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百家姓宗祠對聯(lián) 作者:李文鄭 著


前言

多少年來,每當我在課堂上談起與姓氏相關的話題時,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就連性格內向、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地要說幾句。大家最關心的大約有這幾個方面:“我家的姓氏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有的姓氏人口特別多?而有的姓氏人口又特別少?”還有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家的姓氏這么稀奇?”“老師,您為什么說‘陳’、‘田’是一家人?”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古老的“姓”與“氏”演變成今天的“百家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每一種姓氏都包含著獨特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姓氏文化、譜牒文化、宗祠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修武縣的薛氏宗祠祭祖儀式已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人又是世界上“尋根意識”最強烈的族群。《周易》說:“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薄抖Y記》說:“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薄睹魇贰肪硭氖艘舱f:“敬天法祖,無二道也?!泵磕甑那迕鞴?jié),我們不難看到:地無論南北,人不分老幼,攜家?guī)Э?,拉著大箱提著小包匆匆忙忙趕回老家祭祖的人群,多至大小道路為之阻塞。

中華大地上有一種“祠堂連云,遠近相望”的繁榮景象。請看以下幾組數字:廣東省紫金縣的“百姓宗祠街”有數十座建于明、清的宗祠。廣東省大埔縣老縣城茶陽古城素有“饒半城”的美稱,因為饒氏祠堂有30余座。江蘇省無錫市惠山的祠堂群,在大約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至今保留著唐代至民國時期的118處祠堂。據常州地方史志記載,常武地區(qū)原有1 100座以上的大小祠堂,大都建于明、清時期,僅禮嘉地區(qū)就有32座。翻閱民國十九年(1930)武進縣第一區(qū)(城區(qū))地圖,上面還有不少祠堂,整個城區(qū)不少于40座。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zhèn)的客家宗祠一條街,現(xiàn)在還保存有26座宗祠。臺灣省的金門縣,祠堂、家廟多且密度高,如瓊林村就有蔡氏家廟7處,西園村有黃氏家廟4處,北山村有李氏家廟4處,盤山村有翁氏家廟3處。這些家廟除代表著大宗、小宗之區(qū)分外,也代表著當地姓氏家族的興盛繁衍景況。國內目前最大的姓氏文化城——中國南康百家姓和諧城,由仿明清古建風格的乾坤殿、始祖殿、熙和殿三大殿和108間百家姓祠堂組成。

這些傳承了上千年的古老建筑,至今仍然香火不斷,說明宗族祠堂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江蘇省常州市著名文史專家、常州祠堂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之光認為祠堂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紀念祖先的場所,發(fā)揚祖先的愛國主義、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二是尋根問祖,接待來訪,聯(lián)絡宗親的場所,有加強民族團結、發(fā)揚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過祠堂文化內涵,匾額、楹聯(lián)、碑記,以及族規(guī)家訓,如愛國、孝悌、敬業(yè)、誠信、友善、勤勞、儉樸等道德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等美德,發(fā)揚文明道德、和諧友好的新風尚;四是陳列書畫,閱讀書報,增進知識,聯(lián)絡感情,增進宗親鄰里情誼,喝茶聊天休閑,發(fā)揮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的作用;五是民俗文化、民間收藏的陳列館,收藏陳列舊宗譜、舊碑記、舊石器、舊家具、舊農具,是新舊歷史教育的重要場所。

我們漫步這些祠堂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祠堂從前面的大門到后面的大殿,從回廊直至神龕,都遍布對聯(lián)??梢赃@么說:在這里,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對聯(lián),更加顯示了它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實用價值和文學價值。

仔細研讀各地祠堂的這些對聯(lián),從內容上可以發(fā)現(xiàn)有幾個共同點:

第一,慎終追遠,追溯家世源流,顯示本姓氏久遠的歷史淵源和遷徙、開基情況。如安徽省銅陵縣西王村王氏宗祠聯(lián):

自東周受姓以來,功名及五侯三公,才最列七賢四杰,文韜武略,代有英豪,祖德溯淵源,俎豆馨香,凜凜乎秋霜春露

從西村卜居而后,支系分千流萬派,睦宗合八股一祠,瓜衍椒繁,世相繼續(xù),子孫慶昌熾,門庭清白,蒸蒸焉身顯家齊

從最早得姓寫起,洋洋灑灑,一直寫到本村王氏的繁衍。

福建省龍海市白礁王氏家廟(原廈門市同安區(qū)轄境)聯(lián):

分支來自固始,到白礁騰浪萬里

創(chuàng)業(yè)本在同安,振烏巷長享千秋

將他們宗族的根追溯到中原。

廣東省高要市芙羅李氏宗祠聯(lián):

