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劍門蜀道 卷一

歷代名人詠四川 作者:周嘯天 著


劍門蜀道 卷一

關(guān)中與巴蜀橫隔著秦嶺

古人入蜀的

唯一通道

就是橫穿秦嶺的

川北蜀道

……

關(guān)中與巴蜀橫隔著秦嶺,古人入蜀的唯一通道,就是橫穿秦嶺的川北蜀道。這條道上峰巒疊嶂,壑谷幽深,水流湍急,關(guān)隘雄奇。

若要從為數(shù)眾多的蜀道詩歌中推出一首壓卷之作,則非李白《蜀道難》莫屬。《蜀道難》不但是蜀道詩歌的壓卷之作,也是李白的成名作。這首詩一問世,就被四明狂客賀知章贊為謫仙人之詩,被天寶時代的詩評家殷璠嘆為奇之又奇,認(rèn)為它是自屈原以來,亙古未有之絕唱。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唐·李白《蜀道難》)

詩人從神話傳說、史前時代、自然地理及社會政治等多個維度、全方面地歌詠蜀道?!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構(gòu)成詩中的旋律,一篇之中,三復(fù)斯言。詩人淋漓盡致地渲染蜀道之難的同時,也以石破天驚的感嘆,淋漓盡致地贊美著蜀道之奇。詩人筆下蜀道境界之驚險神秘、之奇麗壯闊,充分展示了一種崇高之美。

壹朝天峽

朝天峽或稱明月峽,在四川廣元市北郊約三十公里處。地處嘉陵江上游,舊有朝天關(guān),關(guān)下為峽,峽長約四公里,寬約一百米,江流有聲,斷岸百尺,谷深兩千米。

朝天峽是嘉陵江上游峽谷,為蜀道第一扼塞——劍門蜀道的起點,也是李白《蜀道難》聚焦的一個部位。大唐安史之亂發(fā)生,玄宗皇帝倉皇幸蜀,當(dāng)?shù)毓賳T于此見駕,故地以朝天為名。

明清時人始取李白“遙瞻明月峽,西去益相思”(《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詩意,改名明月峽,或稱之朝天明月峽。

千百年來為了中原與西蜀的交通建設(shè),古今勞動者流盡血汗,于一峽之中,留下了六條道路,它們分別是嘉陵水道、纖夫鳥道、先秦棧道、金牛驛路、川陜公路、寶成鐵路。

因此,朝天峽被稱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同時,它也是一座內(nèi)容豐富的中國文化博物館,它以交通道路為載體,集中了先秦、秦漢、三國、唐宋、明清、民國、新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于一身。

朝天峽中保存最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古蜀道遺跡——先秦古棧道遺跡被譽(yù)為“古今交通的活化石”而揚名中外。

這條古棧道,開鑿時間早,棧道規(guī)模大,石孔數(shù)量多,保存最完好,形制結(jié)構(gòu)合理,在中國古棧道遺跡中堪稱首屈一指。

今天,朝天峽古棧道已成為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劍門蜀道的一級景區(qū)之特級景點(1982),省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91),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2002)。

相關(guān)詩詞:

悠悠風(fēng)旆繞山川,山驛空蒙雨似煙。

路半嘉陵頭已白,蜀門西更上青天。

(唐·武元衡《題嘉陵驛》)

離思茫茫正及秋,每因風(fēng)景卻生愁。

今宵難作刀州夢,月色江聲共一樓。

(唐·雍陶《題嘉陵驛》)

雙壁相參萬水深,馬前猿鳥亦難尋。

云容杳杳斷鴻意,風(fēng)色蕭蕭行客心。

山若畫屏隨峽勢,水如衣帶轉(zhuǎn)巖陰。

生平來往成何事?且倚鉤欄擁鼻吟。

(宋·文同《題朝天嶺》)

一過朝天峽,巴山斷入秦。

大江流漢水,孤艇接殘春。

暮色愁過客,風(fēng)光惑榜人。

明年在何處?杯酒慰艱辛。

(明·費密《朝天峽》)

落日半山坳,掩映栗葉赤。

行客早知休,前溪多虎跡。

(明·楊慎《題朝天嶺》)

朝天一覽錦繡中,晴云旭日光曈曈。

猶憶日觀峰上立,決眥海門扶桑東。

(清·張賡謨《朝天晚霞》)

自古襟喉地,隘天勢更加。

聞鈴仍帶雨,籌筆欲生花。

云暗疑無棧,江深別有槎。

不因天設(shè)險,何以控三巴。

(清·楊潮觀《題朝天峽》)

冷冷鰲背雨,蕭瑟似秋殘。

石逕臨江仄,山風(fēng)撲馬寒。

豐碑何代祭,神物此中蟠。

愁望嘉陵棹,飛鳥下急湍。

(清·張問陶《題金鰲嶺》)

【鏈接一】七盤嶺

從漢中沿漢水西行至大巴山邊緣的古沔縣(今陜西省漢中市勉縣),由沔縣西南行至五丁峽、五丁關(guān),到寧強(qiáng)縣之南牢固關(guān),這里是川陜交界處,有一深澗,過此即為七盤嶺,嶺有石磴七盤而上。一名五盤嶺。嶺上有關(guān),故又名七盤關(guān)。嶺在今四川廣元東北、陜西褒城的西南,一路風(fēng)光,頗富山林之美。

相關(guān)詩詞:

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guī)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五盤雖云險,山色佳有馀。仰凌棧道細(xì),俯映江木疏。地僻無網(wǎng)罟,水清反多魚。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居。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東郊尚格斗,巨猾何時除。故鄉(xiāng)有弟妹,流落隨丘墟。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

(唐·杜甫《五盤》)

平旦驅(qū)駟馬,曠然出五盤。江回兩岸斗,日出群峰攢。蒼翠煙景曙,森沉云樹寒。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唐·岑參《早上五盤嶺》)

【鏈接二】籌筆驛

過七盤關(guān)即可達(dá)籌筆驛,或稱朝天驛、神宣驛,在今廣元市北。相傳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伐魏,曾駐此籌劃軍事,故又名籌筆驛。

相關(guān)詩詞: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fēng)云常為護(hù)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guān)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jīng)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唐·李商隱《籌筆驛》)

三分天下魏蜀吳,武侯崛起贊訏謨。

身依豪杰傾心術(shù),目對云山演陣圖。

赤符運衰終莫挽,皇綱力振命先殂。

出師表上流遺憾,猶自千秋激壯夫。

(唐·薛逢《題籌筆驛》)

拋卻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費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蓋恨譙周。

惟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唐·羅隱《籌筆驛懷古》)

運籌陳跡故依然,想見旌旗駐道邊。

一等人間管城子,不堪譙叟作降箋。

(宋·陸游《題籌筆驛》)

當(dāng)年神筆走群靈,千載風(fēng)云護(hù)驛亭。

今日重過吊陳跡,只余愁外舊山青。

(清·王士禛《題籌筆驛》)

籌筆驛前風(fēng)雨秋,天驚石破鬼神愁。千載精神一支筆,先生妙機(jī)誰與謀?想見當(dāng)時爭漢土,筆鋒破處天無主。大星未墜五丈原,光芒盡向毫端吐。運籌帷幄勝良平,孟德英雄非項羽。有時擲筆墨花飛,散作王師如時雨。山川萬里掌握中,筆到神奇空朽腐。吁嗟乎,三足鼎兮今非故,猶想先生神遠(yuǎn)舉。讀書萬卷不著書,筆力千鈞延墜緒。曹氏父子能文章,對此亦應(yīng)顏色沮。

(現(xiàn)代·劉咸滎《籌筆驛》)

【鏈接三】龍門閣

過籌筆驛,有地下水一道,從龍門山之龍洞伏行七點五公里入嘉陵江,此即《禹貢》書中所說的潛水。龍門山距廣元市北五十公里,亦稱蔥嶺,山有龍門閣,為蜀漢所建。閣東側(cè)山巒原有紅墻碧瓦的廟宇,掩映在樹木叢中,民國時因修建川陜公路而廢毀無存;近新設(shè)棧道,以便游人登臨。

相關(guān)詩詞:

龍門非禹鑿,詭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峽,不與眾山同。長竇亙五里,宛轉(zhuǎn)復(fù)嵌空。伏湍煦潛石,瀑水生輪風(fēng)。流水無晝夜,噴薄龍門中。潭河勢不測,藻葩垂彩虹。我行當(dāng)季月,煙景共舂融。江關(guān)勤亦甚,巘崿意難窮。勢將息機(jī)事,煉藥此山東。

(唐·沈佺期《過蜀龍門》)

