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過去的碎片

瑯?gòu)脂嵭迹褐袊糯姆咳ど?/a> 作者:侯榮榮


過去的碎片

瑯?gòu)郑斓鄄貢病?/p>

瑯?gòu)衷诤翁帲?/p>

有一部署名元代伊世珍的文言小說集《瑯?gòu)钟洝?,里面零錦碎篇,寫了不少神鬼怪異的故事。開篇的第一個故事,主人公是在文學(xué)史上赫赫有名的張華:

張茂先博學(xué)強記,嘗為建安從事。游于洞宮,遇一人于途,問華曰:“君讀書幾何?”華曰:“華之未讀者,則二十年內(nèi)書蓋有之也,若二十年外,則華固已盡讀之矣。”其人論議超然,華頗內(nèi)服,相與歡甚。因共至一處,大石中忽然有門,引華入數(shù)步,則別是天地,宮室嵯峨。引入一室中,陳書滿架,其人曰:“此歷代史也?!庇种烈皇?,則曰:“萬國志也。”每室各有奇書,惟一室屋宇頗高,封識甚嚴,有二犬守之。華問故,答曰:“此皆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紫字諸秘籍?!敝付唬骸按她堃病!比A歷觀諸室書,皆漢以前事,多所未聞?wù)撸纭度龎灐贰毒徘稹贰?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1/05/14/15265738152823.jpg" />杌》《春秋》亦皆在焉。華心樂之,欲賃住數(shù)十日,其人笑曰:“君癡矣。此豈可賃地耶?”即命小童送出,華問地名,對曰:“瑯福地也?!比A甫出,門忽然自閉,華回視之,但見雜草藤蘿繞石而生,石上苔蘚亦合初無縫隙。撫石徘徊久之,望石下拜而去。華后著《博物志》多瑯中所得,帝使削去,可惜也。

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帶幾分惆悵的故事:一個愛讀書的人,一座收羅無數(shù)奇書珍本的圖書館。像一切的此類故事一樣,仙境一旦離開,便不可復(fù)歸,永遠消失在依依不舍的尋覓中。然而“華后著《博物志》多瑯?gòu)种兴谩保@座仙境的碎片,卻借諸文字而得以殘存于世間。

本書所收的這組文章,正是從前歲月的一些碎片。因大多與舊時文士生活有關(guān),故而本書以“瑯?gòu)脂嵭肌睘槊?/p>

《瑯?gòu)钟洝返墓适?,后來被明代的張岱略加修改,又寫了一遍,名為《瑯?gòu)指5赜洝?。張岱《陶庵夢憶》的最后一篇,則又是一則《瑯?gòu)指5亍?。在這則小品中,到了仙境,見到“積書滿架,開卷視之,多蝌蚪、鳥跡、霹靂篆文”的,成了張岱自己。而他醒來之后,便欲尋地點,建園林,筑池館,植果木,生生造一個“瑯?gòu)指5亍背鰜?。甚至連自己的生壙和供奉遺像的佛庵都包攬在其內(nèi),可以說是生得其趣,終得所葬,悠游其間,以終天年。

然而我們?nèi)羰腔仡^想到《陶庵夢憶》乃作于明亡之后,作者此時已是“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為野人”,生活上更困頓到“瓶粟屢罄,不能舉火”(《陶庵夢憶序》),則可知《瑯?gòu)指5亍分蟹N種所想,種種美好,歷歷如在眼前,一切都只不過是紙上的風(fēng)景而已。

這種“紙上的風(fēng)景”之感正是我在寫作本書時常有的感受,本書所寫的題材,大部分屬于書齋文房清玩,少部分旁及古代生活中其他的用品。文房用具本在有文字書寫時即已誕生,但在宋之前,縱然文房用品中不乏工藝精美之作,卻仍然以實用功能為主。兩宋文風(fēng)昌盛,士大夫?qū)ξ姆坑镁叩年P(guān)注漸漸超越了它們的實用功能,而更重視它們所構(gòu)建出的高雅的文化氛圍和其中流露出的審美趣味。南宋趙希鵠的《洞天清錄》成為專章論文房用具的著作,而類似的著作在明清時期則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頭來。此類書籍不僅數(shù)量遠勝前代,而且內(nèi)容多有沿襲重復(fù),使得對它們抄襲與真?zhèn)蔚目甲C成為一項有趣的工作。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書的出現(xiàn)也說明了對文房清玩的玩賞,是那個時代的熱門話題。

然而那樣的時代早已遠逝,如張岱的瑯?gòu)指5匾粯觾H僅生存在紙上的空間中,僅借助讀者的想象而一時鮮活。本書所涉及的這些名物,除了一二植物今天依然常見之外,絕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我們只能在博物館或拍賣會場上見到它們的身影。所以寫作本書的過程,仿佛是在一條充滿典籍資料的河流中乘槎而上,去追溯歷史。本書無意去描繪歷史長河滾滾洪濤的雄姿,卻更有意勾勒浪花之微、支流之細,畢竟,我們今日的“現(xiàn)代”及現(xiàn)代中的我們,都來自那些往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