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與愛妻盧氏的生死情緣
納蘭詞中最受后人稱道的就是他的愛情詞,尤其是寫給妻子盧氏的詞作,清麗哀婉,充滿真情。
納蘭性德20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兩人情真意篤,舉案齊眉,堪稱絕代佳侶。盧氏的出現(xiàn)宛如冬夜當中的一盞明燈,溫暖著納蘭原本略顯凄冷的人生旅途,盧氏憑借著夫妻間的情投意合和無微不至的關愛,讓容若得到了十足的溫暖,容若的生命展露出最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但是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婚后第三年,盧氏死于難產(chǎn),此事也就此成為他一生的分水嶺,是他詞風轉(zhuǎn)變的一大原因。
容若遭遇了人生中最殘酷的一次打擊,相思相望卻無法相親相守,納蘭只能從記憶的碎片當中不斷回想,搜尋有關妻子的點點滴滴,徹骨的思念無情地吞噬著他的全部身心。當平淡的幸福讓人身心沉醉時,卻以為只是尋常之事,等到永遠失去時,才發(fā)現(xiàn)那原來是一生的無價之寶?!爱敃r只道是尋常”,這一句看似簡單,卻是容若的血淚凝結(jié)而成的心聲。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①,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②,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③。唱罷秋墳愁未歇④,春叢認取雙棲蝶。
注釋
①一昔如環(huán):昔,同“夕”,玦:玉玦,半環(huán)形的玉,借喻沒圓的月亮。這句是指一月當中,天上的月亮僅有這一夜是圓滿的,其他的夜晚都是存在殘缺的。②無那:無奈,無可奈何。③軟踏簾鉤說: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低語。④唱罷秋墳愁未歇:表示雖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的愁情仍不能得到排解。
詞解
仰望夜空慨嘆,明月不斷流轉(zhuǎn),在天上奔走辛苦不息。但可惜好景不長,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成圓,其余的每個晚上都殘缺。如果我們能像那輪圓月有團圓的時刻,那么即便是要我在風雪之中讓身體冰冷為你降溫,我也在所不惜。
無奈如今我們一個在天上,一個滯留人間,永不相見。物是人非,燕子依舊踏在簾鉤上,不斷呢喃,但愛人早已不在人間。那呢喃是否在訴說當年這屋內(nèi)曾有過的旖旎柔情?他癡想,對著秋墳悲歌當哭?;▍仓械暮軌虺呻p成對,我們夫妻卻生死分離,無法團聚,所以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雙宿雙飛的蝴蝶,一起度過快樂的日子。
評析
有一句話“愛情兩個字好辛苦”,這樣的情感體驗,當在容若筆下娓娓道來時,得到了更加充滿詩意的表述:“辛苦最憐天上月”!你看那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天是圓的,其他的時間都是殘缺狀態(tài),等得好辛苦,盼得也好辛苦!人間的夫妻也正是如此。詞人夫妻二人更是如此。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容若擔任宮中一等侍衛(wèi),時常入值宮禁或是隨駕外出,因此盡管他與妻子盧氏新婚燕爾,伉儷情深,但由于自己地位特殊,身不由己,總是聚少離多,夫婦二人都飽嘗相思之苦的煎熬。而今,不過是婚后的第三年,盧氏竟然撒手人寰,這更是為容若留下了一個終生無法彌補的痛苦與遺憾!盧氏與詞人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夫妻,更難得的是二人的胸襟、志趣,都非常投合,為世所罕見。
在難以排遣的痛苦中,詞人心目中的愛妻漸漸化作了天上那輪皎潔的明月。詞人在《沁園春·瞬息浮生》的序言中說過:“夢亡婦淡妝素服,執(zhí)手哽咽……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边@是一個極為凄切的夢,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夢。
詞人希望這個夢真的能夠成為現(xiàn)實,希望妻子真的能如一輪明月,以溫柔、皎潔的光時刻陪伴著自己。詞人還想:假如“高處不勝寒”,我必定不辭冰雪霜霰,用自己的全部愛心,去溫暖愛妻的身心,兩人從此再不分離。
這句詞源自于《世說新語》中那段凄惻動人的故事:“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后少時亦卒。”荀奉倩就是荀彧之子荀粲,其妻曹氏,是曹洪之女。荀粲由于愛妻過世,悲痛欲絕而亡,死時年僅二十九歲。這一份夫妻深情實在是難能可貴。
上闋“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月光照耀下的世界,有一種非常朦朧的美感,容易惹人冥思遐想。離別的人們則更易勾起無限相思之情。他仰望夜空的一輪皓月,浮想聯(lián)翩,情感抑郁至極,最后高聲嘆息:“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薄碍h(huán)”和“玦”都是用美玉制成的飾物,古人長期佩戴在身上。“環(huán)”似滿月,“玦”似缺月。容若的詞意精工入妙,但其長處還在于寫景也是處處有情,所以其詞抒情氣氛非常濃烈。此處以“辛苦最憐”四字總起,頓使天邊那皎潔明月,漾起許多情思。
●辛苦最憐天上月
盡管有美麗的夢,也希望能如天上月亮,有團圓之時,但那終歸是虛幻無定的夢。塵世姻緣終究已經(jīng)斷絕,令人徒喚奈何。只能不斷追憶這畫堂深處,昔日愛侶之間洋溢的那一份甜蜜與溫馨。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隨著情感的高漲,想象的飛騰,他開始了進一步的設想,那一輪明月仿佛化成他日夜思念的愛人,以她那皎潔的光輝時刻陪伴著他。此時,詞人也發(fā)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不辭“冰雪”來到愛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軀,滿腔的熱血“為卿熱”。無奈天路難通,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遐想最終煙消云散后,只剩下對往事的緬懷與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下半闋作者的思緒被拉回到現(xiàn)實中:室在人亡,雙燕依然,一片凄清。燕子依舊是多情的,如今一對燕子出現(xiàn)在納蘭的簾鉤上,也只有這嬌小、輕盈的燕子才能夠“軟踏”在簾鉤,一個“軟”字非常傳神,令人也想起了一樣嬌柔的亡妻。燕子會在呢喃著什么呢?是在述說著當年在屋內(nèi)曾有那“一生一代一雙人”的纏綿往事嗎?于是我們從那個“說”字里隨之能夠想象出這里曾有過的旖旎柔情,隨后又一切都消逝了,眼前依舊只剩下簾子上的燕子。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容若是如此不甘心自己的這段感情就這樣凄涼收場,他又開始夢想。能如紛飛嬉戲,雙宿雙棲的蝴蝶一般,長相廝守,不再彼此分離,但夢想雖然美好,終究是難以化為現(xiàn)實。
《蝶戀花》先從天上的明月寫起,“一昔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笔菍ζ拮訅糁兴浴般暫拊笧樘焐显?,年年猶得向郎圓”的應答,上闋寫自然現(xiàn)象是為了說明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圓滿,而下闋“無那塵緣容易絕”,是容若站在思考人生的角度上,自悲自憐喪妻的遭遇,那一種凄婉情懷,令人不忍卒讀。
蝶戀花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閑阻①。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②。
注釋
①閑阻:間阻,阻隔之意。此處引申為無由相見。②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請求你寫的詩句,可你卻早已離我遠去了。斷帶:割斷了的衣帶。斑騅:毛色黑白相間的駿馬。
詞解
眼前的良辰美景是無法留住的。周圍的環(huán)境都散發(fā)出芬芳的氣息,伴隨著陽光,他上馬準備出發(fā)。他騎著馬走到垂柳岸邊,清風襲來,柳枝搖曳,這些柳樹正是寄托著他的相思之情。
為了今后難以再見伊人而惆悵不已。帶來春天氣息的東風,也不能讓我變得快樂起來。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請求你寫下的詩句,可你卻與我就此分離,難以再見。
評析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在一個風和日麗、四處散發(fā)著芳香氣息的日子里,伴隨著溫暖和煦的陽光,他輕松地坐上了馬鞍,開始了一天悠閑的騎馬游玩。他是多情之人,所以喜歡慢慢觀賞河邊的一切景色,望著這些熟悉的景物,內(nèi)心的思念之情不斷涌上心頭。
●垂楊那是相思樹
那逝去的容顏已經(jīng)是陰陽相隔,即使清風帶去我的思念也無法傳達到伊人身邊。此時東風乍起,身處繁華美景之中的他悠然嘆息?;蛟S注定他一生只能在惋惜當中思念。不斷地追尋的不過是一片幻影。
“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他胯下的馬兒慢慢地走到垂柳邊,一陣清風吹來,纖纖弱柳被風兒拂動著,若隱若現(xiàn)地遮擋住他要前行的道路,他伸手撫摸著這些楊柳,寄托著自己的相思之情。綠柳,請別遮擋住我前進的道路,難道你也想要挽留我嗎?伊人不在,心中的落寞與思念此時根本無法得到排解,只好寄托于清風,讓它帶走自己的思念。
使人無比痛苦惆悵的是你那美麗的容顏,我再也無緣相見。指出我的痛苦惆悵都源于再也無緣見到你那如玉的容顏,如今永不相見,那足以蘇醒萬物的東風啊,卻無法喚醒我內(nèi)心的快樂,因為我已經(jīng)失去了你。懷念妻子,在一年春天再次到來之際,回想起往日一起度過的溫柔繾綣的歲月,如今佳人不在,形單影只,與“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意境非常契合。