側(cè)徑輕青壁,危梁透滄波。汗流出鳥道,膽碎窺龍過。驟雨暗溪口,歸云網(wǎng)松蘿。屢聞羌兒笛,厭聽巴童歌。江路險復(fù)永,夢魂愁更多。圣期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唐·岑參《題龍門閣》)

飄然醉袖怒人扶,個里何曾有畏途。

卷地黑風(fēng)吹慘澹,半天朱閣插虛無。

闌邊歸鶴如爭捷,云表飛仙定可呼。

莫怪衰翁心膽壯,此身元是一枯株。

(宋·陸游《風(fēng)雨中過龍門閣》)

劍外煙花春可憐,尋芳遙坐翠微煙。

君侯未放郎官醉,更上清溪載酒船。

(元·任瀚《題龍門閣》)

諸水如游龍,曲折赴龍洞。雷霆爭蕩激,憤怒聲相哄。人從背上行,乍覺鱗鬣動。造次出之而,陰風(fēng)生暗恐。橫梁高于墉,跨天儼成蝀。馬蹄懼即脫,羊腸抱孤慟。不敢此暫停,去去催我鞚。猶聞遠(yuǎn)灘鳴,洶洶隔山送。

(清·李調(diào)元《題龍門洞》)

萬山互回環(huán),嶙峋阻絕澗。群流爭一窟,水石相哄戰(zhàn)?;廾黯舶讜?,神物時隱見。創(chuàng)辟知鬼工,俯瞰目亦眩。在昔聞龍門,平生未及見。禹工不到處,宇宙多怪變。巨石結(jié)構(gòu)牢,允矣終古奠。

(清·彭端淑《題龍門閣》)

【鏈接四】飛仙閣

過潛水洞至飛仙嶺,上有飛仙閣,三面絕嶺,一線相通。此地相傳為仙人徐佐卿成仙之所。過飛仙嶺,經(jīng)千佛崖,即可抵廣元城。

相關(guān)詩詞: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棧云闌干峻,梯石結(jié)構(gòu)牢。萬壑欹疏林,積陰帶奔濤。寒日外澹泊,長風(fēng)中怒號。歇鞍在地底,始覺所歷高。往來雜坐臥,人馬同疲勞。浮生有定分,饑飽豈可逃。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

(唐·杜甫《飛仙閣》)

飛仙閣上玄珠侶,千佛崖前巴字水。

夜來取水滌玄珠,劍舞幽關(guān)鶴鳴壘。

我家本是乘虛人,芒鞋初試杖藜春。

振衣忽到凌風(fēng)館,不傍桃花空問津。

(明·楊慎《題飛仙閣》)

入峽只一舍,峰巒更逼仄。人擔(dān)虎豹憂,江帶黿鼉色。巍巍飛仙閣,高際入無極。飛甍照山光,蕩漾何崱屴。上有連云愁,下有沉潭黑。蛇蟠九曲灣,鳥道一竿直。舟梯不在地,白日忽西側(cè)。艱哉徒旅人,跋涉無時息。卻羨蕩舟子,凌波如鳥翼。

(清·李調(diào)元《題飛仙閣》)

【鏈接五】桔柏渡

桔柏渡,在距廣元二十三公里的嘉陵江上,地處嘉陵江和白龍江的合流處,扼嘉陵江要沖,是劍門蜀道上一處很重要的關(guān)口。其地多生桔柏——所謂桔柏,實際上就是柏樹,因為在夕陽之下,那里的柏林會呈現(xiàn)出一片橘紅的顏色,所以被稱為桔柏。

相關(guān)詩詞:

高江臨桔柏,山勢逼關(guān)門。

古驛荒煙合,孤城斜日昏。

巴歌傷落魄,渝酒慰離魂。

戎馬中原地,崎嶇憶故園。

(唐·姚合《桔柏渡》)

夢斷人初起,天寒酒易消。

白沙千里月,黃葉半江潮。

水木迷青鳥,風(fēng)霰敝黑貂。

橫流能涉險,漁子不須招。

(宋·唐樂宇《桔柏渡》)

桔柏古時渡,江流今宛然。

名存巴子國,詩有杜陵篇。

鴇鹢沖煙散,黿鼉抱日眠。

分留余物色,朗詠惜高賢。

(明·楊慎《桔柏渡》)

二水依然繞縣流,唐家仙吏古無儔。

榷茶獨喜焚明詔,腰笏何妨引畫舟。

碑下耕農(nóng)應(yīng)墮淚,桑陰蠶婦不知愁。

咸通舊史孫樵筆,常使行人重利州。

(清·張問陶《桔柏渡懷何易于》)

貳廣元市

廣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生地,古稱利州,在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上游,北連秦嶺,南接劍門,扼古金牛道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為川北之門戶,蜀門之重鎮(zhèn)。

廣元在西周時已有邦國,春秋戰(zhàn)國時為開明氏蜀王分封的苴侯所在地。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秦并苴侯建葭萌縣。東晉改興安縣,西魏稱利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稱廣元路,繼置廣元府,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稱廣元縣,1985年建廣元市。

相關(guān)詩詞:

澹然空水帶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shù)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jī)。

(唐·溫庭筠《利州南渡》)

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

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云散錦遙。

河伯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

他時燕脯無人寄,雨滿空城蕙葉凋。

原題注:感孕金輪所。

(唐·李商隱《利州江潭作》)

王孫舊讀五車書,手把山陽太守符。

未駕朱轓辭輦轂,卻分金節(jié)佐均輸。

人才自古常難得,時論如君豈久孤。

去去便看歸奏計,莫嗟行路有崎嶇。

(宋·王安石《送王詹叔利州路運判》)

足跡初來劍北州,試登危棧瞰江流。

萬山西接地窮處,一水東歸天盡頭。

欲訪崤函無健馬,相忘楚漢付青鷗。

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釣舟。

(宋·李曾伯《利州棧道》)

短堠荒林外,山田細(xì)路分。

牛耕天半石,人袖眼前云。

城市煙霞老,蠶桑婦子勤。

秀才真好客,招我夜論文。

(清·張問陶《廣元道中》)

重尋趙家路,誰是利州民。

桑海天行道,貪廉碑記文。

船夫來廣貨,樵子帶秦音。

長揖皇澤寺,豈宜輕婦人!

(現(xiàn)代·滕偉明《廣元》)

【鏈接一】千佛崖

千佛崖又稱北佛龕,在今廣元市北二點五公里嘉陵江東岸,屬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61)。龕窟從南到北全長四百一十七米,高四十五米。其摩崖造像,始鑿于南北朝,以后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續(xù)有開鑿,造像以唐代為多。

相關(guān)詩詞:

重巖載清美,分塔起層標(biāo)。蜀守經(jīng)涂處,巴人作禮朝。地凝三界出,空見六塵銷。臥石鋪蒼蘚,行塍復(fù)綠條。歲年書有記,非為學(xué)題橋。

原序:題利州北佛龕前重于去歲題處作。

(唐·蘇颋《千佛崖》)

絕壁懸崖閣道連,惶惶全蜀幾更年。

三千佛誦華嚴(yán)偈,五色云開寶座蓮。

劍石野僧鐫梵像,嘉陵江月印心禪。

不須更種菩提樹,享滅無生了萬緣。

(元·葛湮《題千佛崖》)

穿鑿知何代,羊腸忽坦然。

崖端落紅雨,佛頂生青煙。

水鳥銜魚過,山僧枕石眠。

根塵既幽絕,豈厭車馬喧。

(明·方清《題千佛崖》)

是身如云影,飄縹任西東。偶隨花雨來,忽到梵王宮。百千萬億佛,雕镵何玲瓏。藻井綴花鬘,五色垂蔥蘢。金手揮軍持,列坐金蓮中。粗細(xì)排金粟,坯缽爛碧空。斗法露龍象,狀貌一一工。似自天竺見,疑為鷲嶺逢。其余諸小崖,盡斫瞿曇容。時覺銀草動,恍惚來香風(fēng)。面壁雖逼仄,力仗慈航通。始悟心相滅,千江明月同。吁嗟我非佞,偶遇緣覺聰?;乜绰乖愤h(yuǎn),仙唱高穹窿。

(清·李調(diào)元《題千佛崖》)

【鏈接二】鳳凰山

鳳凰山即廣元市東山,相傳武則天出生時有鳳凰飛來。唐宋時為游覽勝地,山頂舊有寶峰亭、柏軒,山中有桐軒、竹軒、山齋、閑燕亭、會景亭,山腳有巽堂、綠凈亭等亭堂勝跡。今由市政府籌款修建了鳳凰樓,備極壯觀。

