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夢話(二)
一“才子佳人信有之”
才子佳人,是一句不時髦的老話。說來也可憐得很,自從五四以后,這四個字就漸漸倒霉起來,到現(xiàn)在是連受人攻擊的資格也失掉了。僥幸才子佳人這兩位寶貝卻并沒有滅亡,不過搖身一變,化作一對新時代的新人物:文學(xué)家和安琪兒。才子是那口里說“鐘情自在我輩”,能用彩筆做出相思曲和定情詩的文人。文學(xué)家是那在心弦上深深地印著她的倩影,口里哼著我被愛神的箭傷了,筆下寫出長長短短高高低低的情詩的才子。至于佳人即是安琪兒,這事連小學(xué)生都知道了,用不著我來贅言。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昔日的才子和當(dāng)今的文學(xué)家都是既能做出哀感頑艷的情詩,自己又是一個一往情深的多情種子。
我卻覺得人們沒有這么萬能,“自然”好像總愛用分工的原則,有些人她給了一個嘴,口說蓮花,可是別無所能,什么事情也不會干,當(dāng)然不會做個情感真摯的愛人,這就是昔日之才子,當(dāng)今的文學(xué)家。真真干事的人不說話,只有那不能做事的孱弱先生才會袖著手大發(fā)牢騷。真真的愛人在快樂時節(jié)和情人拈花微笑,兩人靜默著;失戀時候,或者自殺,或者胡涂地每天混過去,或者到處瞎鬧,或者……但是絕沒有閑情逸致,搖著頭做出情詩來。人們總以為英國的拜倫,雪萊,濟慈是中國式的才子,又多情,又多才。我卻覺得拜倫是一個只會擺那多情的臭架子的紈挎公子。雪萊只是在理想界中憧憬著,根本就和現(xiàn)實世界沒有接觸,多次的結(jié)婚離婚無非是要表現(xiàn)出他敢于反抗社會庸俗的意見。濟慈只想嘗遍人生各種的意味,他愛愛情,因為愛情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刺激,內(nèi)里包含有咸酸苦辣諸味,他何曾真愛他的愛人呢?最會做巧妙情詩的Robert Herrick有一次做首坦白的自敘詩,題目是Upon Himself中間有幾段,讓我抄下來吧!
I could never love in deed;
Never see mine own heart bleed;
Never crucify my life;
Or for widow,maid,or wife
…………
I could never break my sleep,
Fold my arms,sob,sigh,or weep
Never beg,or humbly Woo
With oaths and lies,(as others do)
…………
But have hitherto lived free
As the air that circles me
And kept credit with my heart,
Neither broke in the whole,or part
Herrick這么坦白地說他絕不會有什么戀愛,也不會挨求戀和失戀的痛苦,這倒是他心中的話。但是那個愛念Herrick的年輕人不會覺得他是贊頌愛情的絕妙詩人?等到看著這首冷酷的自剖,免不了會有萬分的驚愕。然而,這正是Herrick一貫的地方。若使Herrick不是這么無情的人,他絕不能夠做出那好幾百首艷麗的短短情歌。愛倫·波(Edgar Allan Poe)說:“真摯的情感有種質(zhì)樸的氣味(homeliness),那是不能拿來做詩材用的?!憋L(fēng)花雪月的詩人實在不能夠閉著嘴去當(dāng)一個充滿了真摯情感的愛人。歐美小說里情場中的英雄,很少是文學(xué)家;情人多半是不能做詩的,屠格涅夫最愛寫大學(xué)生和文學(xué)家的戀史,可是他小說中的主人翁多半是意志薄弱的情人,常帶著“得不足喜,失不足憂”的態(tài)度。這都是洋鬼子比我們觀察得更周到的地方。不過這樣地把文學(xué)家的兼職取消,未免有點“焚琴煮鶴”,區(qū)區(qū)也很覺得悵然。
