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回首滄桑五百年——劉鶚的生平與思想

相逢一笑為蒼生:話說劉鶚 作者:苗懷明


二、回首滄桑五百年——劉鶚的生平與思想

咸豐七年九月初一,即公元1857年10月18日,劉鶚在江蘇六合出生。

為了便于了解其所處的時代文化背景,下面列舉幾件他出生這一年里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大事:

1月,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在上海創(chuàng)辦《六合叢談》雜志,每月出版一期。

6月,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的猜忌和排擠,帶領(lǐng)十多萬精兵出走,天平天國分裂。

9月,清廷拒絕俄國使節(jié)商定界址的要求。

12月,英法聯(lián)軍攻陷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這一年,江西出現(xiàn)嚴重的蝗災(zāi)。魏源去世,朱祖謀、辜鴻銘出生。

也是在這一年,法國人斯科特發(fā)明聲波振記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錄音機。西方爆發(fā)第一次世界性的經(jīng)濟危機。印度發(fā)動民族大起義,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

內(nèi)憂外患,這就是劉鶚所處時代的特點。內(nèi)有天平天國的挑戰(zhàn),外有西方列強的入侵,曾經(jīng)強盛一時的清政府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氣數(shù)將盡。這一年不僅是中國,整個世界都不太平。救亡圖存,發(fā)憤圖強,這是那個時代賦予每一個中國人的莊嚴使命。

以下簡要介紹劉鶚的家世、籍貫及生平經(jīng)歷。

先說其家世。據(jù)家譜記載,劉家的先祖也就是劉鶚的第二十四世祖劉光世為抗金名將,與岳飛、韓世忠等人齊名。他本為鄜州保安人(今陜西延安),后擁立趙構(gòu)建立南宋王朝,屢立戰(zhàn)功,受到重用,駐防廬州、鎮(zhèn)江一帶,其后人遂世代在鎮(zhèn)江居住,過著耕讀的生活。傳說南宋滅亡后,家族中有不許做官的規(guī)定。

(一)

劉成忠手跡

劉鶚的祖父是一位安守本分的農(nóng)民,后來在鎮(zhèn)江城內(nèi)開了一家頭巾店,是個小本生意,不過維持基本的溫飽而已,并沒有治下什么產(chǎn)業(yè)。到劉鶚的父親劉成忠這一代,情況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劉成忠(1818—1884),字子恕,咸豐二年(1852)得中第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與李鴻藻、倪文蔚、王文韶等人為同榜,歷任翰林院編修、祥符縣知縣、汝寧府知府、開封府知府、歸德府知府、南汝光道、開歸陳許道等,還曾出任過順天鄉(xiāng)試的監(jiān)試官。他常年在外為宦,主要是在河南做官,曾平定捻軍的叛亂,治理黃河水患,著有《因宅詩存》、《河防芻議》等。劉鶚的母親朱氏為南京六合一位世家之女,精于音律和醫(yī)學,頗有學識。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劉鶚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二十歲之前,他大多數(shù)時間是隨父母生活,在各個方面都深受他們的影響。父親在官場結(jié)交的朋友成為劉鶚日后重要的人脈,他的治水經(jīng)驗也是劉鶚成名的重要基礎(chǔ)??梢哉f,在劉鶚一生的事業(yè)和經(jīng)歷中,不時可以看到父親的影子。劉鶚在《老殘游記》中描寫老殘的父親“原也是個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會要錢,所以做了二十年實缺,回家仍是賣了袍褂做的盤川”。這分明是自己父親的寫照,從中可見他對父親的認識。

劉鶚與兄長劉渭清

劉鶚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其中哥哥名夢熊,字渭卿,后改名孟熊,字渭清、味青。三位姐姐分別嫁給高氏、包氏和虞氏。

次說其籍貫。劉鶚祖籍鎮(zhèn)江,但在這里并沒有什么產(chǎn)業(yè)。其出生地在母親的家鄉(xiāng)南京六合。父親劉成忠中進士后,一直在外地做官,家眷隨其上任,居無定所。后來劉鶚的母親利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在淮安買了一些房屋和田產(chǎn),全家就在這里定居下來。劉成忠晚年因病辭官,即回到淮安養(yǎng)老。

