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通常遵循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說,在爭論中,我們很典型地做某些事情和不做某些事情。我們部分用戰(zhàn)爭來概念化爭論,這一事實系統(tǒng)地影響了爭論的形態(tài)以及談論爭論中所作所為的方式。由于隱喻性概念是系統(tǒng),所以我們用來談論此概念的各方面的語言也是系統(tǒng)的。
在“爭論是戰(zhàn)爭”這個隱喻中,我們看到許多戰(zhàn)爭詞匯的表達,如攻擊立場、無法捍衛(wèi)、策略、新的攻擊戰(zhàn)線、贏得或失去陣地等,它們構成了談論爭論戰(zhàn)斗性特點的系統(tǒng)模式。我們談論爭論的時候這些表述表達了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不是偶然的。戰(zhàn)爭這一概念網絡的一部分構成了爭論這一概念的特征,語言也遵循這一模式。既然在我們的語言中,隱喻性表達與隱喻性概念系統(tǒng)地緊密相連,我們就能使用隱喻性語言表達來研究隱喻性概念的屬性,從而了解我們行為活動的隱喻性本質。
為了搞清楚日常語言中隱喻性表達是如何揭示建構我們日常行為的概念的隱喻屬性,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當代英語中“時間就是金錢”這個隱喻性概念。
時間就是金錢
你在浪費我的時間。
這個小玩意兒可以幫你省很多時間。
我們沒有太多時間陪你。
這些日子你都怎么安排你的時間?
車爆胎了,耽誤了我一個小時。
我在她身上花了很多時間。
我沒有那個閑工夫做那事。
你快要把時間都消耗完了。
你需要合理安排好你的時間。
擠點時間玩乒乓。
值得你花那時間嗎?
你還剩很多時間嗎?
他來日無多了。
你沒有好好利用時間。
我生病的時候錯失了很多時間。
謝謝你能抽出寶貴的時間。
在我們的文化中,時間是寶貴的商品,是我們達成目標所需的有限資源。工作這個概念在現代西方文化下發(fā)展形成,提到它,通常就聯(lián)想到工作所花的時間,時間被精確地量化。因此,人們習慣按照小時、星期或者年份來計酬。在我們的文化中,時間就是金錢體現在許多方面,如電話信息費、計時工資、旅館房費、年預算、貸款利息,我們都以時間來償還。在人類歷史中這些做法相對新鮮,但絕不是存在于各種文化中。這些做法出現于現代工業(yè)化社會,深深地影響并建構了我們日?;旧钪械男袨椤N覀冃袆拥臅r候好像時間是一種寶貴的商品,一種有限的資源,甚至就是金錢,我們就是這么思考時間的。因此我們把時間當成一種我們可以花費、浪費、預算、精明或者糟糕地投資、節(jié)省或揮霍的東西。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是有限的資源”,“時間是寶貴的商品”都是隱喻概念。因為我們用日常生活經驗中的金錢、有限的資源、寶貴的商品等概念來定義時間,所以上述這些都是隱喻。當然人類未必都用這樣的隱喻來概念化時間,這跟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有些文化中,時間并不是我們所描述的這樣?!皶r間就是金錢”,“時間是有限的資源”,“時間是寶貴的商品”
這些隱喻概念在次范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單獨的系統(tǒng),因為在我們的社會中,金錢就是有限的資源,而有限的資源都是寶貴的商品。隱喻之間蘊含關系的特點就是次范疇化關系?!皶r間就是金錢”蘊含著“時間是有限的資源”,而“時間是有限的資源”蘊含著“時間是寶貴的商品”。
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例子中,我們采用最具體的隱喻概念的方式來描述整個系統(tǒng)的特征。在其下的例子中,有一些特指金錢(花費,投資,預算,有利可圖的,耗費),有一些指代有限的資源(用,用光,有足夠多,耗盡),還有一些指寶貴的商品(擁有,給予,失去和感謝)。隱喻蘊涵能表現隱喻概念的連貫系統(tǒng)以及這些概念相應的隱喻表達的連貫系統(tǒng),這個例子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