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維

唐宋詩 作者:徐中玉


人生百態(tài)

王維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252],窮巷牛羊歸[253]。野老念牧童[254],倚杖候荊扉[255]。雉雊麥苗秀[256],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257],相見語依依[258]。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259]。

題解

這首詩描寫暮春傍晚的農(nóng)村情景,表現(xiàn)出作者對農(nóng)家生活的歆羨和歸隱田園之想。大約寫于唐玄宗天寶年間,當時作者在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渭川即渭水,這里指其流經(jīng)長安的地方。

評析

“真實似靖節(jié),風骨各別,以終帶文士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是的,陶潛之后,將農(nóng)家風光農(nóng)家生活寫得如此生動逼真的,王維是突出的一位。相比起來,王維較多旁觀的成分,陶潛則更投入。不過詩中前八句的描寫,也確實“田家情事如繪”(《網(wǎng)師園唐詩箋》)。其中有農(nóng)村風光,也有農(nóng)村風情;一聯(lián)是風光,一聯(lián)是風情;一聯(lián)是物,一聯(lián)是人。寫物固然真實,寫人尤為親切,如野老候門,田夫相語,皆寫出農(nóng)村的樸實融洽氣氛。上述一切雖屬旁觀,但作者的眼光并不冷漠,無不滲透著歆羨向往之情,所以“即此羨閑逸”的轉(zhuǎn)折與收束,并不感到突然與矯情。

觀獵

風勁角弓鳴[260],將軍獵渭城[261]。草枯鷹眼疾[262],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263],還歸細柳營[264]?;乜瓷涞裉?span >[265],千里暮云平。

題解

這首詩描寫一場游獵的過程與場面,刻畫了一位將軍的威武豪放和高超本領。

評析

題名“觀獵”,因而“通篇不出‘觀’字,全得‘觀’字之神”(屈復《唐詩成法》)。除第二聯(lián)是細觀外,其余皆泛觀,大筆揮灑。起句“風勁角弓鳴”即有雄警峭拔之感,造成勁健豪壯之勢。次句點題。第二聯(lián)兩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正面寫打獵也僅此二句,其他皆為烘托。雄鷹發(fā)現(xiàn)獵物,將軍縱馬捕獲獵物,描繪細膩生動。野草枯萎而不復茂密,故鷹眼顯得特別敏銳;積雪融化而不沾礙,故馬蹄顯得格外輕捷,這本是生活常識,卻人人眼中所有而筆下所無。第五句寫獵罷將軍飲酒新豐,顯示其豪放;第六句寫還歸軍營,以漢代名將相比擬。末聯(lián)“回看”二字,“轉(zhuǎn)出前此為目中所見,終不失觀獵題面”(《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扒Ю锬涸破健钡慕Y(jié)語“淡而有味”,令人聯(lián)想到激戰(zhàn)以后戰(zhàn)場的平靜。從另一角度著想,將軍既有“射雕”身手,則必使邊境平綏,結(jié)句也似乎有此言外之意。

李白

丁都護歌

云陽上征去[266],兩岸饒商賈[267]。吳牛喘月時[268],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269]。一唱都護歌[270],心摧淚如雨。萬人系盤石[271],無由達江[272]。君看石芒碭[273],掩淚悲千古。

題解

《丁都護歌》是南朝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關(guān)于此題的由來,據(jù)《宋書·樂志》記載,劉宋時彭城內(nèi)史徐逵之為人所殺,宋高祖令府內(nèi)直都護丁旿收斂埋葬之,徐妻呼丁旿至閣下詢問殯葬之事。每問,則嘆息曰“丁都護”,其聲哀切,后人據(jù)其聲制成此曲。李白此詩可能是在游丹陽時,親見民伕拖船之苦,聽到他們唱這支哀怨曲調(diào),故借作詩題,與舊題原意無關(guān)。

評析

李白是一位主觀抒情型的詩人,他的作品直接描述社會生活的遠不及杜甫的多,故《唐宋詩醇》說此詩“落筆沉痛,含意深遠,此李詩之近杜者”。確實,此詩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是較接近于杜甫的。開頭“饒商賈”為全篇張本,這些富商大賈販賣石頭,沿運河北上謀利,于是便有了以下八句對拖伕之苦的生動描寫。結(jié)尾兩句與開頭兩句相呼應,由客觀描寫轉(zhuǎn)為主觀的議論抒情,表現(xiàn)出詩人的仁民愛物之心。這種寫法與立意,在杜甫、白居易詩中所在多有。

杜甫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274],長安水邊多麗人[275]。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276],肌理細膩骨肉勻[277]。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278]。頭上何所有?翠為葉垂鬢唇[279]。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280]。就中云幕椒房親[281],賜名大國虢與秦[282]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