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 天才當初,情竇三開

多情愛因斯坦 作者:李子遲 著


第一部 天才當初,情竇三開

第一章 童年時光

天才出世

烏爾姆市(Ulms)位于德國南部,一座美麗的小城,山青水秀,地靈人杰,人稱“迷你小鎮(zhèn)”,不到1萬人口。歐洲人民的母親河——幽靜、干凈的藍色多瑙河,從城中心緩緩地流淌而過,烏爾姆屬于她的上游甚至與源頭不遠;南部就是如屏風一樣綿亙高聳的歐洲人民的父親山——阿爾卑斯山脈(Alps),頂上是皚皚白雪、半腰是青翠草地、其下是蔥郁森林。

烏爾姆所在的巴伐利亞高原地區(qū),是古老的斯圖加特王朝所在地,到處是秀麗的古鎮(zhèn)、城堡、別墅、鄉(xiāng)村、田野,點綴著丘陵、山地、森林、湖泊、溪流、草甸,牛羊成群,阡陌縱橫,地形起伏跌宕、景物絢爛豐富、山光水色,而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之一。

烏爾姆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堪稱水陸樞紐,經(jīng)水路往下可到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國,而在陸路上她更是德國與奧地利、瑞士、意大利、法國之間公路、鐵路的必經(jīng)之地。

小城里,但見溪水如巷道彎彎曲曲,潺潺流淌,非常清澈。而豁然開朗的多瑙河岸,陽光輕輕灑在水面上,顯得一片靜靜的藍。水邊的柳樹向上揚起然后又垂下,上揚的是崢嶸的柳枝,垂下的卻是嫵媚的柳葉。水邊的房屋,有高低,有大小,伸向藍天的屋頂因此而顯得錯落有致。屋頂、外墻和窗框的形狀與色彩各不相同卻又彼此呼應,好像是在隔空對話。這里還有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烏爾姆大教堂(161.53米)。人們的眼睛宛轉(zhuǎn)流連于各種奇妙的線條組合,仿佛走進了玩具王國。是在格林童話中見過的嗎?在那靜默的喧嘩中,你若細細地傾聽,風里仿佛有人在喊:“國王的耳朵竟是驢子的耳朵?”

但就是這么一個巴掌寬的小地方,口氣卻大得很,其城訓竟為“烏爾姆人個個都是數(shù)學家”。據(jù)說,他們素來自詡是全德意志平均智商第一的城市。不過也不奇怪,像這樣一個好山好水好位置好歷史的地方,就好像是中國的杭州、蘇州,鐘靈毓秀、物華天寶,要說人不聰明、不出人才,那才是怪事,也對不起咱老天爺?shù)脑旎?/p>

這不,哪怕就光出一個愛因斯坦吧,也比得上人家整座城市甚至一個地區(qū)了。而就在愛因斯坦出生10年后,在烏爾姆東南200多公里的德國與奧地利邊境上,二戰(zhàn)發(fā)動者、“戰(zhàn)爭狂人”希特勒也出世了。此外,大文學家歌德、席勒、海涅、萊辛,大思想家馬克思、恩格斯,大哲學家黑格爾、康德、尼采,大音樂家貝多芬、巴赫,大科學家萊布尼茨,大政治家俾斯麥,大宗教家馬丁·路德……都是誕生在這片偉大的土地上。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德國烏爾姆小城班霍夫街(今天叫站前大街)135號,一個普通的猶太小業(yè)主家庭。

這似乎是很平常的一天,這天,我們居住的浩浩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帶著茫然的神情降生。但歷史注定要把這天變得無比神圣。有人說:倘若茫茫宇宙中果真有無數(shù)智慧的星球,并在某一天和地球上的人類溝通了文明的信息,他們也會為這天脫帽致敬的。這天的榮耀,就是來自這個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嬰孩的第一聲啼哭。

遺憾的是,人類在經(jīng)歷偉大瞬間時,又總生不出偉大的感覺。平凡、普通、沒有喧嘩、也沒有激動。還是前人說得好:“哪怕天才的第一聲啼哭,那也不會是一首美妙的歌曲?!睕r且他又不是生在明星家庭,不是當年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的愛兒,也不是好萊塢“經(jīng)典夫妻”朱莉和皮特的貴子。愛因斯坦的降生,最初只不過是給他的父母帶來常人的歡樂。