盡管劉鶚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河南、山東、北京、上海等地游歷,但是他的家安在淮安,二十多歲時,在這里生活過一段時間,其家室及子女也都安置在這里。忙碌之余,他不時回淮安看望,其母親、妻妾及女兒去世后都是葬于此處。后來劉鶚客死新疆,也安葬在淮安。在《老殘游記》二集中,劉鶚還專門寫到淮安,他細致地描繪了勺湖的美景,其中所寫老殘的宅院即是按照自己家的樣子來寫的,由此可見劉鶚對淮安的情感。

無論是從祖籍鎮(zhèn)江、出生地六合還是定居地淮安來看,都是在江蘇,說劉鶚是江蘇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再說其名字。據(jù)說母親夢大鵬而生劉鶚,因此給兒子起乳名為鵬鵬,名夢鵬(或作孟鵬),字云摶,亦作筼湍,譜名為震遠?,F(xiàn)在熟悉的劉鶚之名是他本人后來改的,并改字鐵云,又字公鈞,后人因此稱其為鐵云先生。有關(guān)劉鶚的名和字,寫法不一,這里以劉蕙孫《鐵云先生年譜長編》一書為準。

至于劉鶚的名號及筆名,則有很多,差不多有二十多個,人們較為熟知的有洪都百煉生、鴻都百煉生、蝶隱、抱殘守缺齋主人等。不同的名號背后有著不同的內(nèi)涵和寄托,比如對抱殘、抱殘守缺齋主人、抱殘守缺人、抱殘守缺齋、抱殘守缺之齋的寓意,劉鶚本人說得很明白,那就是“近來新學日明,舊學將墜,愿與二三同志抱殘守缺,以待將來”(劉鶚為《鐵云藏龜》、《鐵云藏陶》所寫出版廣告語)。對于洪都百煉生的由來,作者在《老殘游記》的外編中也進行了說明:“這個鴻都,卻不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的那個洪都,到是‘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神致魂魄’的那個鴻都。”至于半瓦鐙齋、五十瓦鐙齋、百瓦鐙齋、二百瓦鐙齋則反映了劉鶚不同時期瓦當?shù)裙哦詹氐那闆r。通過這些內(nèi)涵不同的名號可見劉鶚對自己的人生定位與期許。

(二)

最后說說其經(jīng)歷。根據(jù)在各個時期的經(jīng)歷和特點,可以將劉鶚的人生分成如下四個階段。

從咸豐七年(1857)到光緒十三年(1887),即劉鶚從1歲到31歲,這是劉鶚人生的第一個階段,也可以說是劉鶚走向社會前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劉鶚主要是在讀書。

十九歲之前,劉鶚一直跟隨在父母身邊讀書。他自小聰慧,四歲的時候即跟著姐姐學認字,很早就能背誦《唐詩三百首》,后來他曾寫詩回憶自己和姐姐一起讀書的情景:“阿姊停針每見憐,小時指授繡燈前。而今此卷猶傳世,回首滄桑四十年。”七八歲的時候,劉鶚開始跟著家塾教師趙君舉讀書。趙君舉是一位懷才不遇之士,他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無疑會對劉鶚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劉鶚自小就不喜歡八股之學,對雜書雜學更感興趣,受家庭的影響,對治河、算學、樂律、醫(yī)學等均有涉獵。

當然對劉鶚思想影響最大的是太谷學派。當時的傳人為李光炘,劉鶚曾兩次前往揚州拜見,對其很是崇敬。他與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黃葆年等也有密切的往來,有著共同的志向。受這些人的影響,劉鶚成為太谷學派的虔誠教徒。太谷學派的思想是劉鶚一生的指導(dǎo)思想,他的許多言行由此可以得到解釋。

劉鶚也曾嘗試過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他曾于光緒二年(1876)、光緒十二年(1886)兩次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但都未能成功。特別是第二場鄉(xiāng)試,還未考完,他就主動放棄了。與二百多年前的蒲松齡不同,他沒有在科舉這條路上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選擇棄絕功名,走上了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

