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山經(jīng)

山海經(jīng)譯注 作者:陳成 編


西山經(jīng)

題解 《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此與二三經(jīng)所志,河、華以西諸山也?!?/p>

西1-1西山經(jīng)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1],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2]。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3],其脂可以已臘[4]

羬羊

注釋

[1] 錢來之山,呂調(diào)陽以為“來”當作“耒”,《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錢耒山在河南閿鄉(xiāng)縣西南轆轤關(guān),弘農(nóng)河首也。耒,犂轅也;錢,耜金也。弘農(nóng)兩源合東流環(huán)曲而北注河,象縣犂冒金于耒,故曰錢耒。”

[2] 洗石,郭璞曰:“澡洗可以磢體去垢圿?!薄段宀厣浇?jīng)傳》卷二:“濯足謂之洗。洗石,今名華蕊石,出華陜諸山中,屑之可治足縫出水,故名。非去垢圿之謂也?!?/p>

[3] 羬(qián),郭璞曰:“今大月氐國有大羊如驢而馬尾;《爾雅》云,羊六尺為羬,謂此羊也?!?/p>

[4] 臘(xī),皮膚皴裂。郝懿行曰:“《說文》云:‘昔,干肉也,籀文作臘?!私铻轳迮D之字。今人以羊脂療皴有驗。”

釋文 《西山經(jīng)》華山組第一座山,叫錢來山,山上有許多松樹,山下多產(chǎn)洗石。那里有一種獸,形狀像羊,尾巴像馬,名叫羬羊,它的油脂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皴裂。

西1-2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1]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銅。有鳥焉,其名曰[2]渠,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3]

注釋

[1] 濩(huò)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濩水,蒲谷水也?!?/p>

[2] ,音tóng。

[3] (báo),皮肉凸起、腫起。

釋文 往西四十五里,叫松果山。濩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渭水,水中多產(chǎn)銅。有一種鳥,名字叫渠,形狀像山雞,黑的身體,紅的腳,可以用來平復皮膚凸起。

西1-3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1],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2],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3],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4]

注釋

[1] 太華之山,吳承志《山海經(jīng)地理今釋》卷一:“太華之山在今陜西華陰縣南,距嵩谷河源山約六十里。”即今西岳華山。

[2] 仞,八尺也。

[3] ,音wèi。

[4] 郭璞曰:“湯時此蛇見于陽山下?!?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1/06/23/1534501960874.jpg" />

釋文 再往西六十里,叫太華山,山形陡峭而呈方形,高達五千仞,方圓十里,沒有鳥獸居住。有一種蛇,名叫肥,有六只腳四個翅膀,它一旦出現(xiàn)天下就會大旱。

西1-4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1],其木多荊、杞[2],其獸多[3],其陰多磬石[4],其陽多[5]之玉,鳥多赤鷩[6],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7],狀如烏韭[8],而生于石上,亦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赤鷩

注釋

[1] 小華之山,《山海經(jīng)地理今釋》卷一:“今華州南少華山。”

[2] 荊、杞,參見南2-14注[3]。

[3] ,音zuó。郭璞曰:“今華陰山中多山牛山羊,肉皆千斤,牛即此牛也?!眳⒁娔?-5注[5]。

[4] 磬石,郭璞曰:“可以為樂石?!薄妒拧肥罚骸肮胖^磬石、樂石、鳴石或石鼓者,皆取有聲為義,尤當以灰石或鐘乳為多。”

[5] 琈(tū fú),郝懿行曰:“《說文》引孔子曰:‘美哉玙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一則孚勝。’此經(jīng)‘琈’,古字所無,或即玙璠之字,當由聲轉(zhuǎn);若系‘理孚’之文,又為形變也。古書多假借,疑此二義似為近之?!?/p>

[6] 鷩(bì),郭璞曰:“赤鷩,山雞之屬?!彼侮懙琛钝拧肪砭牛骸苞囁粕诫u而小,冠背毛黃,項上緑色鮮明,胸腹洞赤,《西山經(jīng)》所謂‘赤鷩,可以御火’者也?!苯衩t腹錦雞,又名金雞、錦雞。

