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次三經(jīng)
題解 《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此經(jīng)所志,今新疆烏魯木齊以西諸山也?!?/p>
西3-1西次三經(jīng)之首,曰崇吾之山[1],在河之南,北望冢遂[2],南望?之澤[3],西望帝之搏獸之丘[4],東望淵[5]。有木焉,員葉而白柎[6],赤華而黑理,其實(shí)如枳[7],食之宜子孫。有獸焉,其狀如禺[8]而文臂,豹虎[9]而善投,名曰舉父[10]。有鳥焉,其狀如鳧[11],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12],見則天下大水。
![]() | ![]() |
舉父 | 蠻蠻鳥 |
注釋
[1] 崇吾之山,《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崇吾,阜康至濟(jì)木沙諸水導(dǎo)源南山,北伏沙中,象崇牙也。牙、吾古音同。山今名布克達(dá)山也?!?/p>
[2] 冢遂,《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磧北之拜塔克山也。”
[3] ?(yóu)之澤,《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達(dá)布遜池及西一池,象兩舟相過也,漢世名為啎船也。”
[4] 搏獸之丘,《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搏獸之丘即烏魯木齊,準(zhǔn)語謂格斗曰烏魯木齊也?!睖?zhǔn)語,準(zhǔn)噶爾語。
[5] (yān)淵,《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奇臺東西小水二十馀,皆北流,遇沙而伏,象群蛇也。從蟲從焉,鷃,善警蛇也?!?/p>
[6] 柎(fū),花萼房或子房。
[7] 枳(zhǐ),郝懿行曰:“《說文》云:‘枳,木,似橘?!犊脊び洝吩疲骸儆饣炊?,為枳?!奔词|香科植物枸橘。
[8] 禺,參見南1-1注[8]。
[9] 豹虎,郝懿行曰:“茲獸兼有虎豹之體,故獨(dú)被斯名。”
[10] 舉父,郭璞曰:“或作夸父?!焙萝残性唬骸啊稜栄拧吩疲骸e,迅頭?!⒃疲骸窠ㄆ缴街杏胸e,大如狗,似獼猴,黃黑色,多髯鬣,好奮迅其頭,能舉石擿人,玃類也?!绻f,惟能舉石擿人,故經(jīng)曰善投,亦因名舉父。舉、豦聲同,故古字通用。舉、夸聲近,故或作夸父。”
[11] 鳧,野鴨。
[12] 蠻蠻,郭璞曰:“比翼鳥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飛,《爾雅》作鶼鶼鳥也?!?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1/06/23/15351476863527.jpg" />
釋文 《西次三經(jīng)》一組,第一座山叫崇吾山,在河的南面,北面是冢遂,南面是?之澤,西面是天帝的搏獸丘,東面是淵。有一種樹,葉子是圓的,花萼是白的,紅色的花,黑色的紋理,果實(shí)像枳,吃了可以多子多孫。有一種獸,形狀像禺,前肢有花紋,身體兼有虎豹的特征,善于投擲,名叫舉父。有一種鳥,形狀像野鴨,長著一只翅膀、一只眼睛,只有得到另一半才能飛翔,名叫蠻蠻,它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天下將發(fā)大水。
西3-2西北三百里,曰長沙之山[1]。泚水[2]出焉,北流注于泑[3]水,無草木,多青雄黃[4]。
注釋
[1] 《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長沙,恒山以東山也,其陰多沙。”
[2] 泚(zǐ)水,《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泚水即淫水,西北流折而北注淖爾,狀足此戾。(此者,以足指物也。)”
[3] 泑(yōu),郭璞曰:“水色黑也。”
[4] 青雄黃,參見西2-14注[2]。
釋文 往西北三百里,叫長沙山。泚水在這里發(fā)源,向北流注入泑水,山上沒有草木,多產(chǎn)青雄黃。
西3-3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1]。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2]。爰有嘉果,其實(shí)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
注釋
[1] 不周之山,郭璞曰:“此山形有缺不周帀處,因名云。西北不周風(fēng)自此山出。”《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不周,今博羅塔拉諸山也。薩爾巴克圖河貫其中而東流,三面皆山,東南獨(dú)缺,北望塔爾巴哈臺山,為諸毗所自源,其東北即阿爾泰山頂也?!?/p>