起初劉鶚想通過經(jīng)商自食其力。光緒十年即1884年,這一年劉成忠病逝。劉鶚為了謀生,在淮安南市橋開了一個店鋪,出售關(guān)東煙。按說這個生意還是可以做的,但不到兩個月,煙店就關(guān)門倒閉了。之所以如此,與劉鶚的經(jīng)營理念有關(guān)。他的店鋪沒有名稱,也不做宣傳,僅僅在店門口寫了“八達巴菰”四個字,留個字謎讓人家猜。所謂“八達”就是八達嶺的意思,“巴菰”就是淡巴菰的意思,四個字合起來就是關(guān)東煙葉的意思。劉鶚此舉,大概是想利用人們的好奇心進行營銷,這種營銷思路在當下或許還可以,但在當時則行不通,大家猜不出“八達巴菰”是個什么玩意,也沒有好奇心去打聽探望。既然沒有人光顧,生意自然也就做不下去。

光緒十一年(1885),劉鶚在揚州掛牌行醫(yī),盡管他在醫(yī)術(shù)上下了不少工夫,有一些心得體會,但一無資歷,二無名氣,且又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其生意的冷清也是可以想見的。沒過多久,實在支撐不下去,他就歇業(yè)不干了。事實上,家人及親友并不贊成劉鶚行醫(yī),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曾談及這一點:“惟家母以下以及舍親王氏昆仲,皆不以弟行醫(yī)為然,皆意弟仍在宦途研求生發(fā)也。故秋涼金陵之行,所不能免也?!保▌Ⅸ槨吨沦銉x》)在大家的勸說下,他參加了第二次科舉考試,結(jié)果仍是此路不通。

轉(zhuǎn)眼到了光緒十三年(1887),劉鶚決定到上海闖蕩一番,尋找新的出路。當年八月,他在當?shù)亻_設(shè)了一家書局,名為石倉書局,采用從西方引進的石印技術(shù)印刷書籍,主要刊印書畫圖帖等。從當時書局在報紙上刊登的廣告里可以了解其基本情況:“本局開設(shè)在上海四馬路西,新造房屋。專辦石印圖書畫帖,工料皆選最上等者?!?/p>

(1887年7月29日《申報》)

9月29日《申報》)。

由于技術(shù)先進,質(zhì)量也不錯,書局的生意一時頗為紅火,在圖書業(yè)競爭非常激烈的上海灘有了一席之地。所刊印的書籍有《證治準繩》、《李撰九章算術(shù)細草圖說》、《瞿文泉隸篇》、《原本國朝六家詩》、《九數(shù)通考》、《四書本義匯參》、《增廣試帖》、《草字匯》等,從這些書籍可以看出,該書局所印行的多為經(jīng)世致用一類的書籍,不趨時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書局所印書籍無論是編校還是印刷都是相當用心的,以《九數(shù)通考》一書為例,書局得到初印本后,“復(fù)請精算者細加讎校,而圖說明爽無毫發(fā)遺憾”,“字跡大為豁目,紅張潔白,墨色光潤,裝訂精良,尤為閱者欣賞也”(石倉書局《石印〈九數(shù)通考〉啟》,1887年誰知書局開張才半年,劉鶚竟然涉訟入獄,不得不關(guān)門歇業(yè)。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劉鶚用錯了人,當時幫他料理書局事務(wù)的是其三姑的兒子卞子新。誰知道這位表親暗中偷拍承印的書籍,被人發(fā)現(xiàn)后,又攜帶書局資金潛逃。結(jié)果劉鶚被抓了起來,直到家里人匯款還請債務(wù),這才得以脫身。事情結(jié)束,書局業(yè)務(wù)自然也就無法維持,只得將存書盤給其他書商,關(guān)門了事。

剛走上經(jīng)商之路就如此出師不利,甚至還有牢獄之災(zāi),這無疑給劉鶚不小的打擊。但對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這未必全是壞事,這種歷練本身也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通過這些經(jīng)商之舉也可以看出劉鶚特立獨行的性格及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其日后興辦實業(yè)及其遭受的挫折,由此可見端倪。

和當時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劉鶚十七歲那年即同治十二年(1873)就結(jié)了婚,娶妻王氏。光緒三年(1877),長女儒珍出生。第二年,劉鶚娶妾衡氏。光緒七年(1881),長子大黼出生。光緒九年(1883),次女佛寶出生。光緒十一年(1885),次子大縉出生。光緒十二年(1886),娶妾茅氏。光緒十三年(1887),第三子大紳出生。此前光緒十年(1884),父親病故。這樣劉鶚在其三十一歲的時候,就已有一妻二妾、三子二女,僅就其小家庭而言,已有九位成員。娶妻生子意味著成年,成年則意味著責任,意味著養(yǎng)家糊口。劉鶚沒有老本可吃,且不說事業(yè)有成,僅僅是養(yǎng)活一大家人,就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wù),由此可以想象到年輕的劉鶚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他后來興辦實業(yè),固然是為了實現(xiàn)養(yǎng)天下的雄心壯志,但其中未嘗沒有養(yǎng)活家小的考慮。