[7] 萆(bì)荔即薜荔,又名爬山虎,常綠攀援灌木,舊時常與形似的絡石藤混稱。

[8] 烏韭,舊說有說即麥門冬,也有說生長石上,不知為今何物。

釋文 再往西八十里,叫小華山,山上的樹木主要是荊棘、枸杞,獸類多是牛,山的北面多產(chǎn)磬石,南面多產(chǎn)琈之玉,鳥類多赤鷩,可以防火。草有萆荔,形狀像烏韭,但生在石頭上,也有纏繞樹木而生的,吃了可以治療心痛。

西1-5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1],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其草多條,其狀如葵,而赤華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2]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其鳥多鴖[3],其狀如翠[4]而赤喙,可以御火[5]。

蔥聾

注釋

[1] 符禺之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禺性憨愚。遇者以筒竹授之則持而笑,笑則唇自蔽其面,因得脫走,此符禺山水之所取象也?!眳⒁娔?-1注[8]。

[2] 符禺之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水在今郿縣西南曰蒼龍谷北,流少東至縣西入渭。”

[3] 鴖,音mín。

[4] 翠,即翠鳥。

[5] 可以御火,郭璞曰:“畜之辟火災也?!鼻皸l赤鷩可以御火,郭璞并未出注,本條卻出注強調(diào)是畜養(yǎng)它來防火,用意不詳。

釋文 再往西八十里,叫符禺山,山的南面多產(chǎn)銅,北面多產(chǎn)鐵。山上有樹名叫文莖,它的果實像棗,吃了可以治療耳聾。山上的草多是條草,形狀像葵,花是紅色的,果實是黃色的,像嬰兒的舌頭,吃了可以使人不迷惑。符禺水從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渭水。獸多是蔥聾,形狀像羊,頸上的毛是紅色的。鳥多是鴖,樣子像翠鳥,嘴是紅色的,喂養(yǎng)這種鳥可以預防火災。

西1-6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柟,其草多條,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食之已疥。其陽多[1]之玉,其陰多銅。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2],以涂牛馬無病[3]。

注釋

[1] 琈,參見西1-4注[5]。

[2] 赭,參見北2-2注[3]。

[3] “以涂”句,郭璞曰:“今人亦以朱涂牛角,云以辟惡。馬或作角?!?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1/06/23/1534501960874.jpg" />

釋文 再往西六十里,叫石脆山,山上的樹木多是棕樹、柟樹,草多是條草,形狀像韭菜,花是白色的,果實是黑色的,吃了可以治療疥瘡。山的南面多產(chǎn)琈玉,北面多產(chǎn)銅。灌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禺水。水中有流赭,用它涂在牛馬身上可以不得病。

西1-7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1],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2]水,其中多[3]魚,其狀如鱉,其音如羊。其陽多箭、[4],其獸多[5]、羬羊[6]。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7],可以殺蟲。

魚、肥遺

注釋

[1] 杻(niǔ),《詩經(jīng)》、《爾雅》都有記載,但古人一直不很清楚到底指什么樹,宋鄭樵《爾雅注》:“此俗呼樸樹,其木如檀,子大如梧桐子而黃?!眲t指今天榆科植物樸樹。橿(jiāng),舊說是用來造車的硬質(zhì)木材,同樣沒有明確所指,今人通常認為是殼斗科植物尖葉櫟。

[2] 招,音sháo。

[3] ,音bàng。

[4] 箭,箭竹,也稱剛竹,竹的一種。高近丈,節(jié)間三尺,堅勁,可制箭。(mèi),郭璞曰:“今漢中郡出竹,厚里而長節(jié),根深,筍冬生地中,人掘取食之?!?/p>

[5] 牛,參見南1-5注[5]。

[6] 羬羊,參見西1-1注[3]。

[7] 癘,郭璞曰:“癘,疫病也,或曰惡創(chuàng)?!?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1/06/23/1534501960874.jpg" />