“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指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請求你寫下的詩句,可你卻與我陰陽永隔。斷帶,割斷了的衣帶。這里暗用李商隱《柳枝詞序》所敘述的故事:商隱從弟李讓山遇洛中里女子柳枝,誦商隱《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讓山謂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κ謹嚅L帶,結(jié)讓山為贈叔,乞詩?!卑唑K,本意是指毛色黑白相間的馬,這里指離別的馬。馬已經(jīng)馱著他的主人離去。而我還依然癡癡地遙望。表達了對離人的極度留戀和不舍。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①。蕭蕭黃葉閉疏窗②。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③,賭書消得潑茶香④。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釋
①誰念西風獨自涼:秋天到了,寒意襲人,獨自冷落,有誰會想念起我呢?“誰”指亡妻。②疏窗:鏤刻花紋的窗戶。③被酒:醉酒。④賭書消得潑茶香:往日與亡妻有著非常美滿的夫妻生活。
詞解
秋風涼,落葉紛紛,面對窗戶感到自己被冷落了。對著夕陽回想著往事。當年一起醉酒入睡,一起賭書潑茶恩愛異常,當時覺得只是很平常的事情。如今如此孤獨寂寞,借懷念往事以排遣如今的抑郁,但越發(fā)孤獨。當年的平常之事已變成求之不得的夢想。
評析
西風送來涼意,對每個人都是如此,可以吹進皇宮,也可以吹進尋常巷陌。而在納蘭詞中,這涼意卻似乎僅僅是針對他自己而來,也僅僅唯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出來。
面對蕭蕭黃葉,“傷心人”怎堪重負?納蘭或許只有關閉“疏窗”,設法逃避痛苦來換取內(nèi)心的短暫平靜?!拔黠L”“黃葉”“疏窗”“殘陽”“沉思往事”,一派肅殺凄涼景象。詞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意向仿佛能讓我們想象出容若那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凄涼身影,衣袂飄飄,“殘陽”下,陷入無盡的哀思。
●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年李清照記錄賭書潑茶時,曾經(jīng)說當時甘愿過這樣平淡的生活,終老于鄉(xiāng)間,過著這種雖然沒有波瀾壯闊,卻甜蜜的生活。其實這也正是容若的心聲。
下闋非常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恩愛往事的追憶?!氨痪颇@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春日醉酒,酣甜入睡,生活的情趣完全體現(xiàn)在其中,而睡意正濃時無人驚擾?!澳@”二字寫出了盧氏不驚擾其睡眠,對他體貼入微的特點。而這樣一位溫柔賢惠的妻子不但是生活上的賢內(nèi)助,也是他在文學層面上的紅顏知己。詞人在這里借用“賭書潑茶”的故事。一方面在凸顯自己與妻子的情真意篤不亞于當年的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同時也是在暗示當年趙明誠的早逝是李清照一生不可言說之痛,而盧氏的早逝對自己的打擊絲毫不遜于李清照。意在表明自己對盧氏的至深愛戀以及對妻子早喪的無限哀傷。
越是美好的事物,在失去它后才懂得應當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是稍縱即逝,猶如曇花一現(xiàn)。納蘭把全部的哀思與無奈都融入到了最后一句“當時只道是尋?!?,當年李清照記錄賭書潑茶時,曾經(jīng)說當時甘愿這樣平淡的生活,終老于鄉(xiāng)間,過著這種雖然沒有波瀾壯闊,卻甜蜜的生活。其實這也正是容若的心聲。這樣平淡如日?,嵤碌男∈轮挥性谝蝗ゲ环岛螅藗儾乓庾R到其真正不尋常的價值,道出了人生真諦,而這樣的慨嘆又豈是容若獨有的?每個人讀到這里都會心有所感。
每一種平凡的快樂全都是彌足珍貴、來之不易的,如果只當它是尋常,沒有好好珍惜,那么等到永遠失去時,便只能悔恨了。親人、愛人、尋常而甜蜜的家庭瑣事,這一切的尋常,又有多少人能夠平靜承受失去的痛苦呢?
浣溪沙
拋卻無端恨轉(zhuǎn)長,慈云稽首返生香①。妙蓮花說試推詳②。
但是有情皆滿愿③,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煙殘燭并回腸④。
注釋
①慈云: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云之廣被世界、眾生。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②妙蓮花說:謂佛門妙法。蓮花:喻佛門之妙法。蓮花世界為佛教所稱西方極樂世界。推詳:仔細推究。③滿愿:佛教語。謂實現(xiàn)了發(fā)愿要做的事。④篆煙:盤香的煙縷?;啬c:喻思慮憂愁盤旋于腦際,如腸之來回蠕動。
詞解
此詞描繪通過佛法求得心態(tài)平和的過程:想丟去無端的煩惱,卻轉(zhuǎn)而幽恨更長了,在慈云寺祈求得到返生香,讓妻子復活。試著去推究那讓人忘記煩惱的佛法要義,心靈得到了凈化。但若要所有發(fā)愿的事都實現(xiàn)了,那人生還有什么要去思量的呢?還為什么要在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反復思量呢?
評析
在《金縷曲》中,容若曾發(fā)出“料也覺、人間無味”的無奈嘆息。這一嘆持續(xù)了容若的整個后半生。康熙十五年(1676)是容若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也是他詞風的轉(zhuǎn)折點。這一年七月,盧氏去世,靈柩被停放在雙林禪院一年多,遲遲不忍將其下葬。
中國人對靈柩的停放是有著非常多的禮儀要求的。按照周禮,人死之后不可以立即入土,靈柩先要停放在家里一段時間,作為生者對死者的留戀之情的表達。這段停靈的時間被稱作“殯”,供人憑吊,到達一定天數(shù)之后再抬出去安葬,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出殯”就是源于這里。停靈的時間長短也有規(guī)定,一般在三個月。而容若卻將妻子的靈柩停了一年多,嚴格說來已經(jīng)不合禮制了。
●妙蓮花說試推詳
容若是一個凄惶的、忐忑的為情所困者。他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亡妻——因為她的死,他在佛門當中尋找靈藥;因為遍尋不獲,他對佛經(jīng)和菩薩也隱約間有了疑惑和埋怨。他并不是一個合格的信徒,只是一位用情至深的丈夫。
“有情皆滿愿”其實就是容若乞求能夠有情人再相聚,得償所愿。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苦難不計其數(shù),天天念佛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很多人不能如愿,這是為什么呢?容若又說“但是有情皆滿愿,更從何處著思量”,其實他也是處于患得患失,不敢完全相信有朝一日會夢想成真。
這兩句原本是化用自王次回的詩“但是有情皆滿愿,妙蓮花說不荒唐”,那首詩的意思是:看到眾生都能得償所愿,才明白《法華經(jīng)》里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的說法并不是荒唐的。容若把第二句改掉了,《法華經(jīng)》是不是精準,他還是有所懷疑。
焦慮之情依舊,心情也是百轉(zhuǎn)千回,彷徨無助。這樣的情態(tài),也就是詞的末句“篆煙殘燭并回腸”。
“篆煙”是指香火燃燒,煙在空氣中抖動,猶如寫下篆字,也可以理解為香火燒盡時,香灰的形狀猶如篆字。殘燭留下了融化而又凸凹起伏的殘蠟,與篆煙相同,都與容若的心情一樣,起伏不定。
浣溪沙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①。多情情寄阿誰邊②。
紫玉釵斜燈影背③,紅綿粉冷枕函偏④。相看好處卻無言。
注釋
①吹花嚼蕊:謂吹奏、歌唱,引申指反復推敲聲律、辭藻。弄:指吹彈樂器。冰弦:冰弦玉柱,箏瑟之類樂器的美稱。②阿誰:誰,這里指自己。③紫玉:紫色寶玉,古人以為祥瑞之物。④紅綿:絲綿的粉撲,婦女化妝用品。枕函:又稱枕匣,中間可以藏物的枕頭。
詞解
在此詞里他描繪了妻子的姣好美艷:上闋總寫妻子既有高才又多情可愛,她像天上的仙子一樣,十八年來在了人世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相伴,生活得高雅而快樂。她那么多情可愛,卻將所有的愛都賦予了我。記得新婚之初,她是那樣的姣好美麗、儀態(tài)萬方,在燈影恍惚中,偏倚著枕函。兩情相悅,即使無聲也勝似有聲。
評析
關于容若這一闋《浣溪沙》中提及的女子到底是誰,一直有爭議。有說是寫給妻子盧氏的,有說是寫給青梅竹馬的戀人的,也有人認為是寫給沈宛的。容若的抒發(fā)愛情的詞大多傷感凄美,此篇則完全打破了常規(guī)。在幾百年后的今天,我們也只好猜測其究竟是寫給哪一位紅顏知己,超越時空去感受容若的刻骨銘心的愛戀。
“十八年來墮世間”,這是化用自李商隱《曼倩辭》的成句:“十八年來墮世間,瑤池歸夢碧桃閑?!甭恢笣h朝名人東方朔,字曼倩。據(jù)《仙吏傳·東方朔傳》所載,東方朔死后,天上的歲星復明,于是漢武帝仰天而嘆:“東方朔生在朕身旁十八年,而不知是歲星哉?!比萑粜闹姓J為似乎這世間所有的美人都無法與她相比,她在他看來,是最好的,最為超凡脫俗,猶如天宮仙子錯落于凡塵。因為容若與盧氏成婚的時間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此時容若二十歲,盧氏十八歲。聯(lián)系到這一句,所以有一些人認為這首詞是寫給盧氏的。
●紅綿粉冷枕函偏
她玉釵顫顫,云鬢如霧,眼波楚楚,嬌柔無力。他對她的迷戀,是如此的深邃。即便迷戀是萬丈深淵,他也對其視之若歸。
吹花嚼蕊,指吹樂,歌唱,與吹葉嚼蕊意思相同。后又引申為推敲聲律、辭藻等文墨之事。冰弦,即琴弦。相傳是以冰蠶絲來制作的琴弦。此處可以理解成樂器之類。洪昇的《長生殿》里寫到楊貴妃彈琴是“冰弦玉柱聲嘹亮,鸞笙眾管音飄蕩”,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容若所寫是她的才情。她不但相貌出眾,而且會舞弄文墨,精通音律,稱得起是才貌雙全,人間罕有。
“多情情寄阿誰邊?!卑⒄l,是指容若自己。她是如此的美好,是上天恩賜的禮物,落入他的懷中。于世間千千萬萬人中,他與她相遇。世間的千千萬萬男子,她唯獨鐘情于他。還有什么能抵得上這種兩情相悅的稱心如意呢?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紅綿,是女子往臉上擦粉用的粉撲。枕函,又稱枕匣,指中間可以放置物件的匣狀枕頭。他將仔細端詳,滿心歡喜。燭影搖紅,人賽桃花,光陰勝過醇酒。
