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嘹,食堂好,食堂就是大鍋飯。
能喝熱湯吃熱飯,省人省錢省時間。
能吃幾個拿幾個,愛吃啥菜把啥端。
門前拉的廣播線,邊聽唱戲邊吃飯。
炊事員,真能干,做的飯菜香又甜。
燒的開水滾又煎,蒸的饃兒松又軟。
為了生活更改善,晚上還把花卷墊。
社員個個心喜歡,跑到地里干得歡。
脫了夾襖換單衫,脫了衫子精身干。
渾身汗水如雨點, 一個更比一個歡。
食堂因為是農(nóng)忙性質(zhì)的,雖然只辦了幾天功夫,但群眾卻比較滿意。夏收進行的比較滿意。
夏收開始了,永祿也參加了小隊緊張的夏收。割麥是最重最累的活,如果一鐮不用力麥子就割不倒,一步不彎腰麥子也是不會倒的。但“麥熟一晌,蠶老一時”:麥不熟不能割,割下來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容易霉壞變質(zhì);收得遲了更會脫殼落粒降低產(chǎn)量,增多田間雜草,遇大風損失更大,遇陰雨更會出芽。所以麥子一成熟,必須立即割倒,不能遲緩一天。割麥是最緊張的農(nóng)活。小隊為了適時迅速收割,便將勞力分編為若干個小組,五人、七人不等。四小隊有“火箭組”和“衛(wèi)星組”。隊員都是些年輕力壯、手腳麻利的青壯年人。而永祿卻領著幾個老婆子為一組。她們雖沒有人家猛沖的干勁,但卻有熟練的技術和很好的耐力,所以永祿便給起名為“駱駝組”,表明她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有吃苦耐勞的毅力。結(jié)果她們上工早,收工遲,進了地不休息,麥茬割得低割得凈,份子放的整,不跑冤枉腿,不做返工活。也不挑肥揀瘦,不爭多論少,不說閑話,不耽誤時間,深受干部和社員們的好評。最后一結(jié)算,割的畝數(shù)并不少,每個人得的工分更不少。所以“駱駝組”竟出了名。
1958 年秋,縣上組織統(tǒng)計員去渭南參加統(tǒng)計工作現(xiàn)場會。8月7日永祿于早飯后坐上汽車去開會,到渭南時才日色過午,會尚未開始。他便和雷文現(xiàn)去雙王鄉(xiāng)八里店看了植棉能手張秋香的棉花。株高已有五尺,每株十六七個棉花擔子,已有了十七八個棉桃,每畝4700株,標牌上的指標是畝產(chǎn)籽棉2600斤,真驚人!
8日早飯后,集體去程家鄉(xiāng)參觀了統(tǒng)計工作的“三臺”(光榮臺、評比臺、批評臺)和“五化”(行動軍事化、作風群眾化、報表快速化、數(shù)字準確化、 統(tǒng)計圖表化)。特別是他們的統(tǒng)計圖表化,搞得相當好。
9日因雨,便步行至渭南聽陳局長的報告。陳局長先傳達了保定會議的精神:統(tǒng)計工作如何大躍進,要政治掛帥,在運動中領導運動;要搞預計,搞進度,要打先鋒,不能“馬后炮”;要評比,要有先進,有落后,不能光有平均數(shù)。并提出了今后的要求:苦干一月,使渭南統(tǒng)計工作的紅旗插遍全省,以促進生產(chǎn),促進工作,當好促進派,革命派。
10日會議結(jié)束,永祿回去的第二天就立即開始繪制比武臺。當時正值大搞工業(yè),集資收集社員家中的廢銅爛鐵的時候。永祿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銅麻錢、舊鐵犁轅子和父親在世打鐵用的大錘、 大鉗、 虎頭鉗 、鐵砧等都當作廢銅爛鐵賣掉了,支援了大煉鋼鐵。14日便貼出了各隊工業(yè)集資多少的大繪圖表“比武臺”。15日 迎接檢查團。21日便向區(qū)上報告完成“工業(yè)集資”之喜。正如群眾形容的那樣:高潮高潮接高潮,走不快了趕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