生河南,長河南,宦于粵東,為萬世開基鼻祖

父進士,子進士,卜云石頂,啟十房肇祚神宗

講的是一世祖李璞,世居河南開封府祥符縣百畝莊,南宋紹定己丑(1229)進士及第,任粵東梅州推官。二世祖李玨(李璞之子)中南宋咸淳戊辰(1268)科進士,任江淮制置使,后擢升為廣東轉運使。曾率師拒元兵入侵,因大勢已去,投簪于海岸,隱居于廣東德慶縣湞昌寶鴨塘,之后又遷至肇慶東門石頂坊定居。至元代初期,開啟了十門宗支在各地分居,成為芙羅李氏十房世系的始祖。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葉氏大宗祠聯(lián):

自光固而浙而贛居佛嶺,遂根深葉茂

由唐宋歷元歷明至國朝,愈積厚流光

敘述了本支葉氏從唐代到清代,從光州固始到浙江,到江西,最后定居廈門市同安區(qū)佛嶺的漫長遷徙歷程。

第二,頌揚本姓氏、本家族歷史上杰出人物的豐功偉績或懿言美行、剛直廉正、文章氣節(jié)等。這一類對聯(lián)占了祠堂對聯(lián)的絕大部分。如趙氏宗祠通用聯(lián):

風高琴鶴

圖繪麒麟

上聯(lián)指北宋大臣趙抃,為政清廉簡易,知成都時,僅以一琴、一鶴相隨。下聯(lián)指西漢大臣趙充國,因功圖像被繪于未央宮中的麒麟閣。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董氏宗祠聯(lián):

珥直筆于晉廷,良史風規(guī)高百代

著鴻文于漢策,醇儒品望播千秋

上聯(lián)指春秋時期晉國史官董狐。下聯(lián)指西漢學者董仲舒。

廣東省南雄市梅嶺山珠璣巷蘇氏宗祠聯(lián):

漢室忠臣第

宋朝學士家

上聯(lián)指留居匈奴19年持節(jié)不屈的西漢大臣蘇武。下聯(lián)指北宋文學家蘇軾。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內厝鎮(zhèn)霞美村楊氏家廟有這樣一聯(lián):

幕府辭金知有四

程門立雪尺深三

上聯(lián)指東漢“關西孔子”楊震夤夜辭金“四知”的典故。下聯(lián)則是宋代建陽游酢、楊時同拜“二程”(程頤、程顥)為師,立雪程門,尊師重道的佳話。

廈門市翔安區(qū)小嶝島邱氏宗祠有副邱葵長子后裔、明代武英殿大學士邱浚題寫的對聯(lián):

卻聘高節(jié),理學流芳奕代

鐘棋顯宦,璜山著績明朝

邱葵為朱熹四傳弟子,不肯仕元,隱居小嶝島,“杜門刻志勵學,耕釣自給”,寫有《卻聘詩》。其不慕榮華,潔身守志的高風亮節(jié)備受后人欽仰。在大嶝島正對面的海灘,有一塊四尺見方的巨石,即“象棋石”,據說早先石頭上鐫刻著“萬機分子路,一局笑顏回”的棋聯(lián),為邱葵手筆。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同安縣令孔俊建大同書院,祀朱文公,以呂大奎、邱葵師生配祀。到明代洪武元年(1368),呂、邱二人均已入祀同安朱子祠,供后人千載憑吊。

第三,以帝王將相、高官顯宦來表現(xiàn)本宗族顯赫的家世,炫耀本宗族的聲譽。如朱氏祠堂聯(lián):

兩朝天子

一代圣人

兩朝天子,分別指后梁朱溫和明代朱元璋;圣人,則指宋代理學家朱熹。這些人,自然都是朱氏的榮耀。

西河林氏宗祠九牧堂聯(lián):

唐代兄弟九刺史

宋朝父子十知州

西河林氏為晉時八族入閩首姓,在福建省屬大姓,有“陳林半天下”、“福建無林不開科”的民諺。林氏入閩始祖林祿十六世孫林披(居莆田),唐代時官太子詹事,生九子均官至州刺史;宋代林韜(林披長兄)之九世孫林杞(居晉江)官光祿寺少卿,生九子均官至知州,所以,福建林氏有唐九牧與宋九牧之分,林氏也以“九牧”為堂號。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佛嶺葉氏宗祠聯(lián):

宋室郡馬第

明朝宰相家

上聯(lián)指佛嶺葉氏八世祖葉益(字深叟)于宋理宗年間娶魏王趙匡美十世孫趙桓(環(huán)娘)為妻,其后裔也以“郡馬”為分堂號。下聯(lián)指十一世孫葉向高(居福清)于明代萬歷三十五年(1607)任東閣大學士之事。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新店鎮(zhèn)后村郭氏家廟聯(lián):

