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苦雨凄風周作人 6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4.壽則多辱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即將倒臺的南京政府將周作人取保釋放。他輾轉(zhuǎn)返回北方,后經(jīng)北京市法院判決,被剝奪政治權(quán)利。由于一家生活無著,周作人開始以筆名在報刊上發(fā)表小文、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以及編著紀念魯迅的書籍。后因其妻信子患病,醫(yī)藥費大增,他不得已將自己記載了68年的日記賣給國家,現(xiàn)藏北京魯迅博物館。上世紀50年代初直至“文革”前夕,周作人以“文化漢奸”的身份,煢煢孑立,郁郁寡歡,但尚有機會發(fā)揮其才智。1952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開始向周作人組稿,請他翻譯希臘及日本古典文學作品。1958年11月,出版社又約他翻譯別人不能勝任的日本古典文學作品。此間,其生活單調(diào)、平淡而穩(wěn)定、充實。他每天伏案翻譯,唯一的樂趣是偶爾和寥寥無幾并同他一樣潦倒的來訪友人閑扯一通。其中,過從較密的主要是也擁有“文化漢奸”頭銜的錢稻蓀。周作人工作認真,按月向出版社交稿。而出版社按月預付給他稿費200元,1960年起,增加到400元。但1964年“四清”運動開始,從9月起,預付給他的稿費又從400元減為200元。由于年老體衰,竟致無力握筆,他便用繩子將筆綁在手上書寫。就這樣,在80之時,終于完成了將希臘文《對話集》翻譯成中文的夙愿。全書共20篇,計48萬字。在遺囑中他講道:“余今年已整八十。死無遺恨,姑留一言以為身后治事之指針。爾死后即付火葬或延例留骨灰,亦隨便埋卻,人死聲銷跡滅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無足稱道,惟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愿,識者當自知之。”可見此舉在其心目中的份量。此時的他已是身心疲憊、身患前列腺腫瘤的老人,自以為可以平靜地告別人世,倘若在此時逝世,其一生亦可算平靜。但偏偏陽壽未盡,“壽則多辱”,夢魘般的經(jīng)歷從天而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