她是千嬌百媚,她是萬紫千紅,她是世上最美的花,開在他的生涯旅程當中。她是他春光里的月色如煙。然而他卻認為,相看好處卻無言。不盡言,繼而靜默。那一刻,他或是因為幸福而失聲,或是因幸福以致憂傷。容若用這樣的一句話來收束全篇,堪稱美到惆悵。
浣溪沙
鳳髻拋殘秋草生①,高梧濕月冷無聲②,當時七夕記深盟③。
信得羽衣傳鈿合④,悔教羅襪葬傾城⑤。人間空唱《雨淋鈴》⑥。
注釋
①鳳髻:古代女子的一種發(fā)型,將頭發(fā)綰結(jié)梳成鳳形,或在髻上飾以金鳳。此處指亡妻。②濕月:濕潤之月。形容月光如水般濕潤。③深盟:指男女雙方向天發(fā)誓,永結(jié)同心的盟約。④羽衣:原指以羽毛織成的衣服,后常稱道士或神仙所著衣為羽衣,此處借指道士或神仙。鈿合:鑲嵌金、銀、玉、貝的首飾盒子,古代常用來作為愛情的信物。⑤羅襪:絲羅制的襪,此處指亡妻遺物。傾城: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是美女的代稱,此處指亡妻。⑥雨淋鈴:即雨霖鈴。詞牌名。相傳唐玄宗因安祿山之亂遷蜀,霖雨連日,聞棧道鈴聲,為悼念楊貴妃而采作此曲。
詞解
此詞是一首悼亡之作,借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典故,表達了對亡妻的深切懷念:鳳髻散亂,斯人已經(jīng)悵然逝去,孤單地沉睡在一片荒涼的秋草之中,面對這寂寞梧桐,冷月無聲,回想起當年七夕之夜的海誓山盟,怎不叫人心中凄愴。原來相信仙人可以傳遞彼此的信物,后悔當時將伊人遺物都與她一同埋葬了,如今唯有自己唱著《雨霖鈴》空自悵痛了。
評析
這是一首悼亡的作品。容若以他一如既往的深情與凄愴,為他的愛妻,填寫了一曲催人淚下的寂寞空唱。
“鳳髻拋殘秋草生”。鳳髻,原本是古代女子的一種發(fā)式。據(jù)唐代宇文氏《妝臺記》載:“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翹花,傅之鉛粉,其髻高名曰鳳髻?!边@里代指其亡妻盧氏。他從蝕骨的悲痛中,強迫自己來接受這一事實:她已經(jīng)離他而去,而且是以最殘忍的離別方式——死亡。從此之后,他的生命將注定殘缺,如此痛入骨髓,伊人已被黃土掩埋,昔日軟香溫玉已成冢內(nèi)白骨。秋草萋萋,淚迷離。
“高梧濕月冷無聲”。月亮依舊故我,如水般傾瀉著自己的銀光。月痕最是照無寐。也正是這一輪月,曾照耀他們賭書潑茶時的伉儷情深,曾照耀她小窗梳妝的如花笑靨,見證他的美滿婚姻。也是這一輪月,看他孤燈相映,心靈千瘡百孔。他在傷痛當中靜默如雪中蒼松,蕭蕭瑟瑟,獨聽冷月無聲。
“當時七夕記深盟”。相傳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在驪山避暑,適逢七夕。玉環(huán)獨自與玄宗憑肩而立,因仰天對牛郎織女的故事有所感懷,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容若與盧氏,勢必也曾有過這樣的愿望與約定——生生世世,永結(jié)同心。
“信得羽衣傳鈿合,悔教羅襪葬傾城”。羽衣,本意是指以鳥的羽毛制作而成的衣服,后代指神仙和道士所穿的衣服。鈿合,鑲有金、銀、玉、貝等物品的首飾盒,古代時常用其作為示愛的信物。羅襪,指代亡妻遺物。
白居易《長恨歌》中:“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指楊貴妃死后,唐玄宗悲痛不已,于是命一位能招魂的道士去尋找玉環(huán)。后來道士在蓬萊仙境中終于尋覓到玉環(huán),玉環(huán)不忘舊好,取出金釵一股,鈿合一扇讓道士交給玄宗,說只要彼此情定心堅,天上人間總能相會。道士可以傳遞亡人的信物,他希望能與妻子再會,于此,容若感到后悔,把她的遺物都與她一同埋葬了。
“人間空唱《雨淋鈴》”?!队炅茆彙?,即《雨霖鈴》,相傳“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唐玄宗為了江山放棄了美人,賜死楊貴妃,這種懊惱與悔恨是一曲《雨淋鈴》所表達不完的,可謂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容若借此來表達對妻子的追思之情。
●人間空唱《雨淋鈴》
容若不斷引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以表達心中的無盡傷痛。耿耿此念,天地可表,聞之哀傷欲絕。記憶在無言的寂寞中恣意洶涌,無論怎樣華美的文字都不能表達其萬一。
這一首《浣溪沙》,容若不斷引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以表達心中的無盡傷痛。耿耿此念,天地可表,聞之哀傷欲絕。記憶在無言的寂寞中恣意洶涌,無論怎樣華美的文字都不能表達其萬一。他沉溺于刻骨銘心的思念當中,他對她的愛,從未改變,卻難再續(xù)。他在別人的故事當中感同身受,比照喟嘆,然后以空洞茫然的眼神,落寞地守望著曾經(jīng)的濃情蜜意,心中只剩下滿腔的遺恨。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①。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②,冷清清、一片愁埋地。鈿釵約③,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④。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⑤。待結(jié)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注釋
①葬花天氣:指春末落花時節(jié),大致是農(nóng)歷五月,這里既表時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謝。②夜臺:指墳墓。③釵鈿約:釵鈿即“金釵”“鈿合”,都是女子的飾物。暗指愛人間的山盟海誓。④重泉若有雙魚寄:重泉即“黃泉”“九泉”,指生死兩隔;雙魚:指書信。⑤湘弦:即湘靈鼓瑟之弦。相傳舜的妃子在湘水中淹死,死后成為水神,古代詩詞中常用琴瑟來代指夫妻,這里指納蘭不忍再彈奏那哀怨凄婉的琴曲,否則會勾起對妻子的哀思。
詞解
這種哀愁怨恨什么時候才能停息!在這葬花的時節(jié)里,半夜里淅淅瀝瀝的冷雨剛剛停止,聆聽著雨滴滴落在臺階上孤寂的聲響。妻子已經(jīng)去世三年了,如今香魂縹緲不知在何處,如果這是一場噩夢,那么三年之久也應該清醒過來了啊。現(xiàn)在感到人生在世毫無趣味,還不如長眠于墳墓當中,在冷清的土地下埋葬自己的哀愁。與妻子陰陽永隔,當年的海誓山盟都已成空。
如果黃泉當中能有書信郵寄過來,這樣我才能知道她這幾年來是苦是樂,與誰彼此依靠?我在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入睡,不忍再次彈奏起那曾與妻子共同唱和的琴。希望能與亡妻結(jié)下來生情緣,再做夫妻。但又怕來生二人還是薄命,早早分離,獨留一人形單影只,心如刀絞。淚已流干,悼念亡妻的紙灰隨風飄散。
評析
這首詞是納蘭詞中悼亡詞的代表作。納蘭詞中的悼亡詞多達四十首,每一首都是血淚交溢,凄涼入骨。這一首詞更是堪稱絕唱。詞從空階滴雨,仲夏葬花開頭,引起傷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臺幽遠,音訊不通,以至來生難以預料,感情層層遞進,直到最后萬念俱灰。
整首詞虛實相間,實景與虛擬,所見與所想完全糅合在一起,歷歷往事與冥冥幻想緊密結(jié)合,毫無間隙,而聯(lián)系起這一切的,正是痛感“人間無味”的夫妻間的真摯情懷,它能夠穿越死生界限,跨越時空。納蘭詞“哀感頑艷”“令人不能卒讀”。
詞的開端很突兀:“此恨何時已”,開頭就是一個反問,道出詞人心中對盧氏之死悠遠綿長、無窮無盡的哀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自盧氏死后,容若對她的思念從未停止。他既恨新婚三年就已永訣,歡樂不久而哀思無限;又恨陰陽永隔,相見無由,如今正當亡婦的忌日,這種愁恨更是空前高漲。
“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肅殺、凄涼氛圍。能清晰聽到夜雨停歇后,殘雨滴落空階之聲的人,必定有著極為郁悶難以排解的心事。如今的“葬花天氣”,三年之前卻正是“葬妻”天氣。三年死別,猶如大夢一場,而且是一場無法醒來的噩夢。接下來“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是說妻子去世雖然已有三年,但自己對這個悲劇始終無法相信,但假如說這只是一個悲傷噩夢,三年之久也該醒來了。妻子死后,人間便再沒有了快樂,一切都索然無味。盡管平常,但正是這種直抒胸臆、不加任何雕琢掩飾的句子才最能直接道出眾生共有的苦難,因其平實,故而感人。
●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物是人非,鈿釵雖在,山盟海誓依舊,妻子已入黃泉,再堅定的誓言也無力實現(xiàn)了,正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多情之人心喪若死,三年光陰依舊痛得難以言說。
容若對后一個問題進行了回答:“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愁埋地”,了無生趣的人世間還不如冷清的墳墓?!耙古_”指墳墓,墳墓由于把死者長埋于地下,不見光明,所以被稱作是夜臺。
上闋的結(jié)尾,“鈿釵約,竟拋棄”,與開篇的“此恨何時已”相呼應,都與《長恨歌》有一定關系。鈿和釵都是女子的裝飾品,唐玄宗和楊貴妃曾以鈿釵寄情。但物是人非,鈿釵雖在,山盟海誓依舊,妻子已入黃泉,再堅定的誓言也無力實現(xiàn)了。
下闋的開頭,詞人期望能了解盧氏死后在九泉之下的情況,情真意切由此可見一斑?!爸厝粲须p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重泉”,即黃泉,九泉,是民間所說的陰間。雙魚,指書信。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詩句,后世就用雙鯉魚指書信。假如能與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必定要問問她,這幾年的生活是苦是樂,她和誰人相伴。
這種無望的懷念嚴重影響了容若的心境,于是“我自中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所謂湘弦,楚辭《遠游》有“使湘靈鼓瑟兮,命海若舞馮夷”之句,后世詩詞多以湘弦來代指琴弦或彈琴。容若與盧氏的閨房之樂,音樂唱和就是其中的一項。容若也一天天地幫妻子調(diào)琴。
