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出禪味兒

況且況且況 作者:李長聲 著


吃出禪味兒

不許葷肉入民家

我們中國人向來有一個印象,那就是日本人信佛。據(jù)說日本有寺廟七萬五千座,將近一億三千萬人口當中有八千多萬佛教徒,怎么說也是個佛教大國,似乎我們的想當然沒錯。然而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說:“佛教也只是掠過了日本人的心頭?!比毡救松踔琳f自己“三無”:無宗教心,無哲學,無創(chuàng)造性。那么,我們的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

雖然是國教,但很長時間里信奉不過是貴族階級的事,向民間的普及,首先不是從精神信仰,而是吃。民以食為天,這也是治民之策。佛教有很多戒律,在家的信徒要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诓粴⑸慕渎桑?76年天武天皇下詔,嚴禁吃牛、馬、狗、猴、雞,后來又及于魚類。自稱“三寶奴”的圣武天皇屢下禁令,745年禁止天下殺禽獸三年。奈良時代幾乎歷代天皇都嚴禁肉食。不吃肉先是在貴族階層實行。他們的生活優(yōu)雅而奢華,但相形之下,吃食很簡素,這種現(xiàn)象猶殘存于今。農(nóng)民還不知道佛教是個啥,稀里糊涂就只有粗糧野菜可吃了。非肉食者謀,立為國教,佛教戒律徹底改變了日本人自古以來的任其自然的飲食生活。中國南北朝的梁武帝——曾任命倭王為征東大將軍——以佛教為國教,本人也三番五次進廟當和尚,不吃葷,不近女色,但治國用的是儒教,吃不吃肉終歸是出家人的規(guī)矩。正是在這一點,日本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卻自有特色,王道樂土上七十者無須食肉矣。有意思的是禁食的對象有牛有馬,有狗雞猴鳥乃至魚,唯獨沒有豬。那時已經(jīng)有“豬飼”之職,以養(yǎng)豬為業(yè),不知為何豬肉卻不在禁食之列。

探訪禪寺,常見門口立一根柱,刻一行字:不許葷酒(肉)入山門。雖也不許入尋常百姓家,但禁而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皆然,想吃就找個借口,譬如當藥吃。吃肉有益于健康,所以貴族也罷武士也罷終不能徹底斷了肉?!逗蜐h三才圖會》說:牛肉作為日用之食有嚴法,但不能禁。千百年過來,日本人畢竟習慣不吃肉了?!督瓚舴辈洝穼懙溃骸暗麓桓┤~,視豬鹿猴等類為污穢之物,大加排斥。諸侯行旅,途經(jīng)肉鋪前,甚至嫌其不凈,把轎子舉在空中通過。”沒料想明治維新,獨尊神道,又主張像西方人那樣吃肉了,不吃牛肉就不是文明人。天皇帶頭吃。好在天皇是神道的最高神官,神從不吃素。佛教在佛前供花、燈、香,而神道重視供神的吃食,叫“神饌”,不僅有五谷,而且有鳥獸等山珍海味。天皇不獨享,正月里吃了,開春就號召和尚吃肉娶媳婦。全國齊開化,盛行吃“牛鍋”(關西叫“鋤燒”),連烤帶煮,大快朵頤。供不應求,就有店家拿馬肉、豬肉以至“惡獸腐肉”來冒名頂替。

素菜成席出禪寺

8世紀末奈良朝遷都到平安京(京都),史稱平安朝,長達四百年。12世紀末源賴朝消滅了平家勢力,在鐮倉創(chuàng)立武士政權,執(zhí)掌天下,此后約一百五十年被稱作鐮倉時代。近代以后日本人從西歐拿來了“宗教改革”一詞,在自己的歷史中翻找,于是鐮倉時代就成了宗教改革的時代,而且比歐洲16世紀宗教改革早得多。改革開創(chuàng)的新宗教有法然的凈土宗、親鸞的凈土真宗、一遍的時宗、日蓮的日蓮宗,這幾位宗祖都不曾渡海求法,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改革無非對來自中國的佛教加以解構(gòu),使之面目全非,也就日本化。這些新宗教皆起自草庵,念一個經(jīng),拜一個佛,不分男女貴賤皆成佛,佛教真正成了民眾的宗教。唯有禪宗是榮西和道元先后從宋朝取回來的。與其他新宗教不同,禪宗重視戒律,尤合乎武士的秉性與口味?,F(xiàn)在日本佛教徒大半屬于鐮倉佛教。