汾水狀元裔

崧山節(jié)度家

上聯(lián)的“狀元裔”,指郭镕為唐代狀元駙馬郭曖第四子,也是汾陽王郭子儀之孫。他于咸通年間與其侄郭嵩入閩,定居同安崧山之麓(今洪塘郭山)。下聯(lián)的“節(jié)度家”,指宋代任粵東節(jié)度使的郭巖隱。

第四,道德教育歷來被作為姓氏祠堂的頭等大事而引起重視,諸如愛國、忠孝、謙恭、禮讓、和睦、耕讀、勤儉……或勸善戒惡,或勸勉激勵,這樣的內容,幾乎所有姓氏宗祠的對聯(lián)都有涉及。如江西省上猶縣黎氏宗祠聯(lián):

祖宗有靈,孰是孰非,禍福終有報應

天地無私,為善為惡,休咎總無負人

浙江省奉化市西塢街道趙氏宗祠聯(lián):

入則孝,出則悌,恪盡人倫,可稱賢子弟

進以禮,退以義,欽承圣訓,方為大丈夫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新民鎮(zhèn)西塘村張氏祠堂聯(lián):

和于遠邦,則安定萬載

睦在近鄰,而團結千秋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陽翟辛亥革命同盟會會員、陳氏二十九世孫陳延香為祖祠撰寫的一聯(lián):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登此堂方無愧色

士讀農耕,工勤商儉,履斯地便有春風

還有許多宗祠使用的是通用的對聯(lián):

守祖宗一脈真?zhèn)?,克勤克儉

教子孫兩行正路,唯讀唯耕

第五,從祠堂的地域特色入手,描述青山秀水,以表現(xiàn)人杰地靈。如廣東省高要市蜆崗鎮(zhèn)西村李氏大宗祠門聯(lián):

前聳西山,西映長庚,自昔仙才夸倚馬

后依東閣,東來紫氣,而今道德繼猶龍

上聯(lián)指祠堂前邊朝拜的是高聳的老君山,入夜長庚星在夜空熠熠生輝,本族自古就有像李白那種倚馬可待的卓越才華。下聯(lián)指祠堂后面有一道東閣大學士出入的門戶,迎納東來祥瑞的紫氣,如今老子的《道德經》已在本族發(fā)揚光大。

福建省廈門市烏石浦蕭氏家廟聯(lián):

天寶石奇,飛來烏石

霞漳江曲,流入鷺江

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江西省婺源縣汪口村俞氏宗祠聯(lián):

青山抱水水抱村,贛北無雙景

彩鳳盤龍龍盤閣,江南第一祠

盛贊此處的景致之美,還自豪地稱譽該祠堂為“江南第一”。

福建省安溪縣藍田鄉(xiāng)顏氏家廟聯(lián):

騎天馬,步清溪,雙髻嶺前錦地居,世世簪纓苑內

跨石龍,朝北朗,其簡山上忝天立,年年執(zhí)笏廷中

第六,位于獨特的地理位置的海峽兩岸的宗祠對聯(lián),反映了本是一家,血脈相連的血緣關系。如臺灣省新竹縣蘇氏武功堂聯(lián):

武著千秋源苦竹

功傳萬世念廬山

表明蘇氏源于陜西省武功縣,流入同安和廬山,分支遷居苦竹的歷史淵源。

金門島原為泉州府同安縣轄地,不少祠堂對聯(lián)反映了無金(門)不成銀(同安)的地緣、血緣關系。如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大嶝北門蔡氏祠堂聯(lián):

派本瓊林,原由固始

地名嶝嶼,宅定北門

瓊林,位于金門島中央偏北處,為蔡氏聚居的村落,且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tǒng)閩南建筑,樸實典雅,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guī)模。

至于海外的姓氏宗祠對聯(lián),還表達了炎黃子孫對故土的深深眷念。如緬甸南重鎮(zhèn)毛淡棉市蘇氏宗祠廬山堂聯(lián):

廬水南渡,衍派分支,溯源祖國

山川北向,鐘靈蘊結,發(fā)展他邦

我們常見的絕大多數是單姓氏的祠堂,但還有一種比較奇特的多家姓氏合用的祠堂,并且他們也有專用的對聯(lián)。如兩姓合祠對聯(lián):

休言別族與宗族

但道吾翁和若翁

山東省曹縣的長劉莊,有魏、劉合譜宗祠,其中有這樣的對聯(lián):