輾轉(zhuǎn)相思,還想和妻子再結(jié)來生之緣,是謂“待結(jié)個、他生知己”。這句話盡管平常卻不簡單,不把妻子當成家中的女主人或是賢內(nèi)助看待,而是視其為知己。這在古代是個非常難能可貴的觀念。
到了這一步,容若對亡妻的感情已經(jīng)到達了“待結(jié)個、他生知己”的地步,但這還不是極限,結(jié)下來生情緣“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這幾句源自于晏幾道的“欲將恩愛結(jié)來生,只恐來生緣又短”,但在情義深厚方面卻超過了前者。容若擔憂就算自己和亡妻真的結(jié)下來生緣,但來生如果再如今生一般,短暫的快樂之后便又永訣,脆弱的身心又怎能再次承受那凄涼的人生呢!想到這里,又回歸到了現(xiàn)實,把無盡的感情歸結(jié)成一句實景:“清淚盡,紙灰起”。淚已流盡,為妻子燒的紙也燒盡了,只有紙灰隨風飄蕩。
沁園春
丁巳重陽前三日①,夢亡婦淡妝素服,執(zhí)手哽咽。語多不能復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眿D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②;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xù),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zhuǎn)③,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④。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jié)綢繆⑤,翻驚搖落⑥,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⑦。
注釋
①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容若時年二十三歲。②紅雨:代指落花,這里應指桃花。③靈飆:輕靈的風。④碧落:天界。⑤綢繆:纏綿的情緣。⑥搖落:原指草木凋零,這里指妻子已逝。⑦回腸:彎曲的腸子。過去多用腸子屈曲迂回比喻愁懷縈繞。
詞解
丁巳年,距離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還有三天,夢見亡妻身穿白色的衣服化著淡妝前來相會,夫妻二人牽手哭泣。說了千言萬語,不能全部記下來,但臨別時亡妻說:“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蓖銎奚安]有細心學過詩,不知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詩句。醒后寫下了這首詞。
人生瞬息之間就到了盡頭,紅顏薄命到了如此地步,我怎么能忘懷你的身影。還記得當初我們彼此相依相偎的甜蜜時光,一起在繡榻上把玩桃花,在闌干的轉(zhuǎn)角處共賞夕陽。好夢難以持久,殘缺的詩文無法接續(xù),讓我更想大哭一場。亡妻的儀容尚在眼前,卻如輕靈的風一般轉(zhuǎn)瞬不見,沒能仔細端詳。
在天堂當中尋覓愛人的魂魄卻一無所獲,想來我的頭發(fā)會因為憂愁變白吧。夫妻二人雖然一個在塵世,一個在天上,但緣分并沒有割斷,還得以在夢中相會。一年當中的光陰荏苒,無不讓人觸景傷情。夫妻恩愛原本想百年攜手,沒想到突然就陰陽永隔,自己相思不斷,形容憔悴。思念與憂傷全都郁結(jié)于胸中,寫下一首詞來傾訴自己的相思與苦悶。
評析
這首《沁園春》是納蘭詞長調(diào)當中的名篇,有很多名家都很欣賞這一篇。長調(diào)要求既曲折,又流暢,這篇《沁園春》之所以能夠成為名篇,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它在表現(xiàn)手法方面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讓思念與憂傷永遠縈繞著作者的心,也縈繞在讀者的心頭,經(jīng)久不散。
這首詞的寫作時間為康熙十六年九月初六,是即將到重陽節(jié)的時候,此時盧氏已經(jīng)去世一年多了。容若在夢中已經(jīng)不知第幾次與妻子相見。這一次夢中相會,說了千言萬語,但醒來之后都遺忘殆盡了,只記得臨別時妻子贈了一句詩給自己:“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妻子原本不擅長寫詩,不知道怎么能夠?qū)懗鲞@樣的句子。容若越想越是感嘆,便填出了這首《沁園春》。
“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這當然是容若自己的心聲。自己思念妻子,也設想著妻子正在如何萬分不舍地思念著自己。月亮雖有陰晴圓缺,盡管缺多圓少,畢竟總有團圓的時候,總讓人有著對團圓時候的期待,人生卻更殘酷,陰陽相隔便成永訣,期盼已經(jīng)斷絕,唯有憂傷緊緊纏繞在容若的心頭。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這首詞的開篇依舊是慨嘆妻子的早逝,紅顏自古多薄命,三年的快樂恩愛換來的卻是一生的憂傷。越傷心便越是要回憶,“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感懷的是當初相依相偎的快樂日子,在繡榻上共同把玩桃花,在闌干的轉(zhuǎn)角處共賞夕陽。這些平淡的快樂,在已經(jīng)永遠失去這份快樂的人眼中顯得那樣彌足珍貴。
“并吹紅雨”,為什么要“吹”字呢?這與詞中提到“重陽節(jié)前三日”有關。重陽節(jié)也叫吹花節(jié),楊萬里的《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詩之三有“重九吹花節(jié),千齡夢錫時”的詩句。容若和盧氏應該也有過這樣吹花題葉的日子,如今又快到重陽了,自然更加傷感。此外,“吹花”最早有女子精心梳妝打扮,以便讓情郎欣賞自己容貌的作用。想到此處,作者更加心如刀絞。
“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這個句子值得多留意,因為它是《沁園春》這個詞牌當中的典型句式,有一種獨特的修辭與音律層面的美感?!袄C榻閑時,并吹紅雨”和“雕闌曲處,同倚斜陽”構成一組對仗。
“夢好難留,詩殘莫續(xù),贏得更深哭一場”,這里的“詩”,應該就是夢中盧氏臨別時贈給他的那句“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只有兩句,是否要接續(xù)成一首完整的詩呢?既然人生已經(jīng)是殘缺的了,既然好夢也一去不返,詩,也就讓它殘缺好了。這里體現(xiàn)的是一種深深的無奈和慵懶,作者已經(jīng)心灰意冷。自己所能做的,只是在夜半時來痛哭一場,但哭又能挽回什么呢?又想起夢中妻子的模樣,但那夢去得太快,妻子的身影仿佛驚鴻一瞥,讓自己根本來不及仔細端詳。
“靈飆”是指輕靈的風,這里是比喻妻子在夢中出現(xiàn)的身影。盡管在夢中說了很多話,但容若依舊覺得過于短暫,能與深愛的妻子夢中相會,或許看多久都只覺得不過是一瞬間。
接下來轉(zhuǎn)到了夢醒之后,回到了現(xiàn)實?!爸貙け搪涿C!?,源出于《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唐明皇在楊玉環(huán)死后,委托方士上天入地去尋找她的魂魄,結(jié)果天上人間都沒能找到。容若想要與愛妻重見,同樣了無頭緒?!傲隙贪l(fā)、朝來定有霜”,憂傷到了如此地步,想到這里,心中又生出萬千感慨:“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雖然陰陽永隔,但緣分未斷,不然又怎會在夢中如此深情相會呢,春花秋葉,一年時光轉(zhuǎn)瞬即逝,無時無刻不令人觸景生情。這一句,也是一個對仗,和“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采用同樣的句式,形成了一個呼應。
●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同為悼亡詞中的經(jīng)典,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猶如號啕痛哭;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則猶如低眉淺語,未語淚先流;容若的詞則像是在愛人面前強顏歡笑,笑容背后卻是滿心的凄慘無奈。
“欲結(jié)綢繆,翻驚搖落”:“綢繆”原本是形容緊緊纏縛,后來引申為情意殷切,這里形容夫妻之間極為恩愛,“搖落”是形容草木凋零?!皽p盡荀衣昨日香”,是說明自己形容憔悴,豐姿不再?!败饕隆笔莻€典故,《太平御覽》當中記載:三國時期著名謀士荀彧非常注重個人的儀表,到別人家里做客,所坐之處接連幾天都香氣不絕。后來人們便以“荀衣”“荀香”或“荀令衣香”來比喻人的風流倜儻或花的異香撲鼻。有自戀傾向的文人比較喜歡用這個典故。
詞到結(jié)尾,“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思念與憂傷全都郁結(jié)于胸中,到最后只換來一聲嘆息。容若有顯赫的家世,文武全才,具有倜儻豐姿,懷有滿腔愛戀,卻依舊無法戰(zhàn)勝殘酷的現(xiàn)實,這是何等的哀傷啊。
沁園春·代悼亡
夢冷蘅蕪①,卻望姍姍,是耶非耶?悵蘭膏漬粉②,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影弱難持,緣深暫隔,只當離愁滯海涯。歸來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鸞膠縱續(xù)琵琶③。問可及,當年萼綠華。但無端摧折,惡經(jīng)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④。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今已矣,便帳中重見,那似伊家。
注釋
①蘅蕪:香草名。②蘭膏:頭油;漬粉:殘留的香粉。③鸞膠:比喻續(xù)娶后妻。④判:同拼,意為甘愿。
詞解
夢中還可以聞到你的香氣,恍惚間見到你的身影,思念不已。惆悵地看著你曾經(jīng)使用過的頭油香粉,裝飾用品等,睹物思人,越發(fā)愁苦。但在夢中與想象中的你終究不過是幻影。但恍惚間還是看到你回來了,在星月之光的照耀下,魂魄在梨花間徜徉。
就算娶了另外的女人,又怎么能比得上我們夫妻之間當年的恩愛情深?;ǘ錄]來由地遭受摧折,還不如零落成泥香如故的好。最懷念的是當年夫妻恩愛時,糾正你讀錯的字,一起修剪燈燭,賭書潑茶的有趣景象。如今這些都無法再次來過,就算見到了幻影,又能夠怎樣呢?