釋文 再往西七十里叫英山,山上多杻木、橿樹,山的北面多產(chǎn)鐵,南面多赤金。禺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招水,水中多魚,形狀像鱉,叫聲像羊。山南面有許多箭竹和竹,獸類多牛、羬羊。有一種鳥,形狀像鵪鶉,身體是黃色的,嘴是紅色的,名字叫肥遺,吃了可以治疫病,可以殺死寄生蟲。

西1-8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1],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2],其狀如樗[3],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4],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5]。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陽多竹箭[6],多蒼玉[7]。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8]。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9]而黑端,名曰豪彘[10]。

人魚豪彘

注釋

[1] 竹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竹山,在今渭南縣東南四十里,俗名箭谷嶺?!?/p>

[2] 雚,音huán。

[3] 樗(chū),臭椿。

[4] 其狀如赭,郭璞曰:“紫赤色?!眲t“其狀”并非指形狀而言。赭,參見北2-2注[3]。

[5] 胕,音fú,浮腫。

[6] 箭,郭璞曰:“篠也。”竹箭名篠,見于《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睎|南物產(chǎn)不應見諸《西山經(jīng)》,故此竹箭仍應是上文所說的箭竹,參見西1-7注[4]。

[7] 蒼玉,《石雅·琳瑯》引此文蒼玉及水玉,曰:“明水玉與蒼玉流分而源合也。《翻譯名義集》卷八云,頗黎此云水玉,即蒼玉。案頗黎亦水精屬,則蒼玉、水蒼玉固皆其類也。又稱水碧脂或碧玉?!?/p>

[8] 人魚,郭璞曰:“如魚四腳?!惫糯婿F、、魶、孩兒魚等名稱,描述的主要特征是聲音像嬰兒的哭聲,愛上樹。今一般認為指兩棲綱有尾目動物。

[9] 笄(jī),古時用以貫發(fā)或固定弁、冕的飾物。

[10] 豪彘,即豪豬,又名貆豬,嚙齒目動物,全身有刺。

釋文 再往西五十二里,叫竹山,山上有許多喬木,山北面多產(chǎn)鐵。那里有一種草,名叫黃雚,形狀像樗樹,葉子像麻葉,花是白色的,果實是紅色的,有點像赭土的顏色,用由它浸泡的水洗澡可以治疥瘡,還可以治療浮腫。竹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山南面有許多竹箭,多產(chǎn)蒼玉。丹水在這里發(fā)源,向東南流注入洛水,水中多產(chǎn)水晶,又有很多人魚。有一種獸,形狀像豬,毛是白色的,像簪子一樣粗大,末端黑色,名叫豪彘。

西1-9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1],多盼木,枳葉[2]而無傷[3],木蟲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4],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5],佩之可以已癘。

注釋

[1] 浮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浮山,在藍田縣南牧護關(guān),灞水所出,即秦嶺北麓也。”

[2] 枳,參見西3-1注[7]。

[3] 傷,刺。

[4] 薰草,《廣雅》卷十:“薰草,蕙草也?!惫糯悴莘N類繁多,名實混亂,很多無法與今植物名稱對應。

[5] 蘼蕪,香草。即今傘形科植物川穹。

釋文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叫浮山,上面生有很多盼木,葉子像枳樹但沒有刺,樹中生有木蟲。有一種草,名叫薰草,葉子像麻葉,莖是方的,花是紅色的,果實黑色,氣味像蘼蕪,佩戴在身上可以治疫病。

西1-10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1],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2]、橿[3],其下多竹箭[4],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5]。有獸焉,其狀如禺[6]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囂。有鳥焉,其狀如梟[7],人面而一足,曰橐[8],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9]

注釋

[1] 羭(yú)次之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山在盩厔縣南,有黑水三泉奇發(fā),言歸一瀆,西北合就水入渭,即漆水也。山之西北即盩厔河,象羭,此水為其次也?!?/p>

[2] 棫(yù),郭璞曰:“白桵也?!奔此N薇科植物單花扁核木。

[3] 橿,參見西1-7注[1]。

[4] 竹箭,參見西1-7注[4]。

[5] 嬰垣之玉,郭璞曰:“垣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傳寫謬錯,未可得詳。”呂調(diào)陽校作“嬰之玉”,《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嬰之玉亦作嬰珉之玉,即今白石英也。嬰,幼女項飾也;珉,幼子項飾也。,古文作,從,即古乳字,石英之端似乳也?!?/p>

