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好好詩 并序

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杜牧 作者:馬瑋 編


張好好詩 并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后一歲,公移鎮(zhèn)宣城,復(fù)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歲,為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后二歲,于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鳳生尾(1),丹葉蓮含跗(2)。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lián)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3),始訝來踟躕(4)。
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弦迸關(guān)紐,塞管裂圓蘆。
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
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玉質(zhì)隨月滿,艷態(tài)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云步轉(zhuǎn)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5),樽前極歡娛。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珮,載以紫云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fēng)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注釋

(1)翠茁:生長。

(2)跗:花萼的基部。

(3)主公:即江西觀察使沈傳師,當時詩人正充當他的幕僚。

(4)來踟躕:化用《陌上?!贰笆咕龔臇|來,五馬立踟躕”之意,描寫沈傳師在座中初睹張好好風(fēng)姿的驚訝失態(tài)的情景。

(5)身外:功業(yè),名聲。

題解

杜牧擔任東都監(jiān)察御史時,在洛陽重逢樂伎張好好,不曾想到昔日艷驚四座、名聲大振的名伎如今卻淪落到當壚賣酒,此番悲劇,也令作者不禁“灑盡滿襟”清淚。此詩再現(xiàn)了張好好升浮沉淪的悲劇生涯,抒發(fā)了作者對苦難女子的深切同情,以及對黑暗社會的揭露和批判。

賞析

詩序交代了本詩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寫作目的。作者在洛陽重逢六年前才十三歲便嶄露頭角、技壓群芳的樂伎張好好,如今卻淪落為酒家的當壚女,年方十九,卻已飽嘗人間酸楚,不禁令作者感慨萬千。

首節(jié),開門見山,直接贊美張好好的美麗,運用比喻修辭鋪陳了當年張好好清韻的美麗,好似一朵搖曳多姿、含苞欲放的紅蓮。

張好好出場試唱,氣派華麗,不同凡響,觀者如潮,熱鬧異常,鮮明地表現(xiàn)了她深得人們的喜愛。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通過沈傳師在座中看到張好好美貌的驚訝情景,側(cè)面烘托了張好好令人驚嘆的美。

在吳娃的引扶下羞怯登場的張好好,嬌羞不語,令人憐惜。一雙發(fā)髻高下相宜,縷縷發(fā)辮才曳過短襦,寥寥數(shù)筆,刻畫出了這位少女的柔美羞怯。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guān)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描寫了張好好高超的技藝,歌聲甜美,穿云裂石,動人心魄,在美妙伴奏的烘托中仿佛天籟之音,令人陶醉。

隨后的幾聯(lián),描繪張好好因為絕妙的技藝和驕人的美貌,而贏得了達官權(quán)貴的喜愛和賞識,從而擁有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盡享榮華富貴,令人艷羨,此相互的描寫是后文的悲慘現(xiàn)狀描敘的伏筆。

“玉質(zhì)隨月滿,艷態(tài)逐春舒,絳唇漸輕巧,云步轉(zhuǎn)虛徐”——不知不覺中,這位少女已長成風(fēng)姿殊絕的美人。當沈傳師“旌旆”東下調(diào)任宣歙觀察使時,自然沒忘記把她也“笙歌隨舳艫”地載了去。于是每遇霜秋、暖春,宣城的謝朓樓,或城東的“句溪”,就有了張好好那清亮歌韻的飛揚。

這就是詩之二節(jié)所描述的張好好那貌似快樂的樂伎生活。然而這也是本詩的悲劇之處,未更人事的張好好,自然不懂得,這失去自由的樂伎生涯對于她的一生來說意味著什么。這種“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的“歡娛”,對于一位歌伎來說,終究只是曇花一現(xiàn),并不能長久。詩人雖然明白,但他當時怎么也沒預(yù)料到,那悲慘命運之神的叩門,對張好好竟來得如此突然。而這一節(jié)的濃墨重彩之下,之所以極力鋪陳張好好美好歡樂的往昔,也正是為了在后文造成巨大的逆轉(zhuǎn),以反襯女主人公令人驚心的悲慘結(jié)局。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聘之碧瑤珮,載以紫云車?!鄙裨挵愕拿篮靡饩?,體現(xiàn)了張好好往昔被聘娶的熱鬧情形,也側(cè)面表現(xiàn)了張好好美麗迷人的魅力,這也和女主人公現(xiàn)在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生活的巨變令詩人唏噓不已。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弊窇洀埡煤猛舻纳睿m然生活安逸卻不免孤單寂寞,也預(yù)示了這位女子身世的坎坷變遷與多舛遭遇。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边@一句承上啟下,寫作者和張好好的重逢。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表現(xiàn)了主人公內(nèi)心的悲苦:重逢的喜悅和尷尬,難以傾訴的抑郁和苦悶,人世變遷的劇烈也讓多情的詩人不禁悲苦萬分、感慨萬千。

這首詩刻畫了張好好動人美麗的形象;揭示了她令人同情的悲慘處境,體現(xiàn)出作者強烈的悲憫之情和崇高的人道主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