評析
第一句“夢冷蘅蕪,卻望姍姍,是耶非耶”化用了關于漢武帝的兩則典故,第一個是據(jù)說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死后,漢武帝日夜思念,一次夢見李夫人贈給自己蘅蕪之香,醒后,香氣依舊殘留在衣枕之間,幾個月過去仍舊沒有消散。“蘅蕪”原本是香草的名字。
●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香魂艷魄夢中歸來,即便容若明知這不過是幻夢一場,終究忍不住心中歡喜,哪怕這歡喜是鏡花水月,也能帶給他無限的欣慰,用情之深,可謂極致。但最終“不如零落,判委塵沙”,夢醒時分,心中更痛。
第二個典故是,有個名叫少翁的方士聲稱自己可以溝通鬼神,可以把李夫人的魂魄招來以慰藉漢武帝的相思之苦。于是在一天夜里,少翁布置好燈燭、帷帳、酒肉,請漢武帝坐到另一座帳子當中,遙看李夫人的身影翩然而來。但漢武帝感覺李夫人的身影非常模糊,既不能接近,也無法搭話,愈發(fā)感覺相思悲苦,作詩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思念亡妻從夢境入手,借用“蘅蕪之香”和“姍姍來遲”的典故,手法巧妙,曲折委婉,借古喻今,為整首詞定下了基調(diào)。
第二句“悵蘭膏漬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有一種華貴的氣息與氛圍。蘭膏,是一種頭油;漬粉,是殘留的香粉;犀合,是犀角制成的化妝盒;金泥,也就是金屑,代指化妝品;蹙繡,是一種編織手法;蟬紗,是如蟬翼一般輕薄的紗。古代的詩詞中描寫美女,典型的方法就是不去直接描寫她本人的相貌如何,而是以細膩的表述方法去介紹其穿著打扮、化妝品的種類以及閨房的室內(nèi)裝飾,特別是花間派詞人的一大傳統(tǒng),讓讀者通過這些間接描寫來想象女主角是何等的美麗。也是為了烘托物品尚在,而佳人已是陰陽永隔的悲涼氣氛。
下一句“影弱難持,緣深暫隔,只當離愁滯海涯”,是承接前文漢武帝和李夫人的典故衍生出來的:那個叫少翁的方士弄出來的李夫人終究是個幻影,無法觸摸,只能隔著帷帳遠遠地望著,但離別或許只是暫時的,終有一天有情人能夠再次團聚。愛,已經(jīng)變成了無比堅定的信念,而現(xiàn)實無論怎樣真實,此刻看起來都是虛幻的?;糜爸袗蹅H歸來,“歸來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縹緲美麗,亦幻亦真,讓相思者斷魂。
接下來的部分轉(zhuǎn)回到現(xiàn)實世界,“鸞膠縱續(xù)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是說就算又娶了別的妻子,但新人怎能比得上舊人!這里又運用了兩個典故,“鸞膠”是傳說當中一種極為神奇的膠,仙人用鳳凰的喙和麒麟的角合在一起精煉而成的,黏合力非常強,能把斷裂的弓弦再次粘上,把斷折的刀劍重新接好。古人經(jīng)常用它來比喻喪妻后再娶。
“萼綠華”是傳說中的一位仙女的名字,李商隱有“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的詩句,這里代指亡妻。“華”就是“花”,所以“萼綠華”就是“萼綠花”,人名猶如花名。就是從這里出發(fā),下一句的轉(zhuǎn)折就是把人當花來寫:“但無端摧折,惡經(jīng)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說的是花朵沒來由地遭受摧折,還不如零落成泥香如故的好。
接下來開始回憶與妻子共度的那些美妙時光:“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最讓人懷念的是妻子讀錯字時顯露出來的那種嬌羞神態(tài),及日常生活中剪燈、沏茶的樣子?!皨捎灥雷帧笔窃从谔K軾的“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懷念亡妻念錯字時的嬌柔模樣;“手剪銀燈”剪掉的是燈芯,古代的燈燭燒上一段時間就需要剪斷一截燈芯,讓燈保持明亮;“潑茶”可以有兩種理解方式,一種是“賭書潑茶”,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都同樣愛好讀書藏書,李清照的記憶力很強,所以每次飯后一起烹茶時,就用比賽的方式?jīng)Q定飲茶的先后。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回答正確就可以先喝??哨A者往往由于太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成為千古佳話。
回憶了和亡妻一起生活的種種細節(jié),最后要進行一個總結(jié),嘆息那些過往的美好日子以后再也不會有了,就算可以透過帷帳再見倩影,終究是虛幻泡影,可望而不可即:“今已矣,便帳中重見,那似伊家。”呼應了開篇漢武帝和李夫人的那個典故。
江南憶·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fā)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①,情在不能醒。
搖落后②,清吹那堪聽③。淅瀝暗飄金井葉④,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⑤。
注釋
①孤檠:孤燈。②搖落:凋殘,零落。③清吹:清風,此指秋風。④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一般用以指宮廷園林里的井。也指墓穴或骨甕。⑤薦:進獻、送上。傾城:形容女子艷麗,貌壓全城。
詞解
如今我早已心如死灰,除了還保留有三千青絲之外,已經(jīng)與僧人沒有任何差別。只因生離死別,在那似曾相識的一盞孤燈之下,愁情縈懷,猶如陷入無盡的噩夢卻無法清醒過來。花朵凋零之后,即便清風再怎么吹拂我的臉頰,我也終將無動于衷,冰冷的心再也無法恢復溫暖。
雨聲淅瀝,落葉飄零于金井之中,柔腸百轉(zhuǎn),衣上淚痕,詩里的字,滿是相思意。忽然間聽到風停后傳來的一陣鐘聲,不由得感慨,自己的福分太淺,縱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卻最終在生離死別中,無法長相廝守。情在不能醒,大夢一場空。
評析
這是一篇悼念亡妻盧氏的悼亡詞,盧氏于康熙十六年五月去世,直到康熙十七年七月才安葬于皂莢屯納蘭祖墳當中,期間其靈柩被暫時安放在雙林寺禪院中長達一年以上。詞人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多次進入雙林禪寺中守靈,并寫下了大量悼念亡妻的詩詞。這首《憶江南·宿雙林禪寺有感》,哀婉凄切,詞人心灰意冷的感情,溢于言表。
●乍聞風定又鐘聲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但如今卻是落花人獨立,人面不知何處去。忘卻了霓裳羽衣曲,再沒有琵琶弦上說相思的溫柔繾綣,午夜夢回,在輾轉(zhuǎn)反側(cè)之間,依舊有錐心之痛。
“心灰盡,有發(fā)未全僧”,開頭就直抒心曲,表明自己已經(jīng)心哀若死,對滾滾紅塵全然提不起興致?!坝邪l(fā)未全僧”,出自陸游的《衰病有感》“在家元是客,有發(fā)亦如僧”。陸放翁是由于國仇家恨,不能克服中原,光復大好河山而沉痛不已,郁結(jié)于心,于是有了萬念俱灰的感覺。容若雖然心如槁木死灰,但始終對盧氏無法忘情,所以還是“未全僧”。但何以會這樣呢?“風雨消磨生死別”,是因為與自己所愛之人出現(xiàn)生離死別的情況,而風雨凄厲,無情消磨著這悲苦歲月。如今,往日的恩愛已經(jīng)灰飛煙滅,似曾相識的僅僅是這一盞如豆的孤燈?!八圃嘧R只孤檠”,讓人想起白居易的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但白居易盡管被貶,還可以與琵琶女互訴衷腸,相憐相惜。而容若卻只能夠獨對孤燈,黯然神傷。“情在不能醒”,一句話點出了詞人此時最真實的心境:沉溺于往日的回憶無法自拔,縱然有心抽身退步,但“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根本無法自已。
盧氏已經(jīng)去世,但是他自始至終都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這一事實,但現(xiàn)實終究是如此殘酷。“搖落后,清吹那堪聽”,她的逝去宛如花朵的凋零,夜間在她靈前的奏樂聲,凄清到讓人不忍卒聽?!氨「K]傾城”,凄艷至極,同時也沉痛至極。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①,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注釋
①緗帙:本義是書套,色為淺黃,這里代指書籍。
詞解
窗外,雨打芭蕉的點滴聲,使我記起了當初的情景,讓我的心都快要碎了。臨睡前又翻檢舊時書信,看著那寫滿相思情意的書箋,便記起當時她初學書寫還不熟練的模樣。
看著這些散亂的書冊,不禁淚眼模糊。在這個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點著一盞孤燈。原以為情緣已盡,可誰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還是無情呢?
