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詞

唐詩宋詞元曲(第5卷) 作者:李楠 編


宋詞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大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一字仲和,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次子,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詞境界開闊,氣勢磅礴,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影響極大。詞集有《東坡樂府》。

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萬里共嬋娟!

【注釋】

①把酒:端起酒杯。②轉(zhuǎn)朱閣:指月光圍繞著紅漆的亭閣不肯離去。綺戶:以有花的絲綢為簾的門窗。無眠:失眠的人。③嬋娟:月亮。許渾《懷江南同志》:“唯應(yīng)洞庭月,千里共嬋娟”。

【賞析】

此詞是蘇軾中秋節(jié)把酒賞月之作,是他最為傳誦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出川宦游滯留密州。起調(diào)從詢問明月肇始歷年入題,透露了詞人對超塵的興趣。人間天上,連通情感脈絡(luò)。接用浪漫瑰偉的想象,集中表述自己與朝廷的微妙關(guān)系,突出“去”與“留”的矛盾。繼而“我欲”轉(zhuǎn)為“惟恐”,接著“起舞”,憧憬遐想,終因眷戀現(xiàn)實,視人間為仙境。其象征意識是以外放流落“人間”,為心安理得的歸宿。下片詠月之盈虧,寫與弟蘇轍的離別相思之苦。將一己與親人的離合上升到古今人類悲歡的高度,以達觀的超然態(tài)度,開解自己心中之郁結(jié),喚起人類普遍情感的共識。寫到月的陰晴圓缺,滲透濃厚的哲學(xué)意味,將自然與社會高度契合來思考。全詞通篇詠月,又處處牽涉人事。上片以明月自喻高潔,下片以圓月襯托別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尤“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為世人所共鳴和傳唱。

上片抒發(fā)對政治的感慨,下片抒發(fā)對兄弟的懷念。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①似花還似非花:意謂柳絮似花又不是花。晉代伍輯寫過《柳花賦》,但有人認為柳絮不是花。②“思量”句:意謂看起來好像無情,卻又有意。情思的“思”與柳絲的“絲”諧音雙關(guān)。杜甫《白絲行》:“繰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綿金粟尺。象床玉手亂殷紅,萬草千花動凝碧。已悲素質(zhì)隨時染,裂下鳴機色相射。美人細意熨帖平,裁縫滅盡針線跡。春天衣著為君舞,蛺蝶飛來黃鴯語。落絮游絲亦有情,隨風(fēng)照日宜輕舉?!雹垭y綴:難以收拾,此處指不能再接合到花樹上去。④“春色”句:意謂如果楊花代表春天的話,那么春天也像楊花一樣或委于塵土,或隨流水而去。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之作。詠物與擬人渾成一體,達到物與神之間的境界。起句“似花還似非花”便抓住了楊花的特點,接下以“無人惜”的意脈貫下,一反歷來詩人對楊花的評價,提起“無情有思”一篇精神。由此發(fā)端,將漫天飛舞的楊花喻為美人,她正在夢中“隨風(fēng)萬里”,尋找情郎的游蹤,終至美夢被黃鶯的啼叫驚破。上片體物,花與人糅合,飽含情愫。下片就楊花事議論抒情?!安缓蕖比洌怀鰝河暮??;ㄒ扬h落,斷無重上枝頭之望,最令人傷感。曉雨過后,楊花“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令人心寒。那流水中化為一池的浮萍,仔細辨認,不是楊花,分明是離人點點滴滴的眼淚!此詞將佳人惜春傷別的意旨,巧妙融入楊花的形魂與故實,似真似幻,不即不離。詞意朦朧,優(yōu)美繾綣,造成意境的空靈縹緲。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注釋】

①燕子樓:唐代張建封守徐州時娶關(guān)盼盼為妾,住燕子樓。其樓據(jù)說在徐州官署內(nèi)。張死后,關(guān)盼盼因念舊恩,不肯再嫁,獨住燕子樓十余年,最后不食而死。②明月如霜:形容月光皎潔的樣子。③紞如:擊鼓聲。

【賞析】

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知彭城(今江蘇徐州)時所作。這首詞形象地描畫了夜宿燕子樓中的具體情境和夢驚后的惆悵情懷及復(fù)雜思緒。

上片寫入夢前周圍的美麗景色和夢驚后茫然若失的心情。

下片寫夢醒后的種種復(fù)雜思緒?!疤煅木肟汀币韵聰?shù)語皆承上片“夢云驚斷”而來?!巴麛喙蕡@心眼”一語可謂絕妙好詞。“燕子樓空”三句得出哲理性的概括語“古今如夢”。末三句乃人生感慨。

