圈。
我就像一塊腐爛的肉,要腐爛的時候,很多人惋惜、可憐,但真正腐爛的時候,大家都躲避不及。
能怨別人冷漠、無情嗎?不,他們早對我施以很多關(guān)懷。是我貪心不足,沉迷于此,不知上進(jìn)。是我的錯。都是我自找的。人一旦沉迷于自身的軟弱,就會一味地軟弱下去,最終,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我是在那個時候想到祥林嫂,忽然覺得,她后來的悲劇,也是她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