評析
這是一篇傷情懷舊的作品。容若耳聽著雨打芭蕉的聲音,心欲碎,仿佛重錘在擊打著自己的心,那曾經(jīng)最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
芭蕉,在文學作品中向來都有兩個明確的意象:一是“雨打芭蕉”,或許由于芭蕉葉片寬大容易凸顯出雨滴的聲音,假如是大雨,那聲音便會越發(fā)急促,假如是小雨,那聲音便會顯得淅瀝而憂傷,所以有“疏雨聽芭蕉,夢魂遙”,有“點點不離楊柳外,聲聲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鄉(xiāng)心,愁人耳”;另一個意象是卷心芭蕉,芭蕉的葉子是聚攏在一起的,伴隨著成熟而漸漸舒展開,正如令人憂愁的心緒變化,所以有“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說法。
所以,當芭蕉與雨一起出現(xiàn)時,那就是表達憂愁或是孤獨的心情。這首詞的第一句“點滴芭蕉心欲碎”,從字面上來理解,“心”首先是芭蕉的心——芭蕉在雨滴無休止的敲擊中,“心”已經(jīng)快要碎了,而這顆心也是容若的心。
芭蕉很特殊,因為芭蕉是沒有心的,其葉子是一層又一層的,一層層地剝開后,到最后里面是空的(類似于剝洋蔥的感覺)。佛家有所謂“白骨觀”的說法,當肉體被剝離之后人身空無一物,和芭蕉是一樣的,所以佛教經(jīng)常用芭蕉比喻肉體是虛幻不真實的。
●點滴芭蕉心欲碎
多年過去了,一般人也該走出陰影了,但在這個雨打芭蕉的夜晚,為什么我還是會如此痛徹心扉地想起你來。如果,能夠一切能重新來過,我是否會甘愿舍棄那段短暫的快樂,以求免除漫長的刻骨憂傷?
經(jīng)歷了與愛妻的生離死別,又聽到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想起當年猶如神仙伴侶的美好生活,“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煲?,卻打開了過去的書箋,那些柔情蜜意的文字,想當初教她書法時,她那筆法生疏的樣子……
過往的恩愛越快樂,當失去愛侶后回憶起來就越發(fā)痛苦。容若在下闋轉(zhuǎn)回眼前,“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我的眼睛已經(jīng)疲倦了,低頭看去,書胡亂地堆著,看上去非常模糊。這些書為什么會看起來“一半模糊”呢?是由于眼睛疲勞,還是因為眼中含淚了。過去的日子是“鴛鴦小字”“弄筆偎人”,而如今呢,只是“幽窗冷雨一燈孤”,一切都是那樣孤單寂寞,毫無生趣,這一些孤獨的意象都只是由于你離我而去,而茍活于世的我才是最孤獨的那個?!傲蠎楸M,還道有情無”,如果能夠一切重新來過,容若是否會甘愿舍棄那段短暫的快樂,以求免除漫長的刻骨憂傷?
清平樂
麝煙深漾①,人擁緱笙氅②。新恨暗隨新月長,不辨眉尖心上。
六花斜撲疏簾③,地衣紅錦輕沾④。記取暖香如夢⑤,耐他一晌寒嚴⑥。
注釋
①麝煙:焚麝香發(fā)出的煙。②緱笙氅:猶如仙衣道服式的大氅。③六花:即雪花。雪花結(jié)晶六瓣,故名。疏簾:指稀疏的竹織窗簾。④地衣:地毯。紅錦:亦作“紅綿”,紅絲棉的粉撲,婦女化妝用品。⑤暖香:帶有溫暖氣息的香味。⑥一晌:指短時間。
詞解
此詞抒寫相思愁懷:麝香發(fā)出的煙在空中搖蕩,孤獨的人擁衣而眠,卻無法入睡。心中的愁苦與日俱增,已經(jīng)分不清是在眉尖還是在心上。
雪花撲打著窗簾,地毯上沾上了些許白色。猶記得我們當時共度的美好時光,如今且用這美好的回憶來驅(qū)散嚴寒。
評析
這一首《清平樂》,是容若寫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作品,其妻子盧氏此時剛過世一年,這一首詞,愁情傷懷,悲凄不絕,非常有可能是他懷念亡妻的作品。
麝煙,是指焚燒麝香時所飄散出來的煙。麝香的香味非常獨特,濃厚芳馥,是四大動物香料(麝香、靈貓香、河貍香、龍涎香)之首,古代的富貴人家非常喜愛。古詩當中就有“麝煙苒苒生銀兔,蠟淚漣漣滴繡閨”“臺榭沉沉禁漏初,麝煙紅蠟透蝦須”的句子?!镑隉熒钛?,為讀者心中幻化出一片煙水迷離的景致,繼而整首詞的格調(diào)也就顯得清雅幽靜起來。
●不辨眉尖心上
容若一生用情至真,直抒胸臆,才使得這樣的文字,讀來余味綿延,一如淡煙流水畫屏幽。清氣入肌,憂傷入骨,一再吟誦,再也無法忘懷。
緱笙氅,指猶如仙衣道服式樣的大氅,用來保暖御寒,以此來表明天氣的寒冷。
“新恨暗隨新月長,不辨眉尖心上?!狈吨傺偷摹队中小樊斨杏小懊奸g心上,無計相回避”的句子,李清照化用這一句寫出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抒發(fā)自己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閑愁相思,構意要比范仲淹更加精巧靈秀,所以被世人傳誦。容若這一句“不辨眉間心上”,與“新恨暗隨新月長”相接,愁意越發(fā)深沉醇厚,愁意洶涌而來,幾乎要將人溺蓋。容若的這種愁緒,在他的眉間心上,無聲無息地蛻變成恨的模樣。
六花,即雪花。雪通常有六瓣,故稱。屋內(nèi)有麝煙爐,紅錦毯,人也穿著緱笙氅,可他依然愁恨暗長。他心頭堆積的層疊痛苦,便會被拉伸成一根緊繃的弦,好像只需輕輕一撩撥,就會斷裂開來。
“記取暖香如夢,耐他一晌寒嚴?!彼瘔糁械臏厝崂`綣,與夢醒后的殘酷現(xiàn)實,讓人感到分外寒冷,這種寒冷是一直冷到骨髓當中的。這樣的句子,是說夢中山盟海誓,夢醒后痛斷肝腸。但無論怎么樣夢想,最終只能像是一塊冰抱緊另一塊冰來取暖一般徒勞無功。
這一首《清平樂》,被后人評價“明白如畫,情致綿長”,而比情致綿長的,是他的深情厚誼。
山花子
欲語心情夢已闌①,鏡中依約見春山②。方悔從前真草草,等閑看。
環(huán)佩只應歸月下③,鈿釵何意寄人間④。多少滴殘紅蠟淚,幾時干。
注釋
①闌:殘、盡。②依約:仿佛,隱約。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進而代指美女。③環(huán)佩:古人衣帶所佩的環(huán)形玉佩,婦女的飾物。④鈿釵:金花、金釵等婦女首飾,借指婦女。
詞解
愛人雖然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但容若依舊思念不已,這首詞抒寫對亡妻的思念:夢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她那可愛的面龐與身影仿佛重又映在了鏡中,依稀可見。當初伊人在世時,沒有認真看過她美麗的容顏,現(xiàn)在真的悔不當初。而今她早已逝去,歸于如夢一般的月下之境。她的遺物仍然留在了人間,卻已是物是人非,更令人悲痛難耐。睹物思人,淚蠟不干,就如同我想念你的眼淚一般。
評析
多少事,多少愁緒是永遠難以說清、道明的呢?到底要再愛你多久,才會逐漸淡忘你的身影呢?多少滴殘紅蠟淚,語自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比萑魧⑵浠脼閱柧洌瑧z惜之意更深,也表示了彼此之間的無悔深情。“滴殘”二字更使得紅燭似人,格外凄涼。
此詞寫容若做夢,夢中見到戀人對鏡描眉,醒來后頓感惆悵難過。從下闋“環(huán)佩”和“鈿釵”的用典來看,這首詞所寫的女子應該并非盧氏,因為王昭君與楊貴妃全都是宮廷當中的人?!按荷健币辉~代指女子的雙眉,容若的詞中有很多描寫戀人雙眉的句子,都非常出色。
●多少滴殘紅蠟淚
忘記關于你的一切,逃開你對我的身心的反復糾纏。如果時間能把我對你的思念稀釋掉,就不會在醒來的時候,我還是會莫名地失神。你是我無法逃脫的心結(jié)。
“欲語心情夢已闌”,這句化用自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舟中記夢》的“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辛詞正巧也是記錄夢境,也是話還沒說完,而人就已醒來,容若埋怨勾起他睹物思人情懷的那些鈿釵環(huán)佩,辛棄疾埋怨的則是那個“不管人愁獨自圓”的月亮。
山花子
一霎燈前醉不醒①,恨如春夢畏分明②。淡月淡云窗外雨,一聲聲。
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不多情。又聽鷓鴣啼遍了③,短長亭。
注釋
①一霎:謂時間極短。頃刻之間,一下子。②春夢:春夜的夢。比喻轉(zhuǎn)瞬即逝的好景,也比喻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③鷓鴣:鳥名。體形似雷鳥而稍小,頭頂紫紅色,嘴尖,紅色,腳短,亦呈紅色。
詞解
此詞寫離恨:孤燈之前,一下子沉醉不醒,又怕醉中夢境與現(xiàn)實分明起來。窗外的舒云淡月,細雨聲聲。人說若太多情,情誼就會變得淡薄,而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真的不再多情了。可是,窗外又傳來鷓鴣啼鳴之聲,那送別的短亭長亭之處是否有人駐足傾聽?