洞仙歌

余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注釋】

①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傳說花蕊夫人肌膚清涼,夏熱無汗。②河漢:此處指天上的銀河?!豆旁娛攀住罚骸昂訚h清且淺?!雹哿髂辏合袼粯邮湃サ哪耆A。

【賞析】

這首詞精彩地描繪出一幅君妃夏夜納涼的圖畫,那月明星稀、水風(fēng)送爽、花香襲人、更漏滴幽的迷人仙境,花蕊夫人冰清玉潔的花容月貌和釵橫鬢亂的旖旎風(fēng)姿,以及一位風(fēng)流皇帝攜著寵妃潔白纖細的“素手”遙望星空、玩賞月色于龍樓鳳閣、曲苑回廊間的愜意情景,著實令人神往?!暗浮蓖晦D(zhuǎn),暗示良辰美景終有盡日之悵惘。“西風(fēng)”來而“流年”換,由夏至秋,是自然之規(guī)律?!安挥X”二字道盡其妙。寫帝王艷情,表現(xiàn)得清涼幽寂,可見作者超然的審美品位。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技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釋】

①縹緲孤鴻影:隱約不定,好像孤鴻的影蹤,難以捉摸。②寂寞沙洲冷:水中的沙灘寂寞寒冷。

【賞析】

此詞詠孤雁,寄托自己的情思。特點是人而似鴻,鴻而似人,兩個形象融為一體。上片寫靜夜鴻影、人影兩個意象組合在同一時空,暗示作者以雁詠人的匠心。下片寫孤鴻飄零失所,驚魂未定,哀哀無告,卻仍擇地而棲,不肯茍同流俗。重點寫孤雁心有余悸的凄慘景況和堅持操守的崇高氣節(jié)。透過“孤鴻”的形象,容易看到詞人經(jīng)“烏臺詩案”生死劫后,誠惶誠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滿自信、剛直不阿的性格。

此詞寄意深遠,氣質(zhì)超脫,風(fēng)格清新冷雋。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還吳中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犬、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②,莫驚③鴛鷺,四橋盡是,老子經(jīng)行處。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注釋】

①三年枕上吳中路:指蘇堅與自己在杭州同事三年。枕上:夢中,意謂如同做夢一樣。吳中路:杭州在春秋時期屬吳國,此處指在杭州做官奔忙。②松江:即吳松江,又稱蘇州河。③老子:老年人的自稱。④右丞:指王維,王維曾官至尚書右丞。

【賞析】

此詞是為送友人伯固歸吳中而作。這首詞表面看來是一首送別友人歸里之作,但實際上寫的是自己盼望“歸去來兮”的情思。

上片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游的思念。起句概說伯固三年來夢中全在回吳中的路上,含蓄地表現(xiàn)伯固思家心切。接下用“黃犬”故實,盼伯固回吳后及時來信?!昂粜《伞睌?shù)句細節(jié)傳神,虛中寓實,給對方一種“伴你同行”的親切感。下片抒發(fā)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惋惜,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就伯固之“歸”,抒說己之“歸計”。詞人在此表明自己一刻也未忘歸隱的志向,并進一步強調(diào),我如定一個歸期,老天也會同意,你看,我身上的春衫,是盼歸的愛妾一針一線縫的,她縫衣時滴下的相思眼淚,將西湖春雨浸潤得更濕哩!全詞平實敘來,如話家常。在典故中寄深情,抒高人之志。話別而不感傷,敘歸而不酸楚。尤以結(jié)尾數(shù)句為奇。所以況周頤說:“‘曾濕西湖雨’是情語,非艷語。與上三句相連屬,遂成奇艷絕艷。坡公天仙化人,此等詞猶為非其至者,后學(xué)已未易模仿其萬一。”

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釋】

①臨皋:在黃州城南,靠近長江北邊,蘇軾曾寓居此地。②營營:往來不停地奔走于世俗之途。③縠紋:細微波浪。

【賞析】

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片敘事,著意渲染其醉態(tài)。寫夜醉歸居所,家童已睡熟,無人開門,只得“倚杖聽江聲”。酒后靜立于夜深的長江邊,很容易觸發(fā)聯(lián)想。下片就是寫酒醒時的思想活動,寫聯(lián)想的內(nèi)容?!按松矸俏矣小弊钅芨爬ㄔ~人近年的身事:幾經(jīng)挫折,受盡冤屈;滿腹才華,卻落得獲罪流放的下場。這一感嘆道盡人生禍福無常,表明詞人對生活的參悟。結(jié)三句承上而發(fā),表示要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很符合他躬耕東坡的思想實際。