相關(guān)詩詞:

茲軒最灑落,歷歷種瑯玕。正晝簿書稀,蕭蕭風(fēng)雨寒。翠陰瓊宴坐,疏韻承清歡。錦籜裁夏扇,玉筍供春槃。晴蝸潛葉底,暝雀投林端。幽興遇物愜,高懷隨處安。且免一日無,何須千畝寬。

(宋·司馬光《題竹軒》)

筑室城市間,移柏南澗底。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崎嶇脫巖石,擁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秋來采霜葉,咀嚼有馀味??酀错毾?,愈久甘如薺。

(宋·蘇轍《柏軒》)

綠凈亭前小曲池,微風(fēng)不動水漣漪。

古人即此觀為政,想見清明不敢欺。

(宋·李英《綠凈亭》)

利州城起鳳凰麓,鳳距嶙峋高矗矗。

半翼舒來列寶屏,巔有靈淵漾輕縠。

陣陣霜風(fēng)秋波盈,樓頭簾卷新鏡明。

天邊月晦無明月,偏向?qū)毞宄刂猩?/p>

(清·張賡謨《寶峰夜月》)

【鏈接三】雪峰寺

雪峰寺故址在廣元城區(qū)東壩,寺后山腰有二大石屹立。相傳古時有樵夫常歌于石上,風(fēng)雨不輟,其人雖歿,而后歌聲出于石中,民間傳為靈異。雪峰樵歌,也成為廣元八景之一。

相關(guān)詩詞:

一個樵夫正伐柯,天花落處滿山河。

輕輕斧斷云根巧,短短蓑披雪片過。

重?fù)?dān)兩頭肩上壓,新詞一曲口中歌。

前村有酒將薪換,爛醉歸家樂趣多。

(明·劉崇文《石樵夫歌》)

雪峰峰頭風(fēng)雪急,屹然雙石如人立。

依稀柴擔(dān)晚歸來,時有歌聲石內(nèi)出。

元仲當(dāng)年興何豪,雪里買樵立斷橋。

我欲日日策杖至,傾尊大白浮山椒。

(清·張賡謨《雪峰樵歌》)

雪峰仙境望嵯峨,舊有樵夫石上歌。

斷續(xù)聲分通古徑,兩肩煙雨任銷磨。

(現(xiàn)代·梁清芬《雪峰樵歌》)

【鏈接四】葭萌關(guān)

葭萌關(guān)即今昭化,在廣元市境內(nèi)。秦置葭萌縣,晉改為晉壽縣,隋復(fù)置葭萌縣,元初置昭化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設(shè)昭化縣,1953年并入廣元。

相關(guān)詩詞: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度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m女皆花貌,妾最嬋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寵愛偏。

(后蜀·花蕊夫人《采桑子·題葭萌驛》)

江頭日暮痛飲,乍雪晴猶凜。山驛凄涼,燈昏人獨寢?! ▲x機(jī)新寄斷錦,嘆往事、不堪重省。夢破南樓,綠云堆一枕。

(宋·陸游《清商怨·葭萌驛作》)

亂山圍一縣,哀柝下初更。

近郭雙江合,扁舟萬里情。

浪翻寒月影,風(fēng)急夜潮聲。

何限人間事,茫茫恨未平。

(清·王士禛《題昭化縣城》)

果是名山不產(chǎn)金,試將礦竇問遙岑。

稚兒牽犢覓芳草,小婦親蠶適柘林。

石確都開禾黍地,樹材猶有棟梁心。

吾民相率只勤儉,如此黃金自可尋。

(清·李元《益昌南沿有平田號黃金壩即故晉壽城址》)

【鏈接五】蒼溪

蒼溪縣在四川盆地北緣秦巴山脈南麓、嘉陵江中游。蒼溪山川秀美,名勝眾多,有臨江古寺、青山觀、瓦口隘、紅軍渡、烈士陵園等。特產(chǎn)有蒼溪雪梨、中華獼猴桃、紅心果及豐富的中藥材。

相關(guān)詩詞:

風(fēng)馭忽泠然,云臺路幾千。

蜀門峰勢斷,巴字水形連。

人隔壺中地,龍游洞里天。

愿言回馭日,圖畫彼山川。

(唐·宋之問《送田道士使蜀過蒼溪》)

蒼溪縣下嘉陵水,入峽穿江到海流。

憑仗鯉魚將遠(yuǎn)信,雁回時節(jié)到揚州。

(唐·元稹《流寓蒼溪寄揚州兄弟有感》)

騎驢夜到蒼溪驛,正是猿啼葉落時。

三十五年如電掣,敗墻誰護(hù)舊題詩。

(宋·陸游《夢至蒼溪》)

觀風(fēng)北歷到江邊,木葉紅黃草尚芊。

天靜忽聞求友雁,日斜猶棹下灘船。

擁資巨賈年年集,供饌佳肴色色鮮。

真?zhèn)€蒼溪風(fēng)致好,滿城扶得醉人還。

(明·楊瞻《蒼溪館》)

孩童甘雪梨,華發(fā)過蒼溪。

縣古江山壯,城新屋宇齊。

沙留杜老跡,塔映紅軍旗。

桑下真堪戀,何年寄一枝。

(現(xiàn)代·徐無聞《過蒼溪》)

滄江激浪訴西征,銅像凌云說壯行。

三萬健兒齊赴敵,幾人得見會蒼城。

(現(xiàn)代·趙洪銀《蒼溪紅軍渡》)

叁皇澤寺·武則天

廣元市城西一公里處嘉陵江右岸烏龍山下舊有川主廟,始建于北魏晚期,武則天稱帝后,將川主廟改名為皇澤寺。此寺以佛祖與帝王共祀,屬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61)。

武則天(624—705)本唐高宗皇后,后稱帝,改國號為周,名曌。武則天之父在唐貞觀初任都督于利州,因此她生于此地。武則天十四歲時入宮為才人,唐太宗死,入感業(yè)寺為尼。高宗即位,復(fù)召入宮,拜昭儀,進(jìn)號宸妃,永徽六年(655)立為皇后。高宗死,武后臨朝稱制,后于天授元年(690)稱帝。

皇澤寺依山取勢,寺院古樸典雅,氣勢巍峨,保存著從北魏時期至清代的豐富的摩崖石刻造像,今存六個窟群,五十個龕窟,大小佛像一千兩百零三軀,大部分為盛唐時期的作品,分布在寺中則天殿石龕、迎輝樓石龕、大佛樓石窟、中心柱石窟、五佛亭石龕內(nèi)。

大佛樓龕窟是皇澤寺的主體龕窟,保存造像比較完整。無論布局還是造像,都堪稱蜀中唐代造像之冠。正中大佛高五點一一米,兩旁二侍者、菩薩各高四點四米,大佛后側(cè)浮雕為護(hù)法神。左邊阿難菩薩腳下刻有一男供奉人,身著唐朝官服,頭戴雙翅紗帽,合掌半跪,態(tài)度虔誠。

則天殿正中龕內(nèi)有武后石刻坐像,左壁有宋慶齡的題詞,文曰:“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殿內(nèi)還有五代后蜀王孟昶廣政二十二年(959)石碑,文曰:“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澤寺唐則天皇后武氏新廟記。”

相關(guān)詩詞:

瓦官寺里定香熏,詞客曾勞記錦裙。

今日蘭橈碧潭上,玉溪空自怨行云。

(清·王士禛《利州皇澤寺則天后像》)

山水英靈氣宇恢,嘉陵鐘毓信奇哉。

溯從委政稱雄起,曾向更衣養(yǎng)晦來。

愛士不興文字獄,知人能任棟梁材。

休言穢跡污青史,大德難將一青該。

(清·夏金聲《游皇澤寺見武后像有感率成》)

登車一吾豈尋常,兩見才人改異裝。

產(chǎn)祿漫思嗣假子,兒孫終竟是真王。

故鄉(xiāng)花草留脂澤,野殿爐煙爇粉香。

太息桑條猶有曲,慈心何止負(fù)文皇。

(清·楊益豫《皇澤寺有則天像是比丘尼感作長句》)

廣元皇澤寺,石窟溯隋唐。

媲美同伊闕,鬼斧似云崗。

三省四通地,千秋一女皇。

鐵軌連西北,車輪日夜忙。

(現(xiàn)代·郭沫若《題皇澤寺》)

肆劍門關(guān)

“劍門天下險?!眲﹂T關(guān)是蜀道上的雄關(guān)險隘,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82)。

