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秋

海德堡語絲(增訂本) 作者:金耀基 著


探秋

在海德堡,對秋的第一次驚艷,還是十月二十七日海大施洛克德教授請我去他尼加格夢(Neckargemund)的家里晚餐的那個(gè)下午。車一出海城,遠(yuǎn)山近樹,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黃紅紫,照眼的艷麗,迎面逼來,在古城的研究室里,我竟差點(diǎn)誤了秋的蒞臨。

施洛克德家中落地窗外那一棵已經(jīng)通身黃透了的楓樹,把雅致的客廳變成了清麗舒適的“賞秋軒”。他夫人碧琪煮的一滿壺咖啡,在面對一園的秋色時(shí),就更香甜了。當(dāng)然,也飲了不少葡萄酒和她親制的糕點(diǎn)??v使沒有秋菊和大閘蟹,我已覺無負(fù)這個(gè)秋了。另一對客人是剛從中國大陸、香港回來的海大教授夫婦,他倆都大贊香港山頂風(fēng)光之佳絕。噢,對了,我也憶起中文大學(xué)的秋天了。一面背山,三面環(huán)海的中大校園,在秋天的山頭是最清絕的,見不到落葉,但隔著云山,就可遙望故國的萬木蕭蕭。

驚秋之后的第一個(gè)有陽光的早晨,我就隨著落葉,緩步登上古城對岸“圣山”的“哲人路”。一向靜幽幽的“哲人路”,在楓葉搖動(dòng)中更增添了幾分冷趣,而哲人的“腳印”都已埋在黃的紅的落葉中了。從一棵還掛著稀落星散的紅葉樹中,向下遠(yuǎn)眺,海德堡古城千百間凝聚成群的紅屋頂在陽光閃耀下,愈加紅得令人心動(dòng)了。秋的太陽原來是可以這樣?jì)趁牡?,也難怪十一月后總是千呼萬喚始露面了。坐在陽光灑落的石椅上,靜靜地看古老的海城,真是越看越醉,又豈止是“相看兩不厭”呢?。?/p>

在這樣寒浸衣袖的季節(jié),想不到還有不少探秋的人。是了,德國人是出名愛山林的民族,海城所屬的“巴登—符 騰堡”邦(Baden-Württemberg),是著名的“黑森林”之家,一半以上的居民每星期都會(huì)到山林散步,有的甚至不可一日不入林。工業(yè)先進(jìn)的德人對工業(yè)文明的心情始終是矛盾的,偉大的文學(xué)巨靈像歌德、席勒、黑塞都是山林的詠贊者,難怪當(dāng)?shù)氯酥浪麄兤咔陌偃f公頃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受到工業(yè)“酸雨”之侵蝕而受傷,甚或垂垂死亡時(shí),他們的驚愕與創(chuàng)痛是可以想見的。“黑森林”竟有一山山、一谷谷的美林得了樹的“艾滋病”,失去了抗疫的能力了。海城在“黑森林”的北緣,“圣山”的樹林看來是幸運(yùn)的,海城沒有什么污氣的工業(yè),樹還是像樹一樣的在寒風(fēng)中挺立著,盡管落葉紛紛,也只是脫去了秋裝,不是與世告別的淚雨。不過,海城人一定更格外覺得他們的山林的珍貴了。我看到一對銀絲滿頭的老夫婦,手牽手地停在滿山的秋林前細(xì)細(xì)低語。他們有一輩子談不完的情話?還是在慶幸他們屬于仍能眼見無恙的山林的一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