評析
開篇“一霎燈前醉不醒”,從意思上看,這句話有語病,因為“醉不醒”和“一霎”是無法搭配的,一瞬間就在燈前醉倒了,無法醒來,但只有一瞬間,又怎能談得上是無法醒來呢?我們推想應當是這樣的情形:容若在燈前出神,一個恍惚之間,似乎進入了醉夢之鄉(xiāng),進入了夢幻世界。
第二句“恨如春夢畏分明”,應當是入睡之后沉迷于夢境不愿意醒來的意思。
我們來看下一句“淡月淡云窗外雨,一聲聲”。先看句法的結(jié)構:這首詞在句法結(jié)構上和《浣溪沙》很像,所不同的只是把《浣溪沙》上下闋的最后一句從原來的七個字轉(zhuǎn)變?yōu)榍捌吆笕彩畟€字,等于打破了《浣溪沙》原有的節(jié)拍,產(chǎn)生了一個變奏。這樣的手法,術語叫“攤破”,所以這個詞牌也叫“攤破浣溪沙”,還有一些別名,如“山花子”“添字浣溪沙”。
“淡月淡云窗外雨,一聲聲?!边@一句寫景,而前兩句是寫情,同時這一句是上闋的結(jié)束語,就不再繼續(xù)寫情了,而是利用景語來給寫情的句子作總結(jié)。這是文學藝術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的一個慣用手法。例如電影里某個革命先烈英勇就義時,在即將開槍時,鏡頭一轉(zhuǎn),變成了一株傲雪綻放的梅花,一陣槍響,梅花上的雪紛紛掉落,這就是典型的以景寫情,其表達效果要遠好于直接展現(xiàn)烈士寧死不屈,被敵人殺害的場景。
●恨如春夢畏分明
離愁讓人在燈前的剎那間沉醉,不愿從美夢中驚醒去面對離別,溫馨的夢境與冰冷的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讓人望而生畏。窗外淅瀝的雨聲挑動人們的愁思,遙聽外面鷓鴣的悲鳴,別離之苦也就涌上了心頭。
因此詩詞鑒賞既要精讀,也要泛讀。讀過幾千首詩詞,就基本掌握了古人的詩詞套語和修辭套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下闋轉(zhuǎn)折,是這首詞當中的名句:“人道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不多情”,和另一首里的“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在含義上有細微差別,一個是“不多情”,一個是“悔多情”,前者是說自己由于多情而受了傷,從此之后再也不多情了,后者也是說自己因為多情而受了傷,由于傷得太重,已經(jīng)無法承受了,所以后悔當初會那樣多情。
這兩首詞一般都認為是容若緬懷盧氏的,從感染力而言,“不多情”顯然比“悔多情”要好,表現(xiàn)出一往無前,為愛而始終執(zhí)著的堅定信念。
“人道情多情轉(zhuǎn)薄”也比“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要好,雖然“道”與“到”只有一字之差,但前者的意思是說“情多情轉(zhuǎn)薄”是別人說的,似乎是一句人生格言,但自己根本不適用這句話。自己對妻子的愛,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卻從來沒有變得淡薄。自己依舊會在燈下發(fā)呆,恍惚中又與妻子在夢中相會。深愛不會因為多情而轉(zhuǎn)薄,也不會因為時間而消逝。
減字木蘭花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①。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②,天上人間情一諾③。銀漢難通④,穩(wěn)耐風波愿始從。
注釋
①疏衾:掩被而眠,感到空疏冷清。②碧落: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作“碧落”。后來泛指天上(天空)。③一諾:謂說話守信用。④銀漢:天河,銀河。
詞解
此詞為懷念亡妻之作:孤燈明滅,冷夜孤枕,欲睡還醒,不能思量,思量就會斷腸。天上人間,陰陽兩隔,即使一諾千金也換不回原來的生活??逝文軌蛳喾曛鼐?,即使要安心忍耐著銀河里的風波,也甘愿從頭開始。
評析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睜T花搖影,原本應當是一個極為馨香的場景。燈光在黑暗當中通常都能帶給人無限的溫暖與安定感覺,如果有良人相伴,或是溫柔同眠,或剪燭細語,都是錦上添花的浪漫。而在這里,卻成為映襯孤苦飄搖心情的一個佐證。衾風正冷,枕鴛正孤,愁腸百轉(zhuǎn),無法紓解。此時,冷,是他最直接最真切的感覺,蘊含著悲涼。
“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彼蔀楣旅咧恕U媸菓四蔷洹般皭濍p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這樣郁暗青苔一般的孤獨惆悵,濕答答得可以滴出水珠來,落到心里,冷幽幽的,是那種發(fā)不出絲毫聲響的孤悚離落之感。孤,又總是與苦如影相隨,苦至斷腸。昨夢前塵,煙水微茫。不思量,自難忘。怎樣才能在孤枕難眠之際抓住一些溫暖呢?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一諾,指說話非常守信用。碧落,道家所稱的東方第一層天,因碧霞滿空而叫作碧落。這里泛指天上。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比萑羧∑渚湟?,來安慰自己的執(zhí)念。他想妻子應當是在天上做了神仙,而并非前往黃泉做了鬼魂。天上人間的茫茫之遙,隔不斷一諾千金的誓言。盟誓依舊溫熱在他耳畔,始終扎根于心里,巋然如山。他依舊牢記當初的海誓山盟。
“銀漢難通,穩(wěn)耐風波愿始從。”世間之事,正所謂千金難買“我愿意”。分明清楚是千險萬難的事情,他說,我愿意。生死異路,他年盼相逢。這是他心念當中的自白。情之凄絕,好個情癡。你,我,就是整個人間。永永遠遠,生生世世,始終不離不棄。
在午夜時分來讀這樣的一闋詞,是很容易感動得心神恍惚。很容易沉醉在那燭花搖影,冷透疏衾的時光里。光影迷亂,身心沉溺,孜孜不悔。
生查子
散帙坐凝塵①,吹氣幽蘭并②。茶名龍鳳團③,香字鴛鴦餅④。
玉局類彈棋⑤,顛倒雙棲影?;ㄔ虏辉e,莫放相思醒。
注釋
①散帙:打開書帙,亦借指讀書。凝塵:積聚的塵土。②吹氣幽蘭:謂美人氣息之香更勝蘭花。③龍鳳團:茶名,即龍鳳團茶,又稱龍團鳳餅,為宋代著名的貢茶,餅狀。④香字:猶香篆,指焚香時所出現(xiàn)的煙縷。鴛鴦餅:古代形似鴛鴦的焚香餅,一餅之火,可終日不滅。⑤玉局:棋盤的美稱。彈棋:古代的一種棋類游戲。
詞解
讀書時,雖然四周積聚了些許的微塵,然而身邊卻有吐氣如蘭的愛妻伴坐。品味著龍鳳團名茶,燃著鴛鴦餅的香料。兩人一起下棋,看棋盤上的影子成雙成對?;ê迷聢A,好不愜意。
這對少年夫妻無限恩愛,柔情萬般。這個時期的詩詞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神怡心醉的燕爾之悅。納蘭為夫人畫像填詞,賭書對弈,可謂琴瑟合鳴、美意融融。那種在世俗人眼里幾近完美的家庭環(huán)境,郎才女貌,無論從物質(zhì)到精神都構成所謂天設地造的金玉良姻。
評析
這一闋《生查子》,被認為是容若早期的作品,詞中生動地描繪了貴族之家綺艷優(yōu)裕的生活,這種內(nèi)容的描寫,在納蘭詞中是很少見的。但在優(yōu)裕的生活背后,卻隱藏著更多的情緒在里面,這是我們應當注意的。
“散帙坐凝塵,吹氣幽蘭并?!庇幸徊糠謺鴮Υ司涞慕馕鍪沁@樣的:散帙,原本指打開的書帙,此處借指讀書。凝塵,塵土聚積。這里是不過分講究起居住宿條件。《晉書·簡文帝紀》:“帝少有鳳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也?!贝禋庥奶m,指美女氣息的香味更勝于蘭花。這兩句的含義為讀書之時,身邊有愛妻(或指美人)伴坐。但如果是這樣解釋的話,那么此句便與結(jié)尾處有所矛盾。既然有美人相伴,又何必相思呢?坐凝塵這里也應引申成久坐,假如說是不過分講究讀書的環(huán)境,顯然與后面提到的龍鳳茶、鴛鴦餅等句子不符?!安ⅰ?,此處應當作“相同”解。嵇康《卜疑集》中有“行與世異,心與欲并”句。