全詞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水乳交融。語言暢達,格調(diào)超逸。

定風(fēng)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注釋】

①吟嘯:拉長高聲吟詩。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寒意。

【賞析】

這是一首即興感懷之作。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已整整兩年了。蘇軾在黃州處境十分險惡,生活也很窮困,但他仍舊很坦然樂觀。從這首詞里,我們能看到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

①十年生死:至蘇軾寫此首悼亡詞之時,蘇軾發(fā)妻王弗去世十年整。兩茫茫:生死兩界,不能相通。②千里孤墳:王弗葬于四川眉山,而蘇軾當時遠在密州,相距十分遙遠,所以說王弗所處之地為“千里孤墳”。③小軒窗:小廊上開的窗子。

【賞析】

這首詞寫作的時間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這是一首悼亡詞。當時蘇軾徙知密州,不滿自己的外遷,頗為失意。所居之地又是距家千里的密州,他在這種情形下悼念亡妻,愈顯悲涼。詞中抒發(fā)了作者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全詞一氣貫通,幾個曲折,現(xiàn)實與夢境相交織,唱盡悼亡憶舊之哀痛。語樸情真,深婉摯著,感人至深。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釋】

①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黃狗,右臂架著蒼鷹。②傾城:全城的人都出城來觀看。③親射虎,看孫郎;意謂自己出獵的勇猛的姿勢能夠比得上當年孫權(quán)射虎。孫郎:即孫權(quán)?!度龂尽侵尽侵鱾鳌罚?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權(quán)將如吳,乘馬射虎于旟亭,馬為虎所傷,權(quán)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雹苄啬懮虚_張:意謂胸懷開闊,豪氣勃發(fā)。⑤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符節(jié),古代用以作為皇帝使節(jié)的憑證。云中:即漢代的云中郡。馮唐:漢文帝時一位直言敢諫的官員。西漢魏尚為云中郡守,守邊有方,士卒百姓十分愛戴,但因報邊功時與事實微有出入,被免官,結(jié)果邊境不安。后來馮唐勸說漢文帝,要他重用賢才,恢復(fù)魏尚的職務(wù),漢文帝派就派他持節(jié)云中郡,赦罪復(fù)官。⑥天狼:星宿名,主兵災(zāi)。

【賞析】

這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寫于其知密州之時。記述的是一次出獵的盛大場面,抒發(fā)了詞人慷慨豪壯、激昂奮勵的思想感情。上片記述出獵的盛況。我這上了年紀的人(其實詞人當時年僅三十九歲)也姑且抒發(fā)一次少年人的豪情吧。左手牽上矯健的黃狗,右手托著雄猛的蒼鷹,帶領(lǐng)著我這些衣帽整齊的將士們,像狂風(fēng)一樣卷掠過平緩的山岡。為了答謝全城的軍民跟隨我觀看出獵的盛情,看我像三國時孫權(quán)那樣親手射殺猛虎吧!下片抒發(fā)報國殺敵的豪情。射獵回來慶功暢飲,酒興更加激發(fā)了我的豪情壯志。雖然這鬢邊已生出細小的白發(fā),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圣上什么時候才會派遣馮唐持著符節(jié)來云中赦免魏尚呢?只要皇帝重用我,我定會將這弓箭拉得像滿月一樣,射向西北邊境的侵略者!北宋國勢長期積貧積弱,經(jīng)常受到來自西北邊境的威脅,一貫主張加強國防力量的蘇軾自然也常常為此而擔憂,這首詞就抒發(fā)了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為國立功的愛國主義思想。全詞場面闊大,氣勢雄壯,感情激昂,完全別于婉約派的剪紅刻翠,低回婉轉(zhuǎn),的確稱得上是“豪放”之詞。

浣溪沙

籟籟衣巾落棗花,樹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①繰車:即繅絲車。②牛衣:《漢書·王章傳》載:王章聞達之時上書彈劾權(quán)貴,他的妻子哭泣著勸阻道:人要知足,你不記得我們躺在牛衣中哭泣時的貧困情景了嗎?王章說:這種事情不是你們女人能夠理解的。這里指穿牛衣的人。③漫思茶:想隨便喝點茶。

