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少年生意經(jīng)
癡迷數(shù)字的敏感者
不得不說,“與生俱來”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詞,尤其當它與財富有關的時候。巴菲特或許不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他童年成長的經(jīng)歷中甚至有那么幾年是有些拮據(jù)的,作為家庭中的一個男孩子,巴菲特從小的夢想就是變得富有,并且時刻準備著為理想而努力。
是的,巴菲特注定成為最富有的人。他六歲開始通過售賣口香糖而賺取人生“第一桶金”;七八歲轉(zhuǎn)行賣利潤更高些的汽水;9歲時將賺錢的目光投向了二手高爾夫球市場;10歲的時候機緣巧合地邁向橄欖球賽場,通過向球員和觀眾售賣花生、爆米花等零食,迅速讓自己的小財富暴增。其實,這個時候的巴菲特并不缺錢,家庭的幸福指數(shù)很高,三個孩子就讀最好的小學,每天家庭成員討論的話題都有趣而快樂……就算巴菲特有經(jīng)濟頭腦和投資意識,真的沒必要這么小就開始奔波于賺錢的路上。
對此,那個從小時候開始就負責給巴菲特充當保護者的妹妹羅伯塔感嘆:巴菲特從小就對數(shù)字敏感,一切與數(shù)字有關的事物都是哥哥的最愛,雖然母親非常善于財務管理,并且父親也在金融領域有所收獲,但,整個家族里只有巴菲特的周身充斥著金錢的味道,他對數(shù)字乃至股票的情愫,超越了整個世界。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姐姐和妹妹玩耍的時候,只有巴菲特靜靜地思考了,因為,他要醞釀著如何賺錢,而現(xiàn)在,正是驗證最初來到這個世上的那幾年所思考的問題成功與否的時候。
6歲那年,姑媽伊迪·巴菲特送給巴菲特一份禮物,這是一個綠色的小托盤,被分成五個不規(guī)則的板塊,可以置放至少五種不同類的食物,比如口香糖。就是這個普普通通的小托盤幫助巴菲特賺到了人生第一筆錢。
巴菲特從祖父的百貨商店購買了五種不同口味兒的口香糖,跟我們小時候吃的紅箭、綠箭、黃箭、白箭等口香糖類似。他將不同口味的口香糖分別盛放在托盤中,然后利用傍晚的時間走街串巷于附近的小區(qū)、公園或其他客流量比較大的場所,推銷小托盤中的口香糖。這是巴菲特的第一筆生意,沒有人告訴他如何推廣自己的產(chǎn)品,甚至沒有人給他介紹客源。巴菲特卻用自己獨有的一套經(jīng)商策略摸索著。
小巴菲特的策略就是組合營銷。
巴菲特的口香糖以包為計量單位,每一小包里有五片相同口味的口香糖,每包售價5美分。一次,一位顧客想支付巴菲特1美分來購買一片黃箭口香糖,但是被巴菲特拒絕了。小巴菲特委婉地告訴這位顧客,自己不拆包賣,如果想買,那就只能買一包五片。在巴菲特稚嫩的心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如果拆包賣給這個顧客一片口香糖,那么就剩下了4片口香糖沒有包裝,相對于整包的口香糖,零散的很難再賣出去,所以,無論顧客怎樣游說,巴菲特都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改變。
巴菲特怎么能給自己制造這樣的麻煩和風險呢?怎么說也是深思熟慮四五年的光景,這點危機感要是都沒有,還怎么做生意?別看人小,但巴菲特所思所想都別有一番哲理性。巴菲特的口香糖,從祖父手里進貨是每包3美分,在巴菲特小托盤里的售價是每包5美分,這樣,每賣出去一包口香糖就意味著巴菲特賺取了2美分。別小看這兩枚不起眼的硬幣,扔在巴菲特財富雪球里面,那也是沉甸甸的兩顆小雪球呢。
巴菲特六七歲的時候,全家一起來到艾奧瓦州度假。這樣一次賺錢的好機會,巴菲特是一定不會錯過的。事先,他花25美分購買了6聽可樂,在孩子們都游玩的時候,巴菲特帶著6聽可樂來到曬日光浴的游客面前,這些人就是巴菲特的目標顧客。曬著日光浴,吹著海風,是不是會很渴呢?帶著自己的小想法,巴菲特很快就賣光了6聽可樂。每聽可樂賣5美分,這次,巴菲特的財富雪球里又多了五顆沉甸甸的小雪球。
度假結束后,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只有巴菲特迫不及待地希望早點踏上奧馬哈的“領土”——他要去祖父那里多進些可樂!在需求方面,如果找準了目標客戶,可樂的銷量和收益都比口香糖可觀多了?;氐綂W馬哈之后,巴菲特從祖父的百貨商店里以進貨價購買了一大堆可樂,夏日的傍晚,很多孩子吃過晚飯后都在街巷里嬉戲打鬧,只有巴菲特帶著自己的可樂挨家挨戶推銷售賣。這次,巴菲特不再堅持整箱不拆封銷售,這也是他目前為止唯一允許拆分開售賣的一款商品。夏日的室外,多為散步、健身的大人或嬉鬧的孩子,大家不會喜歡手里拿著過多過重的東西,一瓶可樂的手感和力道剛剛好,這或許就是巴菲特仔細考量過后認為最大的價值比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