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累積的杰出創(chuàng)造
一 歷史影像
《水滸傳》所寫宋江起義的故事源于史實?!端问贰分小痘兆诒炯o》《侯蒙傳》《張叔夜傳》及其他一些史料都曾提及,略謂徽宗宣和年間,宋江等“三十六人橫行齊魏”“轉(zhuǎn)略十郡,官兵莫敢攖其鋒”,后被張叔夜招降,還有的史書記載宋江投降后征方臘。
歷史為《水滸傳》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首先,歷史上記載的宋江起義既于史有據(jù),又十分簡略,互相抵牾。歷史記載只說宋江三十六人。宋江是哪里人、他的身世經(jīng)歷都不清楚;除宋江外,其余的人物就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他們起義活動的地點或北或南,范圍很廣。這就使水滸的創(chuàng)作者(包括民間說書藝人、戲曲家、文人作家等)不受任何束縛,為他們馳騁想象力、大膽虛構(gòu)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金圣嘆曾論述《史記》與《水滸傳》的區(qū)別,指出《史記》是“以文運事”,受歷史事實的制約,“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而《水滸傳》是“因文生事”“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
其次,更重要的是宋江起義既是反對政府,與官軍作戰(zhàn)的起義軍,又是一支投降朝廷,去鎮(zhèn)壓方臘起義的隊伍,而且,經(jīng)過宋、金、元這段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時期到元末明初才創(chuàng)作成書,這為《水滸傳》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以多元創(chuàng)作和評論的寬闊平臺。
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水滸傳“讀法”
在創(chuàng)作方面,作者可以吸收“官逼民反”的故事;可以接納抗金英雄的事跡;可以寄寓宋代遺民的情感;也可以反映統(tǒng)治階級招降納叛,“以寇賊攻寇賊”的險惡策略。
在接受評論方面,歷代反抗統(tǒng)治階級壓迫的人們從梁山好漢的造反行動中受到鼓舞,高舉起“造反有理”“替天行道”的大旗;宋江雖然造反,但“不假稱王”,接受招安,所以“士大夫亦不見黜”,而且認為他們是“忠義之士”;處于社會底層,求告無助的百姓,也可以把他們當(dāng)作“強者鋤之,弱者扶之”的俠義之士;統(tǒng)治階級對它亦可容忍,因為又“替國家打別的強盜去”。到了近代,則宣揚其自由、平等的思想;歌頌它是“農(nóng)民革命的史詩”,或批判它“好就好在投降”,可以作“反面教材”。
當(dāng)然,《水滸傳》的成功還要有民間藝人和作家的創(chuàng)造。
二 民間演繹
從南宋起,宋江故事即在北方(包括太行山地區(qū)、山東地區(qū))和南方(包括安徽、江浙一帶)廣泛流傳,并進入“說話”領(lǐng)域。南宋宮廷畫家李嵩曾為宋江等三十六人畫過畫像,龔開據(jù)此作了《宋江三十六人贊》,初次完整地記錄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號。羅燁《醉翁談錄》記載了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說話”名目,如《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石頭孫立》等。它們是各自獨立的英雄故事,屬于說短篇故事的“小說”的范圍。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遺事》為我們展現(xiàn)了《水滸傳》的原始面貌,主要描寫了楊志賣刀、晁蓋劫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末尾還提到他們受招安、征方臘,宋江封節(jié)度使。這表明“水滸”故事從獨立的短篇開始聯(lián)綴成一體,從“小說”進入長篇的“講史”的領(lǐng)域。
元代出現(xiàn)了一批“水滸戲”,包括元明之際的作品在內(nèi),存目有三十三種,其中有六種劇本保留下來了。在康進之《李逵負荊》、高文秀《雙獻功》等作品中,水滸英雄從三十六人發(fā)展到一百零八人,建立起“寨名水滸,泊號梁山”這個起義根據(jù)地,在“聚義廳”豎起杏黃旗,寫著“替天行道宋公明”。宋江、李逵的形象得到了比較集中的描寫,更為生動、突出。
在宋元以來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chǔ)上,經(jīng)偉大作家的再創(chuàng)造,《水滸傳》在元末明初誕生了。
三 作家創(chuàng)作
《水滸傳》的作者,眾說紛紜,但大抵不出羅貫中、施耐庵兩人。嘉靖間最早著錄此書的高儒《百川書志》題作“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同時代郎瑛的《七修類稿》有類似的記載。稍后如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王圻《稗史匯編》等都認為是羅貫中作。而明末清初金圣嘆的《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又提出了施作羅續(xù)說,即“施耐庵《水滸正傳》七十卷”,后三十回是“羅貫中《續(xù)水滸傳》之惡札也”。目前一般學(xué)者從第一說,認為《水滸傳》是施耐庵所作,其門人羅貫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礎(chǔ)上又作了一定的加工。
施耐庵為何許人,明人記載多說他生活于元末明初,為錢塘人。目前有五種說法:(1)實無其人,乃演為百回本者之托名;(2)宋末元初《靖康稗史》的編者“耐庵”;(3)南戲《幽閨記》作者施惠;(4)錢塘?xí)鴷湃耸┠外郑唬?)從20世紀20年代起,出現(xiàn)了施耐庵是蘇北興化人的說法。