[6] 禺,參見南1-1注[8]。

[7] 梟,參見南3-10注[4]。

[8] 橐,音tuó féi。

[9] “服之”句,郭璞曰:“著其毛羽,令人不畏天雷也。”《山海經(jīng)》中有許多“服之”,有的指佩戴,有的指食用,也有很多無法知道到底指那種情況,只好任選其一。

釋文 再往西七十里,叫羭次山,漆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山上有許多棫、橿,山下有許多竹箭,山北面多產(chǎn)赤銅,南面多產(chǎn)嬰垣玉。有一種獸,形狀像禺,手臂很長,善于投擲,名字叫囂。有一種鳥,形狀像梟,長著人臉,一只腳,名字叫橐,冬天外出活動,夏天蟄伏,佩戴其羽毛可以不怕打雷。

西1-11又西百五十里,曰時山[1],無草木。逐水[2]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注釋

[1] 時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時山,即太乙山,今名大嶺,狗加川水出其東,即家水也?!?/p>

[2] 逐水,郭璞曰:“或作遂?!眳握{(diào)陽校作家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家從豭省,牡用豕也,狗加川水象之。”

釋文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叫時山,沒有草木。逐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其中多產(chǎn)水晶。

西1-12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1],上多丹粟[2]。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獸多猛豹[3],鳥多尸鳩[4]。

猛豹尸鳩

注釋

[1] 南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南山在興平縣南。秦嶺自西東走,群支曲折散出,唯此山正南行二百里訖于寧陜,故獨受南稱。赤水出于其南,即丹水也?!?/p>

[2] 丹粟,參見南2-1注[7]。

[3] 猛豹,郭璞曰:“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出蜀中?!?/p>

[4] 尸鳩,布谷鳥。尸鳩也寫作“鸤鳩”。

釋文 再往西一百七十里,叫南山,山上有許多丹粟。丹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山上獸類多猛豹,鳥類多尸鳩。

西1-13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時之山[1],上多谷[2]、柞[3],下多杻橿[4],陰多銀,陽多白玉。涔水[5]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漢水。

注釋

[1] 大時之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山在寶雞益門鎮(zhèn)之正南,當煎茶坪之東南,為秦嶺之首。其北清水河所出,南即褒水、西次二源所出也?!?/p>

[2] 谷,參見南1-1注[7]。

[3] 柞,郭璞曰:“櫟。”按郭璞所注,當指殼斗科植物麻櫟。另有名叫柞木,屬大風科植物。下文中8-1稱麻櫟為“杼”,疑此處當指大風科植物柞木。

[4] 杻、橿,參見西1-7注[1]。

[5] 涔(cén)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褒水四源平列,相去各二十馀里,或三十里,并南流而合,如人豎指之狀,故謂之涔。涔從岑,山小而高,象人豎指也。”

釋文 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叫大時山,山上有許多榖樹和柞樹,山下有許多杻、橿,山北多產(chǎn)銀,山南多產(chǎn)白玉。涔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渭水。清水也在這里發(fā)源,向南流注入漢水。

西1-14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1],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囂水[2]出焉,北流注于湯水[3]。其上多桃枝鉤端[4],獸多犀、兕[5]、熊、羆[6],鳥多白翰[7]、赤鷩[8]。有草焉,其葉如蕙[9],其本[10]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11],食之使人無子。

白翰

注釋

[1] 嶓,音bō。

[2] 囂水,呂調(diào)陽校作嚚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灞水即嚚水也,嶺之正南曰紅嶺砦,為今甲河所出,東南會色河注漢水。”

[3] 湯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灞水北歷輞川,西北會浐水,又西北會狗加川水。狗加川即下經(jīng)之家水,北納溫水,合灞、溫水即湯水也。”

