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白《長相思·其二》(相思)

蒙曼:唐詩之美 作者:蒙曼 著


李白《長相思·其二》(相思)

李白的《長相思》一共留下三首,清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選了兩首。一首寫春天,一首寫秋天。寫春天的,是從女子的角度立論,作為其二;寫秋天的,是從男子的角度立論,作為其一。其實,這兩首詩并非同一時間寫成,內(nèi)容之間也沒有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理應(yīng)“排名不分先后”。既然一春一秋、一女一男,我們何妨按照時令的順序,把春日之思放在前面,先關(guān)注一下這位千載之前為情所困的女子呢?

長相思·其二

李白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素:潔白的絹。

橫波:指眼波流盼生輝的樣子。

《長相思》是樂府舊題,出自漢樂府《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七首《孟冬寒氣至》:“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边@首詩寫得感人至深,之后六朝的詩人們就把《長相思》當(dāng)成一個題目,反復(fù)吟詠,內(nèi)容大體是寫思婦之悲。李白好古,用了很多樂府舊題,但是寫得漂亮,新意迭出。

先看前兩句:“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碧焐珜⑼恚∧黑ぺ?,花叢在暮色中朦朦朧朧,仿佛籠罩著淡淡的煙霧。如煙如霧的場景,讓我們的心情也隨之迷蒙起來,這就是開篇造境,給整個詩篇籠罩上一層哀愁的基調(diào)。第二句:“月明如素愁不眠?!痹铝辽饋砹耍魅珑R,白如絹,照著一個滿懷愁緒的人。她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成眠。

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時間和場景已經(jīng)轉(zhuǎn)換過一次了。這個人出場的時候,還是黃昏,正是通過她的眼睛,我們看到了“日色欲盡花含煙”。那時候,她還在庭院里徘徊,再出場時,已經(jīng)是月華如練了。什么意思呢?這個人本來是一腔愁悶,才從屋子里走到庭院來散心的吧?可是,看花并不能排遣她的憂愁寂寞,她索性又回到屋里高臥。人一睡著了,也就無知無識,煩惱全消了。問題是,說“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也罷,還是說“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桿”也罷,總之,憂愁的時候,想睡著沒那么容易。可是越睡不著就越覺得月光太亮了。月亮也罷,花也罷,本來是無情之物,該怎樣就怎樣。但是,在這個憂愁的人心里,花為何含煙,月為何如素?仿佛與她作對一樣,這就是變無情為有情了。其實,不是花月有情,恰恰是人太多情了,所以,才給無情的花朵和月亮注入了感情色彩。月光光,人不寐,接下來怎么辦呢?

看下兩句:“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边@真是工整的對仗?!摆w瑟”對“蜀琴”,“鳳凰柱”對“鴛鴦弦”,“初停”對“欲奏”。對仗好,句式也巧。這是一個倒裝句式,把它正過來理解,就是趙瑟鳳凰柱初停,蜀琴鴛鴦弦欲奏,或者是初停趙瑟鳳凰柱,欲奏蜀琴鴛鴦弦。那為什么要倒裝啊?首先是音韻的需要,要用鴛鴦弦的“弦”跟愁不眠的“眠”押韻。另外,把一個動詞放在兩個名詞中間,顯得起伏跳躍。這也是古代詩歌常用的手法。