年輕的夫婦倆都是猶太人。這是一個偉大的國際客家民族,類似于吉普賽人,天下到處走。但前者一旦選定一個好地方即定居下來,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等方面勤奮發(fā)展,貢獻卓著,聲名赫赫;后者卻不屑駐足,依然載歌載舞,男女攜手,浪漫、瀟灑地奔向天際海涯。

早在公元16世紀,愛因斯坦的猶太祖先便從不知名的地方游蕩到了德國。不知什么原因,他們突然放棄猶太人四處遷徙的古老傳統(tǒng),轉(zhuǎn)而鐘情德國大地的山川、河流與森林,開始定居生活。到愛因斯坦父母這一代,除了些微宗教習慣外,他們實際上已成為地道的德國人,說德語、愛德國,把德國視為自己的祖國,把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德國人。

愛因斯坦的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和母親波林·科克兩家一直定居在烏爾姆。1876年8月8日兩人結(jié)婚后,其小家先是在慕斯特廣場,后移居到班霍夫街。1944年,行將滅亡的第三帝國在遭至滅頂之災時,也讓愛因斯坦的出生地做了殉葬品,盟軍的連續(xù)空襲,使其父母曾經(jīng)的住所成為一片廢墟。

赫爾曼和弟弟雅各布曾經(jīng)短時間合辦過一個做床墊羽絨的小廠,失敗后又開了一家為電站和照明系統(tǒng)生產(chǎn)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廠。猶太人善于經(jīng)商賺錢的傳統(tǒng),并沒有在他們身上得到驕傲的體現(xiàn),或是漫不經(jīng)心,或是不善投機,兄弟倆在生意場上表現(xiàn)平平,勉強維持著一家的生計。

但赫爾曼是精神上的樂天派,心靈平靜,誠實溫和,德意志民族追求崇高人格、自由精神的文化韻味讓他如癡如醉。他本來極有數(shù)學天賦,中學時代就引人注目,可父母沒錢供他上大學,他不得不棄學經(jīng)商??是笾R、渴求精神充實的愿望使他討厭帳本。每到晚上,他總和心愛的詩人席勒、海涅作伴,還要在客廳里高聲誦讀。讀到精彩的地方,他會突然定住腳步,以夸張的動作摘下夾鼻眼鏡,臉上綻開無比純真的孩童般的笑容,一雙善良的眼睛盯著親愛的妻子,說:“聽,聽呀,親愛的波林,這詩多美!”

波林像大多數(shù)猶太女性一樣,賢慧能干,個性較強。她家境優(yōu)裕,受過良好的中等教育,文化修養(yǎng)很高,愛文學更愛音樂,擅長鋼琴演奏。共同的愛好,使得愛因斯坦父母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家中彌漫著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氣氛。他們不僅營造了一個充滿溫馨和諧的愛之屋,更為愛因斯坦的誕生和成長孕育出品味很高的文藝氛圍。

愛因斯坦的童年是幸福的。他后來再偉大,成就再了不起,也該感謝他的雙親。父親的數(shù)學天賦、母親的音樂天賦,一理一文,恰到好處地合成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非凡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就是愛因斯坦繼承父母天賦的明證。

但是,并非所有天才一生下來就什么都高人一等,什么都比別人強。甚至,一個天才的童年,總會有一些超乎尋常、與眾不同的故事。

小愛生來就是個異數(shù)。他剛出生時,后腦勺大得不同一般,而且頭骨呈棱角形,外帶一個犄角把兒,這種異狀后來永久性地成為愛翁的特征。但它導致喜歡當眾彈奏鋼琴、朗誦詩歌的唯美媽媽以為自己頭胎就生了個畸形兒而受驚,幾乎當場落下產(chǎn)后風。再說,他也缺少在中國古書上屢屢所寫的,一個非凡之人出生必然是“紅光撲懷,異香盈室”之類,似乎什么也沒發(fā)生,與普通人一樣。

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愛因斯坦是人類有史以來頭腦最聰明、智商最高的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人(此外有亞里士多德、達芬奇、牛頓、哥白尼等)之一,可是據(jù)說他從小并不很聰明,他的成長屬于典型的智力發(fā)展遲緩,好多年了還不會說話。我想,這可能并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世俗世界、世俗之人并不理解他。而且,用中國先圣老子所說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大音稀聲,大象無形”來分析,那也是說得通的。

出院那天剛回家,祖母(一說是姥姥)看到孫子,也低聲嘀咕著:“太重(肥)了!太重(肥)了!”她不是說孫子的體重,而是孫子大而怪的頭形讓她不安。一個弱小的身軀,如何支撐得住這個碩大的腦袋?她們當然還不曾意識到:就是這個大而怪的頭腦,他日將滋生出多么偉大的意識!

