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所有可能》由克里希那穆提一九八五年二月在孟買進行的最后一系列公開講話集結而成。他本打算一九八六年繼續(xù)如常到那里進行講話,但不幸的是他未能成行;不治之癥使得他從馬德拉斯直接前往歐亥,同年二月十七日,他在歐亥與世長辭。
克里希那穆提一九二一年第一次來到孟買,并在一九二四到一九三八年間進行了多次講演。一九四七年印度獨立之后,他與這座城市的聯(lián)系從未間斷,一直持續(xù)到一九八五年。除進行公開講演之外,他還與朋友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小組討論。這正是對話作為一種交流方式緣起的過程,其中的很多對話已經(jīng)被編輯成書出版,如《傳統(tǒng)與革命》和《探索洞見》。一九六九年和一九八四年,他也分別為孟買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的師生們進行了講演。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孟買從一個微風吹拂的海邊小鎮(zhèn),膨脹成為人口過度擁擠、嘈雜而又污染嚴重的大都市??死锵D悄绿崮慷昧诉@個令人擔憂的過程,他也在多次講話中提到了這些擔憂。然而在他看來,這些社會問題不過是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所潛藏的混亂的外在表現(xiàn)。
克里希那穆提的公開講演通常周末在位于市中心的J·J·藝術學院的空地上舉行,這里有著成片成片的樹蔭。孟買的聽眾也許是克里希那穆提在全世界擁有的最龐大的聽眾,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他們也代表著一個廣泛的跨領域的社會階層:有學者、知識分子、政客、商人、藝術家、家庭主婦、學生,也有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和拜火教徒。
本書中收錄的這些講話不同凡響,因為克里希那穆提為他所談及的諸多心理問題,提供了非同尋常的視角和細微敏銳的洞見。例如在第二次講話中,他就不安全、碎片化、認同和恐懼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但他堅持重要的是聆聽問題,同時對它們不要做任何事情。他說,這種聆聽就像是在把種子播進土地里?!爸匾氖翘岢鰡栴}……讓問題自己來回答——就像播入土地的種子一樣。此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種子會成長綻放然后枯萎。不要老是把它拔出來看看它是不是在生長?!边@個說法就像歌曲的副歌一樣貫穿在這次講話的始終。
最后一次講話的內(nèi)容和語氣中則含有一種辛辣的意味??死锵D悄绿嵩谥v話中督促我們意識到我們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從傷害、沖突、恐懼和悲傷中解放出來,我們依舊停留在自己狹隘的專門化的領域之中。他說,這種解放是“第一步”。這次講話以一句極富宗教意味的話結束,其中包含了他深邃的洞察:“所以,如果你付出你全部的身心和頭腦,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一種超越所有時間的事物,此時就會有那樣一種至福。它不在廟宇中,不在教堂中,不在清真寺中,那至福就在你身邊?!?/p>
本書中還包含了來自克里希那穆提其他著作的一些節(jié)選,它們捕捉到了孟買海濱的美麗和這座城市的氛圍,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人們敏感的關懷,無論對方富貴還是貧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