文學(xué)家不但不知道什么是愛情,而且也不懂得死的意義。所以最愛談自殺的是文學(xué)家,而天下敢去自殺的文學(xué)家卻是鳳毛麟角。最近上海自殺了不少人,多半都有絕命書留下來,可是沒有一篇寫得很文學(xué)的,很動聽的;可見黃浦江里面水鬼中并沒有文豪在內(nèi)。這件事對于文壇固然是很好的消息,但是也可見文學(xué)家只是種不生不死半生半死的才子了。不過古今中外的輿論是操在文學(xué)家的手里,小小的舞臺上自己拚命喝自己的彩,弄得大家頭暈?zāi)X眩,胡里胡涂地跟著喝彩,才子們便自覺得是超人了。
二滑稽(Humour)和愁悶
整天笑嘻嘻的人是不會講什么笑話的,就是偶然講句把,也是那不會引人捧腹,值不得傳達的陳舊笑談。這的確是上帝的公平地方,一個人既然滿臉春風(fēng),兩窩酒靨老掛在頰邊,為社會增不少融融泄泄的氣象,又要他妙口生蓮,吐出輕妙的詼諧,這未免太苦人所難了,所以上帝體貼他們,把詼諧這工作放在那班愁悶人肩上,讓笑嘻嘻的先生光是笑嘻嘻而已。那班愁悶的人們不論日夜,總是口里喃喃,心里郁郁,給世界一種倒霉的空氣,自然也該說幾句叫人聽著會捧腹的話,或者輕輕地吐出幾句妙語,使人們嘴角微微的笑起來,以便將功折罪,抵消他們臉上的神情所給人的陰慘的印象。因此古往今來世上大詼諧家都是萬分愁悶的人。
英國從前有個很出名的丑角,他的名字我不幸忘記了,就把他叫做密斯忒X罷,密斯忒X平??偸菬o緣無故地皺眉蹙額,他自己也是莫名其妙,不過每日老是心中一團不高興。他弄得自己沒有法子辦,跑到內(nèi)科醫(yī)生那里問有什么醫(yī)法沒有。那內(nèi)科醫(yī)生診察了半天,最后對他說:“我勸你常去看那丑角密斯忒X的戲,看了幾回之后,我保管你會好。”密斯忒X聽了這話,啼也不好,笑也不好,只得低著頭走出診察室。
聽說做《尋金記》和《馬戲》主角的賈波林也是很憂郁的。這是必然的,否則,他絕不能夠演出那趣味深長的滑稽劇。英國十九世紀浪漫派詩人 Coleridge曾說:我是以眼淚來換人們的笑容。他是個談鋒極好的人,每天晚上滔滔不絕地討論玄學(xué)詩體以及其他一切的問題,他說話又深刻又清楚,無論誰都會忘了疲倦,整夜坐在旁邊聽他娓娓地清談。他雖然能夠給人們這么多快樂,他自己的心境卻常是枯燥煩惱到了極點。寫“心愛的貓兒溺死在金魚缸里”和“癡漢騎馬歌”的Gray和Cowper也都是愁悶之神的犧牲者。 Cowper后來愁悶得瘋死了,Cray也是幾乎沒有一封信不是說愁說恨的。晉朝人講究談吐,喜歡詼諧,可是晉朝人最愛講達觀,達觀不過是愁悶不堪,無可奈何時的解嘲說法。殺犯當(dāng)臨刑時節(jié),常常唱出滑稽的歌曲,人們失望到不能再失望了,就咬著牙齒無端地狂笑,覺得天下什么事情都是好笑的。這些事都可以證明滑稽和愁悶的確有很大的關(guān)系。
詼諧是由于看出事情的矛盾。蕭伯納說過,“天下充滿了矛盾的事情,只是我們沒有去思索,所以看不見了”。普通人,尤其那笑嘻嘻的人們與物無忤地天天過去,無憂無慮無歡無喜。他們沒有把天下事情放在口里咀嚼一番,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草草一生就算了。只有那班愁悶的人們,無往而不自得,好像上帝和全人類連盟起來,和他搗亂似的。他背著手噙著眼淚走遍四方,只覺到處都是灰色的。他免不了拼命地思索,神游物外地觀察,來遣悶消愁。哈哈!他看出世上一切物事的矛盾,他抿著嘴唇微笑,寫出那趣味雋永的滑稽文章,用古怪筆墨把地上的矛盾窮形盡相地描寫出來。我們讀了他們的文章,看出埋伏在宇宙里的大矛盾,一面也感到洞明了事實真相的痛快,一面也只得無可奈何地笑起來了。沒有那深深的煩悶,他們絕不能瞧到這許多很顯明的矛盾事情,也絕不會得到詼諧的情緒和沁人心脾的滑稽辭句。滑稽和愁悶居然有因果的關(guān)系,這個大矛盾也值得愁悶人們的思索。
