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打開這本書,你會落入故事的長河
《人物》雜志呈現(xiàn)這個時代最扎實細密的故事。故事里的每個人身上都閃著時代的微光。我們致力于提供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報道,在每個故事里都窮盡了我們所能窮盡的一切。
抵達故事的過程從來都是艱苦的。沒有一個故事不需要在別人的世界里跋山涉水,架路搭橋?!度宋铩酚玫氖亲畋恳沧钣行У姆绞?。
我們相信時間,相信只有足夠的時間,才會在某個瞬間換來與對方的心意相通。在某個時刻,也許只是天光正好,也許只是被觸動了心緒,他突然愿意開敞,講述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
所以我們會反復(fù)去糾纏,去索取,去忍受沉默和尷尬,去切割每一分每一秒,等待那個如同神啟的時刻。那個時刻之后,我們才能在一個豐盈的故事里順流而下。
我們信奉專業(yè)主義。堅持做一篇封面報道,至少做20人以上的有效周邊采訪。這也許刻板,但數(shù)字不僅僅是量化的標(biāo)準,往往會是質(zhì)變的依賴。人心是如此復(fù)雜反復(fù),沒有鏡像和對照,沒有那些劈頭蓋臉,大喝一聲,把我們從迷霧里撈出來的外圍,我們往往會扎在人性的迷宮里暈頭轉(zhuǎn)向。他們依靠多年的相處經(jīng)驗,或者只是依靠那天然的善于看透人心的能力,提供了極好的細節(jié)和維度。
怎么說呢?采訪永遠有暗流涌動,有峰回路轉(zhuǎn),有沮喪,有無奈,有狂喜,有絲絲入扣的真誠,也有堅如磐石的拒絕。險阻在此,魅力也在此。
這是一場人心的試探和搏斗,但后來都有了惺惺相惜的誠意。
結(jié)束長談,是從采訪對象的生命里做了一次退出。有了如此的親密和共擔(dān),也只不過是握手道別,也許再也不見。但長談的時光,在兩個人的生命里都有了一次印記,是兩個人私密不設(shè)防的高光時刻。
《人物》的采訪永遠是消耗性的,滅絕性的窮盡。當(dāng)所有的采訪完成,捆扎起來是打包一個人的人生重量。
當(dāng)記者面對幾十萬字的錄音,用word整理成一本書的模樣。反反復(fù)復(fù)去閱讀,卻遲遲不敢下筆,那是對那份誠意和不設(shè)防的敬畏。
簡直像熬鷹一樣去熬一篇稿子。記者熬稿,編輯又殺氣騰騰地進來。大刀闊斧又小心翼翼。故事永遠不只是故事,它身上攜帶著人性和時代的氣息。如何把故事講好,如何把這種氣息籠罩其中,如何搭建故事的大廈,又呈現(xiàn)人性的曲折幽深。
這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工作。永遠可以做得比現(xiàn)在發(fā)出來的稿子更好,如果能給我更多一點時間。永遠有缺憾,又永遠無法徹底彌補。這是一份充滿詩意的工作。當(dāng)你進入別人的人生,寫出別人的故事,你也會在某個時刻有一個凝神。一個遼闊的生命,像是一個助力,讓你看到生活的至高至遠之處。
回到這本書,這是《人物》雜志萃取出來的精華。他們都是名人,都是在這個時代可以釘下一點印記的人。他們被書寫過無數(shù)遍。沒關(guān)系,這不重要?!度宋铩冯s志的書寫是不一樣的。它不完美,但有著自己的生氣勃勃和難以抵御。
相信我。每一篇都會有讓你凝神的時刻,每一篇都會讓你看到人性的真實、復(fù)雜和缺憾。每一篇都會讓你看到細節(jié)的繁樹生花,看到語言的精準鋒利。總會有東西從你眼前跳出來,擊中你。我們是一個傳導(dǎo)器,人生的電流經(jīng)過我們流向你。
愿你喜歡我們的傳達。
《人物》主編 張寒
于2018年1月1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