【賞析】

蘇軾在徐州作知州時,去石潭謝雨的路上作了一組農(nóng)村詞,這是其中的一首。鄉(xiāng)間小路上,到處彌漫著棗花的清香,詞人走在樹下,棗花如稀稀落落的雨點,紛紛落在他的衣服和巾上。村子里到處響著繅車的聲音,正是農(nóng)婦們忙著抽取蠶絲的時候啊。瞧!在那棵古老的柳樹下,穿著粗布衣服的農(nóng)人扶著車子,正叫賣著鮮嫩的黃瓜。上闋用白描手法簡單勾勒出平靜而又忙碌的初夏農(nóng)村景象。下闋轉(zhuǎn)述詞人的心理活動,烘托出農(nóng)村淳樸的民風(fēng),也透露了詞人平易親切的性格。因為喝了些酒,又走了很長一段路,眼看太陽越升越高,只覺得又累又渴,疲倦得昏昏欲睡。且去敲敲路旁農(nóng)戶人家的門,看能不能讓自己歇歇腳,喝杯茶解解渴吧。這首詞描繪初夏農(nóng)村的景象,簡淡古樸,而清新自然,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注釋】

①子規(guī):即杜鵑。②門前流水尚能西:流水還有向西流的時候,意謂人的青春也可能會再來。

【賞析】

水自古而東流,蘭溪之水居然西去,這自然就引起了生性曠達的詞人濃郁的詩興和豪情。三月的傍晚,詞人和朋友一起來到清泉寺不遠處的蘭溪。此時山已遍染翠綠,蘭溪如帶悠然西去,岸邊的蘭草剛剛長出短短的嫩芽,晶瑩剔透,浸在清澈的溪水里。松林間的沙路濕潤潤的,潔凈得像剛剛被泉水細細地沖洗過。雨聲淅淅瀝瀝,不遠處傳來幾聲子規(guī)的啼聲。上闋是寫蘭溪周圍的優(yōu)美景致,下闋轉(zhuǎn)而抒情,也是議論:你看這蘭溪的水還能義無反顧地掉頭向西流去,誰說人的青春就不能復(fù)回?所以再不要空嘆年華易逝,歲月催人老?。≡~人借景抒情,闡發(fā)議論,筆調(diào)清暢,富有哲理,展露了詞人超脫曠達的襟懷和樂觀主義精神。

水調(diào)歌頭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靶μm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

【注釋】

①平山堂:在揚州大明寺附近,為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②掀舞一葉白頭翁:意謂浪頭掀動扁舟,使舟上的白發(fā)老翁也好像在起舞。白頭翁:白發(fā)老人,李白《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如何青草里,亦有白頭翁?折取對明鏡,宛將衰鬢同。微芳似相誚,流恨向東風(fēng)?!雹畚唇馇f生天籟:不懂得莊子的“天籟”。天籟: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此處非人為的事物,見《莊子·齊物論》。④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意謂只要自己胸中有浩然之氣,就會胸懷寬闊,就會以一種泰然喜悅的心情來對待外界的一切事物。

【賞析】

蘇軾因“烏臺詩案”之禍,謫居黃州,友人張夢得于舍南長江邊筑“快哉亭”,亭落成而賦此。詞題一作《快哉亭作》。上片由新建之亭及亭前景象憶及早年在揚州平山堂見到的山光水色。由此及彼展開思路,對先師的懷念,對快哉亭前風(fēng)景與平山堂前風(fēng)光相似之觀感,還隱隱透露今日詞人遭厄與當年醉翁受挫。下片寫亭前所見長江景觀。先寫長江澄澈如鏡,忽然起了風(fēng)浪,一個白頭老翁駕扁舟迎戰(zhàn)風(fēng)浪。接著就江而大風(fēng)頓起的眼前景象,聯(lián)想宋玉《風(fēng)賦》之“雌風(fēng)”、“雄風(fēng)”之說,認為宋玉強作此解有違莊周所謂“天籟”之宏旨。尾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承上否定宋玉雌雄風(fēng)之說,而肯定楚襄王“快哉此風(fēng)”之嘆,與“快哉亭”意旨巧妙綰合,表達了詞人浩蕩偉岸的人格及豪邁曠達的心胸。全篇之要旨在下闋。其以“風(fēng)”為線索,突出浪中“白頭翁”形象,讓讀者聯(lián)想天地間的“快哉亭”就像大浪中的白頭翁的一葉扁舟,詞人在人生的江海中遨游,任憑風(fēng)浪千里,只要胸中有一點浩然正氣,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而永遠“快哉”!詞人胸襟與氣度開闊,超然于物外。此詞富于聯(lián)想象征,寫景之中抒發(fā)心志,氣魄宏大而有感染力。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釋】