四川古為內(nèi)海,白堊紀(jì)地殼運動使海水下跌,海底巖石隆起為礫巖山體,劍山七十二峰就是這樣形成的。大小劍山于此對峙,是為劍門。

劍門在劍閣縣北三十公里,距廣元市四十五公里。這一帶山脈東西橫亙百余公里,七十二峰綿延起伏,高入云霄。陡壁斷處兩山相峙,如劍之立,如門之置,形勢險要,是稱劍門。

劍門乃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三國蜀相諸葛亮命人壘石砌門,建關(guān)設(shè)尉,從此便有劍門關(guān)之古跡。兩廂石壁高一百五十多米,長五百多米,上寬一百余米,下寬五十多米,其勢易守難攻。故李白詩曰:“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劍門關(guān)樓原為三層翹角式箭樓,閣樓正中懸一橫匾,書“天下雄關(guān)”,頂樓正中的匾額題“雄關(guān)天塹”。原樓于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拆毀,僅存石碑?,F(xiàn)在的關(guān)樓是1992年在原關(guān)樓舊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為壯觀的仿古式關(guān)樓。

劍門關(guān)峰絕巖危,路險峽深,松柏蒼翠,怪石嶙峋,險中有秀,險中有幽。夏秋兩季的清晨,山間云霧翻騰,群峰出沒云海之中,若隱若現(xiàn),景象壯觀。秋冬之交,絲雨縹緲,重崖疊嶂處于霧雨之中,如詩如畫,令人神往。

相關(guān)詩詞:

巖巖梁山,積石峨峨。遠(yuǎn)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dá)褒斜。狹過彭碣,高逾嵩華。惟蜀之門,作固作鎮(zhèn)。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閉由往漢,開自有晉。秦得百二,并吞諸侯。齊得十二,田生獻(xiàn)籌。矧茲狹隘,土之外區(qū)。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見屈吳起。興實在德,險亦難恃。洞庭孟門,二國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憑阻作昏,鮮不敗績。公孫既滅,劉氏銜璧。覆車之軌,無或重跡。勒銘山阿,敢告梁益。

(晉·張載《劍閣銘》)

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灌木縈旗轉(zhuǎn),仙云拂馬來。

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唐·李隆基《幸蜀西至劍門》)

惟天有設(shè)險,劍門天下壯。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一夫怒臨關(guān),百萬未可傍。川岳儲精英,天府興寶藏。珠玉走中原,岷峨氣凄愴。三皇五帝前,雞犬各相放。后王尚柔遠(yuǎn),職貢道已喪。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并吞與割據(jù),極力不相讓。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执藦?fù)偶然,臨風(fēng)默惆悵。

(唐·杜甫《劍門》)

劍閣迢迢夢想間,行人歸路繞梁山。

明朝騎馬搖鞭去,秋雨槐花子午關(guān)。

(唐·楊凝《送客入蜀》)

身上征塵雜酒痕,遠(yuǎn)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xì)雨騎驢入劍門。

(宋·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

喜看頂峰不老松,劍門依然天下雄。

云來懸壁齊天峻,雷過楓林滿地紅。

漫吊古碉憶古事,徐行新路頌新功。

遠(yuǎn)游騷客今何在?不見蹇驢細(xì)雨中。

(現(xiàn)代·馬識途《過劍門》)

勝景雄州毓地靈,人文世代有耆英。

街沿衙署成弧勢,路轉(zhuǎn)溪橋作幾形。

三合波光如白練,四圍山色壓青城。

劍門遠(yuǎn)矗斜陽外,七十二峰如列屏。

(現(xiàn)代·夏順均《晚登劍城后山即景》)

陡使西方白帝驚,荊諸相顧?quán)錈o聲。

此番劍影真如雪,血冷風(fēng)腥萬里行。

(現(xiàn)代·徐炯《劍閣遇雪》)

【鏈接一】姜維祠

姜維祠又名姜公祠、姜平襄侯祠。炎興元年(263),漢中失守,蜀將姜維曾守劍門關(guān)。關(guān)左側(cè)崖壁,從側(cè)面看就像一尊天然的武士像,當(dāng)?shù)厝朔Q之“姜維神像”。

相關(guān)詩詞:

秦時古道漢時關(guān),騎驢不成安步攀。

翼城百里棧梯急,細(xì)雨千峰意態(tài)閑。

姜維營盤談遠(yuǎn)志,諸葛橋畔換新顏。

更喜翠云廊上柏,長把美麗獻(xiàn)人間。

(現(xiàn)代·王歆《游劍門蜀道》)

伍翠云廊

翠云廊是一條由數(shù)以千計的古柏構(gòu)成的極為壯觀的綠色長廊。

翠云廊以劍門關(guān)為中心,東南至閬中,西南至梓潼,北走昭化、廣元。從南到北,由西向東,八千余株千年古柏夾道參天,全長三百余里,號稱“三百里程十萬樹”。

宛如一條蜿蜒的綠色的巨龍,翠云廊沿著起伏的山巒,跨越深澗溝壑,盤曲在劍閣古驛道上。它是世界罕見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樹群體,故被譽(yù)為世界奇觀、蜀道靈魂,是劍門蜀道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重要景點。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栽植而成,而是歷代不斷栽植而成的。在歷史上,這里曾經(jīng)有過六次大規(guī)模的植樹。

第一次是秦代,由于修筑阿房宮,在蜀中大量伐木,作為一種補(bǔ)償措施,同時為了顯示天子威儀,秦始皇倡導(dǎo)在驛道兩旁種植松柏。因此,后來人們把這些驛道旁的古柏稱為“皇柏”。

第二次是蜀漢,張飛為巴西(今閬中)太守,倡導(dǎo)士兵及百姓沿驛道種樹,蜀中軍民同心協(xié)力完成了這次義務(wù)植樹的任務(wù)。因此,后人也把翠云廊古柏稱為“張飛柏”。

第三次是東晉,劍閣人在驛道兩旁大量種植松柏,謂之“風(fēng)脈樹”。今日翠云廊直徑為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大抵種植于此時。

第四次是唐代,由于楊貴妃酷嗜川南荔枝,須由快馬傳送,為保持荔枝鮮味,玄宗下令當(dāng)?shù)匕傩昭赝痉N植柏樹,使翠云廊粗具規(guī)模。所以這條通道又被稱為“荔枝道”。

第五次是北宋,宋仁宗曾下詔令:“自鳳州至利州,劍門關(guān)直入益州道路,沿官司道兩旁,每年栽種土地所宜林木?!贝舜畏N植樹木,延伸到了整個蜀道。

第六次是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劍閣知州李璧(字白夫)對南至閬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進(jìn)行整治,并沿路大量補(bǔ)植柏樹,形成了翠云廊的宏偉規(guī)模。這些柏樹被后人稱為“李公柏”。

相關(guān)詩詞:

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路。兩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萬樹。翠云廊,蒼煙護(hù),苔花陰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fēng)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傳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叫人妒。休稱蜀道難,莫錯劍門路。

(清·喬缽《翠云廊》)

華陰有古柏,傳自猶龍李。其傍漢晉物,歷劫剩無幾。吳中有古柏,過客必稱美。清奇與古怪,其數(shù)止四耳。今我來劍閣,深入翠云里。巨者五六圍,小亦如桐梓。高柯聳輪囷,低枝互牽倚?;蚪褂犞锌?,或結(jié)成連理。旁生荔偶似,倒出榕可擬。古質(zhì)堅如鋼,清陰碧如綺。劍州有賢令,愛護(hù)戒傷毀。屈指逾萬本,一一木牌紀(jì)。蜀漢傳自今,消沉幾年圮。爝火看興亡,韶華委流水。后凋見貞心,奇觀嘆止矣。

(清·俞陛云《翠云廊歌》)

梓潼初過馳車忙,古柏蒼森夾道旁。

誰護(hù)萬章經(jīng)浩劫,參天留與壯蜀疆。

(現(xiàn)代·周北溪《翠云廊道中即景》)

是處霜皮挹清芬,參天黛色感斯人。

豈惟天驕留遺愛,更遣蔥倩見赤心。

疊嶂千盤添生氣,故道百里繞幽深。

劍閣持爾存保障,長看直節(jié)當(dāng)風(fēng)云。

(現(xiàn)代·廖永祥《劍州李璧禁柏》)

劍南路,多古柏,垂葉交柯日能隔。后人種樹懶于前,舊樹漸減新不益。劍南路,盡鋪石,橫寬直密兩可趨。今人修路勤于古,移去石級盛泥涂。君不見石牛堡、路新治,雨后舁夫常惴惴,大呼誰何作惡詈。柳池驛,柏猶濃,伏天行客忘饑渴,劍閣至今祠李公。古人篤實復(fù)宏大,功業(yè)常留千載外。今人建設(shè)紛相夸,建設(shè)未聞聞破壞!

