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太郎
桃,從中國傳入日本。
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jì)》里有這樣的神話故事:
開天辟地,神世第七代是一對神,男的叫伊奘諾,女的叫伊奘冉。天神教給他們正確的做愛方法,這才一塊塊生下“大八洲”,即日本列島。伊奘冉又接著生各種神,直到生火神時燙傷了陰戶,一命嗚呼。男神伊奘諾找到黃泉國,要接她回家。伊奘冉已經(jīng)吃了黃泉食物,說:你不要看我哦。言訖不見。神也像人一樣有偷窺欲,伊奘諾舉火一看,伊奘冉流膿生蛆,上面還趴著八個雷公,嚇得他轉(zhuǎn)身奔逃。雷公等起來緊追。路邊有一株大桃樹,伊奘諾就躲到樹下,摘桃子投擲,雷公們敗退。書中寫道:“此用桃避鬼之緣也”。伊奘諾洗去黃泉國的污穢時,從左眼生出天照大神,女,她就是天皇家祖神。
不過,關(guān)于桃子,日本人更熟知的是民間故事“桃太郎”,像我們中國人熟知孫猴子監(jiān)守自盜,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一樣。這故事里也有猴: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住著老爺爺和老奶奶。老爺爺上山砍柴,老奶奶在河邊洗洗涮涮,河上流過來一個大桃子。拿回家剖開,從桃子里面跳出一個小男孩。老兩口大喜,取名桃太郎。桃太郎很快就長大了,聽說有鬼欺負村人,要去懲治。老奶奶給他做了黍飯團。路上遇“見狗”,給它一個黍飯團就當(dāng)了“走狗”。又遇見猴子和野雞,得到黍飯團都跟著去征伐鬼島。鬼們從村里偷來財寶,正大擺宴席。桃太郎發(fā)一聲喊,揮舞大刀。狗咬屁股,猴抓后背,雞啄眼睛,鬼大敗,頭領(lǐng)喊饒命。桃太郎把財寶裝車凱旋,一家三口過上了幸福生活。
曲亭馬琴(1767—1848)是江戶時代后期的讀本作家,日本有文字以來第一個基本靠稿費過活。他為童蒙編輯民間故事,頭一篇就是桃太郎,此外有開花爺爺、切舌雀、猴子和螃蟹、喀嚓喀嚓山。這五篇故事被定為日本五大民間故事,但流傳民間,各地的內(nèi)容不盡相同。早年間的故事都是說老奶奶吃了桃子,返老回春,生下孩子桃太郎。莫非因為聽眾漸漸由大人變?yōu)楹⒆?,民間故事變成了童話故事,后來的版本就都講河上流來一個桃子,掰開來,里面有個小男孩。
帶頭說桃太郎壞話的是福澤諭吉。1871年(明治四年),他三十六歲,每天早飯后把八歲的長子和六歲的次子叫到書房,用毛筆寫一條家訓(xùn)給他們學(xué)習(xí),名為《日日之教》(福澤死了五年之后,長子將其發(fā)表)。福澤一語道破:“桃太郎去鬼島是為了奪寶,太不像話了吧?寶是鬼珍藏的,寶的物主是鬼。無緣無故去奪取物主所擁有的寶,可說是強盜,桃太郎是壞蛋。如果那鬼是壞蛋,加害于世間,桃太郎勇敢地予以懲處,那倒是不錯。但奪了寶回家,給老爺爺、老奶奶,這只是滿足欲望的行為,卑劣之至。”
福澤諭吉教子的時候正在寫《勸學(xué)》,啟蒙日本人,譬如:“基于天道,順乎人情,不妨礙他人而達至一身之自由。自由與為所欲為的界線就在妨礙與不妨礙他人之間?!彼赋鎏姨傻膯栴}所在是奪寶沒理由?;蛟S受他點醒,后來桃太郎的故事被改來改去,都是在師出有名上做文章。
1887年(明治二十年),桃太郎進入小學(xué)課本,日本人心目中逐漸樹立了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桃太郎形象。1894年(明治二十七年),日本向大清開戰(zhàn),斗志昂揚,童話作家?guī)r谷小波等整理《日本民間故事》,桃太郎征伐具有了明確的目的:其鬼心邪,不順從我皇神的皇化,卻對此蘆原國(日本)為寇,吞噬蒼生,奪取寶物?!坝袀€地方”的桃太郎變身為日本國英雄,他率領(lǐng)的狗猴雞是“皇軍”了。那時桃太郎被畫成這副模樣:身穿鎧甲,外罩無袖長衫;頭纏抹額,當(dāng)中畫一個紅太陽,或者畫個桃;持一桿幡,寫著日本第一,不知是老奶奶給他做的軍糧——黍飯團日本第一,還是他桃太郎日本第一。
