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神信佛信耶穌,什么都信即為無
“在戰(zhàn)前的我國,壁龕(原文為“床之間”)里掛著天照皇大神的畫軸,側(cè)面墻上貼著從雜志或報紙上剪下來的明治天皇或者昭和天皇的身影,壁龕柱子的右邊有佛壇,斜上方有神棚,轉(zhuǎn)到廚房,并列著狐仙和財神?!?/p>
這是谷澤永一描述的。他當(dāng)了一輩子教授,自稱書志學(xué)家,但人們一般認為他是文藝乃至社會評論家。谷澤永一生于1929年,親歷了戰(zhàn)前的時代?!皯?zhàn)前”這個詞,日本用得有點亂,不像我們說解放前,確指1949年以前,那是萬惡的舊社會。谷澤所說的戰(zhàn)前不是開戰(zhàn)之前,而是1945年戰(zhàn)敗前。那時候日本人家就這樣自由地兼容,至今仍然被嘲笑:他們生下來進神社,向神祝禱,婚禮則或者神道式,或者基督教式,甚或兩者相結(jié)合,平常過日子是儒教的,死了做佛教的法事。
有人說,西方思想的根底是一神教,非常不寬容,而日本土俗相信山川草木都住著神,了不起的人物死了也成神?!度f葉集》里說“天上河灘聚集八百萬千萬的神”,神太多,擠擠插插,磕鼻子碰臉,以和為貴。這種寬容能容納任何宗教。日本人的宗教世界本來即由土著宗教——神道及巫術(shù),自古以來的輸入宗教——及佛教、儒教這三種性質(zhì)不同的要素構(gòu)成。
常聽人說中國不出大作家是因為沒有宗教。作家,通常指小說家。小說本來是西方的文學(xué)樣式,而且以西方的標(biāo)準(zhǔn)評判,我們才寫了幾年,不出大作家也實屬正常。將此歸因于沒有宗教,亦即基督教,不過是有病亂投醫(yī)罷了。日本出了兩個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這兩年的獲獎賭注又接連下在了村上春樹身上,但他們都不信耶穌,起碼川端自絕于上帝就是個證明。
三島由紀(jì)夫和周作人都說過日本人的抬神輿。我以為,那神靈附體一般的如癡如狂,與其說是宗教的,不如說是民俗的狂歡,甚而不過是一種表演。人們系上兜襠布,扛著神輿搖來晃去,乃至互相碰撞,所幸神道沒有偶像坐在那個轎子里,經(jīng)得起折騰,倘若是佛教,佛祖非暈將過去不可。這倒是表現(xiàn)了他們的集體精神和認真態(tài)度。抬神輿從前是鄉(xiāng)村共同體的活動,如今基本是社區(qū)聯(lián)誼以及旅游項目。
周作人再認識日本,寫道:“要了解日本,我想須要去理解日本人的感情,而其方法應(yīng)當(dāng)是從宗教信仰入門。”可是,這宗教之門不好找。啥都信,也就啥都不信。
大陸,尤其是朝鮮半島,自古不斷有人渡海而來,起碼522年有個司馬達等把佛教帶到了日本。當(dāng)朝為官,做馬鞍什么的,搭了個草房,供奉“大唐之神”(佛像),并協(xié)助大臣蘇我馬子崇佛。蘇我馬子女兒第一批得度為尼,被排斥佛教的大臣物部守屋扒光了法衣鞭笞。
朝鮮半島上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其中百濟與日本(那時候叫倭)交好。司馬達等是私傳佛教,6世紀(jì)中葉百濟圣明王給日本欽明天皇送來金光燦燦的釋迦銅像以及幡蓋、經(jīng)論,就算是佛教公傳。拜佛不拜,朝廷上進行了一場論爭,以至兵戎相見,蘇我氏滅物部氏。圣德太子攝政。他篤信佛教,注釋三經(jīng)(法華、勝鬘、維摩),興建佛寺,以佛教為本統(tǒng)一國家。此后有幾代天皇歸依,佛教的接受由氏族轉(zhuǎn)至宮廷。