施耐庵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對水滸故事的加工創(chuàng)造功不可沒。
首先,將“亂自下生”改為“亂自上作”,描寫出“逼上梁山”的典型環(huán)境?!洞笏涡瓦z事》寫到三十六位英雄先后分五批上梁山,究其造反原因,不外乎都是“亂自下生”。楊志是因為殺了一個惡少后被刺配衛(wèi)州的;杜遷、索超、董平等人是因“做了幾項歹事勾當(dāng),不得已而落草”,這些人所以成為“強人”,主要是他們自己的過失,看不到統(tǒng)治階級對他們的迫害。只有晁蓋等八人因打劫給蔡太師生日的不義之財“生辰綱”,為逃避追捕而“落草為寇”。《水滸傳》把高俅發(fā)跡的事放到全書開端來寫,表明“亂自上作”,揭示了人民反抗的社會根源。林沖、武松、楊志、解珍、解寶、柴進等人的上山都與高俅等人的迫害有關(guān),從而寫出了眾多英雄因“亂自上作”而被逼上梁山的過程,寫出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
其次,施耐庵不僅保留了許多優(yōu)秀民間故事,而且還作了加工和提高,使英雄人物更加光彩奪目。元雜劇多數(shù)只著眼于反對惡霸調(diào)戲婦女或與淫婦通奸,沒有更深刻的思想含義,有的則成為庸俗的社會道德劇?!端疂G傳》描寫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林沖妻子,表面上看與元代某些水滸劇的情節(jié)相似,但是作者把這件事與殘酷的政治迫害,與林沖性格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造了林沖這個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典型。宋江殺惜在《大宋宣和遺事》里,是因為發(fā)現(xiàn)閻婆惜與吳偉通奸,在水滸戲里宋江“因帶酒殺了娼妓閻婆惜”,而在《水滸傳》中把宋江殺惜和私放晁蓋聯(lián)系在一起,把爭風(fēng)吃醋的桃色事件變成了具有嚴肅政治斗爭內(nèi)容的典型故事。魯智深、武松、阮氏三雄、燕青等也比《大宋宣和遺事》和元雜劇里的形象有很大提高,成為光彩奪目的英雄。
再次,從宣揚個人反抗到歌頌集體反抗,開展武裝斗爭。施耐庵把零星分散的水滸故事,改寫成由個人分散反抗到集體武裝斗爭,逐步形成一支強大的梁山義軍,客觀上反映了農(nóng)民起義的星火燎原式的進程。把梁山泊寫成一個用“義”團結(jié)在一起的英雄集體,“不分貴賤”“無問親疏”,性格不同,但能“認性同居”,才能不同,都能“隨才器使”?!洞笏涡瓦z事》中宋江征方臘有功,被封節(jié)度使,《水滸傳》改寫成宋江投降后被害,整個梁山義軍也被朝廷利用后殘害并瓦解,最終徹底覆滅,彌漫著悲涼的氣氛。
四 文本再造
《水滸傳》的版本相當(dāng)復(fù)雜。從文字的詳略、描寫的細密來分,有繁本(文繁事簡本)與簡本(文簡事繁本)之別。
在繁本系統(tǒng)中,今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百回本有萬歷十七年(1589)天都外臣(即汪道昆)序的《忠義水滸傳》。此書原刊本佚失,今見康熙五年石渠閣補修本。另有萬歷三十八年(1610)容與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也是較早、最完整的百回本。以上百回本在寫梁山大聚義后,只有征遼和征方臘的故事,而沒有平田虎和王慶的內(nèi)容。繁本中的一百二十回本,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由袁無涯刊行,是在百回本基礎(chǔ)上,增加了據(jù)簡本改寫的平田虎和平王慶的故事,在文字上與百回本略有不同,并且也和容與堂本一樣附有“李卓吾”的評語,故稱《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全傳》,但兩書的評語不同,究竟兩種評語哪種是真哪種是假,或都是假的,或為其中一種是無錫人葉晝所作,爭論不休。明末金圣嘆的貫華堂本將一百二十回本“腰斬”成七十回本,刪去了“英雄排座次”后的內(nèi)容,而以盧俊義驚噩夢作結(jié),名《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容與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第一回
目前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簡本是繁本的刪節(jié)本,在征遼后,還“插增”了平田虎、王慶兩傳,但文字簡陋?,F(xiàn)存較早而完整的簡本是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雙峰堂刊《水滸志傳評林》。
繁本與簡本向精致化和通俗化的不同方向發(fā)展。
簡本走通俗化的路子,以適應(yīng)文化程度低、經(jīng)濟不富裕的讀者的需求。一是低價格,刪節(jié)文字,降低成本;《水滸志傳》余象斗評林本約三十一萬字,相當(dāng)《水滸全傳》本的三分之一。二是以圖釋文,它創(chuàng)造了上圖下文的版式,用圖引起讀者興趣,幫助他們理解作品里的文字。三是“插增故事”,以吸引讀者。
繁本走高端路線,不斷修改提高,越來越精致,以滿足文化水平較高的讀者的要求。從百回繁本到全傳本,忠義思想更強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容與堂本、天都外臣本第七十一回有一篇歌頌梁山泊的賦,最后兩句是“休言嘯聚山林,真可圖王霸業(yè)”,全傳本就改為“休言嘯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廟”,把圖王稱霸的決心,改為早愿歸順朝廷的愿望。文字上是越改越好。到了金圣嘆的貫華堂本由于它保存了原書的精華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飾,且附有精彩評語,遂成為清三百年間最流行的本子。
上評中圖下文的“評林本”