[2] 渾渾(gǔn gǔn),即滾滾,大水奔流的樣子。泡泡(páo páo),急流聲、水涌聲。
釋文 再往西北三百七十里,叫不周山。北面是諸毗山,緊挨著岳崇山,東面是泑澤,是河水潛入地下的地方,它的源頭洶涌奔騰,發(fā)出咕咕嚕嚕的聲音。有一種好的果樹,果實(shí)像桃子,葉子像棗樹,花是黃色的,花萼是紅的,吃了可以不知疲勞。
西3-4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1],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shí),其味如飴,食之不饑。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2],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3],黃帝是食是饗[4]。是生玄玉[5]。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6],而投之鍾山之陽[7]。瑾瑜之玉[8]為良,堅(jiān)粟[9]精密,濁澤有而光[10]。五色發(fā)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鍾山,四百六十里,其間盡澤也。是多奇鳥、怪獸、奇魚,皆異物焉。
注釋
[1] 峚(mì)山,密山。郝懿行曰:“郭注《穆天子傳》及李善注《南都賦》、《天臺山賦》引此經(jīng)俱作密山,蓋峚、密古字通也?!薄段宀厣浇?jīng)傳》卷二:“密山,哈什河源之喀拉古顏山也?!稜栄拧罚骸饺缣谜呙??!瘻?zhǔn)語謂股曰古顏,蓋山形若箕股而深黑也。”
[2] 稷澤,郭璞曰:“后稷神所憑,因名云。”
[3] 沸沸湯湯,郭璞曰:“玉膏涌出之貌也?!逗訄D玉版》曰:‘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啻祟愐??!?/p>
[4] 饗(xiǎng),祭祀、祭獻(xiàn)。
[5] 玄玉,郭璞曰:“言玉膏中又出黑玉也。”
[6] 玉榮,郭璞曰:“謂玉華也?!?/p>
[7] 郭璞曰:“以為玉種?!惫糯鷤髀動袷强梢苑N植的,這里描述的是黃帝種玉活動。
[8] 瑾瑜之玉,《五藏山經(jīng)傳》卷二:“準(zhǔn)回語皆謂玉曰哈什,蒙古曰哈斯?!段饔蛩烙洝吩疲核刺幱咳沙?,菹澤星布,蕩而西流十馀里,布爾哈斯水自南來匯。布爾,蒙古謂虎也。布爾哈斯言黃玉有文,即此經(jīng)之瑾瑜也?!薄妒?琳瑯》以為古書上所說的“璆琳”、“瑯玕”通常并稱,但《山海經(jīng)》說玉頗詳,卻只有瑯玕而不見璆琳,只《中次九經(jīng)》末有一處“璆冕舞”,于是認(rèn)為“瑾瑜”就是“璆琳”,“凡言瑾瑜,皆屬西山。是瑾瑜固西方之產(chǎn),與璆琳之所自出者若甚合也?!墩f文》:‘瑾瑜,美玉也?!弊ⅰ渡胶=?jīng)》:‘瑜,美玉名?!瘎t與璆琳之訓(xùn)美玉同。《淮南子·繆稱訓(xùn)》云:‘無所用之,碧瑜糞土也?!ざ槐?,與天球、碧琳之色并合;且瑾瑜與璆琳音甚近,又似語本同源者,凡此皆足以明瑾瑜與璆琳是一非二矣。”
[9] 堅(jiān)粟,郭璞曰:“粟或作‘栗’。玉有粟文,所謂谷璧也?!蔽丛??!袄酢庇袌?jiān)硬義,堅(jiān)栗即堅(jiān)硬;如作粟,則文義屈曲。
[10] 濁澤有而光,郭璞曰:“濁謂潤厚。”郝懿行曰:“‘有而’當(dāng)為‘而有’。”
釋文 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叫峚山,山上有許多丹木,葉子是圓的,莖是紅色的,黃色的花,紅色的果實(shí),味道像飴糖,可以用來充饑。丹水在這里發(fā)源,向西流注入稷澤,水中多產(chǎn)白玉,這里有玉膏涌出,洶涌翻騰。黃帝用它作食物和祭祀用品。玉膏中也有黑玉。玉膏涌出澆灌了丹木,丹木長到五年就具備了清麗的五色,芬芳的五味。于是黃帝把峚山的玉華投到鐘山的南面,瑾瑜由此生出了好品種,堅(jiān)硬而細(xì)膩,潤厚而光澤,五彩煥發(fā),可以調(diào)劑剛?cè)?。這玉可以用作獻(xiàn)給天地鬼神的祭品,君子佩戴它可以抵御各種災(zāi)禍。從峚山到鍾山一共四百六十里,其間都是沼澤,那里有許多奇怪的鳥、獸和魚類,都是寫些常罕見的物種。
西3-5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鍾山[1],其子曰鼓[2],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3]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鍾山之東曰
崖[4],欽
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5],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6]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7],見則其邑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