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靈山上 白象檀泉月亮井
說起貴陽人吃井水的生活記憶,黔靈山總是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
進了黔靈山公園正大門,往左邊前行不多久,就是白象泉。
因近幾年曾經大修,如今的白象泉整體比較嶄新大氣,上下兩層都是白色石頭壘成,四處圍欄有象頭雕刻,上層就是公園左邊主要道路向水塘延伸出的露臺,下一層才是泉眼和水井所在。泉眼處已經被玻璃覆蓋隔離,隔離欄底端留有孔供泉水外流,流出的水十分清澈,伸手一試,相當冰涼。
早上8點多,白象泉就展現(xiàn)十足人氣,有人在此清洗水果,晨練過后的幾位中年人用清水洗臉,還有老年人在這里洗衣服。
從白象泉處深入公園內部,沿著麒麟洞下方的一條行人不多的小道往深處走,到盡頭可見一塊“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檀泉”的石碑,經幾步墊步石,就到了檀泉泉眼處:一個小亭子,石壁上刻有“檀泉”二字,泉眼被亭子一分為二,各處左右兩邊,右邊泉眼有水泵設置。
在泉邊,有公園管理處放置的提示牌:此泉(井)水經檢測微生物指標嚴重超標,不適于飲用,請勿在此取水。
“不適于飲用”的檀泉,曾經被黔靈山弘福寺創(chuàng)始人赤松和尚詠詩贊:“那是檀山幽澗水,和煙和月到前溪。”可見曾經檀泉水之清澈,意境之深遠。
相比檀泉和白象泉,黔靈山公園內的古井(泉),月亮井的現(xiàn)狀最為糟糕。
弘福寺往黔靈湖方向走不遠,一條人跡罕至荒草叢生的小道盡頭就是月亮井。盡管不遠處就有市民或打羽毛球或逗猴,月亮井卻像是處在“另一個世界”,十分落寞。臟兮兮的小路,已經廢棄的亭子和噴泉,荒涼雜亂。而曾經的井口被一小屋徹底隔離,只留一扇小門,從開門處往里看,光線很暗,借著門外的光可見水面漂浮著塑料瓶子。
在月亮井旁邊,也有“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在井上小屋屋頂有一石碑,刻著“赤松造井”四個大字,另有小字介紹月亮井來歷,模糊字跡大約記載著赤松于大清康熙十一年黔靈山開山立寺后,“開鑿月亮井”對弘福寺香火延綿有巨大作用。
月亮井離弘福寺僅百步,相傳過去專供小和尚飲用,有“小和尚泉”之稱。曾經的貴陽人到此取水,不光為飲用,信客們還相信此井水有神奇功效。
如今的月亮井,水質差,讓人十分痛心。
黔靈山公園內還有一些泉眼水質也遠不如從前,在靠黔靈湖一邊,有一泉眼,泉口造型如青蛙,公園清潔人員稱其為”克螞泉“(貴陽話,意同青蛙、蟾蜍),泉水依然清澈,但井口已經被污染。
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的人們,或許難以想象靠井水過活的日子。
黔靈山上水井的現(xiàn)狀,某一方面也是人心的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