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辭及略例
論文之書,鮮有專籍。自桓譚《新論》、王充《論衡》,雜論篇章。繼此以降,作者間出,然文或湮闕,有如《流別》、《翰林》之類;語或簡括,有如《典論》、《文賦》之儕。其敷陳詳核,征證豐多,枝葉扶疏,原流粲然者,惟劉氏《文心》一書耳。雖所引之文,今或亡佚,而三隅之反,政在達材。自唐而下,文人踴多,論文者至有標橥門法,自成部區(qū),然察其善言,無不本之故記。文氣、文格、文德諸端,蓋皆老生之常談,而非一家之眇論 。若其悟解殊術(shù),持測異方,雖百喙爭鳴,而要歸無二。世人忽遠而崇近,遺實而取名,則夫陽剛陰柔之說,起承轉(zhuǎn)合之談,吾儕所以為難循,而或者方矜為勝義。夫飲食之道,求其可口,是故咸酸大苦,味異而皆容于舌肣;文章之嗜好,亦類是矣,何必盡同?今為講說計,自宜依用劉氏成書,加之詮釋;引申觸類,既任學者之自為,曲暢旁推,亦緣版業(yè)而散見。如謂劉氏去今已遠,不足誦說,則如劉子玄《史通》以后,亦罕嗣音,論史法者,未聞庋閣其作;故知滯于跡者,無向而不滯,通于理者,靡適而不通。自愧迂謹,不敢肆為論文之言,用是依傍舊文,聊資啟發(fā),雖無卓爾之美,庶幾以弗畔為賢。如其弼違糾繆,以俟雅德君子。
《文心》舊有黃注,其書大抵成于賓客之手,故紕繆弘多,所引書往往為今世所無,展轉(zhuǎn)取載而不著其出處,此是大病。今于黃注遺脫處偶加補苴,亦不能一一征舉也。
瑞安孫君《札迻》有?!段男摹分Z,并皆精美,茲悉取以入錄。
今人李詳審言,有《黃注補正》,時有善言,間或疏漏,茲亦采取而別白之。
《序志》篇云:選文以定篇。然則諸篇所舉舊文,悉是彥和所取以為程式者,惜多有殘佚,今凡可見者,并皆繕錄,以備稽考。唯除《楚辭》、《文選》、《史記》、《漢書》所載,其未舉篇名,但舉人名者,亦擇其佳篇,隨宜迻寫。若有彥和所不載,而私意以為可作楷者,偶為抄撮,以便講說,非敢謂愚所去取盡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