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義和悔恨的感覺以及客觀的自我情感評價(2)

道德情操論 作者:亞當·斯密


觸犯法律的人違法之前不去考慮別人的看法,他沒有羞恥心、天不怕地不怕,也不去感覺一下自己可能帶給別人的痛苦。但當滿足了沖動的欲望,再回過頭冷靜地看待自己的行為時,他簡直無法原諒造成自己行兇的動機,那些念頭讓人如此之可厭!他意識到別人一定會用厭惡和憎恨的眼光看待他,于是不知不覺他開始厭惡和憎恨自己,開始同情自己罪行的受害者,并且一想到自己給別人造成的傷害就傷心后悔不已。同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處于人們的憤怒聲討之中,已經(jīng)被排除在一切人類感情之外,必須得承擔怨恨、報復和懲罰的后果。在極度的恐懼和驚惶包圍之下,他不敢再面對社會,也不敢奢望在壓抑的痛苦之中能得到別人的一絲安慰,因為其他人一想起他的罪行就不會產(chǎn)生任何同情。世人對他的態(tài)度讓他絕望,深陷四面楚歌還不如逃進荒涼的沙漠,從此不見任何人,再也看不到那些鄙夷、指責的神色。但是,孤獨比社會的孤立更可怕,前思后想,他覺得還不如認命,直面黑暗、不幸和災難,以及憂郁帶來的難以想象的痛苦感。重見天日后,面對往日熟悉的人們,他無地自容、驚慌膽怯的表情讓他們吃驚,他也希望自己的淪落破落能夠換來那些真正的審判者的同情,盡管他們早已作出了一致的宣判。

這種天賦的情感就是悔恨,悔恨會讓人產(chǎn)生畏懼心理,它包括對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深感羞恥,對罪行的后果深感遺憾,對曾經(jīng)被自己傷害過的深覺憐憫,以及想到所有其他人自然爆發(fā)的憤怒內(nèi)心不免對未來的懲罰感到絕望。

相反,一個人向來慷慨仗義,而且?guī)椭鷦e人是出自正當?shù)睦碛啥皇怯字奢p率的想法,那么他有理由去認為自己會得到那些曾受過他幫助的人的愛戴、感激,并會因此而得到社會上所有人的尊敬和贊賞。當用公正的旁觀者的態(tài)度來回顧和檢視自己當初的動機時,他會有更深的體會,并為“旁觀者”對自己的裁判和贊許而欣喜。想到自己的行為從各方面看都無可挑剔,讓所有人感到人滿意,他就會心安志得、非常愉快;能和所有的人融洽相處,并在人群中感到信心十足、意氣飛揚,他確信自己是個受人尊敬的人物,所有這些美妙的感情合在一起讓他加固了對自己優(yōu)點的認識,也認為自己值得這些慷慨的回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