從光緒十四年(1888)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即劉鶚從32歲到39歲,這是劉鶚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既是劉鶚初出茅廬的階段,也是劉鶚一舉成名的階段。

接連的失利讓劉鶚感到沮喪,他暫時放棄了經(jīng)商的念頭,決定另尋出路。光緒十三年(1887),河南鄭州、開封等地黃河決口,朝廷雖派不少要員治理,但皆無成效。劉鶚早年跟隨父親在河南生活,對這一帶的情況比較了解,父親在治河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劉鶚耳濡目染,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劉鶚覺得自己實現(xiàn)人生抱負的機會已經(jīng)到了。

光緒十四年(1888),劉鶚只身前往河南,拜謁河道總督吳大澂,提出治水之策??恐^人的學識和才干,他協(xié)助吳大澂解決了工程的合龍問題,并參與繪制《豫直魯三省黃河圖》。治河成功讓劉鶚深受鼓舞,這也成為其平生事業(yè)的一個良好起點。光緒十六年(1890),劉鶚被山東巡撫張曜調(diào)到山東任黃河下游提調(diào)官,繼續(xù)為治河效力。這意味著劉鶚的才干獲得了認可。

這一時期劉鶚主要生活在河南、山東兩地。其間,他結(jié)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如姚云松、羅振玉等。特別是羅振玉,后來更是成為劉鶚的莫逆之交。劉鶚請羅振玉擔任孩子的家庭教師,后來又與羅振玉結(jié)為兒女親家。

公務(wù)之余,劉鶚還曾去尋訪楊氏海源閣的藏書,但未能如愿。治理黃河的親身經(jīng)歷、在濟南忙碌而充實的家居生活,這些都給劉鶚留下了難以抹去的深刻印象,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老殘游記》的重要素材。

光緒十七年(1891),張曜病死。第二年,繼任的山東巡撫福潤咨送劉鶚到總理衙門,因不合例,未成。其后劉鶚因母喪回淮安守孝兩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福潤再次以“奇才異能”之名保舉劉鶚,選送其至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考驗,以知府任用。這意味著劉鶚獲得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稍后,他離開濟南,前往北京,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

其間,劉鶚的家庭也出現(xiàn)了一些變故:光緒十六年(1890),三女馬寶出生。光緒十九年(1893),妻子、母親相繼病逝。

從1896年到1907年,即劉鶚40歲到51歲,這是劉鶚人生的第三個階段。這一階段雖然時間不長,只有十多年的時間,卻是劉鶚人生的一個黃金時期,其平生事業(yè)和成就多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比如修建鐵路、開辦煤礦、京師賑災(zāi)、搜羅古董、寫作《老殘游記》、《鐵云藏龜》等等。

到北京后,劉鶚即開始四處奔走,實現(xiàn)自己的實業(yè)夢想。他積極參與蘆漢、津鎮(zhèn)等鐵路的修建,在山西、河南等地開辦礦業(yè),在北京、上海等地創(chuàng)辦公司,成為一位引人注目的實業(yè)家。他有很多宏大的計劃,比如創(chuàng)辦銀行、開辦自來水公司等,并為之積極奔走,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未能實現(xiàn)。因在浙江開礦,他還招致了漢奸等罵名,成為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興辦實業(yè)之余,劉鶚還廣為搜羅各類古董,從龜甲獸骨到瓦當古幣,從陶器封泥到碑帖字畫,從善本古籍到唐宋古琴,無不想法入藏。經(jīng)過數(shù)年積累,家中不乏奇珍異寶、珍本秘籍,已然成為國內(nèi)收藏大家。特別是其對甲骨文的收藏與研究,更是受到后人的高度評價,他也因此成為中國甲骨文研究的先驅(qū)者和開創(chuàng)者。