玉局,即棋盤,詩詞中非常多見。玉局類彈棋,與賀鑄“玉局彈棋無限意,纏綿”最為相近。容若于此處引用,正合佳憶及當初相歡之情。
寫盡繁花,只是因為落寞。身邊的華麗場景,卻無處安放心中悵惘。納蘭這首小令,遣詞造句透著華麗之氣,正如夏敬觀《蕙風詞話詮評》所言,“寒酸語,不可作,即愁苦之音,亦以華貴出之,飲水詞人,所以重光后身也。”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①,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②。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注釋
①薄:指草木叢生之處。梨花薄,梨花叢密之處。②同心苣:相連鎖的火炬狀圖案花紋。古人常用來象征愛情。
詞解
春天已經(jīng)到來,梨花盛開,但是人們還來不及歡喜,就已經(jīng)風吹花落,片片凋零。為何已經(jīng)到了黃昏時分,豈不知人世間還有沒被召喚來的魂魄。
銀箋當中還記錄著海誓山盟的話語,同心苣代表的愛情還沒消逝,我對你的愛依舊未變。我希望能身處于幻夢之中,像古人呼喚真真那樣,對著圖畫聲聲呼喚,將你喚醒,復生于人間。
評析
“春情只到梨花薄”,不是說明梨花由于春光消退而凋殘變薄,而是說春天到來,梨花盛開,還來不及歡喜就已經(jīng)風吹花落。這里是用春光來比喻與戀人相處的美好時光,用凋謝的梨花來指代愛人的不幸逝去,不寫悼亡卻曲折地流露出悼亡之傷,感情抒發(fā)流暢自然。
同心苣是編織有相連的火炬形圖案的同心結(jié),與記載誓言的素箋一樣,都是愛情的信物。這些現(xiàn)實的東西每時每刻都在對容若證明著當初的恩愛與歡娛。面對這些幾乎是要倉皇而逃的容若,迅速由實入虛,用“清夜喚真真”的典故,寫出自己想象當中的情景。容若似乎幻想著像傳奇故事中那樣,只要不斷呼喚,愛人就會從畫上走下來與自己團聚。
●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容若多么渴望自己的愛人能像畫中人那樣能夠在自己的聲聲呼喚當中復活過來,如果能成真的話,他一定情愿呼喚千萬聲始終不放棄,哪怕是窮盡一生之力,也一定要把愛人喚醒,可是幻夢終究是幻夢,伊人已逝,不復相見。
容若提到的真真是唐朝傳奇愛情故事當中的女主角,由于敢愛敢恨而為人所稱道:進士趙顏購買了一個屏風,上面畫有一個美貌女子。趙顏說:如果這個女子是個真人的話,我愿意娶她為妻。畫畫的人說:“這個女子我給她起了個名字叫真真,你如果能連續(xù)一百天呼喚她的名字,晝夜不停,她一定會回應你的,回應的話,就用百家的彩灰酒喂她,必能變?yōu)榛钊?。”趙顏按照他的建議去做了,果然畫上的女子活了過來,與他結(jié)為夫妻。
鵲橋仙
倦收緗帙①,悄垂羅幕,盼煞一燈紅小。便容生受博山香②,銷折得、狂名多少。
是伊緣薄,是儂情淺,難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③,索性盡、荒雞唱了④。
注釋
①緗帙:淺黃色的書套。代指書卷、書籍。②容生:作者自指,即容若。受:享受。博山香,博山爐所焚的香料。③不成:語氣助詞,表示反詰語氣。④荒雞:指三更之前啼叫的雞。古人認為其鳴叫為惡聲,是不祥之兆。這里指徹夜不眠,漏壺滴盡,天快亮了。
詞解
感到非常疲倦,于是收拾了書卷,悄然垂下了簾幕,只盼著燈火暗淡,可以夫妻相依而坐。我容若享受著從博山爐中傳來的香氣,與妻子溫柔繾綣,抵消這狂生之名。
是愛人之間的緣分太薄,還是我的感情太淺,使得這段感情無法持久延續(xù),難道有著諸多磨難才更好?徹夜未眠,天已經(jīng)快亮了,但我依舊憂愁難解。
評析
此篇上下兩闋,情緒迥異?!熬胧站|帙,悄垂羅幕”一句,說的是室內(nèi)風光旖旎,脈脈含情?!凹t袖添香伴讀書”是多少讀書人的終生愿望!容若能夠得一知己,二人在書齋當中秉燭夜讀,不知讓多少人艷羨。二人懶收書卷,四目對望,只盼燈火暗淡,能夠恩愛?!熬胧铡薄芭紊贰币凰梢痪o,把二人內(nèi)心的無限恩愛,刻畫得極為細致。場面不涉輕狂,莊重而不狎興,而情意已是濃得化不開了,兩情相悅,正是如此。往事已成空,“是伊緣薄?是儂情淺?”原來這所有的一切,只是陶醉在回憶當中而已。情深情淺,自是難以揣測,昔日恩愛已經(jīng)成為如今痛苦的記憶。一連三問,情緒急轉(zhuǎn)直下。詞人此刻已經(jīng)痛不欲生,當以憤恨之語結(jié)尾?!八餍员M、荒雞唱了”,這樣的一場相思,攪動了心神,干脆徹夜難眠,直待黎明到來。
●是伊緣薄,是儂情淺
“是伊緣薄,是儂情淺,難道多磨更好?”猶如瀉落床前的皓潔月光,照見人心。
《鵲橋仙》是以歐陽修的“鵲迎橋路接天津”為名。此調(diào)因吟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大多還是寫情之詞。容若把身世感喟融入情語之中。說自己銷折狂名不過是文人風雅的說法。
書籍散亂,羅幕輕垂,容若再怎樣落寞都是一副富貴太平閑逸的樣子。俗話說“好事多磨”,含義極為凄涼頑艷。多磨的原因,往往是緣薄、情深。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①,真成暗度可憐宵。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奩見翠翹②。
惟有恨,轉(zhuǎn)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凄風打畫橋③。
注釋
①疏簾:編織稀疏的竹制窗簾。②犀奩:以犀角制作飾物的妝奩。翠翹:古代女子的首飾,即翡翠翹頭。此處代指亡妻生前的遺物。③畫橋:飾有彩繪的橋。
詞解
灰塵落滿了稀疏的珠簾,素帶飄舞,我孤獨可憐地在屋內(nèi)度過這令人傷感的夜晚。幾次都偷偷地擦去了自己的眼淚,眼望著妻子生前的遺物陷入沉默傷痛。
對妻子的逝去有著滿腔悔恨,感到自己的心靈沒有依靠。夜晚已經(jīng)到了五更時分依舊是落花時節(jié)的早晨。衰敗的柳樹葉落滿地但柳絮依舊纏綿難舍,冰冷的雨滴打在畫有彩繪的橋上。
評析
《于中好》這個詞牌也就是《鷓鴣天》,而《鷓鴣天》還有一個別名叫《半死桐》,源自于宋代詞人賀鑄的一首詞: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曦。舊棲新壟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冷雨凄風打畫橋
盧氏的亡日是陰歷五月落花時節(jié),同樣的“落花朝”,相同的畫橋,畫橋未斷情已斷,彼此擦身而過,卻再不相見,生死殊途。
《半死桐》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悼亡詩之一,以即將枯死的梧桐來比喻喪妻的自己,成為千古名篇。于是這一詞牌輾轉(zhuǎn)相傳,到了容若手里,依舊用它來抒發(fā)自己對亡妻的追悼。時空跨越了幾百年的界限,但賀鑄與容若對亡妻的拳拳心意卻是相同的。
容若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失落與悲傷。妻子離去之后塵滿疏簾,素帶飄空,一片凄涼景象。就像蘇軾所說:“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他在回廊的轉(zhuǎn)角處獨自徘徊,看到亡妻的遺物,總是忍不住暗自落淚。淚水打濕的青衫袖口似有千斤重。如此起筆的寫法似乎顯得突然,但細想之下又合情理,真實感人。
“惟有恨,轉(zhuǎn)無聊?!豹q如一個人隨口說出的真情話,根本無須進行刻意雕琢,唯有一腔真情傾瀉而出,情絲難斷。從“五更”兩字可以推知,容若又是徹夜未眠。偏偏新的一天依舊不能艷陽高照,還是凄風冷雨打畫橋的陰雨壓抑的天氣。
欲說又不可明言,何況斯人已逝,言明又有何意義?容若心中苦楚可想而知。他總是無限傷心,也只能在孤寂無人處偷拭清淚!唯有恨,轉(zhuǎn)無聊。即使跨越了三百年的時空,容若依舊是寂寞的,那種寂寞在他心里,也直透紙面撲入我們的眼睛里、腦海里與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