芥川龍之介是小說家,大阪每日新聞社請他當(dāng)特派員,1921年(大正十年)從春到夏考察中國一百二十多天,回國后在報紙上發(fā)表《上海游記》《江南游記》。后來又加上《北京日記抄》等,合集為《支那游記》,序言中寫道:“無疑,我的新聞記者式才能在這些通訊里也像閃電一樣——至少像舞臺上的閃電一樣閃現(xiàn)?!?/p>
在上海采訪章炳麟,我們的太炎先生對他說:“我最厭惡的日本人是征伐鬼島的桃太郎,對喜愛桃太郎的日本國民也不能不多少抱有反感?!?/p>
芥川后來說:“我時常聽外國人嘲笑山縣公爵、贊揚葛飾北齋、痛罵澀澤子爵,但還沒聽過哪個日本通也像章太炎先生這樣給從桃子生出來的桃太郎一箭。不僅于此,這位先生的一箭遠遠比所有日本通的雄辯含有真理?!?/p>
那真理是什么呢?三年后(1924年),芥川寫了一篇小說《桃太郎》。他筆下的鬼愛好和平,而桃太郎“給了沒有罪的鬼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恐懼”:
“從桃子出生的桃太郎下決心征伐鬼島。為什么下決心呢?因為他不愿像老爺爺、老奶奶那樣去山啦河啦田地啦干活?!?/p>
鬼住在遠海的孤島上,“椰樹聳立,極樂鳥鳴囀,好一片天然的樂土”。鬼的妻女織布釀酒,跟我們?nèi)说钠夼荒R粯拥匕踩欢热?,可是,桃太郎打來了。他一手持桃旗,一手起勁兒地揮動著畫了一個紅太陽的扇子,號令狗、猴、雞發(fā)現(xiàn)一個殺一個,將鬼統(tǒng)統(tǒng)殺光。狗咬死年輕的鬼,雞啄殺鬼孩子,猴把鬼姑娘先凌辱再扼殺。桃太郎命鬼酋獻上全部財寶,還要交出孩子當(dāng)人質(zhì),方饒他不死。
“但是桃太郎未必就幸福地度過一輩子?!碑?dāng)人質(zhì)的鬼孩子長大成人,咬死了看守的野雞,逃回鬼島。鬼經(jīng)常越海來襲擊,燒了桃太郎的房子。猴子也被殺了。桃太郎嘆息:鬼竟然這么耿耿于懷,忘了我的不殺之恩。
我們讀芥川的桃太郎總會有一種歷史現(xiàn)實感。大正時代有大正浪漫之稱,但芥川是現(xiàn)實的,而且預(yù)見了其后的現(xiàn)實。他“漠然不安”,兩年后仰毒自殺。日本的狗猴雞們被軍國主義桃太郎帶入了戰(zhàn)爭。
桃太郎的故事太簡單樸素,容易被涂改,被用作宣傳或教化的工具。大正年間兒童文學(xué)的童心主義把桃太郎美化成天真爛漫的孩子,而無產(chǎn)階級兒童文學(xué)的孩子也具有階級性——桃太郎用每人半個黍飯團雇用狗猴雞,分財寶之際狗雞猴宣布:我們勞動所得都是我們的。第二次大戰(zhàn)期間,桃太郎的故事徹頭徹尾地被軍國主義利用:鬼是美英,日本是保衛(wèi)世界的桃太郎。改編的動畫片中,桃太郎駕飛機或潛艇跟盟軍作戰(zhàn)。到底不頂用,戰(zhàn)敗了,美國占領(lǐng)軍也認為桃太郎“不像話”,一度禁止。作為侵略者,桃太郎從課本上消失。兒童文學(xué)出版家松居直在自傳中寫道:“我不討厭美國,但不管美國人說什么,我認為‘桃太郎’是日本代表性傳承文學(xué)。”桃太郎復(fù)出,有的被改編成這樣:
鬼主動拿出財寶,說:送給你當(dāng)禮物。桃太郎說:謝謝,不要再干壞事喲,我還會來玩,撒喲娜啦。
與時俱進,哪里的民間故事都不再是民間的了。作為給孩子講或看的故事,如今又有了抹去桃太郎的暴力,改為用對話來解決的。這固然不錯,但比起故事來,或許現(xiàn)實中的對話行動對孩子更富有教育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