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至元二年 丙子(1336) 二十七歲
又謁陳樵(君采)。見吳中(子善)。
《潛溪前集》卷八《吳子善墓銘》(P94):“后三年,再謁先生,復見子善時,先生年耄重聽,或有所問,子善從旁書濂言以對。及濂辭先生還,子善送至山高水長處,坐石共語,依依弗忍去。自時厥后,久不見子善,聞子善獨奉母某氏,居陋巷間,……”
繼續(xù)執(zhí)教鄭氏義門。陳璋(子章)有書來。
《潛溪前集》卷六《陳子章哀辭》(P76):“又二年,予束書寓浦陽,子章聞之喜,以書來曰:‘予昔在諸暨與子居僅四月而別,在烏傷未十日而別,今子來浦陽,浦陽,予父母邦也。予家距子之所寓不百里,庶幾與子少相羊乎?!枰嘞?,當與子章時相見也?!?/p>
參見至順三年、元統(tǒng)二年系年。
十二月,老師包廷藻(文叔)卒。
是年前后,為鄭氏義門參定《規(guī)范》。
《潛溪錄》卷三鄭楷《翰林學士承旨宋公墓志》(P2398):“年二十五,授徒于義門鄭氏。是時義門六世家長大和,方著《規(guī)范》示子孫,公為參定之?!?/p>
是年,吳萊老師黃景昌(1260—1336)卒,年七十六。
是年,黃溍北上京師任國子博士。
是年,高啟生。
高啟(1336—1374),字季迪,號青丘、青丘子,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博學工詩,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與王行等為友,稱“北郭十子”。洪武二年(1369)召修《元史》,入內(nèi)府教功臣子弟,授翰林編修。尋擢戶部侍郎,以不能理財辭,帝不悅,放還。洪武七年(1374),以魏觀案連坐死。詩風爽朗清逸,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杰”,后人以為居明代詩人之首。著有《青丘集》十八卷、《鳧藻集》五卷。《明史》卷二八五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