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可斷,發(fā)型不能亂;血可流,皮鞋不能沒有油。”這句話講的就是一個面子問題。所謂“人為一口氣,佛為一炷香”,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這些死要面子的人安身立命的心理動因。
愛面子本是人的一種天性,因為人生下來就有一定的虛榮心?!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于“虛榮”一詞的解釋是:表面上的光彩。虛榮心,即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bǔ)自己內(nèi)在的、實質(zhì)的不足,以贏得別人和社會的注意和尊重。既然是“虛榮”,那就不是實實在在的,而是表象化的、曇花一現(xiàn)的榮耀。
虛榮心最大的危害,就是使人在追求目標(biāo)時采取不切實際的、錯誤的手段,以致行為和目標(biāo)走向偏離,鑄成大錯。柏格森說:“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真是一語中的。
有資料顯示一般這樣的人很容易產(chǎn)生虛榮心:
1. 自尊心過強(qiáng)的人;
2. 私心過重的人;
3. 缺乏自信的人;
4. 處于特定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社會人際交往中注重“臉”和“面子”的文化傳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強(qiáng)化了中國人的虛榮心理。
為了爭這一份“可貴”的虛榮,有些人不顧自身條件,自我膨脹,愣是把面子吹大了;把有限的資源消耗在維護(hù)大面子上,而無暇顧及實質(zhì);虛胖的面子難以維持,就只好弄虛作假……于是,就出現(xiàn)“不蒸饅頭爭口氣”“寧可傷身體,不肯傷感情”“死要面子活受罪”等語句,落了個悲劇的下場。
從前有個書生,家里一貧如洗,卻極其愛面子。
一天晚上,一個小偷摸到他家中,仔細(xì)搜尋了一番,卻沒有發(fā)現(xiàn)一件值錢的東西,便跺腳嘆道:“真是晦氣,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窮鬼!”
書生聽了大驚,趕緊從枕頭下面摸出僅有的幾文錢,雙手捧給小偷說:“您來得真不巧,我家只有這點錢了。但在別人面前,您可千萬不能張揚(yáng),給我留點面子??!”
《孟子》中也有一個愛面子的故事,說的是一個齊國人,娶了兩個老婆。他在妻子面前總是炫耀自己在外面是多么風(fēng)光,經(jīng)常跟大人物來往,且常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妻子問他:“你跟什么人喝酒?”
他得意揚(yáng)揚(yáng)地回答:“都是些有錢有勢的大官。”
妻子告訴小妾說:“丈夫出去,總是吃飽喝足才回來,我問他都和誰一起吃飯,他說全是有錢有勢的人,但家里不曾有富貴的人來,我想要偷偷地跟著他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晨起來,等丈夫出門后,妻子悄悄地跟在他后面,幾乎走遍了全鎮(zhèn),也沒發(fā)現(xiàn)一個達(dá)官顯貴同自己的丈夫說話。
后來,妻子跟隨丈夫來到了東郊的墓地,發(fā)現(xiàn)他向祭掃墳?zāi)沟娜擞懸漓胧O碌氖澄?,不夠,又跟其他的人家去討要,這就是他填飽肚子的辦法。
妻子看了很生氣,回來告訴小妾,氣憤地說:“丈夫是我們仰望且依賴終生的人,現(xiàn)在他竟然這樣欺騙我們,還能指望他什么呢?”兩人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