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情感暴力是基于道德而對對方做出的指責,被指責的人往往沒辦法對被指責的內容做出抗議。
被要求做什么事卻無法做到。沒有做這件事的勇氣。這時候,被指責說:“為什么你不像是××那樣有勇氣呢?”讓做不到這件事的人背負上負罪感。
勇氣是無法否定的美德。執(zhí)行力也是無法否定的美德。所以,沒辦法對此提出抗議。
“×××就很善解人意,可是你……”被這樣說的話,善解人意就是一種無法反駁的美德。被這樣的情感暴力控制,就會漸漸陷入“沒有人認可我”的絕望之中。
但是,被人認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永遠不會消失。這樣的話,渴望被認可的人就會抓住任何一件小事希望得到認同,同時害怕任何微小的失敗。
美國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所說的,害羞的人害怕失敗的原因正在于此。如果這個害羞的人的母親還正好是宗教裁判官的話,那么這個害羞的人有很大可能會受到情感暴力。受到精神暴力傷害的人,無法表現出憤怒,只能消沉下去。所以,“為什么容易害羞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癥”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了。
被情感暴力深深傷害過的人非常重視身邊的人,非常重視身邊的人是因為非常重視周圍的人如何看待自己。所以,更容易被人愚弄。對情感暴力無法提出抗議,這件事意義重大。被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影響的人,會變成無法傾訴的人。
也就是說,受到情感暴力傷害的人會失去自我。被人認可會變得尤為重要。被情感暴力深深傷害過的人對于任何一件小事都變得不會傾訴。一般人看來“說出來不就好了嗎”的事情,他們就是說不出來。因為他從小就被培養(yǎng)成了不會訴說自己的愿望、要求的人。這正是道德綁架、道德束縛的恐怖之處。因為什么也說不出來,所以心底累積的憎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無意識被憎恨操控著的人,沒辦法和別人親近。
正如奧地利精神科醫(yī)師沃爾夫所說,人會自然地受到他人潛意識的影響,所以,周圍的人不會從心底想要和這樣的人親近。同時,自己心中的憎恨會被外化,對周圍的人產生恐懼。這大概是對人恐懼癥的原因之一。
總之,如果把憤怒或憎恨表現出來的話,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不表現出來而一直積壓在心底,總有一天會到達無法控制的地步。這種無意識的憎恨爆發(fā)出來的時候,就會變成“盡可能地殺掉所有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