(現(xiàn)代·劉咸炘《劍南路》)

陸攔馬墻

攔馬墻在廣元涼山鄉(xiāng),距劍閣縣城十七公里。其地有五丁廟,相傳是五丁力士開山處,這個傳說,為李白《蜀道難》增添了光怪陸離的色彩。

攔馬墻是古代陸地交通安全設(shè)施的實物遺存,有十分珍貴的考古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也是劍門蜀道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重要景點。

相傳蜀漢猛將張飛出征中原,因信使失蹄墜崖,為了避免事故再度發(fā)生,貽誤軍機(jī),遂令將士在驛道險要處筑墻攔馬,以確保行軍的安全。

攔馬墻分為土墻與石墻——土墻以卵石砌成外層,中間筑以泥土;石墻以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作黏合劑,建筑牢固美觀,上涂白灰以為警示。墻高超過一米,寬約零點八米,長度不一,視險道情況而定。

攔馬墻一帶古柏夾道成蔭,是蜀道最為靚麗的、獨具特色的景觀。此處古柏高聳入云,疏密有致,蒼翠挺拔,老干虬枝,各具情態(tài),粗者須十人以上方能合抱,或稱“狀元柏”,或稱“關(guān)刀柏”,或稱“觀音柏”,或稱“石牛柏”,或稱“淌腸柏”,或稱“七仙女樹”,等等,巧立名目,不一而足。

【鏈接一】清涼橋

清涼橋是一座青石橋。相傳蜀相諸葛亮為北伐曹魏,以圖中原,于建興五年(227)修筑此橋,兼設(shè)館舍驛站。

因此處為古戰(zhàn)場遺址,或稱“鬼門關(guān)”,后人附會建有望鄉(xiāng)臺、奈何橋、陰陽界、鬼門關(guān)、龍游夜雨等景點。

相關(guān)詩詞:

劍門中斷古梁山,橋號清涼水石潺。

忽聽大風(fēng)枝上吼,云深疑有老龍還。

(清·陳韋《清涼橋》)

柒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梓潼縣七曲山上,是文昌帝君的發(fā)祥地,故又稱“帝鄉(xiāng)”?,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96)和國家森林公園(1994)。

七曲山大廟始建于東晉,初名亞子祠,是為紀(jì)念晉人張亞子的,他后來被追封文昌帝君。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高宗趙構(gòu)敕令按王宮格局在此修建全國第一座文昌宮。經(jīng)歷代維修重建,現(xiàn)存古建筑群二十三處,俱為元、明、清三代舊物。大廟古柏森森,雖多歷年代,仍保持宏偉壯觀的王宮氣勢。

在天象中,北斗魁星附近有文昌六星,其中司祿星主文人功名利祿,司命星主人年壽,民間信仰十分流行。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與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為學(xué)問、文章、科舉士子的守護(hù)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

農(nóng)歷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誕辰,也是七曲山大廟的廟會,近年來不少臺、港、澳同胞和海外華人陸續(xù)到大廟敬香,香火極盛。

該廟天尊殿為明洪武中期所建,在大廟最高處,海拔八百六十二米,外形為單檐歇山式,內(nèi)部為側(cè)腳穿斗木結(jié)構(gòu)。其設(shè)計相當(dāng)科學(xué),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能,可謂別出心裁,巧奪天工。

相關(guān)聯(lián)語:

中天星彩騰奎壁

此地人文射斗牛

(清·陳鐘祥《文昌宮奎星閣聯(lián)》)

秉燭非避嫌,此夜心中惟有漢

華容豈戴德,當(dāng)年眼底已無曹

(清·程春海《七曲大廟關(guān)羽殿聯(lián)》)

捌青蓮鄉(xiāng)·李白

青蓮鄉(xiāng)在四川江油市,是詩仙李白的出生地。李白(701—762)字太白。少年游學(xué),除儒家經(jīng)典而外,廣覽諸子百家,并好劍術(shù),對當(dāng)時流行的道教也有濃厚興趣。他在二十五歲時離開蜀地,漫游天下。天寶初,李白受玄宗征召入京,供奉翰林,后因權(quán)貴讒毀,賜金還山。安史亂中,為永王李璘辟為幕僚,后被牽累入獄,長流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流寓當(dāng)涂而卒。李白今存詩近千首。在他的山水詩中,最為動人的形象是長江、大河與蜀道山川,這些詩篇生動再現(xiàn)了祖國河山面貌,表現(xiàn)了詩人的獨特個性及其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李白是中國詩史中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追求理想與自由、反抗權(quán)貴的精神,其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shù)沖擊力,對后世影響極大。他的詩歌早已被翻譯為多種文字,遠(yuǎn)越重洋,產(chǎn)生了世界性的影響。

李白故里在七曲山大廟正西寶成鐵路線上的江油市青蓮鄉(xiāng)。青蓮鄉(xiāng)本作清廉鄉(xiāng),《宗書》言清廉鄉(xiāng)因古昌明境內(nèi)的廉泉而得名。青蓮花出西竺,梵語謂之優(yōu)缽羅花,清凈香潔,不染纖塵。太白自號,疑取此意。而清廉鄉(xiāng)改為青蓮鄉(xiāng),大約是明清以后的事。

李白故居景點有太白祠、隴西院、粉竹樓、明賢祠、月圓墓、洗墨地、磨針溪等。碑林以海內(nèi)外歷代書畫名家創(chuàng)作的李白詩歌作品為內(nèi)容,采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設(shè)計相結(jié)合的風(fēng)格,倚山而建,書法精湛,構(gòu)思新穎,氣勢恢宏,是一座弘揚李白文化主題的藝術(shù)園林。

學(xué)界對李白出生地的考證,雖是眾說紛紜,然而與李白有直接交往的唐人魏顥、李陽冰及其晚輩唐人劉全白、范傳正眾口一詞,謂李白生于蜀地,當(dāng)為不刊之論。而今“李白故里”的四字碑文,是鄧小平親筆題寫的。

相關(guān)詩詞: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嵐光深院里,傍砌水泠泠。

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廳。

日斜孤吏過,簾卷亂峰青。

五色神仙尉,焚香讀道經(jīng)。

(唐·李白《贈江油尉》)

滿目江聲滿目山,此身疑不在人間。

民含古意村村靜,吏束文書日日閑。

(宋·趙寰《題江油吏隱堂》)

四望逶迤萬疊山,微通云棧訪云鬟。

誰言吏道難棲隱,未必人間有此閑。

(宋·司馬光《題江油吏隱堂》)

【鏈接一】李白紀(jì)念館

李白紀(jì)念館是為紀(jì)念李白逝世一千二百周年而修建的仿唐園林建筑群,在四川省江油市北郊昌明河畔。主要建筑有太白堂、歸來閣、醉仙樓及會館等。館內(nèi)藏品有各代李詩版本,以及明清以來大家如仇英、祝允明、張大千、傅抱石等人的畫作。

相關(guān)詩詞: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想當(dāng)施手時,巨刃摩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p>

(唐·韓愈《調(diào)張籍》節(jié)錄)

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唐·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李杜操持事略齊,三才萬象共端倪。

集仙殿與金鑾殿,可是蒼蠅惑曙雞?

(唐·李商隱《漫成》)

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谕绿焐衔?,跡作人間客。磥砢千丈林,澄澈萬尋碧。醉中草樂府,十幅筆一息。召見承明廬,天子親賜食?!逶罏檗o鋒,四溟作胸臆。惜哉千萬年,此俊不可得。

(唐·皮日休《七愛詩·李翰林白》節(jié)錄)

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鐘在李先生。

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間伴月明。

(唐·鄭谷《讀李白集》)

開元無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閑。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落筆生云煙。千奇萬險不可攀,卻視蜀道猶平川。宮娃扶來白已醉,醉里詩成醒不記。忽然乘興登名山,龍咆虎嘯松風(fēng)寒。山頭婆娑弄明月,九域塵土悲人寰。吹笙飲酒紫陽家,紫陽真人駕云車。高山流水空流花,飄然已去凌青霞。下看區(qū)區(qū)郊與島,螢飛露濕吟秋草。

(宋·歐陽修《太白戲圣俞》)

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癁閮渗B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橫峨岷,眼高四??諢o人。大兒汾陽中令君,小兒天臺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將軍,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詩一笑君應(yīng)聞。

(宋·蘇軾《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李白前時原有月,唯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xué)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詩復(fù)能酒,我今百杯復(fù)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yīng)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明·唐寅《把酒對月歌》)

【鏈接二】匡山太白祠

匡山在江油市西北,是李白少年時代的讀書地,因山形如“匡”字而得名。隋唐時建有大明寺與匡山書院。李白在匡山,拜道士東巖子為師,歷時十年。清乾隆年間(1736—1795)建有太白祠。

相關(guān)詩詞: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fēng)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云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謂無心戀清景,已將書劍許明時。

(唐·李白《別匡山》)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唐·杜甫《不見》)

山中猶有讀書臺,風(fēng)掃晴嵐畫障開。

華月冰壺依然在,青蓮居士幾時來?

