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密歐與朱麗葉》導(dǎo)讀

羅密歐與朱麗葉(音頻講解版) 作者:莎士比亞,崔巖講解


《羅密歐與朱麗葉》導(dǎo)讀

莎士比亞最受歡迎的兩部戲,一部是《哈姆萊特》,另一部,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

簡單愛

這是一出愛情戲,講述的是兩個相戀的年輕男女,因為家族世仇而遭遇不幸,卻因為他們的殉情而讓兩家和好的故事。

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愛情故事,簡單到主人公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劇中一共也就見了5面,卻走完了愛情的全程:相逢-相愛-相守-生離-死別。

這是一場少年的戀愛,朱麗葉還不到14歲,羅密歐也大不了多少。愛情,幾乎靠的還是荷爾蒙,卻比任何年齡段的情感都要單純、熾烈,直至生死相許。

莎士比亞的劇作中,愛情幾乎是一個繞不開的元素,把愛情作為主題的作品,也有很多。跟本劇類似,在劇名中明確寫出情侶名字的,還有《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以及《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dá)》。這兩部戲,一部寫的是“埃及艷后”和古羅馬將軍,另一部寫的是特洛伊戰(zhàn)爭背景下的小情侶。但是,這兩對情侶之間,充滿了猜疑、憂慮、占有、背叛、欺騙……愛情中的煩惱,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但這些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當(dāng)中,統(tǒng)統(tǒng)沒有。

這一對小情侶遭受了來自各自家族的重重阻力,命運裹挾著他們,最后的結(jié)局也令人扼腕嘆息。可是,這一切的障礙,都是來自外部。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自始至終,都是美好的。

美好得甚至有些不真實——現(xiàn)實中的小情侶,總會有些磕磕絆絆,有些撒嬌賣乖,時不時可能要吵上一架,動不動還可能鬧分手……

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連這些都沒有。

也許是變故來得太快,他們倆都還顧不上有那些口角摩擦,命運的重壓就把他們緊緊地擠在了一起。他們發(fā)誓廝守終身,情比金堅,至死不渝。他們也的確做到了。

這是一場多么簡單的愛情?。∵@樣的一出戲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年輕人會從中體驗到愛情的美好:愛情就該是這樣吧!過來人也可以借此重溫一下舊夢:愛情要真的就是這樣,該有多好!

這也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獲得如此廣泛喜愛的原因吧。

悲喜劇

故事的結(jié)局,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

這的確是一個悲慘的故事,但在戲劇類型劃分中,《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般并不算作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

傳統(tǒng)上來說,莎士比亞有十部悲劇作品,尤以“四大悲劇”最為著名——《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這“四大悲劇”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作為劇名的,劇情也是圍繞著主人公的命運展開。這是上承自古希臘悲劇的傳統(tǒng),旨在表現(xiàn)主人公面對命運時的反抗與掙扎,從而體現(xiàn)人的高貴的精神。所不同的是,莎士比亞是一位人文主義大師,在他的劇中,左右主人公命運的,并不是俄林波斯山上的神明,而是主人公自己的性格缺陷。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這樣的命題,從此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共識。

《羅密歐與朱麗葉》顯然不是這樣的悲劇。

這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作品。那個時候的莎翁,主要創(chuàng)作的是歷史劇和喜劇。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部戲中有大量喜劇的元素。戲的結(jié)尾雖然不是“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但是有著世仇的兩家得以和解,這仍然是一個積極的結(jié)果。

所以,《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般被劃為“悲喜劇”,或者“正劇”。

意大利

故事發(fā)生在意大利的維洛那。意大利,是西方“文藝復(fù)興”的發(fā)源地。

所謂文藝復(fù)興,是當(dāng)時興起的城市資產(chǎn)階級,打著復(fù)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旗號,實際上以此為武器,反對封建主義,反對歐洲“中世紀(jì)”一千年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鉗制,提倡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的一場運動。

之所以從意大利發(fā)源,是因為當(dāng)時意大利地區(qū)的許多城市國家,在與東方的貿(mào)易中獲得了極大的財富,資本主義在這里率先發(fā)展了起來。典型的城市國家有威尼斯、熱那亞等,本劇中的維洛那,也在此范圍之內(nèi)。

故事改編自據(jù)說真實發(fā)生過的故事。這故事由一個意大利小說家寫就,輾轉(zhuǎn)法國,從法語翻譯成了英語,這才被莎士比亞和他同時代的人看到。莎士比亞把這個故事改編之后,搬上了舞臺。他并不是唯一的改編者,但無疑是最成功的那一個。

莎士比亞的舞臺上,很多故事都發(fā)生在意大利。比較有名的有《維洛那二紳士》《馴悍記》《威尼斯商人》等等——看,《維洛那二紳士》,在標(biāo)題里就表明了這部戲中的故事,同樣也是發(fā)生在維洛那城。

但是不要忘記,莎士比亞當(dāng)年面對的,可是英國觀眾。

對于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觀眾來說,意大利是一個異國,但是那里的城市生活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那時倫敦的觀眾在舞臺上看到維洛那城發(fā)生的故事,大概相當(dāng)于今天生活在北京的人看到一件發(fā)生在紐約的事兒吧。

在莎士比亞時代的圓形劇場里,一群來自倫敦的三教九流、各個階層的觀眾,就這樣圍在舞臺的周邊,看這樣一出看似發(fā)生在離他們遙遠(yuǎn)的意大利,但按照劇中人的言談舉止,實際上很可能就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凄美的愛情故事。

年輕人

發(fā)生在意大利維洛那城的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哀傷的愛情故事,如果剝?nèi)r代、環(huán)境的背景,其實就是年輕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這樣去看的話,這故事可以發(fā)生在任何時空,甚至是現(xiàn)在。

因為劇中的年輕人跟我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似乎并沒有什么兩樣:一樣無所事事,到處游逛;一樣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一樣暴躁沖動,行事魯莽。

羅密歐一開始的愛人,并不是朱麗葉,而是——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個修女。修女信仰虔誠、堅定,終不婚嫁,他這段要死要活的單相思,注定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結(jié)果。可是,看上去這樣地銘心刻骨,卻在羅密歐在party上遇到朱麗葉之后,馬上就移情別戀了。你可以說這是一見鐘情的神奇力量,但是不是也可以說就是年輕人的一時沖動呢?

可就是這樣的一時沖動,卻促使這一對年輕人奔赴了不歸的命運,雙雙殉情,生不同衾死同穴——這真的只是一時沖動嗎?

同樣容易沖動的,還有年輕人一時的意氣。打架斗毆是家常便飯,再加上兩家的世仇,最后終于出了人命。一場意氣之爭,害死了兩個年輕人,害苦了這一對鴛鴦。

有情人

但是,這是一對有情人。

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可是,那又怎么樣?那是愛情??!

愛情就是擁有這樣神奇的魔力,可以沖破世俗的陋見,沖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種愛情的力量,在人類的各種文明之間,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們會有“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不管這里說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是《西廂記》,還是別的什么愛情故事,青年男女追求愛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正是人類文明千百年來向前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西廂記》里說得好:“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焙髞?,這句話被我們化為了“嘆人間真男女難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總說“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卻要說,“愿天下有仇人終成眷屬”。情到濃時,便是有情人;愛到深時,卻也可能反目成仇。戀人本來就是“冤家”,本來就是仇人吧!

雖然愛情的背后可能有無盡的煩惱,但是,愛情本身的美好,仍然值得人們奮不顧身,即使是仇人也在所不惜。

愿天下有仇人,終成眷屬。

崔巖

2017年12月16日于 軒轅十四工作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