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玄奘法師傳7

玄奘法師傳 作者:慧立法師


奘師繼續(xù)前行,依著王祥指引的路線,繞過第二、第三烽火臺,夜間到達(dá)第四座烽火臺。奘師生恐又被留難,打算偷偷取水過去。正走到水邊,將要下去時,忽然一箭飛來。奘師嚇了一跳,急忙大聲通報,并向前打招呼。烽火臺上派人來迎,聽說是第一烽火臺守將王祥遣來的僧人,非常歡喜,格外款待,并安排住宿。第二天早晨,更以大皮囊和馬匹干糧相送,臨別叮囑道:“法師此去,不須經(jīng)過第五座烽火臺,那邊的守將很粗暴,恐怕會發(fā)生意外??蓮拇朔较蚯叭?,百里以外,有野馬泉,可以取水。一路須小心在意,法師保重要緊。”奘師拜謝而別。

再往前行,便是有名的莫賀延磧,長八百多里,古時候叫做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看不見一點水草。奘師一個人孤伶伶地走在這無垠的沙漠里,四周所見,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奘師怎樣也見不到路的盡頭,從白天到晚上,從黑夜到黎明,一路上,奘師一直默念著觀世音菩薩圣號及《般若心經(jīng)》。當(dāng)初奘師在成都的時候,遇到一個衣衫襤褸,長滿膿瘡、全身臭穢的病人,沒有人愿意理他,奘師見了心生悲愍,就把他帶到寺里,施與衣服并招待飲食。病者感奘師不舍救濟之恩,于是授予《般若心經(jīng)》。因為經(jīng)文簡短而意義深刻,所以時常誦習(xí)。在沙漠里,身邊遇見那些惡鬼等怪異現(xiàn)象,有時高聲稱念觀世音菩薩圣號,影像就應(yīng)聲消失,有時還是無法排除,環(huán)繞在左右。這時只要念誦《般若心經(jīng)》,一發(fā)出聲,這些怪異現(xiàn)象就消聲匿跡。在危難關(guān)頭念誦《心經(jīng)》祈求就能得到感應(yīng),這就是很好的例證。

好不容易走了一百多里路,可是奘師卻發(fā)現(xiàn)找不到野馬泉這個地方,心想可能弄錯方向迷了路,很是焦急。就在停下來喝水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竟然把水囊掉在沙地上,沒多久水囊里的水就一滴也不剩的流光了。在無垠的沙漠中,沒有水喝怎么活下去?不得已,奘師打算掉頭回第四座烽火臺,重新裝水再繼續(xù)西行,走了十多里時,突然念到自己發(fā)的誓愿:“若不到天竺,決不東歸一步”,心想,我在做什么?怎么可以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走回頭路?寧可向西走而死,決不東歸而生!于是又振作起精神,掉轉(zhuǎn)馬頭,也不顧水囊里沒水,就這樣一心念著觀音菩薩的圣號,繼續(xù)向西北進(jìn)行了。

在沙漠中的奘師,不分晝夜孤單地前進(jìn)著,環(huán)顧四周,沙海茫茫,了無生機。餓了就隨便吃些干糧;累了,人馬就地躺下來休息。白天時狂風(fēng)挾著沙礫襲卷而來,使人眼睛張不開,連呼吸都困難;夜里則滿天鬼火閃爍如繁星,魑魅魍魎,形狀恐怖,前后跟隨。因為稱念觀音圣號及《般若心經(jīng)》,所以奘師心里毫無畏懼。

可是沒有水喝畢竟不是人和馬所能忍受的,經(jīng)過了五天四夜滴水未進(jìn),口干舌躁的奘師,已是全身發(fā)燙,頭暈?zāi)垦?,終于連人帶馬倒臥在沙層上,奄奄一息。這時的奘師仍一心稱念著觀世音菩薩,祈求道:“弟子天竺取經(jīng),既不為財利,也不求名譽,只為能求得無上正法,導(dǎo)利群生。求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消除災(zāi)厄。”奘師就這樣至誠地不斷祈求著。

到了第五夜夜半,忽然起了一陣涼風(fēng),吹到身上,渾身感到?jīng)隹?,心神頓覺一爽,模糊的雙眼,視線復(fù)明,連那匹老馬也都霍然站起。但也許真的是太累了,奘師竟然在這種情況下睡著了。在夢中,奘師見到一個身高好幾丈、傲然站立的巨人,威嚴(yán)叱喝他說:“為什么不打起精神繼續(xù)趕路,還躺在那里作什么?”奘師一下子被這夢給驚醒了,雖然身心已非常疲憊,但不敢再作停留,立刻動身上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