因為詼諧是從對于事情取種懷疑態(tài)度,然后看出矛盾來,所以懷疑主義者多半是用詼諧的風(fēng)格來行文,因為他承認矛盾是宇宙的根本原理。Voltaire,Montaigne和當(dāng)代的法朗士,羅素的書里都有無限滑稽的情緒。
法國的戲劇家Baumarchais說:“我不得不老是狂笑著,怕的是笑聲一停,我就會哭起來了。”這或者也是愁悶人所以滑稽的原因。
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文學(xué)史
記得五年前,當(dāng)我大發(fā)哲學(xué)迷時候,天天和C君談那玄而又玄自己也弄不清楚的哲學(xué)問題。那時C君正看羅素著的《哲學(xué)概論》,羅素是反對學(xué)生讀哲學(xué)史的,以為應(yīng)該直接念洛克、休謨、康德等原作,不該隔靴搔癢來念博而不專的哲學(xué)史。C君看得高興,就寫一封十張八行的長信同我討論這事情,他仿佛也是贊成羅素的主張。后來C君轉(zhuǎn)到法科去,我在英文系的講堂坐了四年,那本紅筆畫得不成書的Thilly哲學(xué)史也送給一位朋友了,提起來真不勝有滄桑之感。從前麻麻胡胡讀的洛克,笛卡兒,斯賓諾莎,康德的書,現(xiàn)在全忘記了,可是我現(xiàn)在對哲學(xué)史還是厭惡,以為是無用的東西。由我看來,文學(xué)史是和哲學(xué)史同樣沒有用的。文學(xué)史的惟一用處只在贊揚本國文字的優(yōu)美,和本國文人的言行的純潔……總之,滿書都是甜蜜蜜的。所以我用王右丞的頌圣詩兩句,來形容普通文學(xué)史的態(tài)度。
普通文學(xué)史的第一章總是說本國的文字是多么好,比世界上任一國的文字都好,克魯泡特金那樣子具有世界眼光的人,編起俄國文學(xué)史(Russian Literature Its I deals & Realitics)來,還是免不了這個俗套。這是狹窄的愛國主義者的拿手好戲,中國到現(xiàn)在還沒有一本像樣的文學(xué)史,也可以說是一件幸事。
第一口蜜喝完了,接著就是歷代文人的行狀。隱惡揚善,把幾百個生龍活虎的文學(xué)家描寫成一堆模糊不清毫無個性的圣賢。把所有做教本用的美國文學(xué)史都念完,恐怕也不知道大文豪霍桑曾替美國一個聲名狼藉的總統(tǒng)捧場過,做一本傳記,對他多方頌揚,使他能夠被選。歌德,惠德曼,王爾德的同性愛是文學(xué)史素來所不提的。莎士比亞的偷鹿,文學(xué)史家總想法替他掩飾辯護。文學(xué)史里只贊揚拜倫助希臘獨立的慷慨情懷,沒有說到他待Leigh Hunte的刻薄。這些劣點雖然不是這幾位文學(xué)家的全人格的表現(xiàn),用不著放大地來注意,但是要認識他們的真面目,這些零星罪過也非看到不可,并且我覺得這比他們小孩時候的聰明和在小學(xué)堂里得獎這些無聊事總來得重要好多。然而仁慈愛國的普通文學(xué)史家的眼睛只看到光明那面,弄得念文學(xué)史的人一開頭對于各文學(xué)家的性格就有錯誤的認識。誰念過普通英國文學(xué)史會想到Wordsworth是個脾氣極壞,態(tài)度極粗魯?shù)娜四??可是?jù)他的朋友們說,他很常和人吵架,談到政治,總是捶桌子。而且不高興人們談“自然”,好像這是他的家產(chǎn)樣子。然而,文學(xué)史中只說他愛在明媚的湖邊散步。
中國近來介紹外國文學(xué)的文章多半是采用文學(xué)史這類的筆法。用一大堆頌揚的字眼,恭維一陣,真可以說是新“應(yīng)制”體。弄得看的人只覺得飄飄然,隨便同情地跟著嘖嘖稱善。這種一味奉承的批評文字對于讀者會養(yǎng)成一種只知盲目地贊美大作家的作品習(xí)慣,絲毫不敢加以好壞的區(qū)別。屈服于權(quán)威的座前已是我們的國粹,新文學(xué)家用不著再抬出許多沾塵不染的洋圣人來做我們盲目崇拜的偶像。