榮西生于1141年,在比睿山學天臺宗,修密教,二十七歲西渡取經(jīng)。四十六歲再次赴宋,鉆研臨濟宗奧義?;鼐┒冀⒔ㄈ仕?,為避免既成宗教的迫害,以臺密(日本天臺宗傳承的密教)的名義傳布禪。前往鐮倉,有“尼將軍”之稱的源賴朝妻北條政子和第二代將軍源賴家皈依,建立壽福寺。著《興禪護國論》,還著有《吃茶養(yǎng)生記》。茶以前已傳入日本,但貴族、僧侶們喝了一陣子就不喝了。榮西重新帶回來茶樹,也種植在宇治,后來宇治就成了名茶產(chǎn)地。他推廣吃茶,尤注重茶的藥效,說它是“養(yǎng)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幕府第三代將軍源實朝宿醉不適,榮西用茶給他解酒。喝茶的習慣在禪寺及武士社會普及,又廣及庶民之間。本來榮西就是把禪茶捆綁在一起引進的,茶也帶著禪味。民間喝茶漸漸發(fā)展為游戲,越來越講究形式,從中產(chǎn)生了茶道,又從精神上強調(diào)茶禪一道。雖然端緒都是在中國,但日本俗生活中的禪文化創(chuàng)造更為豐富多彩。

道元比榮西晚一個甲子,生于1200年,二十歲入宋,歷訪諸寺,四年后回國開山曹洞宗。臨濟是看話禪,以公案逗趣,曹洞是默照禪,只管打坐。道元打破了中國禪標榜的不立文字,著有《正法眼藏》,為日本佛教史上最宏大的著述。雖然嚴于戒律,但當時就有“臨濟將軍,曹洞士民”之語,現(xiàn)今就獨個教團來說,曹洞宗是日本最大的宗派。仿照中國禪林的《百丈清規(guī)》,道元編寫了《永平清規(guī)》。中國寺廟之森嚴,似乎規(guī)矩未及于民間,那規(guī)矩更顯得非同一般,而日本禪宗尤其被武士階級接受,“赴粥飯法”之類清規(guī)也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食即法,法即食,飲食是信仰生活的組成部分,也是理念的體現(xiàn)。彬彬有禮,做事中規(guī)中矩,或出自禪宗,未必是儒教的熏陶。

榮西、道元也帶回來宋朝的飲食文化,使日本的食桌為之一變,代表即所謂“精進料理”(素菜)。起初大概是家里做法事,覺得禪寺的素菜很好吃,漸漸在民間形成了一個菜系。吃素總不免讓我們聯(lián)想到信佛。日本拿來中國的吃法,是當作文化拿來的,日久天長,形成了日本所獨特的樣式。“懷石”的意思是禪僧修行時拿塊熱乎乎的石頭放在懷里抵御饑寒,后來茶道就有了“懷石料理”。腹內(nèi)空空,喝茶刺激胃,也可能做驢飲狀,所以先吃點東西墊一墊,這就是“懷石”?!皯咽彪y解,一般寫作同音的“會席”,若說不同之處,前者是用來品茶的,后者是酒席。如今店家們亂叫一氣,多為了顯示高檔。

日本另一種菜肴“普茶料理”則出自黃檗宗禪寺。江戶時代的1654年禪僧隱元隆琦從福建渡海而來,帶來明朝的禪,建萬福寺,為黃檗宗鼻祖?!捌詹枇侠怼笔撬夭?,多用油和淀粉。油炸食品很早從中國傳入,再加上南蠻(日本曾把荷蘭叫紅毛,把葡萄牙、西班牙叫南蠻)做法,產(chǎn)生了江戶三味之一的“天麩羅”,也寫作“天婦羅”,成為和食的一種代表性菜肴?!捌詹枇侠怼庇貌褪菄蓝蟊P上菜,小碟分食,可能傳來得晚,很接近今天的中國方式。菜豆叫“隱元”,原來菜豆、西瓜、蓮藕等都是隱元帶給日本的。

日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東西很多都出自禪寺。例如豆腐,傳說豆腐是漢高祖的孫子劉安開發(fā)的,日本禪僧學了去,在寺廟里做,又流入民間。“納豆”也就是中國的豉。江戶時代的本草學家貝原益軒解釋:寺廟的庖廚叫納所,在納所做此豆,故有此名。鐮倉時代初禪僧從中國帶回了“金山寺豆豉”,這就是后來的“金山寺味噌”(徑山寺味噌)。有一種腌蘿卜叫“澤庵漬”,據(jù)說是臨濟宗和尚澤庵創(chuàng)作的,用來下酒也不錯。游日本需要買禮物,與其買點心,不如買這脆生生的咸菜,保鮮日子長,確保日本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