小愛總共在烏爾姆只呆了15個月,至今也沒有證據(jù)表明他從離開后探訪過自己的出生地。當他舉世聞名了,烏爾姆市長曾給他寫信,通知已將他故居門前的胡同命名為愛因斯坦大街。愛因斯坦致信答謝說:“我知道有條街以我命名了。令我稍感安慰的是,我本人不用為這條街上出了什么事兒負責。”

遷居慕尼黑

小愛落地不久,赫爾曼在烏爾姆的小本經(jīng)營就遇到了麻煩。在其弟雅各布建議下,他們決定遷居慕尼黑,合辦一家安裝煤氣和自來水管道的小企業(yè)。1880年,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赫爾曼全家來到慕尼黑,6月21日在該地申報戶口,10月11日新企業(yè)開張。

愛因斯坦是赫爾曼與波林夫婦的長子,他還有個妹妹瑪雅,比他小4歲左右,生在慕尼黑,長相甜美苗條,性格活潑開朗。兄妹倆一輩子感情很好。

愛家的生意最初一段時間還比較興隆。當時正值氣體白熾光年代,這些新技術(shù)產(chǎn)品似乎有廣闊市場前景。赫爾曼兄弟兩人又拿出幾乎全部積蓄,加上波林父親資助,開辦了一家電子技術(shù)工廠,制造發(fā)電機、電弧燈、測試儀表等電氣器材。這家企業(yè)在1885年5月6日正式注冊。從此,赫爾曼為經(jīng)營這個企業(yè)奮斗了10年,有過輝煌,但最后仍以失敗告終。在1894年,赫爾曼又一次不得不帶領全家去意大利米蘭尋求新的謀生之道。米蘭位于亞平寧半島北部,一個工業(yè)發(fā)達的古老城市。

在赫爾曼先生的經(jīng)歷中,慕尼黑的14年,慘淡經(jīng)營,充滿苦澀的味道;可對于小愛,這卻是溫暖、安寧、幸福的14年。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嬰孩到一個初具知識、略顯個性的少年,乃至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在日后震驚世界,慕尼黑的時光總是值得回味的。

慕尼黑距烏爾姆100多公里,在其東南方。它是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于柏林和漢堡),巴伐利亞州首府,位于上巴伐利亞,海拔約519米,南距阿爾卑斯山邊緣48公里,伊薩爾河(多瑙河支流)從市中心穿過。德語“慕尼黑”即“明興”,意為“僧侶之鄉(xiāng)”。約公元750年(中國唐朝)建立隱修院,標志城市發(fā)端。12世紀下半葉(中國南宋)僧侶獲準在當?shù)剡\鹽商路與河流會合處建立市場,后建起橋梁要塞。

尤其在16世紀的阿爾布雷希特五世時期,此地的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哥特風格的各類文化發(fā)達到極點,以致人們交口稱贊她為“伊薩爾河畔的雅典”。選帝侯馬克西米連一世(1597~1651年,中國明清之交)統(tǒng)治時期,城市規(guī)模和財力擴大,興建了許多文藝復興式建筑,風格多樣,景色迷人,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同時,它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成為德意志南部最瑰麗的宮廷文化中心。慕尼黑人愛喝啤酒,喝起來就像喝茶水一樣,每人每年平均要喝230升,約合460斤,合一天1斤多,以致慕尼黑市享有“世界啤酒冠軍”的稱號。這里有一所慕尼黑啤酒大學,專為各國培養(yǎng)釀造學碩士和學士。每年10月的慕尼黑啤酒節(jié),是世界上最盛大的民間節(jié)日之一。這里還是世界名車——寶馬的生產(chǎn)總部。

