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迅與廣告

事跡與心跡 作者:余斌


魯迅與廣告

把魯迅這個名字與廣告扯到一起似乎有點不倫不類,甚或有幾分褻瀆,因為人們對廣告多的是厭煩,少的是好感。都說現(xiàn)今是信息時代,而最富侵略性的信息,恐怕首推廣告,因為它無孔不入、無處不在,而那內(nèi)容又皆咄咄逼人,足以“振聾發(fā)聵”,或是極盡挑逗之能事,隱然有你若不受招徠便要追悔終身之意。以我們對廣告如此惡劣的印象,實在難以想象魯迅與廣告會有何瓜葛。

不過魯迅的確草擬過不少廣告,《魯迅全集》中收錄的就不下十?dāng)?shù)條,而廣告的確也有不自吹自擂、據(jù)實道來的。

登在《京報副刊》上的《苦悶的象征》廣告文曰:“這其實是一部文藝論,共分四章。現(xiàn)經(jīng)我以照例拙澀的文章譯出。并無刪節(jié),也不至于很有誤譯的地方。印成一本,插圖五幅,實價五角。魯迅告白?!边@里毫無渲染,且特別聲明書的性質(zhì),“其實”二字下得尤妙,猶云:“書中并無‘性苦悶’之類,對某類書有特別興趣之讀者諸君幸勿誤會。”擱在今日某些書商、出版社手里,那書名正可利用或是正希望其能有誤導(dǎo)之效的,做此聲明,豈非自斷財路?

不妨拿近年某出版社所出林語堂《紅牡丹》一書做個對照,那上面的廣告語赫然寫著“性的沖動,情的需求,演出一幕又一幕的風(fēng)流艷事”。這已是墮入地道的“瞞與騙”了,我們通常所見的廣告雖不致如此,然而夸大其詞卻是不免的,而說大話、唱高調(diào),里面有意無意間實在也就含了“瞞與騙”的成分。魯迅一生最反對瞞與騙,反對假大空,此種精神甚至也具體而微地體現(xiàn)在他擬的廣告上。最好的例子是他為《莽原》重擬廣告一事。

1925年,《京報》主持人邵飄萍與魯迅商定出《莽原》周刊,隨《京報》附送。邵飄萍遂擬了一條廣告登在報紙廣告欄內(nèi):“思想界的一個重要消息:如何改造青年的思想?請自本星期五起快讀魯迅先生主撰的《××》周刊,詳情明日宣布。本社特白?!鳖^一句即拉開架式,先聲奪人;第二句問來亦是動人聽聞,后面隱去刊名,則是故弄玄虛,設(shè)置懸念——廣告的種種招數(shù)都用上了,似乎也并無大錯。不道魯迅看后大不悅,斥為“夸大可笑”,遂以第三者口氣重擬一條,并“硬令登載”,且“不許改動”。于是第二天的《京報》上又出現(xiàn)了一則廣告,云新出周刊一種,“是為《莽原》。聞其內(nèi)容大概是思想及文藝之類,文字則或撰述,或翻譯,或稗販,或竊取,來日之事,無從預(yù)知。但總期率性而言,憑心立論,忠于現(xiàn)世,望彼將來云。魯迅先生編輯,于本星期五出版?!薄獞磳嵲?,詼諧風(fēng)趣,與邵的夸張招搖恰好相映成趣。

但是事情還沒完。邵飄萍雖因“硬令”,只好刊出,內(nèi)心卻大約覺著太不像廣告,故又在廣告之后加了幾句“無聊的案語”曰:“上廣告中有一二語帶滑稽,因系原樣,本報記者不便僭易,讀者勿以辭害志可也。”魯迅看了哭笑不得,給許廣平的信中嘆道:“做事遇著隔膜者,真是連小事情也碰頭?!?/p>

魯迅多半是要碰頭的,因為他與“廣告界”的精神實在大異其趣。廣告的本意大約不過是廣而告之,據(jù)此,廣告的要求應(yīng)是準(zhǔn)確地傳遞出某種信息,而商家做廣告意不在此,要的是“轟動效應(yīng)”,是轟動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依照前者,魯迅的廣告可得滿分,依照后者,則恐怕要判不及格了。

當(dāng)然,魯迅的廣告還不止于據(jù)實相告,字里行間有調(diào)侃,有譏嘲,諸如“或稗販,或竊取,來日之事,無從預(yù)知”之類的“滑稽”語,并非有意滑稽,亦非刻意擺出低姿態(tài),而是暗有所指,比如這里就是和夸飾的作風(fēng)唱對臺戲,給邵飄萍們一點難看(邵飄萍應(yīng)是同一戰(zhàn)壕中人,后以“宣傳赤化”的罪名被奉系軍閥殺害,但以其趣味而言,實與魯迅相去太遠)。這就傳出廣告以外的信息了。難怪未與魯迅反目之前的高長虹,看了未名社出版物后面的廣告后,道是“普通的批評看去像廣告,這里的廣告卻像是批評”,贊其“別開生面”了。所謂批評像廣告,乃是那時的評論與今日的情形相仿佛,多有標(biāo)榜吹捧之嫌;至于廣告像批評,看魯迅擬的廣告便知。

我估猜高長虹看到的是一則題作“《未名叢刊》是什么,要怎樣?”的廣告。里面如此這般地寫道:

所謂《未名叢刊》者,并非無名叢書的意思,乃是還未想定題目,然而這就作為名字,不再去苦想它了。

這也并非學(xué)者們精選的寶書,凡國民非看不可。只要有稿子,有印費,便即付印,想使蕭索的讀者、作者、譯者,大家稍微感到一點熱鬧?!笾鞠蚴墙z毫也沒有。所愿的:無非(1)在自己,是希望那印成的書從速賣完,可以收回錢來再印第二種;(2)對于讀者,是希望看了之后,不至于以為太受欺騙了。

寫這廣告時以魯迅與胡適為首的一群名流學(xué)者已然分道揚鑣,胡適等人開國學(xué)書目、青年必讀書,已被目為或是自許為青年導(dǎo)師。明乎此,則所謂“學(xué)者們精選的寶書”“國民非看不可”之類的反語,其批評鋒芒指向何處,自是一目了然。

魯迅確實是一位斗士、一個性格鮮明的人,他在回憶性的散文中固然時而借題發(fā)揮,對目下的人事旁敲側(cè)擊,甚至在廣告中亦表達出自己的好惡,不忘對“學(xué)者們”“好的世界”施以一擊?,F(xiàn)代著名作家中許多人因為辦書店、編刊物、出書,都曾寫過廣告,如茅盾、林語堂、葉圣陶等。因是文人,筆下自然另成一格,與尋常廣告大異其趣。不過魯迅仍舊顯得特別,不必問誰是作者,單看這峭拔的文風(fēng),看看里面的反語我們便知道,是魯迅的手筆無疑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