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zhàn)幕在永涼一線伸展(1)

西路軍 作者:馮亞光


河西走廊,在它傷痕累累的懷抱里,深鐫下西路軍的歷史足跡。隨著西路軍西進永涼,建立永涼根據(jù)地,戰(zhàn)火的帷幕也在永涼一線伸展。涼州西四十里鋪到山丹,幾百里的平川變成了廝殺的戰(zhàn)場。

西路軍指戰(zhàn)員處在孤軍外線作戰(zhàn)地位,為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戰(zhàn)斗任務(wù),冒白刃,餐風雪,慷慨悲歌,視死如歸,表現(xiàn)了紅軍的偉大氣概和高度組織紀律性。

初升的太陽仿佛給經(jīng)過夜行軍,已經(jīng)凍餒不堪的紅軍戰(zhàn)士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穿著襤褸單薄的軍衣,挺起瘦骨嶙峋的胸脯,咬著牙加快了行軍步伐。時而有一兩匹戰(zhàn)馬,揚鬃騰蹄,從行進的隊伍后面跑過來,向前疾馳而去。隊伍里很少有人說話,只有兵器輕微的撞擊聲,吧嗒吧嗒的腳步聲,嘚嘚沓沓的馬蹄聲,好似在奏著低沉的進行曲。

這是由永昌東返接應(yīng)紅九軍的三十軍八十八師,走到武威四十里鋪,隊伍分成兩路。師長熊厚發(fā)帶二六八團向東南急行接應(yīng)九軍,政委鄭維山帶二六三團和二六五團進抵四十里鋪,策應(yīng)二六八團。

部署好部隊,連續(xù)幾天沒有好好休息的鄭維山走進土屋,打了一個盹。他把腦袋往桌子上一趴,睡著了,那寬厚的肩頭向左偏離,重心不穩(wěn),摔倒在地。令人驚訝的是,他居然沒有醒,反而舒展雙臂,越睡越酣。好夢不長,一位參謀從外面進來,立刻把他喊醒了:“政委,遠處出現(xiàn)馬隊!”

鄭維山登上土圍子,只見遠處平灘上空籠罩著一片灰蒙蒙的塵土,塵土后面出現(xiàn)了馬家騎兵。敵人的散兵線快一陣慢一陣地往這邊移動,緊緊地形成了包圍圈。

四十里鋪爆裂了,廝殺聲撕碎了四周的冷寂。炮擊的煙霧還未消散,馬家兵就手執(zhí)大刀,狂喊大叫沖上來了,像潮水一樣,一個浪頭被打退后,另一個浪頭又卷了上來。沖到跟前的,或往里甩手榴彈,或拔出馬刀狂砍圍墻,或扒住圍墻往里爬。每一座房屋、每一處墻垣、每一寸土地都是爭奪的目標。

許多紅軍倒下了,但是,空著的槍眼位上立即有人占據(jù),沉默片刻的槍口又吐出火焰。有些性情急躁的戰(zhàn)士看看身邊倒下的戰(zhàn)友,干脆跳上屋頂,狂呼怒吼,將憤怒的子彈潑向敵群,直至犧牲。

二六五團一個連,守在一座院墻內(nèi),圍墻和工事全被大炮摧毀,房子起火。派出的增援分隊大部傷亡,難以接近。該連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全部壯烈犧牲。

二六三團防守的三個小圍子被攻破兩個,處境危急。

鄭維山組織二六五團由鋪內(nèi)兩側(cè)迂回,反包圍攻入之敵,又遭到敵人掩護部隊縱深火力殺傷,連以上干部犧牲十幾人。

鄭維山,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區(qū)人。黃麻起義后加入童子團,任分隊長,任赤衛(wèi)隊指導員,1930年入黨,6月帶領(lǐng)70余名赤衛(wèi)隊員編入紅軍。此時,他21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命運將窮困生活中的他投進了紅軍隊伍,投進了革命的懷抱。他15歲離開親人,奔赴沙場,聽慣了震耳欲聾的槍炮聲,看慣了瘋狂的噴火的射擊孔和狼一般幽幽的眼睛。這個臉色微黑,身材結(jié)實的年輕人,似乎被炮火硝煙重新鑄煉了一番,眼睛、皮膚、肌肉都顯得那么堅韌,有血性!

透過硝煙和塵土,鄭維山望見敵人揮舞著明晃晃的馬刀,端著長槍,號叫著蜂擁而上。

“狗娘養(yǎng)的!”他傳令不輕易使用的通信隊,“上,一定要全殲敵人!”

紅八十八師通信隊共100余人,每人一把大刀,一支駁殼槍。通信隊呼的一下沖入鎮(zhèn)內(nèi),協(xié)同二六五團,與敵短兵相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