其間,劉鶚奔走于南北各地,行蹤不定,在淮安、上海、北京、蘇州、南京等地皆有寓所,其家眷有些隨其不斷遷徙,有些則散居各處。

值得一提的是,劉鶚在這一期間還到過國外。光緒三十二年(1906),他曾兩次去日本。一次是在二月,從上海出發(fā),帶著兩個兒子;一次是在十月,途徑朝鮮。此事在當時日本的報紙《大阪朝日新聞》中皆有報道(參見1906年2月12日、10月11日《大阪朝日新聞》)。至于其去日本的目的,其詩集《東游草》說是去觀光,《大阪朝日新聞》也是這樣說的,并說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送兒子到日本留學。從劉鶚當時的情況來看,他整日事務(wù)繁雜,是沒有閑情逸致到日本游覽的,何況是一年之內(nèi)去兩次,在觀光、送兒子留學之外,當有其他重要的事由。對此學界意見不一,有認為是去辦理商務(wù)的,有認為去避難的,也有認為系取道日本到韓國辦理鹽務(wù)的,究竟何因,限于資料,還難有定論。

在此期間,劉鶚還創(chuàng)作了一部小說《老殘游記》。雖然無意成為作家,也未能全部寫完,但偶然的嘗試卻使劉鶚成為著名的小說家。隨著這部小說的廣泛流傳,劉鶚的歷史定位也發(fā)生了改變,此后他以小說家的形象出現(xiàn)在各類書籍中,實業(yè)家的面目反倒逐漸模糊起來。

其間,劉鶚的家庭狀況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光緒二十二年(1896),劉鶚娶了第三個妾王氏。第二年,第四個兒子劉大經(jīng)出生。光緒二十五年(1899),女兒馬寶夭折。光緒二十六年(1900),第五子大綸出生,同年劉鶚娶浙江歸安鄭安香為繼室。他還娶了第四個妾郭氏,不久即病死。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日本期間,又娶了一位日本女子榎目夷真為妾。光緒三十一年(1905),劉大縉之子厚滋出生,劉鶚做了祖父,這讓他很開心:“昨日巳刻,亞辛生一子,在吾為第一孫也,甚喜?!保▌Ⅸ?905年2月27日日記)稍后,他又有了第二、第三、第四個孫子。

從光緒三十四年(1908)到光緒三十五年(1909),即劉鶚52歲到53歲。這是劉鶚人生的第四個階段,也是最后一個階段。其間雖然只有一年半的時間,但變故迭起,一代英才劉鶚于無奈和苦痛中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光緒三十四年(1908)這一年注定是個多事之年。年還沒有過去,正月初五(2月6日),劉鶚就得到了清廷要跟他過不去的消息。他經(jīng)過多方打探消息,緊張忙碌了十來天,發(fā)現(xiàn)情況沒有那么嚴重,這才稍微松了一口氣。此前他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以為這次清廷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但劉鶚沒有想到的是,在袁世凱的堅持下,清廷這次動了真格。幾個月后,他在南京被捕,罪名是私賣國庫糧食等,隨后被流放到新疆。這一去,注定是單程之旅,他再也沒有回來。

也許是有預(yù)感吧,本來一向健壯的劉鶚在這一年里身體出現(xiàn)了狀況,首先是牙疼,疼得相當厲害,“牙疼。一日未出門”(劉鶚1908年2月17日日記),最后只得將病牙拔掉,這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衰老的感覺:“齒動久不愈,蓋兩邊顛牙俱已活矣。古人云五十始衰,不信然歟。然不忍,遽令西醫(yī)拔去”(劉鶚1908年3月3日日記)。其次是怕冷。正月間出了趟門,竟然被凍得無法招架,差點出事,“往眉壽里一行,居然不勝寒氣,急歸寓,命下女燃火,良久始舒。夜不能寐”(1908年2月19日日記)。從“居然”二字,可以想見劉鶚的吃驚和無奈。直到四月份,他還感覺“天寒甚,灰鼠復(fù)著矣”(劉鶚1908年4月4日日記)。

身體的種種不適讓他想到了死亡問題,三月初一(4月1日)這一天,劉鶚與朋友聚會,喝得大醉,醉到“歸寓已不知人”的程度。他為此寫了一段座右銘提醒自己:

“不當縱而縱,當止而不止。吁嗟乎,鐵云將以醉死?!保▌Ⅸ槷斕烊沼洠┱l知一語成讖,一年后果然客死異鄉(xiāng),但不是醉死。雖然方式不同,結(jié)果則是一樣的?!安划斂v而縱,當止而不止”一語意味深長,顯然這不僅僅是指禁酒、不貪杯,更帶有人生的體驗和感悟在,可惜一切都已經(jīng)太晚,無法挽回了。

宣統(tǒng)元年七月初八(1909年8月23日),飽受病痛和精神折磨的劉鶚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客死異鄉(xiāng)。

(三)

劉鶚一生為何不辭辛勞的興辦實業(yè),其目的究竟何在?他對社會、人生乃至身邊的人與事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態(tài)度?他在小說《老殘游記》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和觀念?要了解這些,首先要從他和太谷學派的關(guān)系講起。

劉鶚的人生理想用他本人的話來說,就是:養(yǎng)天下。他在給太谷學派代表人物黃葆年的書信中曾這樣介紹自己的人生志向:“圣功大綱,不外教、養(yǎng)兩途,公以教天下為己任,弟以養(yǎng)天下為己任?!保▌Ⅸ槨吨曼S葆年》)所謂“養(yǎng)天下”,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全天下的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幼有所成,老有所養(yǎng),免于饑寒,平安度日,這是劉鶚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自覺的人生選擇。劉鶚創(chuàng)辦實業(yè)等一系列活動都是在這種養(yǎng)天下思想的指導(dǎo)和影響下進行的,由此可以將其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串連起來。不了解這一點,就難以理解劉鶚平生的所作所為。

劉鶚養(yǎng)天下思想的形成受到其家庭特別是父親劉成忠的影響,更多的則是來自清代一個民間思想學派的影響。這個影響劉鶚一生的學派叫太谷學派,又稱泰州教、崆峒教、大成教、太谷教等,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由周星垣開創(chuàng)的一個民間思想學派。周星垣(?—1832),字太谷,號空同子,安徽池州人,主要生活在乾隆至道光年間。

周星垣手跡

他學識淵博,旁通百家,劉鶚稱其“多才多藝,既擅岐黃,復(fù)精周易”(劉鶚周太谷手跡題跋)。他曾云游四方,拜師學道,后貫通諸家而明道。他深受《周易》影響,以儒家思想為基礎(chǔ),融合其他思想學說,形成自己獨到的宇宙觀及社會人生觀。他認為“大赤之氣”與“深黑之氣”為宇宙的本源,提倡養(yǎng)民、寬刑、任賢等仁政思想,主張存性、養(yǎng)命,重視事君、事親、兄弟相友,注重個人的修養(yǎng),講究圣功,追求內(nèi)圣外王的境界。這些后來成為太谷學派的基本思想。因周星垣字太谷,故后世稱這一學派為太谷學派。明道之后,周星垣開始向外傳教,他曾云游揚州,在那里受到追捧,廣收弟子,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由于太谷學派的傳授方式為口耳相授,教義、著述等秘不示人,因而帶有一定的宗教及神秘色彩,外界知之不多,特別是同治五年(1866)的黃崖教案之后,更是如此。這一學派開創(chuàng)傳播之后,雖曾受到清政府的鎮(zhèn)壓迫害,但信徒不絕,最多時達到萬余人。這些信徒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不分男女,不論貴賤,其中不乏官宦及富商,影響甚廣。太谷學派的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民國年間。解放后,太谷學派解散。

道光十二年(1832),周星垣在揚州病逝,后弟子將其語錄輯為《周氏遺書》十卷。周星垣去世后,繼承其衣缽的傳人為張積中(1806—1866)、李光炘(1808—1885)。張、李二人為中表兄弟,張積中主要在北方傳道,李光炘則在南方傳道,兩人被奉為太谷學派的南北二宗。

張積中,字石琴,人稱黃崖先生,江蘇儀征人。他起初在揚州一帶講學傳教,后為躲避戰(zhàn)亂,遂到山東肥城、長清之間的黃崖山中聚居講學,信徒紛紛攜家來歸,據(jù)說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八千多戶。此事引起官府的警覺,山東巡撫閻敬銘將其視為教匪,于同治五年(1866)出兵剿除,進行血腥鎮(zhèn)壓。張積中與兩千多名教徒殉難,這就是清代著名的黃崖教案。此后,太谷學派在北方的活動基本停止。