到了奈良時代(710—794),以官寺為中心講求學(xué)問,鎮(zhèn)護國家,佛教更具有國家宗教的性質(zhì)。但時間久了,官寺靡費,教團墮落,桓武天皇只好一走了之,于794年遷都到京都,刷新律令政治。此后四百年,史稱平安時代。入唐求法,最澄和空海分別開創(chuàng)天臺宗、真言宗,都離開城市,進入山林,與政治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但仍然標(biāo)榜為護國佛教。佛教傳入日本以后從來是世俗的,受皇家掌控,沒有哪一個大寺高塔不是在政權(quán)的支持下拔地而起。
佛教傳入中國后,大體上與道教相互斗爭,各自獨立。在日本,推古天皇下詔興佛,十年后又下詔敬神,兩頭不得罪;后來干脆把神佛合一,外來的“蕃神”都成了土著“國神”的化身。這樣的合一并非日本發(fā)明。印度也合一,佛教混入了婆羅門教、印度教的神。神道沒有釋迦牟尼那樣的鼻祖,沒有教義,它不是普度眾生的宗教。神也有苦惱,奈良時代開始在神社境內(nèi)興建寺院,叫神宮寺,和尚在神前念經(jīng),用佛的功力幫神解脫。神需要佛救濟,佛需要神守護,寺院也建立神社,由“護法善神”護衛(wèi)佛法。圣武天皇(724年—749年在位)下詔造大佛,先在東大寺境內(nèi)建八幡宮,以求造大佛順利。781年朝廷封八幡神為“八幡大菩薩”,把這個武神納入了外來的佛教,神佛一體化。佛教的佛作為神道的神顯現(xiàn)于日本,神其實就是佛,天照大神本來是大日如來,阿彌陀如來化身為八幡神。佛教受希臘神像的影響在犍陀羅開始造佛像,此舉后來興盛于中國,再傳入日本。平安時代以前,神道的神是無形的,沒有造像。神佛合一以后,神道也仿照佛像造神像。神道里有佛,佛教里有神,既禮佛,又敬神,形成了日本宗教的特色,也給日本人打下了什么都信的根基。
似乎算不上融合,充其量混淆而已,這種狀態(tài)延續(xù)了千余年。明治維新成功,新政府最早發(fā)出的號令是神佛分離,把神社置于內(nèi)務(wù)省管轄。上古神道是人的本源性宗教,植根于自然,并不像基督教那樣布教,甚至強迫人信奉。推行神道國教化政策,全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廢佛毀釋運動,佛像佛具統(tǒng)統(tǒng)從宮中掃地出門,皇家跟佛教絕緣。奈良的興福寺本來與春日社合為一體,叫春日興福寺,分開就有了春日大社和興福寺。這些社寺所在的奈良公園游蕩著好多鹿,腥膻難聞,原來春日社供的神是大老遠騎白鹿來這里的,起初與愛護自然之類的說法并無瓜葛,倒是傳說有一個孩子用鎮(zhèn)紙誤殺了鹿,被毫無人性地活埋了。東京的景點淺草寺,山號叫金龍山,是東京最古老的佛寺。供奉圣觀音菩薩,年間來訪者多達三千萬,但參觀也罷,參拜也罷,都看不見本尊,因為是秘佛。據(jù)說像高五點五厘米,從河里網(wǎng)上來的。就在淺草寺境內(nèi),略有點背靜的地方還有座淺草神社,祭祀的神就是從河里撈起菩薩像的漁民兄弟和另一個看見菩薩像出家當(dāng)和尚的人,他們是淺草寺的守護神。東京塔附近有一座增上寺,是德川將軍的家廟,明治維新后領(lǐng)地被沒收,開辟了芝公園。兩棟王子飯店所在也曾是增上寺的地盤。芝公園里有神社,叫芝東照宮,本來是增上寺境內(nèi)祭祀德川家康的,神佛分離后獨立。這就是近代以前神佛合一的殘影。過年時求福,離寺廟近就去寺廟,離神社近就去神社,似乎哪個都管事。拜神拍手鞠躬,禮佛雙手合十。神社的禮儀是明治以后才規(guī)定的,你若不知道如何是好,那就合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