我以為最好的辦法是在每本文學(xué)史里敘述各作家的性格那段底下留著一頁或者半頁的空白,讓讀者將自己由作品中所猜出的作者性格和由不屬于正統(tǒng)的批評家處所聽到的話拿來填這空白。這樣子歷代的文豪或者可以恢復(fù)些人氣,免得像從前繡像小說頭幾頁的圖畫,個個都是一副同樣的臉孔。
四這篇是順筆寫去,信口開河,所以沒有題目
英國近代批評家Bailey教授在他那本《密爾敦評傳》里主張英國人應(yīng)當(dāng)四十歲才開始讀圣經(jīng)。他說,英國現(xiàn)代的教育制度是叫小孩子天天念圣經(jīng),念得不耐煩了,對圣經(jīng)自然起一種惡感,后來也不去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真理隱藏著沒有。要等人們經(jīng)過了世變,對人生起了許多疑問,在這到處都是無情的世界里想找同情和熱淚的時候,那時才第一次打開圣經(jīng)來讀,一定會覺得一字一珠,舍不得放下。這是這位老教授的話。圣經(jīng)我是沒有從頭到底讀過的,而且自己年紀和四十歲也相隔得太遠,所以無法來證實這句話。不過我覺得Bailey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無論什么東西,若使我們太熟悉了,太常見了,它們對我們的印象反不深刻起來。我們簡直會把它們忘記,更不會跑去拿來仔細研究一番。誰能夠說出他母親面貌的特點在哪里,哪個生長在西湖的人會天天熱烈地欣賞六橋三竺的風(fēng)光。婚姻制度的流弊也在這里。Richard King說:“為愛情而犧牲生命并不是件難事,最難的是能夠永久在早餐時節(jié)對妻子保持種親愛的笑容。”記得Hazlitt對于英國十八世紀歌詠自然的詩人Cowper的批評是,“他是由那剪得整整齊齊的籬笆里,去欣賞自然……他戴雙很時髦的手套,和‘自然’握手?!笨墒钦驗镃owper是個城里生長的人,一生對于“自然”沒有親昵地接觸過,所以當(dāng)他偶然看到自然的美,免不了感到驚奇,感覺也特別靈敏。他和“自然”老是保持著一種初戀的熱情,并沒有和“自然”結(jié)過婚,跟著把“自然”看得冷淡起來。在鄉(xiāng)下生長,卻居然能做歌詠自然的詩人,恐怕只有Burnsca,其他贊美田舍風(fēng)光的作家總是由烏煙瘴氣的城里移住鄉(xiāng)間的人們。Dostoivsky的一枝筆把齷齪卑鄙的人們的心理描摹得窮形盡相,但是我聽說他卻有潔癖,做小說時候,桌布上不容許有一個小污點。神秘派詩人總是用極顯明的文字,簡單的句法來表明他們神秘的思想。因為他們相信宇宙是整個的,只有一個共同的神秘,埋伏在萬物萬事里面。William Blake所謂由一粒沙可以洞觀全宇宙也是這個意思。他們以為宇宙是很簡單的,可是越簡單,那神秘也更見其奧妙。越是能夠用淺顯文字指示出那神秘,那神秘也越遠離人們理智能力的范圍,因為我們已經(jīng)用盡了理智,才能夠那么明白地說出那神秘;而這個最后的神秘既然不是緣于我們的胡涂,自然也不是理智所能解決了。詩文的風(fēng)格(Style)奇奇怪怪的人們,多半是思想上非常平穩(wěn)。Chesterton頂喜歡用似非而是打筋斗的句子,但是他的思想?yún)s是四平八穩(wěn)的天主教思想。勃浪寧的相貌像位商人,衣服也是平妥得很,他的詩是古怪得使我念著就會淌眼淚。Tennyson長發(fā)披肩,衣服松松地帶有成千成萬的皺紋,但是他那Ih Memoriam卻是清醒流利,一點也不胡涂費解。約翰生說Goldsmith做事無處不是個傻子,拿起筆就變成聰明不過的文人了?!@么老寫下去,離題愈離愈遠,而且根本就是沒有題目,真是如何是好,還是就這么收住罷!
寫完了上面這一大段,自己拿來念一遍,覺得似乎有些意思。然而我素來和我自己寫的文章是“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的。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