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本書,本來是善意的,但最終的結(jié)果只能是誠實的。
這個原初的善意,至今仍保留在每一篇章的題名里頭,比方說書讀不懂怎么辦、沒時間讀書怎么辦云云。這些篇章名如同一架侏羅紀的恐龍化石骸首,證明它千真萬確存在過——
它原本,不僅試著要勸誘人閱讀,還想一個一個極實際地幫人解決閱讀途中可能遭遇的常見難題,想得很美。
然而,真寫下去之后,我總是駭然地發(fā)現(xiàn),這些閱讀的尋常難題,盡管本身往往只是個不難去除的迷思而已,卻無可回避地總是聯(lián)通著閱讀巨大的、本質(zhì)性的困境,你要假裝這根本困境不存在嗎?要看著每一個相信你的好人傻傻走到此處一頭撞上去狼狽不堪嗎?果真閱讀的灰頭土臉地獄是用善意鋪成的對嗎?然后我們可以涼涼地站一旁一手指他另一手捧腹哈哈大笑可以這樣嗎?
我只能誠實地去正視,去描述,并無可奈何地把自己有限的思考、有限的因應解決之道給“提供”(或應該用“暴露”)出來;也把這本仍叫“閱讀的故事”一書,寫成了“自己仔細想清楚到底要不要閱讀的故事”。
如斯狀態(tài)下,我近些年來斷續(xù)地、好心情定下的一些有關(guān)閱讀的文字,便只能讓它們?nèi)珨?shù)凋落化為塵土(只勉強保留了“書籍構(gòu)筑成人的基因之?!边@個我以為蠻美麗的想法,因為舍不得);更麻煩是,我得另外找思考路徑,甚至找完全不同以往的“形式”,因為原來那些興高采烈的路及遠能力有限,我勢必得另辟蹊徑,甚至把自己逼入某一個陌生的書寫形式里頭,看看這樣有沒有機會叫出來過往叫不出來的新東西——如果我們?nèi)说乃季S形狀真的像他們所說跟冰山一樣,我們總還有一些我們自己并不知道的記憶、思維材料乃至于潛能是沉在意識的海平面底下。
我一直相信困難對人的強大作用力量,我也一直相信人甚至得自討苦吃,記得一陣子就把自己逼到某種孤立無援的絕境里去。
這就是《迷宮中的將軍》之于這本書的意義及所扮演的角色——我試著在每一個話題開始時,由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美好(但極節(jié)制)文字帶我走一小截,有時它線性地伸手指出一道隱約可見的往下思考路徑,有時它直接無情跳到遠方某處,在那兒閃閃發(fā)光,引誘你想辦法突圍尋路去和它會合;有時候它什么也不做,它只給你一個溫暖的好心情,給你一個“世界”而已,為你在蔓草叢生的前行路上,召喚來加勒比的自由海風,還有馬格達萊納河的帶著死亡新鮮腥氣和汩汩時間的流逝計算聲音。
為什么是《迷宮中的將軍》這一本呢?這當然不是任意選擇的,它得是非常非常好的一本書,但老實說,我抓取時并沒想太多,只好把它歸諸于某種偶然或者說人生命中無盡的鬼使神差。如今,我想的是,如果不是《迷宮中的將軍》,而是契訶夫,是納博科夫,甚至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那事情又會如何?又可能叫出什么不大一樣的東西?我相信,換某一本一樣非常非常好的書,這個書寫嘗試仍是可以成立的,它們俱是來不及實現(xiàn)因此可惜隱沒的他種無盡可能,只是這一刻長途跋涉過來人有點累了,暫時還思考不起,想休息打個盹而已。
我只記得,我直覺地不想選用和“閱讀”一事距離太近的好書,文論的、議論的,我直覺地希望是一部小說,我感覺某種空間是我需要的;還有,有些具體的、獨特的、有經(jīng)驗材料細節(jié)的東西也是我需要的,我不得不依賴并訴諸某種程度的想象,好對抗我對閱讀一事根本困境的思維空白,而想象,是活在實體世界里的。
這本《閱讀的故事》,如果可能,我希望它第一個讀者是我昔日的同事黃秀如小姐,她理應是這本書的編輯人,但偶然和我個人書寫的遲滯,讓這書和她擦身而過,如今秀如轉(zhuǎn)到一家更好的出版公司任職。但季札一般,我一直耿耿于懷最原初的承諾,盡管這個可能性也隱沒了,但我仍希望她第一個讀,也好讓我提心吊膽地問她:“怎樣,依你看這本書還可以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