[4] 鉤端,郭璞曰:“桃枝屬。”桃枝是《爾雅》中一種竹名,戴凱之《竹譜》不同意以桃枝為竹的說法,理由是《山海經(jīng)》所指桃枝是木類,《爾雅》的桃枝在草類。然而《山海經(jīng)》稱桃枝、鉤端時或木或草,且古人對于竹也或稱為木或稱為草,原無一定,即便在《山海經(jīng)》本身也是如此,如中11-43稱其木多,中12-8稱其木多竹箭箘,而“其草多竹”的說法又屢見。因此這里的桃枝、鉤端,仍應是竹類?!稄V雅·釋草》:“,桃支也”,其字也屬竹部。

[5] 兕,參見南3-2注[2]。

[6] 羆(pí),熊的一種。俗稱人熊或馬熊。

[7] 白翰,郭璞曰:“白鵫也,亦名鵫雉,又曰白雉。”又作白雗,即今雉科動物白鷴。

[8] 赤鷩,參見西1-4注[6]。

[9] 蕙,蘭草一類的香草。

[10] 本,根。

[11] 蓇(gū)蓉,楊慎《山海經(jīng)補注》:“今名花骨空,凌霄花之類?!?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1/06/23/1534501960874.jpg" />

釋文 再往西三百二十里,叫嶓冢山,漢水在這里發(fā)源,向東南流注入沔水;囂水也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湯水。山上有許多桃枝、鉤端,獸類多是犀、兕、熊、羆,鳥類多是白翰、赤鷩。有一種草,葉子像蕙,根像桔梗,花是黑色的,不結(jié)果實,名叫蓇蓉,吃了使人不育。

西1-15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1],上多棕、柟,下多菅、蕙[2]。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溪邊,席其皮者不蠱[3]。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4],名曰櫟,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蘼蕪[5],名曰杜衡[6],可以走馬[7],食之已癭[8]。

注釋

[1] 天帝之山,呂調(diào)陽校作天帶之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天帶之山在固原州,西踞苦水河首,水兩源,南流若倒帶,故名?!?/p>

[2] 菅,又名菅茅、苞子草。莖可以編繩織鞋、覆蓋屋頂。蕙,參見西1-14注[9]。

[3] 蠱,參見南1-8注[3]。

[4] 翁,鳥頸部的毛。

[5] 蘼蕪,參見西1-9注[5]。

[6] 杜衡,香草名。

[7] 可以走馬,郭璞曰:“帶之令人便馬?;蛟?,馬得之而健走。”便馬,擅長騎馬。其功用不知是針對人還是針對馬。

[8] 癭(yǐng),古代所說的癭只是針對外形而言,凡軟的、不潰爛的腫塊都可稱癭,遍體可生,而頸部較多見。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觀點,古人所稱的癭有不同的病理。

釋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叫天帝山,山上有許多棕樹和柟樹,山下有許多菅和蕙。有一種獸,形狀像狗,名叫溪邊,用它的皮當坐臥的鋪墊可以預防蠱病。有一種鳥,形狀像鵪鶉,有黑色的花紋和紅色的頸毛,名叫櫟,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痔瘡。有一種草,形狀像葵,氣味像蘼蕪,名叫杜衡,馬吃了能跑得更快,人吃了可以治療腫塊。

西1-16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1],薔[2]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獲之水[3]。其陽多丹粟[4],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5],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狀如槁茇[6],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足人手[7]而四角,名曰[8]如。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shù)斯,食之已癭[9]。

數(shù)斯

注釋

[1] 皋涂之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皋涂之山在今秦州清水縣北隴城關(guān)。其北馬落川所出,西流注苦水河;南則長家川所出,西南注集翅河,并南入渭?!?/p>

[2] 薔,音sè。

[3] 集獲之水,呂調(diào)陽校作集蒦之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集蒦,鷙鳥下集也。集翅河合東南諸水西南流而入渭,厥狀肖之?!?/p>