考昔洪洞同宗始

證今曹邑分姓傳

功成于譜,劉魏先世垂裕德

名就于宗,兩姓后昆就歷傳

一本散萬殊,兩姓枚舉言分考

萬殊歸一本,劉魏大同觀合宗

兩姓人眾莫測,辟木百枝實基本

劉魏物繁難量,猶水萬派總同源

福建省泉州市還有董、楊聯(lián)宗祖祠。

福建省閩侯縣青口鎮(zhèn)長樓村甚至有一座由18個姓氏組成的祠堂——義溪十八姓宗祠。如此多姓共用一個宗祠,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祠內現(xiàn)存一塊酸絲木神位牌,黑漆金字,豎式直下分別有楷書“滎陽鄭氏、晉江朱氏、清水上艾、清水下艾、南街林氏、江口宋氏、玉埔吳氏、金斗黃氏、東際鄭氏、溪東陳氏、溪西陳氏、江良陳氏、南楊陳氏、漳邑姚氏、六桂翁氏、劉莊陳氏、鄭氏、義溪楊氏”十八姓元祖宗親神位,祠內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

睦族并睦鄰,一團和氣

難兄兼難弟,百世本支

姓氏專家謝鈞祥先生曾對姓氏對聯(lián)予以極高的評價,說它“涉及歷史學、地名學、語言學、音韻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各族人民的共同財富,也是一門具有很高研究價值的學問”。

這些祠堂的對聯(lián),充滿了仁義、禮讓、耕讀、簡樸等儒家傳統(tǒng)倫理道德,是今天構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有益借鑒。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有的難免或多或少含有封建糟粕,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也是有必要注意的。

從對聯(lián)藝術的角度來說,這些祠堂的對聯(lián),多數都有著較高的藝術水準和審美價值,有的還出自名家之手,如俞樾、趙翼、趙藩、曾國藩等清代對聯(lián)大家,都在祠堂的楹柱上留下了優(yōu)秀的對聯(lián)作品,值得今天的對聯(lián)研究者和愛好者學習、借鑒。如趙藩為云南省劍川縣向湖村趙氏宗祠題寫的一副對聯(lián):

祠溯南遷,踵世爵八傳,有農部高文、太常恩敕

門開東向,俯平原三面,見榜山疊翠、劍海回瀾

其中的方位詞對、數詞對,以及漂亮的當句自對,無不十分老到。

俞樾題浙江省諸暨市錢氏宗祠一聯(lián):

合數百里之秀,若雁池,若龍山,若篠嶺,若亢島,環(huán)抱崇祠,恰稱五王俎豆

溯卅余世以來,有名宦,有循吏,有武功,有文學,蔚成巨族,長綿千禮蒸嘗

僅僅是憑借著“武肅王之后裔孫士芳的自述”,俞樾就揮筆撰寫出這副長聯(lián),洋洋灑灑,巧用排比,糅詩句、詞句及散文句式于一聯(lián),飄逸瀟灑,不愧為大家手筆。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丙洲村(陳化成故鄉(xiāng))陳氏家廟聯(lián):

案峙牛肩,此日勛題麟閣

沙回鯉尾,當年浪接龍門

借用幾種動物來對仗,十分巧妙。

本書收錄了《百家姓》中的全部504個姓氏的祠堂對聯(lián)。之所以這樣收錄,是因為《百家姓》是一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關于中華姓氏的書。它成書于北宋初期,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

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本書的體例根據《百家姓》的順序排列,每個姓氏先簡單介紹起源、郡望、堂號,再舉出幾副通用的宗祠對聯(lián),最后是專用的宗祠(家族祠堂、祖祠、支祠、家廟)對聯(lián),兩部分對聯(lián)均按字數多少排列;至于有的姓氏一時沒找到專用的宗祠對聯(lián),則只收錄部分通用對聯(lián)。

有以下幾種情況的對聯(lián)不予收錄:一是僅祭祀某個人的祠堂對聯(lián),如江蘇省無錫市泰伯祠對聯(lián)、河南省漯河市堰城區(qū)許慎祠聯(lián);二是某氏某人贈某氏某人的對聯(lián),如沈氏,郭沫若贈茅盾(沈雁冰)聯(lián);三是某氏某人自題聯(lián),如鄭氏,鄭板橋自題聯(lián);四是某氏某人詩中的句子,如陸氏,陸游詩中的一聯(lián)。

因為這是一本以對聯(lián)為重點的書,又考慮全書字數的關系,所以,對各姓氏的起源及其郡望、堂號僅僅點出來,不再詳細展開;對各姓氏通用的對聯(lián),也僅僅作簡單注釋;至于某地某姓氏的專用對聯(lián),所牽涉的內容則更為豐富,限于篇幅,基本上不加注釋。

讀者能看到這本書,要感謝暨南大學出版社對對聯(lián)文化、姓氏文化的關注,感謝周明恩先生付出的心血。

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或建議。在此,先致謝意。

李文鄭

2014年大暑于鄭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