原市政廳塔樓上的組鐘,自古至今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組鐘的12個鐘點由12個騎士組成,從每天中午11時開始(夏天是17時),每到1個鐘點,12個騎士就走馬燈似地出來報時。一組1.40米高的彩塑人物則圍成圓圈跳舞,向人們展示德國歷史上威廉五世公爵與雷塔娜·馮·洛特林小姐結(jié)婚的場面。游客們?yōu)槟苡^賞到這一景象,往往會在慕尼黑多停留一日或幾日。

愛因斯坦的童年、少年時代,恰逢慕尼黑大發(fā)展時期,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拓進取的人格意志,通過各種渠道浸潤著他的心田。

慕尼黑郊外遍布清新的田野和幽靜的森林。愛因斯坦一家的住處位于慕尼黑郊區(qū)的林德林,濃蔭蔽地,綠茵環(huán)抱。天性浪漫的赫爾曼生意之余,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帶領全家郊游。小愛似乎天生醉心于大自然,他常常瞪著兩只好奇的眼睛,緊閉雙唇,默默地跟著父母,默默地注視著眼前的自然景色。自然界的美與神秘,一次次沖撞著他的心扉。大自然的靜謐養(yǎng)成愛因斯坦獨自沉思的生活、研究方式,也給了他無窮的靈感、啟迪,給了他排除人世紛繁煩惱的慰藉,同時也喜歡文體活動。

直到成人后,愛因斯坦也總是尋求遠離繁華都市的鄉(xiāng)村作為居住地。在柏林,他覺得住在哈裴爾河畔最舒適。此外,他最喜愛的是北海群島和德國的東海海岸,尤其是阿倫斯霍卜和黑敦海島。流亡之后,他住在美國普林斯頓,住房四周就是一座大花園,住房像綠色海洋中的一個孤島。人們常以為這是愛因斯坦生性孤癖、不善交際的表現(xiàn),其實不然。就文化背景來分析,愛因斯坦父子對慕尼黑郊外純樸、自然的風景的神往與欣賞趣味,有著濃郁的時代感。

在愛因斯坦誕生前100年,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精神已為他準備了優(yōu)良的文化個性基質(zhì)。毫不夸大地講,愛因斯坦日后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正源自于他對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感應和醒悟。就像德國古典園林毫無創(chuàng)造性,只有拙劣的模仿一樣,沒有身處原始自然風光中的自由呼吸,人是很難讓個性自由伸張、讓思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火花的。

慕尼黑郊外的自然風光,在愛因斯坦幼小的心靈中播撒下了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種子,同時,也過早給他帶來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孤獨”。但這種“孤獨”不是那種人生的痛苦感,而是一種有強烈人格意蘊的自由、創(chuàng)造品性。如此強調(diào)獨立的個性,既催生出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領域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果,又讓他的生活方式顯出許許多多常人眼中的“怪癖”。

童年時代的小愛還不可能向世人解釋自己個性的內(nèi)涵。他獨來獨往,時常故意躲開小伙伴、同學。即使同親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個沉默的聽眾。誰要是破壞了他獨處的心境,一向沉靜的他會突然爆發(fā)出激烈的情緒。愛因斯坦的妹妹后來回憶說:“每逢那樣的時刻,他會變得臉色蒼白,鼻尖發(fā)白,不能自制?!庇袔状危劬瓜虮茸约盒蓺q的妹妹扔東西,大發(fā)脾氣。

愛因斯坦5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個家庭女教師。第一次上課時,小愛大概發(fā)現(xiàn)自己將失去自由的個人世界,又一次大發(fā)脾氣,向老師扔椅子以示抗議。愛氏父母只好結(jié)束這第一次還未開始的教育。不愛和人交往的小愛,偏喜愛那些需要耐心和堅韌的游戲,比如用薄薄的紙片搭房子,不成功絕不罷休。

與牛頓等許多歷史上的科學文化大師一樣,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都快3歲了還不會說話。父母很擔心他是低能兒,甚至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yī)生檢查,還好不是。正值全家束手無策之際,某天有個小姑娘騎兒童自行車隨父母來訪。待客的咖啡還沒燒熱,從未學舌過一個字的小愛突然在一旁開牙了,毫無前兆地秀出了一個特殊疑問句:“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在哪兒呢?”當場全家驚翻。此為“一語驚人”寓言之德國版。而愛因斯坦從此還就會說話了!可是直到9歲時他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句話都必須經(jīng)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