[4] 丹粟,參見南2-1注[7]。

[5] 礜(yù)石,今名砷黃鐵礦,別名毒砂,主要成分為硫砷化鐵。

[6] 槁茇(bá),香草名,即中3-2藁本。

[7] 人手,郭璞曰:“前兩腳似人手?!?/p>

[8] ,音yīng。

[9] 癭,參見西1-15注[8]。

釋文 往西南三百八十里,叫皋涂山,薔水在這里發(fā)源,向西流注入諸資水;涂水也在這里發(fā)源,向南流注入集獲水。山的南面有許多丹粟,北面多產(chǎn)銀和黃金,山上多桂樹。有一種白色的石頭,名字叫礜,可以用來毒殺老鼠。有一種草,形狀像槁茇,葉子像葵,背面是紅色的,名叫無條,可以用來毒殺老鼠。有一種獸,形狀像鹿,尾巴是白色的,后肢像馬,前肢則像人手,有四個角,名字叫如。有一種鳥,形狀像鷂鷹,腳像人腳,名叫數(shù)斯,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腫塊。

西1-17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1],無草木,多竹箭[2]。盼水[3]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4]。有鳥焉,其狀如鸮[5],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6]

注釋

[1] 黃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黃山,蘭州靖遠縣東百七十里之沙石原也?!?/p>

[2] 竹箭,參見西1-7注[4]。

[3] 盼,郭璞曰:“音‘美目盼兮’之‘盼’?!焙萝残性唬骸肮纫襞?,知經(jīng)文必不作盼,未審何字之訛?!眳握{(diào)陽因其水形校作“棼”?!段宀厣浇?jīng)傳》卷二:“其南曰屈吳山,有水西北流,會東來之大觜口水,又西北注紅嶺堡水,即赤水。堡在會口之北少東,水出其東南流,有一水源特遠,自紅井子之東北,西南流經(jīng)井北,又西注紅嶺水而西南與屈吳山水會合。諸水形象分麻開其指,故謂之棼水也?!?/p>

[4] ,音mǐn。

[5] 鸮,即鴟鸮科動物斑頭鵂鹠,俗稱貓頭鷹。見西4-10。

[6] 鸚,鸚鵡的另一寫法。

釋文 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叫黃山,沒有草木,有許多竹箭。盼水在這里發(fā)源,向西流注入赤水,其中多產(chǎn)玉。有一種獸,形狀像牛,顏色青黑,眼睛很大,名叫。有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青色的羽毛,紅色的嘴,長著像人一樣的舌頭能說話,名叫鸚。

西1-18又西二百里,曰翠山[1],其上多棕、柟,其下多竹箭[2],其陽多黃金、玉,其陰多旄牛[3]、麢、麝[4];其鳥多鸓[5],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御火。

旄牛

注釋

[1] 翠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翠山在鎮(zhèn)營西北古城土司地,莊浪河出其南,東流循長城而東南而南注黃河。古浪河出其北,東流而循長城而東北出塞,潴為白海。兩源形似鳥翠,故山受其名?!?/p>

[2] 竹箭,參見西1-7注[4]。

[3] 旄牛,參見南1-5注[5]。

[4] 麢(líng)麝,郭璞曰:“麢似羊而大,角細,食好在山崖間;麝似獐而小,有香。”麢,今稱羚羊。

[5] 鸓,音lěi。

釋文 再往西二百里,叫翠山,山上有許多棕樹和柟樹,山下多竹箭,山的南面多產(chǎn)黃金、玉,山的北面有許多旄牛、麢和麝。鳥類多是鸓,形狀像鵲,紅黑色,兩個頭四只腳,可以防火。

西1-19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1],是錞[2]于西海,無草木,多玉。淒水[3]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4]、黃金,多丹粟[5]

注釋

[1] 騩(guī)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馬人立謂之騩。(經(jīng)中名騩山者四,皆水形象馬人立。)騩山,自大通河以西、湟水以東皆是也。”

