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往往偏愛拒絕接受“不可能”的人
寫作關(guān)鍵詞:不可能 信念 成功
1968年的某天,羅伯·舒樂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設(shè)計師菲利普·強生表達了自己的構(gòu)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間建造一座伊甸園。”
強生問起他的預(yù)算情況,舒樂博士堅定而又明確地說:“我現(xiàn)在一分錢都沒有,所以對我來說,10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以吸引捐款者的到來。”
教堂最終的預(yù)算是700萬美元。700萬對當時的舒樂博士而言,不僅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甚至已經(jīng)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圍。
但舒樂博士并沒有知難而退。當天晚上,他拿出一張白紙,在最上面寫下“700萬美元”幾個大字,然后又寫下了10行文字:
1.找到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找到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3.找到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4.找到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
5.找到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
6.找到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
7.找到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
8.找到280筆2.5萬美元的捐款;
9.找到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出教堂1萬扇窗戶的署名權(quán),每扇700美元。
對700萬美元的預(yù)算作了如上分解之后,舒樂博士著手進行他的招商計劃。
60天后,他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又美妙的模型打動了富商約翰·科林,使他得到第一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第65天,一對被舒樂博士演講打動的農(nóng)民夫婦,捐出第一筆1000美元。
第90天,一位欽佩舒樂博士的陌生人在自己生日當天,寄給他一張100萬美元的銀行支票。
8個月后,一名捐款者對舒樂博士說:“如果你的誠意和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由我來付。”
第二年,舒樂博士以每扇700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認購水晶大教堂的窗戶,付款的辦法是每月50美元,10個月分期付清。在隨后的6個月里,一萬扇窗戶全部售出。
1980年9月,歷時12年,可容納一萬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和經(jīng)典,也成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游人必去瞻仰的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