(前蜀·杜光庭《太白讀書臺》)

青蓮居士讀書堂,萬古山名重大匡。

故宅已非唐土地,殘碑猶有宋文章。

蟬鳴遠(yuǎn)樹宮袍爛,蜂釀寒泉斗酒香。

白發(fā)蕭蕭歸未得,空余猿鶴怨凄涼。

(明·戴仁《匡山》)

白也書堂在,云林似昔時。

星辰如可接,猿鶴尚余悲。

去作青山冢,歸虛白首期。

憐才意千古,高詠少陵詩。

(清·黃景仁《望匡山》)

謫仙臺榭已成荒,詞賦風(fēng)流獨擅唐。

嶺目煙云當(dāng)翰墨,山頭花鳥是文章。

青蓮社里歌聲在,失鶴池邊詠嘆長。

幾度登臨追勝概,徘徊不舍舊書堂。

(清·陳干《李白舊書堂》)

玖竇圌山

竇圌山在江油城北二十公里的涪江東岸,是國內(nèi)著名的丹霞地貌風(fēng)景區(qū)。

竇圌山初名猿門山,以山多猿、山形如門而得名。后因山上巖層細(xì)石密布如豆,而山形如圌(草屯),又稱“豆圌山”。唐代彰明縣主簿竇子明棄官隱居山上,皈依道教,復(fù)建索道,重修寺廟,后人為紀(jì)念他,又書豆圌山為竇圌山。

竇圌山頂有三峰如柱,拔地而起,形制獨特,高逾百米。峰頂各有古廟,名為東岳、竇真、魯班。西峰一側(cè)有崎嶇小路可以攀登到東岳廟,其余二峰則由上下兩條鐵索相聯(lián)結(jié)。索道始建于唐代,現(xiàn)存索道為清雍正五年(1727)所建,歷兩百多年而毫無銹蝕。峰際間隔約二十米,兩根鐵索上下相距一米。舊時僧人即憑此索道為善男信女背送香燭。

峰下云巖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今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88)。寺前山門外有唐李白題贊圌山斷句石碑一通,句云“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于右任書。

相關(guān)詩詞:

重巖之下,草莽日交。

人影不來,黃葉飄飄。

谷鳥晚啼,山月夜高。

松露鶴飛,濕我禪袍。

(清·破山和尚《竇圌山漫吟》)

天橋只許一僧過,君在江油我在羅。

看破紅塵來到此,聽得清談口似河。

履險如夷知道力,住山若寄笑年多。

請看塵世紛紛者,何啻蠅聲聚一窩。

(清·李調(diào)元《題王棟先生〈題竇圌山〉》)

幻將鐵索架飛橋,世路塵氛到此消。

并峙雙峰探碧落,高攀一線度青霄。

難如蜀道形彌險,勢似天衢步若招。

一自掛冠人去后,神仙蹤跡望遙遙。

(清·陳干《圌嶺飛橋》)

飛橋系得兩峰平,橋上僧人自在行。

山月高高山鳥下,我來倚杖待云生。

(現(xiàn)代·于右任《竇圌山紀(jì)游》)

【鏈接一】飛天藏

飛天藏建于宋淳熙年間,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宋代道教轉(zhuǎn)輪經(jīng)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1956)。飛天藏又名轉(zhuǎn)輪經(jīng)藏、星辰車,直徑七點二米,中以一根高十米、直徑五十厘米的木柱為軸,整體重約七噸,底部一藏針承受,至今仍可借人力推動運轉(zhuǎn)自如。它是國內(nèi)僅存較為完好的宋代小木構(gòu)建筑,斗拱繁復(fù),木雕生動,天宮樓閣,彩繪精美,為竇圌山的鎮(zhèn)山之寶。

相關(guān)聯(lián)語:

經(jīng)從何處飛來猶存宋績

輪自幾時轉(zhuǎn)起又著新風(fēng)

(現(xiàn)代·張澤《飛天藏聯(lián)》)

拾子云亭·揚雄

劍門蜀道上有一處新建的景觀——西蜀子云亭(1986),亭在綿陽市西山上,是為了紀(jì)念西漢文學(xué)家揚雄而建的。據(jù)《綿陽縣志》記載,綿陽城西南十五公里皂角鋪有鐘陽古鎮(zhèn),鎮(zhèn)上有揚雄讀書臺及洗墨池。

揚雄(前53—18)字子云,本蜀郡成都今郫縣三元場人。西漢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名篇有《甘泉賦》《長揚賦》等,哲學(xué)著作有《太玄》《法言》等,語言學(xué)著作有《方言》。

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的名篇《陋室銘》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之名句,滄海桑田,故亭早已蕩然無存。由于揚雄曾在綿州讀書,故新亭選址在風(fēng)景秀麗的西山。亭為六角方亭,紅柱青瓦,雄偉古樸。

子云亭附近景點還有玉女泉、蔣琬墓、鳳尾湖、仙云觀、玉女湖等。

相關(guān)詩詞:

濟(jì)濟(jì)京城內(nèi),赫赫王侯居。冠蓋蔭四術(shù),朱輪竟長衢。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言論準(zhǔn)宣尼,辭賦擬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區(qū)。

(晉·左思《詠史》其四)

自負(fù)天人學(xué),甘居寂寞濱。

卻憐載酒客,似識草玄人。

三世官應(yīng)拙,一區(qū)宅更貧。

千年尋故里,感涕獨沾巾。

(宋·邵博《揚雄宅》)

君不見子云草玄西閣門,一徑秋草閑朝昏。何須筆冢高百尺,墨池黯黯今猶存。童烏侯芭竟零落,玄學(xué)無人終寂寞。漢家執(zhí)戟知幾年?垂老身投天祿閣。俗兒紛紛重劉向,思苦言艱動嘲謗。漢已中夭雄亦亡,不教空文從覆醬。如今卻作給孤園,吐鳳亭前池水寒。安得斯人尚可作,會有奇字令君看。

(宋·宋京《揚子云洗墨池》)

投閣虛傳一丈夫,守玄準(zhǔn)易是良圖。

一池潑墨翻溟浪,萬派同源味道腴。

鐵折何須摧五鹿,情鐘惟自念童烏。

深沉經(jīng)旨誰人解?但喜鴟夷喻酒壺。

(現(xiàn)代·邵祖平《洗墨池傳為揚子云著太玄經(jīng)處》)

【鏈接一】郫縣子云亭

在郫縣城西南十公里處的三元場有子云亭和揚雄墓。唐代詩人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的“西蜀子云亭”,實際上指的就是郫縣子云亭。

相關(guān)詩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唐·劉禹錫《陋室銘》)

落景登臨縣郭西,坐來結(jié)構(gòu)與云齊。

平郊遠(yuǎn)訝行人小,高閣回看去鳥低。

林表余花春寂寂,城隅纖草晚萋萋。

酒闌卻下危梯去,猶為風(fēng)煙惜解攜。

(明·楊慎《郫縣子云閣》)

江漢湯湯獨炳靈,郫筒千載尚名亭。

花迎問字人來徑,車滿新醅客到庭。

修竹猶棲堂上鳳,童烏已識案中經(jīng)。

至今投閣遺余恨,寒夜空來腐草螢。

(清·金城《子云亭》)

拾壹富樂山

富樂山在綿陽市東郊,原名東山、旗山,是劉備進(jìn)取西蜀、奠定蜀漢基業(yè)的第一站。《方輿勝覽》載:“漢建安十六年(211)冬,昭烈入蜀,益州牧劉璋延至此山,歡宴百日,望蜀之全盛,飲酒樂甚,劉備嘆曰:‘富哉,今日之樂乎!’”后人因此改稱富樂山。山以高廣秀雅著稱,被譽(yù)為綿州第一山。

相關(guān)詩詞:

當(dāng)時四海一劉備,至此已堪悲失腳。

出語翻為樂園想,是人還止偏方著。

大漢曾記隆準(zhǔn)翁,聞道山河錦繡中。

安能郁郁久居此,睥睨三秦日欲東。

(宋·雍有容《富樂山》)

富樂登臨境最幽,煙霞古洞隔閻浮。

鐘敲漁父村前曉,笛弄芙蓉溪上秋。

石碣千年傳往事,井泉百尺起潛虬。

山僧莫恨生來晚,不識當(dāng)年劉豫州。

(明·白翱《游富樂山》)

富樂山前氣蕭瑟,九日高風(fēng)吹殘碣。

我訪山林結(jié)伴來,秋洗蘆花飄似雪。

英雄割據(jù)已千秋,唐宋元明同一劫。

只有芙蓉江上水,年年東流長不息。

(清·陳中《富樂山懷古》)

【鏈接一】富樂山公園

富樂山公園采用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依山就勢,順乎自然,以山林野趣為特點,仿明清園藝風(fēng)格構(gòu)建,是一處以園林建筑為主,以三國文化為內(nèi)涵,山水結(jié)合的新景區(qū)。其樹林茂密,遍地綠茵,既有皇家園林風(fēng)格,又有濃郁的山野情趣。

公園主要景點有豫州園、昭烈園、富樂園、綿州碑林、富樂閣等,分布錯落有致。富樂閣在富樂山頂,高四十六米,共五層,樓閣構(gòu)架與建筑風(fēng)格可與武漢黃鶴樓相媲美。富樂堂是為紀(jì)念劉備與劉璋涪城相會的殿堂、庭院與園林相結(jié)合的景點,大殿為高大寬敞的五開間,殿內(nèi)為再現(xiàn)劉備與劉璋涪城相會盛況的大型泥塑群像,兩側(cè)均為兩樓廳房,與走廊連接構(gòu)成合院式建筑,紅墻黃瓦,肅穆莊嚴(yán),顯示了皇家殿堂的氣派。

相關(guān)聯(lián)語:

富樂名山,歷代幾時真富樂

文明建苑,從今再現(xiàn)古文明

(現(xiàn)代·衡超倫《題富樂山聯(lián)》)

拾貳落鳳坡·龐統(tǒng)祠

龐統(tǒng)墓在羅江縣西五公里老川陜路旁,距德陽僅十五公里。建安十九年(214)龐統(tǒng)中流矢死于落鳳坡,劉備建墓于此。

龐統(tǒng)(179—214),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生前龐統(tǒng)與諸葛亮并稱鳳雛、伏龍?,F(xiàn)存祠墓,是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重建的。

祠墓古柏參天,郁郁蔥蔥。祠墓旁有車轍深邃、長滿苔蘚的古驛道。落鳳坡就在龐統(tǒng)祠旁約兩公里處修復(fù)后的古驛道終端。

龐統(tǒng)祠旁的白馬關(guān)是古代重要的入蜀關(guān)口,這條古驛道自秦代以來就存在了,三國時成為要道。至川陜路修通,驛道被廢棄,今已修復(fù)。奇石溝壑、溶洞山泉,堪稱蜀漢遺跡之一絕。

相關(guān)詩詞:

士元死千載,凄惻過遺祠。

海內(nèi)常難合,天心豈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

(宋·陸游《過龐士元墓》)

夾道陰森漢代松,靖侯祠墓白云封。

功開西蜀人誰識,名冠南州士所宗。

不改蒼山長郁郁,依然綠樹自重重。

漫言落鳳難消恨,明月相歡有臥龍。

(清·李化楠《白馬關(guān)吊龐士元》)

白馬關(guān)前夜雨涼,斷碑空在漢祠荒。

一群鸚鵡林間語,似憶當(dāng)年孤鳳凰。

(清·王士禛《落鳳坡吊龐士元》)

誰言此州小,曾有鳳雛來。

首獻(xiàn)三條計,洵非百里才。

生無慚驥足,死合遣龍陪。

一自星飛后,千山澗水哀。

(清·李調(diào)元《鹿頭山吊龐統(tǒng)》)

關(guān)前石磴樹萋迷,獨剔殘碑嘆鳳雛。

壯歲曾遨司馬鑒,宏才應(yīng)與臥龍齊。

荒原落日招魂去,終古寒鴉向客啼。

一樣墓門衰草合,定軍山北惠陵西。

(清·江國霖《謁龐靖侯墓》)

白馬關(guān)前拜墓祠,清秋正值晚晴時。

風(fēng)颼大澤悲龍鳳,日薄深林雜鸛鴟。

盡瘁兩朝堪報主,未成三計竟輿尸。

二公志節(jié)高千古,細(xì)讀新詞動景思。

(清·愛新覺羅·胤禮《謁龍鳳二師祠》)

【鏈接一】鹿頭山

鹿頭山在德陽市城北二十公里處,這里是古代由秦入蜀的必經(jīng)之地和最后的關(guān)隘,歷代詩人多有吟詠。

相關(guān)詩詞:

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饑渴。連山西南斷,俯見千里豁。游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fā)。天下今一家,云端失雙闕。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紆馀脂膏地,慘澹豪俠窟。仗鉞非老臣,宣風(fēng)豈專達(dá)。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斯人亦何幸,公鎮(zhèn)逾歲月。

(唐·杜甫《鹿頭山》)

馬頭春向鹿頭關(guān),遠(yuǎn)樹平蕪一望間。

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讀書山。

江樓客恨黃梅侯,村落人歌紫芋間。

堤月橋燈好時景,漢廷無事不征蠻。

(唐·鄭谷《鹿頭山》)

江鎖雙龍合,關(guān)雄五馬侯。

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

事急爭雞口,時平失鹿頭。

至今松柏冢,風(fēng)雨不勝愁。

(清·李調(diào)元《鹿頭山》)

【鏈接二】玄武山

玄武山在德陽市中江縣,有玄武觀,在城東南郊。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盧照鄰、杜甫多有題詠。

相關(guān)詩詞: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鄉(xiāng)他席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fēng)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歸鴻雁天。

(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fēng)。

寒雁一向南飛遠(yuǎn),游人幾度菊花叢。

(唐·邵大震《和王子安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武江斜轉(zhuǎn)石,文岫獨參天。

綠漲他山雨,青浮近市煙。

松薪炊白粲,水蔓系紅鮮。

自喜飄蓬跡,安居過兩年。

(金·張斛《寓中江縣》)

豆子山,打瓦鼓。陽坪關(guān),撒白雨。白雨下,娶龍女。織得絹,二丈五。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我誦綿州歌,思鄉(xiāng)心獨苦。送君歸,羅江浦。

(明·楊慎《送余學(xué)官歸羅江》)

青鞋布襪陟層巔,望道其如未及泉。

天近尋常塵不到,旬當(dāng)十四月猶弦。

山花亂落誰為掃,野鶴相隨或在前。

老我重來應(yīng)指日,山靈珍重護(hù)寒煙。

(明·余子俊《游圣泉用王子安韻》)

白龍昨夜嫁龍女,狂風(fēng)驟雨忽他徙。珠奩百寶俱隨行,遺下匹絹化為水。此絹龍女親織成,二丈五尺曾量清。冰綃盡是鮫人淚,誰家拾得寧容情。急遣雷電下索取,半屬羅江半玄武。兩家相爭不肯還,并造雙虹鎮(zhèn)江滸。白龍勃怒雨師行,豆子山前打瓦鼓。倒卷雙虹入海去,年年渡口無人行。絹歸龍宮波濤止,一橋方成一橋圮。君不見玄武西橋已如此,羅江東橋又如彼。

原序云:即中江西門江也。橋不知圮于何時,而羅江東門橋為邑令楊周冕所建,今亦圮。

(清·李調(diào)元《西橋水》)

【鏈接三】中江·蘇舜欽

德陽中江是宋代杰出詩人蘇舜欽的故鄉(xiāng)。蘇舜欽(1008—1049),字子美,梓州銅山(今中江)人,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先驅(qū),與梅堯臣并稱“蘇梅”,詩歌風(fēng)格豪放。晚年移居蘇州滄浪亭。有《蘇學(xué)士文集》。

相關(guān)詩詞: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dāng)午,夢覺流鶯啼一聲。

(宋·蘇舜欽《夏意》)

鐵面蒼髯目有棱,世間兒女見須驚。

心曾許國終平虜,命未逢時合退耕。

不稱好文親翰墨,自嗟多病足風(fēng)情。

一生肝膽如星斗,嗟爾頑銅豈見明。

(宋·蘇舜欽《覽照》)