[2] 錞(chún),郭璞曰:“錞猶堤埻也?!蓖艏浽唬骸板T猶蹲也?!焙萝残性唬骸埃üⅲ﹫妥忠裳?,堤蓋埤障之義。”《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其山本自河源之巴顏哈喇山分支歷青海北而來,其支峰南出為海中之二山,曰察漢峰,曰魁孫拖羅海。然自東溯之,則自兩水會口而西北而西而南達于海中,故曰錞于西海。錞者,屈注之義也,古謂滑稽為淳于,其和鼓之器縣而沃水,亦以滑稽出其水,因亦曰錞于也。”滑稽、淳于,酒壺一類的器物?!板T于”二字《山海經(jīng)》五次出現(xiàn),其中三次都是某山“錞于”某水(海),汪以通假解說最為簡捷,但嫌缺少理據(jù);呂說最為詳盡,卻略嫌迂曲,但大意總是某山在某水旁。

[3] 淒,郭璞曰:“或作浽?!薄段宀厣浇?jīng)傳》卷二:“浽水,哈爾濟河也,出東北山西南流八十馀里注之,湟水出其東,象手形,故是水曰浽也?!比 皰怠庇心︽读x,用于水名,則換作氵旁。

[4] 采石,郭璞曰:“石有采色者,今雌黃、空青、碧綠之屬?!薄妒拧け嬉伞罚骸安墒远嗌?,而異乎文石之以多文著者也。”參見北1-1注[5]。

[5] 丹粟,參見南2-1注[7]。

釋文 再往西二百五十里,叫騩山,坐落在西海邊,沒有草木,多產(chǎn)玉。淒水在這里發(fā)源,向西流注入大海,其中多產(chǎn)采石、黃金,有許多丹粟。

凡西經(jīng)之首,自錢來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1]也,其祠之禮:太牢[2]。羭山神也,祠之:用燭[3],齋百日以百犧[4],瘞用百瑜[5],湯[6]其酒百樽,嬰[7]以百珪[8]百璧。其馀十七山之屬,皆毛牷[9]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10][11]之。

羭山神

注釋

[1] 冢,郭璞曰:“冢者,神鬼之所舍也?!庇衢小蹲x山海經(jīng)》:“畢氏《校正》曰:‘《爾雅》曰,山頂曰冢?!夺屧b》曰:‘冢,大也。’愚按,郭說固望文生訓,而畢說亦未安。用山頂之說,是猶曰‘華山,頂也’;用‘冢大’之說,是猶曰‘華山,大也’,以文義論皆屬不辭。今按下云‘羭山神也’,兩句為對文。冢猶君也,神猶臣也,蓋言華山為君而羭山為臣?!?/p>

[2] 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俱備為太牢。

[3] 燭,古代的燭是用干枯的植物如蘆葦、麻莖等浸灌耐燃而火焰明亮的油脂用于照明,也就是下文所說的“百草之未灰”,相當于后來的火把,這種火把縮小以后就是油燈的雛形,在戰(zhàn)國時期的文獻中有記載。而現(xiàn)在所說的蠟燭則大約在魏晉時期才出現(xiàn)。

[4] 犧,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牲畜。

[5] 瑜,美玉。

[6] 湯(tàng),郝懿行曰:“今人呼溫酒為‘湯酒’本此?!?/p>

[7] 郭璞曰:“嬰謂陳之以環(huán)祭也?;蛟粙爰垂爬涀郑^盂也。”

[8] 珪,即圭,古代玉制禮器,長條形,上尖下方。

[9] 牷,色純而形體完整的祭牲。

[10] 等,等差,古代祭祀禮儀用不同的祭物、儀式來區(qū)分受祭者的貴賤尊卑。

[11] 純(zhǔn),邊緣,鑲邊。這里是說眾山神尊卑不同,都用白席,但席子的鑲邊用不同的色彩來區(qū)分它們的不同等級。

釋文 《西山經(jīng)》一組,從錢來山到騩山一共十九座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是眾神之君,祭祀的禮儀為:用太牢。羭山是華山的臣屬,祭祀它的禮儀:用燭,齋戒一百天,用一百種純毛色的牲畜,埋一百塊美玉,燙上一百樽酒,還要環(huán)繞陳列珪和璧各一百塊。其馀十七座山的山神,都用一頭完整純色的羊祭祀。所謂燭,就是沒有燒過的百草。白色的席子周邊按山神的等級鑲上相應的色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