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再看一個中國古代女人垂簾聽政的成功例子,以和武則天的垂簾聽政來做對比。
同樣在戰(zhàn)國時代,趙太后也曾用過垂簾聽政的政治手段。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后執(zhí)政。趙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后,就是歷史上那位回答齊國的使者“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的老人家,也是那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中的女主角。
但是趙太后的垂簾聽政與武則天是不同的,她那時之所以用這種辦法,是因為當(dāng)時皇帝年紀太小。而武則天此時的垂簾聽政,前面坐的并不是小孩子皇帝,而是她的丈夫,這是一種看起來頗為滑稽的事情??墒歉咦诶钪嗡坪醪]覺得有什么不妥。
這一來,等于是兩個人共同主政,當(dāng)時朝廷眾臣并稱其為“二圣”。一場曠古未有的君臨天下的局面就此形成,“二圣臨朝”的時代緩緩拉開了帷幕。
人們現(xiàn)在評價起唐朝的繁榮時期,最直接能想到的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時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李隆基時的開元盛世。殊不知,在武則天輔政及日后執(zhí)政的那一段期間,唐朝也在蒸蒸日上的狀態(tài)中,國內(nèi)太平安寧,極少戰(zhàn)亂,物阜民豐,斗米不過數(shù)錢,可以說百姓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當(dāng)時的社會治安也很好,每年打官司的,最少的時候竟然只有數(shù)十個人,多也不過幾百人。在貞觀和開元之間,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過渡階段。
廢后事件讓武則天感到自己皇后的位置還不夠牢靠,時時都存在著再一次被廢的危險。她就開始召集一些有才學(xué)的鴻儒,為自己所用,對于這些人的選擇,武則天不分出身貴賤與門第高低,只要文采好,有遠見的人,都能被破格錄用,直接授予適當(dāng)?shù)墓傥弧:芸煳鋭t天門下就擁有了一大批文人學(xué)士,主要人物有元萬頃、劉袆之、范履冰,周思茂,衛(wèi)敬業(yè)等。武則天把這些人召入宮中,為她編撰《古今內(nèi)范》、《烈女傳》、《青官紀要》、《玄監(jiān)》、《臣軌》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