【鏈接四】羅江·李調(diào)元

德陽羅江是清代杰出學(xué)者李調(diào)元的故鄉(xiāng)。李調(diào)元(1734—1802),字羹堂、贊庵、鶴洲,號雨村,清代學(xué)者、詩人、戲曲理論家。二十歲時,其父李化楠宦浙中,調(diào)元隨之,遍游浙中山水。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八年(1773)以參永平知府,為其所訐,罷官下獄。次年春遣戍伊犁;四十一年(1776)返綿州故里,家居二十余年,嘯傲山水,以著述自娛。與從弟鼎元、驥元俱有詩名,號“綿州三李”。作品有《童山詩集》四十卷、《全五代詩》《賦話》《粵風(fēng)》《雨村曲話》《雨村劇話》等。

相關(guān)詩詞:

何處堪宜著此身,園林幽敞絕囂塵。

鋤荒結(jié)就三間屋,便與煙霞作主人。

看看兩鬢白如絲,角利貪名到幾時。

愿得人皆閑似我,常來共對一枰棋。

(清·李化楠《山居即事四首并序》錄二)

自從辛卯赴修門,十五年來夢始醒。

今日歸家誰是客,鷗來隔浦鷺來汀。

(清·李調(diào)元《獨游醒園》)

雨村山人南村居,俗跡不得干階除。

園列甲乙丙丁石,架置經(jīng)史子集書。

山中隨意去聽鳥,溪上有時來釣魚。

傅粉插花一大笑,樵青相扶騎蹇驢。

(清·何人鶴《訪李雨村山人》)

【鏈接五】遂寧·張問陶

遂寧是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的故鄉(xiāng)。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jìn)士,授翰林院檢討,歷官吏部郎中、山東萊州知府。論詩主張抒寫性情,詩風(fēng)與袁枚相近,所作清新空靈。有《船山詩草》。

相關(guān)詩詞:

形勢抗西岳,尊嚴(yán)朝百靈。

雪留秦漢白,山界雍梁青。

鳥道欺三峽,神功懷五丁。

峨眉可橫絕,歸夢記曾經(jīng)。

(清·張問陶《望太白山》)

回首音塵尚儼然,有才誰料竟無年。

對床常憶分箋日,聽雨還疑共被眠。

揮淚自今成永別,傷心尚冀是訛傳。

從君病后分明記,抑郁心情倍可憐。

(清·張問安《哭船山仲弟四首》錄一)

樓山以后孰堪追?賴有船山筆一支。

堪歡隨園老詞客,獨留青眼待公詩。

(清·邱晉成《論蜀詩絕句》)

西蜀江山險,詩中有霸才。

當(dāng)關(guān)爭虎豹,破峽走風(fēng)雷。

官薄名何重,心雄事竟灰。

羈魂終倔強(qiáng),抵死傍蘇臺。

坡老儋黃后,疏豪合似君。

別開詩世界,笑傲酒乾坤。

家戀江南好,才空冀北群。

夕陽斜倚杖,愁說為招魂。

(清·劉沅《聞張船山下世二首》)

拾叁平武報恩寺

報恩寺在綿陽市平武縣龍安鎮(zhèn),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96)。

平武古為龍州,地處邊陲,明朝置宣撫司官衙。宣德三年(1428),王璽進(jìn)京朝貢時,以“古遺藏經(jīng)無處收貯,恩無補(bǔ)報”為由,請修建寺廟一所;帝念其誠,破例允建。于正統(tǒng)五年(1440)破土動工,天順八年(1464)竣工,占地二點四萬平方米。

報恩寺迄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布局結(jié)構(gòu)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稱“深山王宮”。全寺所有木構(gòu)件,均為一色珍貴楠木,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能。

報恩寺分前中后三進(jìn)院落,寺內(nèi)雕刻精工細(xì)作,殿中佛像造型優(yōu)美。大悲殿高達(dá)八米許的千手觀音,正身是用一根巨大的楠木雕成,身后一千零四只手,千姿百態(tài),美麗壯觀。華嚴(yán)殿內(nèi)的轉(zhuǎn)輪經(jīng)藏高十一米、直徑七米,藏體用天宮樓閣裝飾,猶如一座凌空托起的七級浮屠。

相關(guān)聯(lián)語:

佛光普照,來西方以說法,教傳震旦化東漸

帝治無為,正南面而垂裳,星共離明朝北極

古佛三尊歡聚一堂昭法象

蓮臺九品花香滿座放豪光

(明·釋廣昌《平武報恩寺大雄殿聯(lián)》二則)

拾肆梓州工部草堂

梓州工部草堂,在今綿陽市三臺縣城內(nèi)的山岡上。三臺縣在唐代為梓州治所。杜甫于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七月,因送嚴(yán)武回京離開成都,后因兵亂留滯川北,到廣德二年(764)嚴(yán)武再度鎮(zhèn)蜀,才回到成都。其間詩人以梓州為中心,漂泊往返于川北各縣,共計一年零八個月,跨三個年頭,故詩人有“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的感嘆。詩人在梓州期間,多有歌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被人稱為“老杜平生第一首快詩”。

相關(guān)詩詞:

伊昔黃花酒,如今白發(fā)翁。

追歡筋力異,望遠(yuǎn)歲時同。

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

兵戈與關(guān)塞,此日意無窮。

(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嗌潮罁p藥欄,也從江檻落風(fēng)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

生理只憑黃閣老,衰顏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五首》錄一)

老杜平生三草堂,浣花瀼水遙相望。一年梓州暫棲止,攜家避難何蒼黃。誅茅卜筑向誰所,想象應(yīng)在牛山傍。繞郭名勝恣游矚,況有棟宇余齊梁。兜率鶴林暨慧義,金碧為我生榮光。虛空縹緲響清磬,行歌互答聲瑯瑯。是時霜鬢正作客,登樓入望多感傷。留后使君興不淺,開樽痛飲形骸忘。新詩千首寫忠愛,如公自合稱詩王。東川何幸得公跡,應(yīng)與巴蜀相頡頏。朅來驅(qū)車訪遺址,巍然祠廟尊冠裳。謫仙配享兩知己,文章萬丈光焰長。春花滿面秋菊香,當(dāng)年對酒神飛揚。只今肸蠁戀茲土,那復(fù)乘舟思故鄉(xiāng)。

(清·王龍勛《工部草堂》)

亂離自分老殊鄉(xiāng),又向東川筑草堂。

枝上慘紅鵑有血,甕中寒綠蟻留香。

春深官閣云沉壁,雨過郪城柳著行。

只恨收京消息斷,孤臣猶有涕沾裳。

(清·曾修五《梓州工部草堂》)

【鏈接一】李白與梓州

李白青少年時期,曾師從梓州節(jié)士趙蕤讀書習(xí)劍,確立了詩人一生的志向。趙蕤,字大賓,梓州鹽亭人。博學(xué)多才,長于經(jīng)術(shù),李白稱其為“趙徵君”。唐玄宗屢召之而不就,以隱居著述為樂,后徙居郪縣(今三臺縣)長平山,博考六經(jīng)諸家注疏異同之旨,尤潛心于《易》,多有闡發(fā)。

相關(guān)詩詞:

吳會一浮云,飄如遠(yuǎn)行客。功業(yè)莫從就,歲光屢奔迫。良圖俄棄捐,衰疾乃綿劇。古琴藏虛匣,長劍掛空壁。楚冠懷鐘儀,越吟比莊舄。國門遙天外,鄉(xiāng)路遠(yuǎn)山隔。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宅。旅情初結(jié)緝,秋氣方寂歷。風(fēng)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適。寄書西飛鴻,贈爾慰離析。

(唐·李白《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鏈接二】李商隱與梓州

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自祖父起遷居鄭州(今屬河南)。大和三年(829)為令狐楚辟為幕僚。開成二年(837)登進(jìn)士第;三年入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且入贅王家。后為牛黨中人所忌,致使仕途蹭蹬,長期輾轉(zhuǎn)于幕府。大中五年(851)李商隱赴東川(治梓州)幕府,當(dāng)時河南尹柳仲郢任東川節(jié)度使,聘商隱為節(jié)度書記,十月改判官,加檢校工部郎中。詩人東川所作,最著名的有《籌筆驛》,已引于上文。

相關(guān)詩詞:

莫嘆萬重山,君還我未還。

武關(guān)猶悵望,何況百牢關(guān)。

(唐·李商隱《餞席重送從叔余之梓州》)

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霍嫖姚。

君緣接座交珠履,我為分行近翠翹。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濱臥病竟無憀。

長吟遠(yuǎn)下燕臺去,惟有衣香染未銷。

(唐·李商隱《梓州罷吟寄同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