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求機要》
《敏求機要》,與《寶峰集》同,亦鮑氏知不足齋抄本也。抄本不皆珍貴。其可珍可貴者,不外兩類:(一)著作之本身,非絕無刊本,即傳世極??;(二)傳世之刊本,非殘缺不全,即錯誤百出。世間藉以閱讀補校者,惟此類抄本。故文化界重視之?!豆艜蝗~》篇中所述之《愧郯錄》,屬于第一類者也?!鄂U抄〈寶峰集〉》篇中所述之《寶峰集》,屬于第二類者也。本篇所述之《敏求機要》,——傳世稀,已校補——則介于第一第二兩類之間。清閱下文:
《敏求機要》古之蒙學書也。著者劉實,稱“宋自庚申至丙子,三百七十一年止”,不數(shù)昰昺二王,知其為元朝人也。又往往稱宋為大宋,例如卷一帝王姓氏篇末句“大宋趙氏衍后昆”,則知其為宋之遺民也.。
全書分十六卷。卷一歷代帝王(上),卷二歷代帝王(中),卷三歷代帝王(下),卷四歷代圣賢群輔(前),卷五歷代圣賢群輔(后),卷六稱號相同,卷七經(jīng)書,卷八諸子,卷九史書,卷十天文律呂節(jié)候,卷十一地理華夷山澤,卷十二官制沿革,卷十三文武制度法禁,卷十四綱常德行道義,卷十五人品身體,卷十六物產(chǎn)服食器用。書中各篇皆用七言寫成,例如:
君臣父子及夫婦,人倫大要為三綱。孝與友順三行備,禮義廉恥四維張。元亨利貞乾四德,仁義禮智四端章。父子君臣夫婦并,長幼朋友共五品。又云五典又五教,名稱不一更詳審。
但亦有用四言者,例外也,如:
四風應(yīng)時,各以其方。東谷南凱,西泰北涼。
《敏求機要》雖為課蒙之本,然其考證,頗不茍且。卷一《五德之運》篇中曰:“張倉水德說不行,土德賈誼嘗推明。公孫臣引黃龍見,從此漢運以土更。漢未方申火德說,赤伏符讖不虛設(shè)。東漢火德開中興,蜀雖正統(tǒng)竟微絕?!鼻濉端膸烊珪嵋吩u之云:“于王莽、劉歆,始以漢為火德之事,考之最明。視《通鑒》誤載淖方成語,于成帝時即言火德者,轉(zhuǎn)為精核。”(見子部類書類存目一)。此書不見諸家藏目。
余家藏之鮑抄《敏求機要》,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烏絲欄,白口,雙魚尾,下題“知不足齋正本”六字。收藏有(一)孔繼涵印,(二)葒谷,(三)素王子孫,(四)鑒湖珍藏四圖記。全書有朱筆校字。末葉有鮑氏朱筆手跋云:“乾隆丁酉三月借國子監(jiān)學正汪如藻所進本抄得一副。廿八日申午立夏校。”原書首葉有著者自序,茲轉(zhuǎn)錄如后:
余觀醫(yī)卜陰陽書,皆有歌詩捷訣。況儒言汗牛充棟,非韻語括之,奚以記夙成手澤?私淑諸人,好古敏求,望洋何極?撮其機要,簡則易從。因輯一編,課授新學。朋儕競索,酬應(yīng)日繁。公器難私,傳介鐵筆。倘有違闕,同志改諸。
余意此書之傳,不及《三字經(jīng)》或《千字文》之廣者,以其包含太泛也?!缎∷臅分畮缀跏髡咭嗳??!缎∷臅肺寰恚海ㄒ唬睹锩汕蟆罚ǚ椒瓿阶?,(二)《性理字訓》(程若庸撰),(三)《歷代蒙求》(陳櫟撰),(四)《史學提要》兩卷(黃繼善撰),(五)《史學提要補》(左輝春撰),全書皆用四言韻語寫成。清光緒末北平袁桐曾著《中國歷史歌》(上海文明書局發(fā)行),亦極佳之四言韻語啟蒙書也,但市上已久不見矣。
三十二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