羅盤與小提琴

科學的光芒普照著大地,也照亮了小愛成長的道路。上學前的一天他生病了,本來沉靜的孩子更像一只溫順的小貓,靜靜地蜷伏在家里,一動也不動。父親拿來一個小羅盤給兒子解悶。小愛的小手捧著羅盤,只見羅盤中間那根針在輕輕地抖動,指著北邊。他把盤子轉(zhuǎn)過去,那根針并不聽他的話,照舊指向北邊。小愛又把羅盤捧在胸前,扭轉(zhuǎn)身子,再猛扭過去,可那根針又回來了,還是指向北邊。不管他怎樣轉(zhuǎn)動身子,那根細細的紅色磁針就是頑強地指著北邊。

小愛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臉的驚訝和困惑:是什么東西使它總是指向北邊呢?這根針的四周什么也沒有,是什么力量推著它指向北邊的呢?

他一連幾天很高興地玩著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67歲時還能鮮明地回憶出來,為童年期間的“羅盤經(jīng)歷”感慨萬千。

小小的羅盤,里面那根按照一定規(guī)律行動的磁針,喚起了這位未來的科學巨匠的好奇心——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而這種神圣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學的幼苗。

對于童年的愛因斯坦來說,獨立的個性還只是一個“空筐”,它需要充實精神、文化的內(nèi)涵。第一個裝進這只“空筐”的是什么?是音樂。小愛3歲時,一天,母親波林坐在鋼琴旁,輕輕撫弄琴鍵,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像潺潺溪水,從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覺得背后有人,她回頭一看,小愛正歪著腦袋,全神貫注地傾聽美妙的樂聲。年輕的母親高興了,她說:“瞧你一本正經(jīng)的,像個大教授!哎,親愛的,怎么不說話呀?”

小愛沒有回答,他只有3歲,還無法說清激起心靈感應的音樂到底是什么,他那對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卻又分明閃爍著快樂的光輝。琴聲又響了,是貝多芬的奏鳴曲。小愛邁著搖晃的步子,無聲地撲向一個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麗、和諧和崇高。

不愛說話的小愛對音樂入迷了,6歲起練習拉小提琴。幾年后,他唯一的消遣就是音樂,在母親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奏鳴曲了。

科學和藝術(shù)的互補性與統(tǒng)一性,使音樂成為愛因斯坦終生的“第二職業(yè)”。不管旅行到哪里,他總是身不離提琴,甚至參加柏林科學院會議也要隨身帶著琴盒,以便會后拜訪普朗克、玻爾時,能在一起拉拉彈彈。在緊張思索光量子假說或廣義相對論的日子里,他一旦遇到困難,思索陷入困頓時,也就會不由自主地放下筆,拿起琴弓。那優(yōu)美、和諧、充滿想象力的旋律,會在無形中開啟他對物理學的思路,引導他在數(shù)學王國里作自由、創(chuàng)造性的遐想。音樂往往能催化出愛因斯坦的科學創(chuàng)見和思維火花。在音樂的自由流淌中,深奧的理論物理學有了美妙的旋律。

愛因斯坦的孫子伯恩哈德·凱撒后來的書信記錄里也說,爺爺最珍愛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煙斗。

愛因斯坦畢生癡迷音樂,尤其癡迷西方古典音樂,酷愛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有一次,有人問他對巴赫有何見解,愛因斯坦則回答說,關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們只有聆聽它、演奏它、敬他、愛他,而不要發(fā)什么議論。的確,愛因斯坦的一生,對物理學之外的世界發(fā)表過很多議論,但他從不議論音樂,他僅僅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千百次地去感受,仿佛音樂是來自天國的福音。

按愛因斯坦的心理氣質(zhì)而言,如果他出生在文藝復興時期或啟蒙運動時期,歷史或許會把他造就成為一個杰出的藝術(shù)家,比如達芬奇、萊辛。但在19世紀末的德國,一種以科學發(fā)明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潮正在興起。各種科學發(fā)明以前所未有的聲、光、電、化迅速改變著人們的感官世界,各種技術(shù)上的新鮮玩意給新一代人帶來無窮的趣味,并吸引著他們的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卻也曾有人對愛因斯坦的“音樂才華”提出異議。有位聽過愛翁演奏的人說,他拉起小提琴來像個伐木工。還有人說,他把握時間的能力不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