①道:道路。②多情:指墻外的行人。無情:墻里的佳人。

【賞析】

此作題一作“春景”,是惜春感懷之作。上片寫暮春自然風(fēng)光,春去夏來,自然界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從郊游少年的視角,由小到大,由近漸遠地展開,極富層次感、色彩感和運動感?!疤煅暮翁師o芳草”,是對暮春景色的描述,又點化游春少年的惆悵。下片寫春游途中的見聞和感想:一道短墻將少年與佳人隔開,佳人笑聲牽動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煩惱。道上的行人多么希望能看到這一美妙的場面??上Ц邏Π讯嗲榈男腥撕蜔o心的佳人隔開,“多情卻被無情惱”。詞人一生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到頭來總是落空。此詞也在寄托自己的感受。詞作情韻悠遠,有聲有色而又婉媚綽約?!对~林紀事》卷五引《林下詞談》云:“子瞻在惠州,與朝云閑坐,時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炝T。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fù)聽此詞?!?/p>

西江月·梅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注釋】

①幺鳳:《古今詞語》:“幺鳳,惠州梅花上珍禽,名倒掛子,似綠毛鳳而小?!雹诟咔椋焊邼嵉那閼?。

【賞析】

這首詞題或作《梅》、《梅花》,是蘇軾被貶惠州時所作?!兑翱蛥矔氛f其“蓋悼朝云而作?!碧K軾侍妾朝云,姓王,字子霞,錢塘人。隨詞人徙嶺南,不久即去世,時年三十二歲。蘇軾另有《悼朝云》等詩悼念她。此詞通過詠嶺南梅花,贊揚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風(fēng)”。上片通過贊揚嶺南梅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來歌贊朝云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片通過贊美梅花艷麗多姿,不施粉黛而自然光彩照人。來寫朝云天然麗質(zhì),不敷粉臉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紅。進而感謝朝云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并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詠梅中能注意突出嶺南特色,并以綠羽禽是海仙派來“探芳叢”的神話讓作品帶有浪漫色彩。立意超拔脫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diào)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構(gòu)之一。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釋】

①赤壁:東漢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曹操進攻東吳,東吳將領(lǐng)周瑜在赤壁以少勝多。②故壘:此處指赤壁之戰(zhàn)時留下的軍營外的防護壁。③小喬:《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孫策攻取荊州時)“得橋(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喬),瑜納小橋(喬)?!雹苡鹕染]巾:羽扇,用長羽毛作的扇。綸巾:配有青絲帶的興。⑤檣櫓灰飛煙滅:指周瑜大敗曹操。檣:桅桿。櫓:船槳。此處以“檣櫓”代指曹操的軍隊。又因周瑜是以火攻勝曹,故稱曹軍“灰飛煙滅”。⑥酹:灑酒于地以示祭祀。

【賞析】

蘇軾謫居黃州,游黃岡赤壁磯,撫今追昔,寫下這篇氣概凌霄的名篇。

全篇將寫景、懷古和抒情結(jié)合在一起,縱橫古今,大開大合,意境宏闊,是豪放詞風(fēng)的代表作。

上片起調(diào)將奔騰的長江與飛逝的歷史相交織,造成具宏闊背景及邈遠時間跨度的抒情空間。然后將當年鏖戰(zhàn)的場所置于險峻礁巖及咆哮江濤布景下加以渲染,以驚心動魄的氣勢,激發(fā)人們對威武雄壯的歷史大潮的震撼。

下片以疏快的筆致,突出在赤壁一戰(zhàn)中決戰(zhàn)決勝的英雄周瑜,以對他的瀟灑從容的英武舉止和青春才干的仰慕,聯(lián)想自己壯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際遇,感慨萬端。

盡管下闋流露出英雄失落的憂忿,全詞仍激蕩著動人心魂的陽剛之氣,既有歷史的沉重感,又有對現(xiàn)實的責(zé)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腸蕩氣的悲壯樂章。整首高屋見瓴,氣勢宏大,內(nèi)涵豐富意境深遠,為宋詞之典范,千古之絕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