李光炘,字晴峰,號平山,道號子炘,晚號龍川老人,人稱龍川先生,江蘇儀征人。著有《李氏遺書》、《素隱述》、《龍川詩鈔》等。他繼承周太谷的衣缽,在大江南北講學,門下信徒眾多,劉鶚就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個。

劉鶚是太谷學派的虔誠弟子。他二十歲那年去揚州謁見太谷學派第二代傳人李光炘,從其問學。年輕時的劉鶚桀驁不馴,不守陳規(guī),但他一見李光炘,即為其才學所折服,愿意以師事之。他在《述懷》詩中提到這件事:“余年初弱冠,束修事龍川。雖未明道義,灑掃函丈前。”后來他又于光緒八年海拜謁李光炘。

按照太谷學派的規(guī)矩,老師要對拜師者考察一段時間后才能招(1882)、光緒十年(1884)兩次到上收。光緒八年(1882),李光炘正式收劉鶚為徒。從李光炘那里,劉鶚學習了太谷學派的基本教義,樹立了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學會了道義與擔當。“無才學干祿,乃志在圣賢”(劉鶚《述懷》),他從此有志于圣賢,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為此他稱自己為“空同最小弟子”。太谷學派的思想使劉鶚變得務(wù)實,從實際的事務(wù)入手,而不像其他讀書人那樣,夸夸其談,紙上談兵。

李光炘像

在太谷學派的第三代傳人中,以劉鶚、蔣文田(1845—1909)、黃葆年(1845—1924)影響最大,其中后兩人為李光炘指定的學派傳人。劉鶚與黃葆年等人有較為密切的交往。他把自己的長女嫁給黃葆年的二兒子,并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黃葆年那里讀書,兩人的關(guān)系由此可見一斑。此外,劉鶚與張積中的弟子朱玉川也有往來。

按照太谷學派的規(guī)矩,弟子拜師時,要舉辦隆重的儀式。老師會根據(jù)弟子的資質(zhì)、品行等情況,用一句話對其進行概括和評價。當時李光炘對劉鶚的評價是“超凡入圣”,在太谷學派老師對弟子的各類評價中,這是最高的一種。這反映了李光炘對劉鶚這位年輕弟子的肯定和期許。

劉鶚也沒有辜負老師的期許,他后來一直為太谷學派的各類活動提供資助,積極參加學派的講學與聚會,如光緒二十八(1902)太谷學派主要成員在上海的愚園雅集以及隨后在蘇州的創(chuàng)辦歸群草堂,其開支主要是由劉鶚承擔的。劉鶚還收集刊印太谷學派主要成員的手跡。在《老殘游記》中,他以文學的形式宣傳太谷學派的主要思想,隨著小說的暢銷和傳播,太谷學派也廣為人知,這比講學產(chǎn)生的影響更大。

更為重要的是,劉鶚以太谷學派的思想為指導(dǎo),興辦實業(yè),賑濟難民,創(chuàng)作小說,服務(wù)社會,將太谷學派的學說落到實處,客觀上也擴大了太谷學派的社會影響。

太谷學派的學說對劉鶚影響很大,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它并非劉鶚思想的全部。豐富獨特的經(jīng)歷、直率鮮明的性格、特立獨行的言行,這些都使劉鶚對太谷學派學說的理解與太谷學派其他成員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會產(chǎn)生分歧,一些成員由此對劉鶚的行為產(chǎn)生不滿。劉鶚曾與當時的太谷學派重要成員黃葆年“不見十年,未通一字”(黃葆年致劉鶚函),兩人通過書信和面談的方式進行過辯論,結(jié)果兩人誰也未能說服誰,這也是需要說明的。了解這一點,對劉鶚思想豐富性和復(fù)雜性的認識才更為全面、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劉鶚還受到西方思想的不少影響,他的朋友及生意合作者中有不少是外國人,在興辦實業(yè)的過程中也不斷與外商打交道,并讀過一些外國書,因而對西方企業(yè)的管理、運營模式較為熟悉,對西方的社會文化較為了解,自覺進行學習和借鑒。中西兩種思想在他身上有著奇妙的融合,成就了一位具有超前意識的現(xiàn)代新型實業(yè)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