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試圖以認知科學和認知語言學的映照觀為基礎,借鑒文學批評理論,構建一個認知詩學基礎上的文學解讀的過程,為《白鯨》文學解讀和文學闡釋與評價提供一個認知模型,并將其應用于小說的生態(tài)、社會文化以及性別解讀。
《白鯨》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偉大的美國小說”。盡管小說發(fā)表于160年以前,但小說提出的問題仍是困擾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如人與自然的關系、種族與社會的不平等、性別、同性情結以及心理異化等。文學批評家從不同的視角對小說進行解讀,得到的答案卻不盡相同。生態(tài)批評對《白鯨》所體現(xiàn)的生態(tài)觀點持相反意見,有人認為小說反映了生態(tài)中心主義的思想,而有人則認為這是一本人類中心主義的著作。社會政治批評家也對其所體現(xiàn)的政治思想到底是人人平等還是文化精英主義持相反意見??醿豪碚撆u《白鯨》中存在大量同性情結,但也有批評家持不同觀點,認為僅是同性友誼。同一部小說的闡釋緣何如此多樣化,又如此互相矛盾?又該如何評價解讀的有效性?
隱喻、象征和諷喻是解讀《白鯨》的關鍵所在,認知語言學對隱喻的映照有深入研究,但對象征式和諷喻式的映照關系鮮有論及。本書厘清了三種映照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隱喻映照的兩個認知域都存在于文本之中,而象征映照則由文本指示至文本之外的認知域,多個象征匹配、整合成諷喻的解讀,諷喻解讀本身也可以反過來證實或者激活更多的象征。
在小說《白鯨》的闡釋過程中,文本中的隱喻可以激活兩個反映人與自然、社會階層、種族、性別等相對立的認知域。這兩個域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映照體現(xiàn)出來。象征則可以通過相似原則和結構匹配原則映照到文本之外的社會文化解讀中去,并最終整合為諷喻式的閱讀。本書從生態(tài)、社會政治和酷兒理論等三個角度,對小說中的隱喻、象征和諷喻的映照進行了研究,有機結合了讀者、文本和社會文化語境,為作品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可以參照的范式。同時,閱讀的有效性可以通過隱喻的連貫性、象征的系統(tǒng)性和諷喻的一致性等因素進行評價。這一認知詩學的分析模型也可以應用于其他類似文學作品的闡釋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