這個憂愁的人,既然難以成眠,索性就起身撥弄樂器了。她剛剛用趙瑟彈完一首曲子,又立即拿起了蜀琴,還想再彈一曲。那為什么是“趙瑟”和“蜀琴”呀?首先,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趙國人就以擅長鼓瑟著稱,《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里不是記載了澠池會上,秦王讓趙王鼓瑟一事嗎?所以,“趙瑟”本來就是瑟的代名詞,“蜀琴”也是一樣。蜀地出產(chǎn)的桐木適合做琴,所以“蜀琴”也可以作為琴的代名詞。但僅僅理解到這里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古代趙國盛產(chǎn)美女,從春秋戰(zhàn)國一直到秦漢,好多國君的夫人都是趙國人,史稱“趙女遍諸侯”,所以,這里寫“趙瑟”,又是在暗示瑟的主人是一個美女。那“蜀琴”呢?要知道,西漢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是中國古代流傳最廣的愛情故事,所以,蜀琴又代表著兒女之情。了解了美女多情這個主題,“鳳凰柱”和“鴛鴦弦”就好理解了。鳳凰也罷,鴛鴦也罷,不僅僅是樂器上面裝飾的圖案,更重要的是,鴛鴦一定要雙宿雙飛,鳳凰也必定雌雄相伴,司馬相如當(dāng)年給卓文君彈奏的不就是《鳳求凰》嗎?而琴瑟和鳴,在中國古代更是夫婦好合的代稱。所以這兩句一出來,我們就明確了:這個憂愁的人,應(yīng)該是少婦吧。她期盼琴瑟和鳴,鴛鴦雙棲,可是事實呢?卻是春日遲遲,獨守空閨。所以她才鼓瑟彈琴,夜不能寐呀。那她的丈夫在哪里呢?

看下兩句:“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毖嗳皇沁吶拇Q。當(dāng)年竇憲大破匈奴,燕然勒石,從此,“燕然未勒歸無計”,就成為一代代戍邊人必須面對的殘酷現(xiàn)實。這個少婦的丈夫戍邊去了,少婦把一腔心意都寄托在樂曲里??墒牵趺床拍軅鞯秸煞虻亩淅锬??這時,少婦突發(fā)奇想,我就托浩蕩的春風(fēng)把一腔心曲寄給遠(yuǎn)在邊塞的你吧!這就是李白呀。李白心里,永遠(yuǎn)鼓動著春風(fēng),他不僅會說“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還會說“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還會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無拘無束的春風(fēng)背后,正是李白那顆自由奔放的心。那么,這個少婦,真的相信春風(fēng)能夠寄去相思嗎?

看下一句:“憶君迢迢隔青天。”這是整首詩里非常獨特的一句。其他詩句,都是兩兩相對,只有這一句,是一個獨立句式。起什么作用呢?加重語氣。“憶君迢迢隔青天”,我和你天各一方,我們之間相隔的,是那高不可及、遙不可及的蒼茫青天!本來是寫纏綿的相思,但是,這一聲嘆息是多么雄壯啊,這就是李白的口氣了。

既然是“憶君迢迢隔青天”,那么,相思自然難以寄到,憂愁終究難以排解。少婦會怎樣呢?本首詩里最令人難忘的一句出來了:“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庇脵M波來形容女子清澈而流動的眼神,這不是李白的創(chuàng)造。但是,說昔時橫波流轉(zhuǎn)的美目,已經(jīng)變?yōu)閮傻楞殂榱魈实娜?,卻是非李白不能道。泉水汩汩流淌,永不停歇,少婦相思的淚水也是汩汩流淌,永不停歇。多么夸張、多么感人。然而,又是多么美好呀。其實,這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大體相當(dāng)吧,但是,李白說出來的話,就是那么靈動神飛。

最后一句:“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前面是講少婦的所見所為、所思所想,她日思夜想的丈夫其實是躲在背后的。但是,最后一句,少婦是面對著遠(yuǎn)方的丈夫直抒胸臆了:如果你不信我為你而肝腸寸斷,那你就回來,看看鏡子里的我已經(jīng)多么憔悴了吧。這句話真好。好在這個少婦又回到了少婦本色,她憂愁,她嘆息,她流淚,但是,她仍然是一個青春少婦,有一顆年輕的,甚至是嬌俏的心。她相信丈夫會回來,等他回來了,就拉著他到鏡子前面,讓他看看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臉。那時候,鏡子里一定會映出兩個人的臉吧,所有的憂愁苦悶就會一掃而光!想到這里,少婦流著淚的臉上,應(yīng)該綻放出一點兒笑容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